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15.53 KB
- 文档页数:7
肝脓肿的诊疗及护理
肝脓肿,是指肝脏遭受感染后所形成的化脓性感染。
感染途径可由胆道系统的炎症,如胆管蛔虫、化脓性胆管炎等逆行感染引起;也可经门静脉感染,如坏疽性阑尾炎、细菌性痢疾等引起门静脉属支的血栓性静脉炎,脓毒栓子脱落进入肝脏引起。
可分为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
本文仅介绍细菌性肝脓肿。
【主要表现】
(1)症状体征,起病较急,高热、寒战、肝区疼痛、肝肿大,体温可达39℃~40℃,可有大量出汗、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周身乏力、肝区钝痛,检查肝区有叩击痛,肝肿大、触痛,肋间隙饱满,严重者可出现黄疸。
(2)辅助检查:血常规检验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X线胸腹部透视可有右膈肌升高,或反应性胸膜炎表现。
B型超声波检查可见异常改变。
【治疗与护理】
(1)就诊导向:须尽快住院治疗。
(2)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充分营养,支持疗法。
(3)抗感染治疗:在未确定致病菌之前,首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头孢菌素类、甲硝唑等。
(4)手术治疗:主要为脓肿切开引流,大多数肝脓肿可经腹腔切开引流,肝右叶后侧的脓肿也可行十二肋床切口,经腹膜外切开引流。
(5)护理措施:①注意休息,保持室内卫生清洁。
②加强饮食营养,多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增强抗病能力。
③戒烟忌酒,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
④支持疗法,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必要时静脉输注蛋白、新鲜血浆。
肝脓肿病人的护理要点是什么肝脓肿是肝脏继发性疾病,肝脏被某种病原性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后,未得到及时、合适的处理即形成肝脓肿。
由于病原菌不同,肝脓肿可分为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肝脓肿,其中以细菌性肝脓肿最为常见。
肝脓肿除了积极治疗外,科学的护理,能实现患者的康复进程,远离疾病困扰。
一、肝脓肿病因和临床表现1、病因阿米巴结肠炎和阿米巴肝脓肿症状的发生有直接关系,且脓肿发生主要以单发为主;除败血症外,细菌性肝脓肿的细菌侵入途径可因腹腔内感染所致,也能使由于脐部感染经脐血管,门静脉直至肝脏;另外,细菌性肝脓肿的发生与胆道蛔虫也有一定相关性。
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常见细菌。
另外,在开放性肝受损时,细菌能从创口或者随致伤异物直接侵入,进而出现肝脓肿情况;细菌也可能是从劈裂的小胆管中产生。
对于一些不明原因的肝脓肿可将其称为肝脓肿,可能和肝内已存在的隐匿病变相关。
在机体抵抗力减弱时,这种隐匿病变会因肝内有病原菌繁殖而出现肝脓肿症。
另外,也有人提出,在互动隐源性肝脓肿患者中,伴有糖尿病症者能达到25%左右。
2、临床表现(1)症状:不规则的脓毒性发热,以细菌性肝脓肿最为明显。
肝区疼痛呈持续性出现,伴随体位移动和深呼吸而剧增。
因脓肿所在部位不同,易出现相应的腹部和呼吸系统症状。
常有腹泻病史。
(2)体征:肝脏有肿大情况,以发生在肋间隙部位为主,相当于脓肿有压痛显著,以及局限性水肿情况。
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
二、护理措施1、常规护理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活动,做好解释工作,尽减轻他们不良的心理反应,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及准备工作,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择期手术。
3)根据手术方式及患者的情况,对其进行卫生宣教、术后注意事顶及与医护配合等方面的指导。
4)做好卫生处置工作(洗澡、更衣、理发、剪指甲等),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做好手术区的皮肤准备,根据医嘱给患者做交叉配血的准备。
肝脓肿病人的护理(一)【关键词】肝脓肿肝脏继发性疾病手术治疗护理肝脓肿是肝脏继发性疾病,肝脏被某种病原性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后,未得到及时、合适的处理即形成肝脓肿。
由于病原菌不同,肝脓肿可分为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肝脓肿,其中以细菌性肝脓肿最为常见。
肝脓肿除了积极治疗外,早期预防和症状的护理尤为重要。
(一)术前护理1.心理支持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安慰工作,稳定病人情绪,介绍有关的疾病知识,提高其认识并配合治疗和护理,帮助病人勇敢面对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情况和腹部体征,观察有无继发脓毒血症、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或中毒性休克征象、并积极配合抢救。
