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物理:电流的测量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06.97 KB
- 文档页数:7
电流的测量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及符号,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问题:用一节干电池和两节串联的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你会发现什么?2. 教师小结:灯泡越亮表明电路中的电流越强,灯泡越暗表明电路中的电流越弱,即是说电流有强弱,再如:列车行驶时通过电机的电流与计算器中的电流强弱会一样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流的强弱及其测量。
二、探究新知1. 电流的强弱师:同学们请翻开书P45,了解如何表示电流的强弱?电流的单位是什么?知道一些常见的用电器中的一些电流。
(学生看书)学生展示获得的新知:1) 电流的强弱用电流表示,其符号是I。
2) 电流的基本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常用的单位还有mA和μA。
换算关系:1mA=10-3A,1A=103μA。
2. 电流表的使用师:那么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呢?请看演示。
教师演示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并讲解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熟悉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准备电小灯泡两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电流表一只。
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方法,自行操作测量电流。
2. 实验注意事项a)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避免短路。
b) 打开电流表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c) 读数时,确保电流表与电路断开,避免误差。
四、总结与拓展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电流的表示方法、单位及换算关系,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何测量电路中的总电流?如何测量电路中的分支电流?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并能熟练读数。
2. 学生能理解电流的强弱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4《电流的测量》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操作、互动探讨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电流的测量方法。
活动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合作意识,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电流的测量方法,能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根据电流表的读数判断电路中的电流。
2. 教学重点:电流的测量方法,电流表的接线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路元件(如灯泡、电阻等)、电源、导线等。
2. 学具:电流表、电路元件(如灯泡、电阻等)、导线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分组搭建电路,将电流表接入电路中,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
2. 互动探讨:提问孩子们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原因,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正确使用电流表。
3. 讲解演示:讲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强调接线规则,让孩子们再次动手操作,验证所学知识。
4. 练习巩固:设置随堂练习,让孩子们独立完成电流的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根据电流表读数判断电路中的电流。
2. 活动重点:电流的测量方法,电流表的接线规则。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们掌握了电流的测量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孩子对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掌握不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尝试搭建不同电路,运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电流的测量方法,为今后的物理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课后,我将继续关注孩子们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4节电流的测量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电流的概念,并学会测量电流。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电流的基本知识,掌握测量电流的方法,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流的概念。
2. 让孩子们学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概念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电流的测量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池、导线、灯泡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份电流表、一份电路图、一份实验记录表。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灯泡的亮度,引导他们思考电流的概念。
2. 讲解电流的概念: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电流的含义,并演示电流的流动。
3. 演示电流的测量:使用电流表和电路元件,现场演示如何测量电流。
4.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并记录实验数据。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流的概念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电流的测量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思考课堂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看是否能够更好地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电流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拓展延伸: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并尝试测量电流。
重点和难点解析:是电流的概念。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电流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们很难直接理解。
因此,我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的方法,让孩子们观察灯泡的亮度,引导他们思考电流的概念。
通过观察灯泡的亮度,孩子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电流的存在,从而对电流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是理解电流的测量原理。
电流的测量涉及到电路的连接和电流的流动方向等问题,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可能比较抽象。
因此,我在实验环节中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并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流的测量原理,并能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十五章第四节《电流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在第十五章中属于基础内容,是上一节知识的延伸,同时是整个中学电学知识的最基础内容。
有关电学实验的动手能力形成,本节课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规范本节课所学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对以后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对电路图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电流的学习以及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对电压的学习和测量做了重要的铺垫。
同时为探索欧姆定律也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另外,通过本节课中不断的讨论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并体会其中发现知识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是有强弱的,知道电流的单位和换算关系2、知道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会正确使用电流表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经历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过程,有试触的意识。
2、通过实验,经历电流表读数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2、在学生对电流表读数的过程中,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画电路图和连接实物电路中正确接入电流表;正确读出电流表示数。
难点:把电流表正确连入电路。
四、教学手段实验探究、观察、多媒体课件辅助、微视频五、教学过程第十五章第四节《电流的测量》学情分析电流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常用到,但学生并不了解,所以我们定位于要把这节课的内容拉近学生的生活。
引出电流这个概念,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突破重难点时设计了同学亲自动手测量电流的大小,让学生感受到灯泡亮时有电流通过,电流真的有大小,从而激发同学的探究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在这个试验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十五章第四节电流的测量——效果分析上课之初,教师通过“做一做”动手小实验,不仅让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练习了学生连接电路的能力,而且通过小实验观察对比灯泡的亮度,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灯泡电流的大小是否相同,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5.4:电流的测量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孩子们的发展为核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这节物理课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4:电流的测量。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掌握电流概念的同时,能够熟练地使用电流表进行测量。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掌握电流的概念,了解电流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孩子们动手操作电流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
3. 培养孩子们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难点:电流的测量原理,电流表的读数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池、导线、开关等。
2. 学具:电流表、电池、导线、开关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电流表的构造,引导他们思考电流表的作用。
2. 理论讲解:讲解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电流表的原理。
3. 分组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电流测量实验,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4. 成果分享: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测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 问题讨论:引导孩子们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2. 难点:电流的测量原理,电流表的读数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家中尝试进行电流测量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流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我意识到电流的概念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相对抽象的,因此我必须找到一种方式,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理解电流。
我选择了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让孩子们观察电流表的构造,并引导他们思考电流表的作用。
这样,他们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电流的存在,从而更好地理解电流的概念。
我明确了电流的测量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5.4《电流的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流的测量》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5章“电流和电路”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电流的测量工具——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以及电流的常见单位——安培(A)。
学生需要了解电流表的结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电流单位安培的定义。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掌握电流的测量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电流表的使用方法还不够熟悉,对电流单位安培的理解有待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提高新知识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电流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掌握电流的单位安培,能正确进行电流的测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流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电流单位安培的概念。
2.难点:电流表的正确使用,电流单位安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和电流的测量过程。
2.讲授法:讲解电流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电流单位安培的定义。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流表、电路连接器材、实验台。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题。
3.教学课件: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电流单位安培的定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电流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同时讲解电流单位安培的定义。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电流的测量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urrent measuremen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电流的测量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路中的电流形成原因是电荷(定向)移动。
2、从常用电器的电流值感知电流的单位“安”。
3、了解电流大小与用电器的工作状态的关系。
4、学会把电流表连入电路侧电流。
5、学会电流表使用不同量程时的读数。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学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方法。
难点:正确使用安培计测电流并可熟练测串、并联电路电流。
教学过程
【实验引入】连接图4-15的实验图,你只要一按开关,灯立即会亮,这是为什么?
