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_雷雨_中繁漪的思想性格特征及其发展_任为民
- 格式:pdf
- 大小:130.59 KB
- 文档页数:3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雷雨》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一部经典话剧,揭示了晚清时期上海滩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弱点。
其中,繁漪是一位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繁漪的爱情繁漪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孩,家庭条件也很好。
她深爱自己的表哥陈发科,即使知道他是个花花公子,对待其他女人都十分无情,但她仍然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献给他。
她一度认为自己和陈发科有着共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能够理解他和照顾他,在她看来这就是真正的爱情。
然而,在王熙凤的挑拨下,繁漪知道了陈发科曾经的背叛和抛弃。
她绝望了,认为自己的爱情是个笑话,再也无法继续下去。
这时,廖若海走进了她的生命,他并没有像陈发科一样浪漫和优雅,却是一个值得托付给的男人。
繁漪在危机中换了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生命,她学会了珍惜爱情,并且找到了一个真正懂她、关心她的人。
二、繁漪的人格特质繁漪性格复杂,有时会让人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她。
她比较自我,对待其他女人不够友好甚至带有敌视情绪,这跟她自认为是陈发科唯一的真正爱人有关。
此外,繁漪还有些傲慢自大,喜欢炫耀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但在情感方面,繁漪十分专一,对陈发科的爱会让她放弃自己的地位和尊严,并且她对待廖若海也非常真诚。
三、繁漪的命运繁漪的命运暗示了晚清时期女性的普遍处境。
繁漪在婚礼前夕得知陈发科的背叛,被迫面对一个不幸的结局,最终选择了离婚。
她深情而无助的表演也让她成为了《雷雨》中最令人难忘的角色之一。
在这个时代,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婚姻是管辖她们一生的命运。
繁漪的遭遇揭示了这个时代的残酷和无奈,而她在灵魂层面的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女性走上平等道路提供了启示。
综上所述,繁漪是一个非常具有深度和多维度的角色,她的爱情、人格特质和命运都表现出了这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处境。
她的复杂性格和遭遇也为观众们提供了深入思考的空间和启示。
《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分析《雷雨》中,繁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
繁漪的形象深受读者的喜爱,因为她既是一个坚强的女性角色,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梦想的女孩。
在小说中,繁漪的形象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她的故事和成长经历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首先,繁漪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女孩。
她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愿意受到别人的束缚和控制。
在小说中,她对庄子的爱情之路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坚持和毅力。
她在庄子家里的日子并不轻松,但她从未放弃自己的爱情和梦想。
她会为自己的选择而战斗,而且总是能够取得胜利,这让读者感到非常振奋。
其次,繁漪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女孩。
虽然她生活在一个非常艰苦的时期,但她总是能够把自己的爱和关心无私地付出给别人。
她非常照顾庄子的妹妹瑶瑶,也关心和支持自己的好友杨玉芬。
在小说中,繁漪的爱心和关心就像一缕清风,让读者感受到了温暖和感动。
最后,繁漪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孩。
在小说中,她不仅面对着自己的爱情问题,还要应对时代的巨变和家庭的困顿。
然而,她从未退缩或泄气,而是勇敢地面对每一个困难。
无论是学员运动还是家庭变故,繁漪都能够克服困难,坚定地前行。
总之,《雷雨》中的繁漪形象具有非常深厚的内涵和情感,她的坚韧、爱心和勇敢,不仅感染着读者的心灵,还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时代的女性,以及女性对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贡献。
繁漪的形象在小说中也表现出了许多复杂的人性和情感。
在她深爱的庄子背叛她的时候,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情,而是选择了坚强和宽容。
她没有责备庄子的背叛和放弃,而是选择面对和原谅,体现了她的高度成熟和智慧。
这种宽容和理解也让她赢得了庄子的敬爱和感激,表现出她的高尚情操和宽广胸怀。
此外,在小说中,繁漪的形象也展现出了许多痛苦和矛盾。
尤其是在学生运动中,她面对着自己的亲情和爱情,同时还要体现出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责任。
她在这场运动中失去了自己的哥哥繁良,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然而,她并没有失去追求正义和公正的信念,而是更加坚定和勇敢地站在了自己的信仰和立场上。
略论《雷雨》中的繁漪繁漪,是《雷雨》中最有特色,也是个性最鲜明的一个人物,她的名字就是雷雨——繁漪,繁,多的意思,漪,水纹。
繁漪便是波浪,便是永不宁静的水,便是荡涤一切的“雷雨”。
繁漪具有鲜明的“雷雨” 的性格——极端、彻底、敢爱敢恨、不计后果,有那种可以摧毁一切的原始的“蛮力”。
她身上具有“五四”以来女性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的思想,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搏的绚丽光彩。
繁漪是曾受过“五四”运动思潮影响的接受到新式文明教育的知识女性,她聪明美丽而热情,有着自己的憧憬和对爱情生活的追求,她渴望被人尊重,渴望自由的生活。
可同时,她对现实却无力改变:她厌恶自己所处的那种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但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她有所醒悟却又无路可走,最终被黑暗所吞噬。
繁漪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又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三个时期在她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另外,她来自书香门第,又受过一点新式的教育,这不仅使她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这些因素加起来,使她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也因此,她不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想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自己身为工具的命运,想做一个真正的人,她会不顾道德礼法不顾一切的追求自己的爱情,这完全是一个资产阶级女性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重要表现。
蘩漪在周家生活了十八年,而周家又是一个典型的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周朴园作为一家之长,他的所作所为无不带有浓厚的封建家长色彩,他的话便是命令,他把家人都看成了他的统治对象,首当其冲的便是繁漪。
周家对繁漪来说是一座密不透风的囚牢,这极大的限制了她的个性解放,她有反抗和不满,却又不想摆脱周家富有的生活,因而自相矛盾,产生了畸形的变态心理。