注意治疗前后对比,动态观察。
3.营养支持(1)鼓励病人多进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2)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必要时经静脉输注血制品或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
4.高热护理(1)调整室温,使室温维持在18~22℃,湿度为50%~70%,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2)减少病人衣服,床褥勿盖过多,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裤和床单位。
(3)加强对体温的动态观察。
(4)物理降温体温在39℃以上,应使用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
(5)遵医嘱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氨基比林、双氯酚酸钠栓等。
(6)根据病人情况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7)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病人,应警惕继发二重感染。
(8)作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5.疼痛护理(1)提供增进病人舒适的方法①减少环境中会对病人造成压力的因素;②安排舒适的体位;③对待病人耐心温和,动作轻柔;④教会病人做肌肉松弛运动。
(2)转移病人注意力,降低病人对疼痛的感受,如聊天、阅读书报、手工艺等。
(3)遵医嘱使用镇痛剂,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副作用等。
(二)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30~6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
病情稳定后,改为1~2小时1次,并作好记录。
探讨肝脓肿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通过对本院42例脓肿患者的护理情况分析,总结出对于此种病症的护理经验,改善对肝脓肿患者的护理方法,提升护理水平,最终达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功效。
方法通过对2011年7月到2012年7月一年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肝脓肿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他们的临床症状和特征进行总结,对患者在护理中应该注意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对我院收治的42例肝脓肿患者的病情以及相关的治疗情况,得出这样的结论:针对肝脓肿患者应该加强对其的营养方面的护理,并发症护理、发热护理、抗生素治疗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等。
结论对肝脓肿患者的护理的加强能够有助于患者顺利康复,并且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肝脓肿;护理;治疗观察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69-0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一年期间共收治肝脓肿病人42例,其中29例为男性,女性为13例,患者年龄在30至67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岁,患者中施以经皮肝穿刺抽脓治疗的患者共为9例。
患者通过ct、b超以及核磁共振等多项检查之后,并且依据病人的病史对其病情进行诊断,其中被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
我院通过对其使用抗生素以及脓肿穿刺治疗,最终都治愈出院,病患在医院中平均住院的天数为28天。
2 护理方法对患者的肝脓肿进行测量,其直径在3cm以下的多发性脓肿、小脓肿、早期脓肿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
对于肝脓肿直径在3至6cm 的患者,特别是对于单个脓肿患者,则结合b超和ct技术,对其进行经皮穿刺抽脓手术。
[1]这些手术都需在使用麻醉后,采用注射器将患者的脓液抽除干净,在抽出脓液之后应该给予患者注射0.5%的甲硝锉加上头孢哌酮1至2g注射于患者脓腔内部。
并且这样的操作保证3-7天一次,抽除脓肿的过程直至肝脓肿的直径小于2cm为止。
肝脓肿的护理措施有哪几种(崇州市中医医院四川崇州611230)肝脓肿是肝脏感染后形成的脓肿,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如不及时治疗,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不少人对肝脓肿并不了解,由于保健意识薄弱,容易导致疾病发生。
肝脓肿有哪些症状表现?如何开展护理工作?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什么是肝脓肿?肝脓肿是细菌、真菌、阿米巴原虫等因素,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病变,如不积极治疗,死亡率达到10%-30%。