--原来,电路接通后形成的电流把能量从电源输送到了用电器(电灯)上。
电流的方向如何呢?--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
【讲述】在没有发现电子以前,科学家曾经认为电流是正电荷从电源的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的。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带负电的电子的移动产生的,它们是从电源的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正好相反。
一、电流的形成与方向
电路中的电流形成原因是电荷定向移动。
在金属导体中,是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流的方向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反。
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
二、电流的大小、单位
电流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从水流的情境想象电流的情境。
当你打开两个自来水龙头,一般会看到两管中水流的强弱是不相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水龙头从管口流的水量多,就说这个水流强。
【实验】使用同一只灯泡来做两次亮度不同的演示,分别用一节和两节干电池作为电源。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到导体中通过的电流强弱也会不相同。
灯泡越亮,通过的电流越大。
因此需要一个描述电流强度的物理量——电流强度,简
称电流,用字母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为A;更小的单位为毫安和微安,符号分别为mA和µA。
换算关系:1A=103mA,1mA=103µA
【练习】3安=____毫安=_____微安;
15毫安=____微安=____安;
400微安=____毫安=____安。
【识表】了解常见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值
如:普通家用白炽灯约0.1A~0.3A;晶体管收音机约0.01A~0.1A;晶体管电视机约0.1A~0.3A;普通家用空调机约4A~8A。
三、
【引入】不同的电路和用电器中的电流的大小是不同的,怎样测量电流呢?--使用电流表
【实验】图4-16
--实验中,灯的亮度随着电池的增多而增加,电流也随之增大。
但是,根据灯的亮度并不能确定流过灯的电流的具体数值。
我们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的大小。
1、电流表的符号:-A-
2、使用电流表时都有哪些要求?
1).接入电路前
(1)一定要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指针在零刻度线偏右处,使用后测量出的数据会比真实值偏大。
因此,
若发现指针设有指零刻度,一定要进行调整后再使用。
(2)正确选择量程。
每个电流表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量程,被测电流超过量程时,电流表会损坏。
实验室里使用的电流表通常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
当使用0~0.6A 量程时,每大格表示0.2A,每小格表示0.02A。
当使用0~3A 量程时,每大格表示1A,每小格表示0.1A。
估测待测电路的电流强度。
若小于0.6安培,选0——0.6安培量程。
若在0.6安培——3安培之间,选0——3安培量程。
在不能预先估计被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拿电路的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较大量程的一个接线柱,如指针偏转很小,则可换较小的量程;如指针偏转较大且在量程之内,则可接较大的量程;如指针迅速偏转且超过量程,则所用的电流表不能测量。
2).联入电路时
(1)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2)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3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联入电路后:电路接完后,在正式接通电源前必须先试触,同时观看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
(1)指针不偏转:可能电路有断开的地方。
(2)指针偏转过激,超过满刻度又被弹回,说明量程选小
了。
(3)指针偏转很小,说明量程选大了。
(4)指针反向偏转,接线柱接反了。
应根据情况给予改正后,才能正式接通电源。
4).读数
读数时应“先看量程,再看中点,然后读数”。
如图1所示的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指针相邻两个标度值分别为0和0.2A,其中点值为0.1A,指针所指的值是0.1A过两小格,每小格为0.02A,电流表示数为0.14A。
这种方法为“中点助读”,可有效地防止读错数据。
【学生分组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
四、对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关系的理解
1)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在串联的电路中,不论电流表连入电路的位置如何,测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因此,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
2)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如图2所示的并联电路中,在这一电路中,干路如同总水管,两并联支路如同两分支水管,在相同的时间内,总水管中的水流量一定等于两分支水管中的水流量;反之,两分支水管中的水流量一定等于总水管中的水流量。
因此,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阅读】电池,并要求学生课外实验。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