从解剖学来看,肝脏内的管道丰富,为微生物寄生、感染创造了有利条件。
按照不同病因进行划分,细菌性肝脓肿占比80%,真菌性肝脓肿占比10%,阿米巴性肝脓肿占比10%。
(1)病因。
①细菌性肝脓肿,是败血症、腹腔感染蔓延引起的,肠道蛔虫也是一个诱因,常见细菌有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②阿米巴性肝脓肿,和阿米巴结肠炎密切相关,脓肿大多是单发的。
③肝脏内有隐匿性病变,机体抵抗力较弱时,病原菌在肝内繁殖也会引起脓肿。
(2)症状表现。
肝脓肿的典型症状是脓毒症发热、肝区持续性疼痛,且患者多有腹泻病史。
随着病情进展,肝脏肿大,肋间隙有水肿、明显压痛,少数患者会出现黄疸、腹膜炎、脓胸等。
2.肝脓肿的治疗方法以细菌性肝囊肿为例,治疗方法主要如下:(1)抗生素。
急性期肝局限性炎症,此时脓肿尚未形成,或是多发性的小脓肿,可以实施保守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灶,使用大剂量抗生素,配合全身支持疗法,促使炎症吸收,控制炎症进一步发展。
(2)经皮穿刺引流。
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可对单个大脓肿进行穿刺引流,吸除脓液并注入抗生素。
治疗时,可置管引流,也可间隔几天反复引流,当脓肿体积缩小、没有脓液引流出来,就可以拔除引流管。
(3)外科引流。
体积较大的脓肿灶,穿刺时可能有破裂风险;或者引起腹膜炎、脓胸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应实施外科引流术。
(4)外科切除。
以肝叶摘除术为例,适应症包括:①肝脓肿切开引流后,脓肿壁不塌陷,或留有死腔,或窦道不愈合;②肝内胆管结石合并左外叶多发性肝脓肿;③肝叶发生严重损害,失去正常功能。
肝脓肿患者的护理1 一般资料我科于2007年〜2011年共收治17例肝脓肿病人,其中男14例,女3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5岁,经皮肝穿刺抽脓治疗4例。
患者均经B超、CT及核磁共振等多项检查,并根据病史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其中单发脓肿15 例,多发脓肿2 例。
经抗生素、对症支持、脓肿穿刺抽吸等治疗后脓肿吸收,痊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26 天。
2 护理体会2.1全身营养支持护理由于患者高热,造成体内能量大量消耗,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可进食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避免吃生、冷、硬、油炸、高糖或刺激性食物。
如果患者进食困难或胃肠道症状较重者,可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采用外周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后,输入脂肪乳、复方氨基酸等营养液,以保证患者的正氮平衡,促进患者的恢复。
2.2发热的护理肝脓肿病人发病时由于细菌间断入血,造成菌血症,使病人出现寒战、高热等一系列中毒反应。
病人大多起病急骤,体温达38〜40C,应每日测体温4〜6次,如感染严重,体温持续39C以上者,应采取冰袋物理降温或酒精擦浴,必要时药物降温。
发热期间鼓励病人多饮水,同时密切观察病情,避免因大量出汗而导致患者虚脱,汗湿衣被应及时更换。
2.3经皮肝穿刺抽脓治疗的护理2.3.1 术前准备(1)患者术前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
(2)指导患者屏气练习,防止穿刺过程中因患者呼吸造成方向偏离。
(3)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232穿刺后护理(1)生命体征的观察:15〜3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 1 次。
病情稳定后,改为 1 小时 1 次,并作好记录。
(2)观察有无出血:观察病人有无脉搏增快、细速及血压下降、脉压变小等休克征象;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处理。
(3)体位与活动:术后绝对卧床休息6 小时,定时翻身,动作轻柔。
术后早期不宜用力咳嗽及不宜早期活动,以免肝叶切除术后为防止肝断面出血。
(4)疼痛的观察:观察患者腹痛的性质和程度,有无局部或者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及时发现脓肿破溃入腹腔或肝穿刺时向腹腔穿破[1] 。
细菌性肝脓肿的外科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外科护理1减轻或缓解疼痛(1)观察、记录疼痛的性质、程度、伴随症状,评估诱发因素。
(2)加强心理护理,给予精神安慰。
(3)咳嗽、深呼吸时用手按压腹部,以保护伤口,减轻疼痛。
(4)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来回移动所引起的疼痛。
(5)严重时注意生命体征的改变及疼痛的演变。
(6)指导病人使用松弛术、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如听音乐、相声或默默数数.以减轻病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减少止痛药物的用量。
(7)在疼痛加重前,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并观察、记录用药后的效果。
(8)向病人讲解用药知识,如药物的主要作用、用法,用药间隔时间,疼痛时及时应用止痛药。
2降低体温,妥善保暖(1)评估体温升高程度及变化规律,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变化及食欲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调节病室温度、湿度,保持室温在18~20℃,湿度在50%~70%,保证室内通风良好。
(3)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或饮料。
(4)嘱病人卧床休息,保持舒适体位,保持病室安静,以免增加烦躁情绪。
(5)有寒战者,增加盖被或用热水袋、电热毯保暖,并做好安全护理,防止坠床。
(6)保持衣着及盖被适中,大量出汗后及时更换内衣、床单,可在皮肤与内衣之间放入毛巾,以便更换。
(7)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降温方法,如冰袋外敷、温水或酒精擦浴、冰水灌肠等,降温半小时后测量体温1次,如降温时出现颤抖等不良反应,立即停用。
(8)药物降温。
经物理降温无效,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并注意用药后反应,防止因大汗致虚脱发生。
(9)高热病人给予吸氧,氧浓度不超过40%,流量2~4L/min,可保证各重要脏器有足够的氧供应,减轻组织缺氧。
(10)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口唇干燥涂液状石蜡或护唇油,预防口腔、皮肤感染。
肝脓肿病人的护理肝脓肿是肝受感染后形成的脓肿。
根据致病微生物不同分为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两种。
临床上细菌性肝脓肿最多见,其中胆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细菌可经过胆道、肝动脉、门静脉、淋巴系统等侵入。
主要症状是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和肝大。
体温可高达39~40℃,病情急骤严重,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细菌性肝脓肿可引起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膈下脓肿、脓胸、化脓性心包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心脏压塞。
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B超是肝脓肿的首选检查方法。
阿米巴性肝脓肿是肠道阿米巴感染的并发症,绝大多数是单发。
处理原则: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大剂量、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必要时行切开引流或肝叶切除。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体温过高与肝脓肿及其产生的毒素吸收有关。
2.疼痛与脓肿导致肝包膜张力增加或穿刺、手术治疗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进食减少、感染、高热引起分解代谢增加有关。
4.潜在并发症:腹膜炎、膈下脓肿、胸腔感染、出血及胆漏。
【护理措施】(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术前护理1.高热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必要时做血培养;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裤和床单,保持舒适。
注意:降温过程中观察出汗情况,注意保暖等。
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至少摄入2000ml液体,口服不足者应加强静脉补液、补钠,纠正体液失衡,防止病人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
2.用药护理(1)遵医嘱早期使用大剂量抗菌药物以控制炎症,促使脓肿吸收自愈。
注意把握用药间隔时间与药物配伍禁忌。
(2)阿米巴性肝脓肿使用抗阿米巴药物,如甲硝唑、氯喹等。
甲硝唑为首选药物,一般用药2天后见效,6~9天体温可降至正常。
如“临床治愈”后脓腔仍存在者,可继续服用1个疗程甲硝唑。
氯喹多用于对甲硝唑无效的病例,但对心血管有副作用如心肌受损等,应特别注意。
(3)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者,应警惕假膜性肠炎和继发双重感染。
糖尿病病人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可能发生口腔、泌尿系、皮肤黏膜、肠道的各种感染。
模块四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十五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 肝性脑病最常见病因?
答:肝硬化
2. 前驱期主要表现?
答: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
【新课导入】【案例】
患者男,65岁,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等症状,同时伴进食后呕吐,伴畏寒、发热,发病以来精神差、食欲不振,小便色偏黄,上腹部腹肌稍紧张,剑突下偏右侧压痈,肝区叩痈(+),余查体无异常。
入院后检查:肝胆B超示:肝内混合性占位,内见不规则液
性暗区,范围约68m林50mm
初步诊断:细菌性肝脓肿
思考:
1. 入院后针对发热应该给与怎样的护理措施?
2. 确诊应该做哪项检查?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 专业职业能力:具备正确完成术后引流管拔管操作的能力。
2 .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 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手术配合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小先生讲一讲:肝脏的解剖生理
一、概念
肝脏受感染后形成的脓肿,称为肝脓肿。
届丁继发感染性疾病。
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类杆菌届等。
二、病因
细菌学致病菌通常与原发灶细菌一致
纯需氧菌感染肝脓肿预后较差;纯厌氧菌脓肿常为单发预后好:混合感染时预后介丁两者之间
感染途径:胆道系统、肝动脉、门静脉、淋巴系统、其他
化脓性细菌引起。
胆道与肠道相通,增加了发生感染的可能性。
最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胆管源性及门静脉播散者以大肠杆菌最常见。
开放性损伤后细菌侵入。
隐源性肝脓肿的概念。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 寒颔和高热④:最常见症状。
驰张热,38 - 41C。
2. 肝区疼痈④:持续性钝痈。
可有右肩牵涉痈,胸痈,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
3. 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
4. 全身中蠹性反应及消耗的结果。
5. 消化道症状。
(二)体征
肝区压痈和肝肿大最常见④:右下胸部和肝区叩击痈。
皮肤红肿甚至凹陷性水肿:甚至出现右上腹或上腹部腹膜刺激征。
黄疸
反应性胸膜炎及胸腔积液。
四、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比例升高,核左移或中蠹颗粒出现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
2. 影像学检查:
X-ray :间接征象,产气细菌感染可见气液平■面。
B超:首选,明确部位、大小、距体表深度、确定穿刺入路。
必要时可穿刺抽脓④,明确诊断并治疗。
平扫及增强CI
MRIo
动脉造影。
五、护理问题
1. 体温过高与肝脓肿及其产生的蠹素吸收有关。
2. 潜在并发症:腹膜炎、膈下脓肿、胸腔内感染、休克。
3. 营养失调:低丁机体需要量与进食减少、感染引起分解代谢增加有关。
六、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 饮食一般进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饮食,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养肝的首选的食物为谷类(如糯米、黑米、高梁、黍米);其次为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还有肉鱼类,如牛肉、猪肚、鲫鱼等也对肝有保健作用。
2.有效控制感染注意高热护
理
1)病人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已卧床休息为主。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维持室温丁18-22 C,湿度为50%-70%病人衣着适量,床褥勿盖过多,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裤和床单,以保持活洁和舒适。
2)观察:加强体温的动态观察3)摄水量:除须控制入水量者,保证高热病人每天至少摄入2000ml液体,以防缺水。
4)物理降温:头枕冰袋、乙醇擦浴、灌肠(4C生理盐水)等。
引流管护理:1)固定: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2)体位:置病人丁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3)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每天用生理盐水多次和持续冲洗脓腔,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
4)防止感染:每天更换引流瓶。
5)拔管:当脓腔引流液少丁10ml时,可拔除引流管,改为凡士林纱条引流,适时换药,直至脓腔闭合。
(二)病情观察加强对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的观察,注意囊肿是否破溃引起腹膜炎、膈下脓肿、胸腔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囊肿若继发脓蠹血症、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者或出现中蠹
性休克征象时,可危及生命,应立即抢救。
(三)用药护理遵医嘱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对长期应用抗菌药者应警惕假膜性肠炎及继发双重感染。
药物降温时,必要时可使用解热镇痈药,如安乃
近、柴胡等。
(四)心理护理做好病人及家届的解释安慰工作,稳定病人情绪,介绍有关的疾病知识,提高其认识并配合治疗和护理,帮助病人勇敢面对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健康指导介绍肝脓肿预防和治疗的一般知识,指导病人遵守治疗和护理的要求,解释
引流管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嘱病人出院后加强营养,如有不适及时复查。
七、健康指导
介绍肝脓肿预防和治疗的一般知识,指导病人遵守治疗和护理的要求,解释引流管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嘱病人出院后加强营养,如有不适及时复查。
【课堂小结】
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胆道系统是最主要的入侵途径和最常见的病因。
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寒战和高热,还会出现肝区疼痈及消化道症状。
确诊应施行肝穿刺。
(小先生) 【案例分析】
1. 对发热的患者应该让患者处丁舒适的环境,进行体温监测保证液体摄入,物理降温,药物降温,遵医嘱使用相应的抗生素。
2. 诊断性肝穿刺
【护考模拟】
()1.患者男性,33岁,高热,右上腹痈7天。
B型超声波和CT佥查提示肝脓肿,曾有胆道感染病史。
引起该疾病的最可能原因是
A. 化脓性阑尾炎
B. 胰腺炎
C. 细菌性心内膜炎
D. 胃波疡穿孔
E.胆道感染
()2.患者男性,36岁。
因急性阑尾炎入院,入院后拒绝手术,予以抗感染治疗后,出现右上腹压痈,肝肿大,肝区叩击痈明显。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20X 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O.90 B型超声波检查示肝占位病变。
考虑诊断细菌性肝脓肿,其主要临床症状是
A. 恶心,呕吐
B. 寒战,高热,肝肿大伴疼痈
C. 局部皮肤凹陷性水肿
D. 出现黄疸
E. 可见右膈升高、运动受限
()3.关丁细菌性肝脓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大部分是胆源性肝脓肿
B. 致病菌多为G+求菌
C. 脓液多为棕褐色
D. 多由丁波疡性结肠炎所致
E. 手术引流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4.男,44岁,10天前因急性胆囊炎保守治疗,2天前突发寒战、高热,伴有肝区疼痈。
血常规示:WBC 18.4 X 109/L ;况示左肝区5cm< 5cni<性暗区,胆囊增大,壁厚。
最可能的诊断是
A. 肝棘球蝴病
B. 细菌性肝脓肿
C. 阿米巴性肝脓肿
D. 继发性肝癌
E. 原发性肝癌
()5.男性,51岁,肝区不适就诊。
查体发现肝脏增大,质软,明显触痈,肝区肋问有局
限压痈,其诊断最可能是
A.肝炎
B. 肝脓肿
C.脂肪肝
D. 肝癌
E.淤血性肝大
()6.肝癌与细菌性肝脓肿的共同点为
A. 早期高热,呈弛张热
B. 超声波检查出现液平■段
C. 白细胞升高,核左移
D. 肝脏肿大,压痈明显
E. 同位素扫描有占位性病变
()7.患者男性,35岁,发热、右上腹痈4个月,查体T39.3C,肝肋下4河软,表面光
滑,有叩痈,脾脏未及,其可能的诊断为
A.胆囊炎
B. 肝癌
C.肝硬化失代偿期
D. 肝脓肿
E.胰头癌
()8.患者男性,35岁,发热、右上腹痈4个月,查体T39.3C,肝肋下4c^软,表面光滑,有叩痈,脾脏未及
为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意义不大
A.内镜检查
B. 腹部X线检查
C.甲胎蛋白
D. 肝穿刺
E.腹部Bg
()9.肝脓肿最常见的的致病菌是
A.大肠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链球菌
D.类杆菌
E.乳酸菌
()10.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的病因是:
A.血液感染
B. 淋巴系统感染
C.腹腔脓肿转移
D.胆道系统细菌入侵
E.肠道感染
【课后作业】
1. 总结肝脓肿的临床表现都相应的给与什么措施?
2. 预习下节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