干涸的心碰到了周萍,她便把目光投向了明知道不该爱的周萍,以此寻求自己向往的自由和爱情。
但周萍的虚伪和自私,给繁漪带来更大更沉重的痛苦,带来更深更彻底的绝望。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清末民初为背景,讲述了三个家庭的纠葛和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
其中繁漪是小说中的一位女性形象,她是女主人公冯云峰从军前的未婚妻,也是他从军时留下的背负重担的女子。
首先,繁漪的形象特点是倔强而执着。
她虽然知道自己未必能够等到冯云峰回来,但是不管怎样她还是执意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她倔强的性格和执着的信仰是她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的主要力量。
一直到故事最后,她仍然坚守着心中最初的理想和信念,虽然最终遭遇失败,但是这种精神韧性和执着态度却令人钦佩。
其次,繁漪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女子。
她能够在言语间洞察人心,可以看出别人的真正想法和情感,这种能力是很难得的。
在小说中,她可以察觉到宝玉对自己的感情,并且看出了张生欣赏周冬雨这一点,从而顺势展开了自己的计划。
这种察言观色的能力让她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她在小说中立足之处。
最后,繁漪是一个内心丰富的女性。
她在等待冯云峰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人生沧桑,因此她的内心十分丰富。
虽然她故作坚强,但内心却是脆弱的,她需要关怀和爱,而张生在这方面帮助了她。
她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归属和幸福,最后也在这个追求自由的年代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路。
综上所述,繁漪是一个勇敢坚强、善于察言观色、内心丰富的形象。
她勇往直前的精神鼓舞着人们去追求自由和光明,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启示。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部杰作,该剧通过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揭露和对人物内心矛盾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社会画卷。
而在这部剧中,繁漪作为女主角之一,其形象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繁漪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繁漪是一位充满矛盾的女性形象。
她一方面渴望自由、独立和幸福,希望能够摆脱父权制度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她又受到社会舆论和道德伦理的压力,内心深处挣扎着,矛盾不已。
繁漪这种内在的矛盾冲突,使她的形象更加真实、立体和具有代表性。
她代表了那个时代许多女性的心声和挣扎,她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处境和悲惨境遇。
繁漪是一个复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在剧中,她展现出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变化。
她对于夏娃报错之心、对于邻居孙少平的爱恋、对于自己家族的不满等情感纠结,使得她的形象更显得生动和立体。
她不是一个简单的“受害者”,而是一个自觉的有思想、有情感的真实人物。
她的举动和言行都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和情感共鸣,使得观众更容易对她产生认同感和情感共鸣。
繁漪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性形象。
尽管她在爱情和婚姻方面遭受了无尽的折磨和痛苦,但她并没有沦为懦弱和软弱的受害者,相反,她选择了勇敢面对自己的命运,不愿向命运低头。
她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下,依然保持着对真爱和幸福的追求,不断努力挣扎并寻找着自我价值的归属。
这种坚韧和勇敢,使得她的形象更加鲜活、动人,也使得她成为了许多观众心目中的榜样和精神导师。
繁漪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
她的情感挣扎和命运悲剧,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地位,命运往往受到男性和社会的控制和摆布。
繁漪的形象,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普遍命运和困境,也代表了那个时代许多女性的心声和挣扎。
她的形象,是一种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揭露和深刻反思,也是对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真实记录和呈现。
繁漪作为《雷雨》中一个重要的女性形象,她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戏剧性的表现,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女性命运的真实揭露。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繁漪是《雷雨》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是一个充满着青春朝气和生机勃勃的少女。
在整个剧情中,繁漪的形象一直都是一个非常让人心疼的形象。
她的父母离异后,她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命运的捉弄却让她再次遭受到了痛苦的打击。
在母亲再嫁后,她被新生父母当做仆人,受尽了屈辱和折磨。
繁漪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她依然坚强勇敢地生活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向往一直都没有改变。
在剧中,繁漪为了打破自己所处的困境,她主动离开了家,追寻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种坚强和勇敢的品质,让繁漪的形象显得更加立体和真实。
她的形象也给了观众很大的震撼和启发,让人们感叹年轻女孩的坚韧与勇气。
除了坚韧与勇气之外,繁漪的形象还有着一种靓丽的美感。
在剧中,她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她身材修长,面容姣好,给人一种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感觉。
她的美丽不仅是外表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内心的美丽。
她的美丽也成为了故事中的亮点,成为了观众们所津津乐道的焦点之一。
繁漪的形象不仅仅是坚韧、勇气和美丽,她还有着一颗善良和温柔的心。
在剧中,虽然遭受了很多的痛苦和折磨,但繁漪依然没有变得冷漠和无情。
相反,她更加坚信爱情和美好的事物。
在与许公子相爱后,繁漪对许公子展现出了自己宽容和爱的一面,她为了许公子忍辱负重,一直默默地支持着他。
她的善良和温暖也感染了许多观众,使得她成为了整个剧情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
繁漪在《雷雨》中的形象是相当丰满和立体的。
她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少女,更是一个坚韧、勇敢、善良和温柔的女子。
她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她成为了这部戏剧中最受关注和喜爱的角色。
她的形象也给观众们带来了很多的感慨和启发,她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个值得敬佩和尊重的女子形象。
这也正是《雷雨》这部戏剧一直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试析《雷雨》中蘩漪的性格内涵《雷雨》是作家曹禺非常著名的一部作品。
写了一个扣人心弦、动人魂魄的人间悲剧。
是对不合理的命运和社会的谴责和诅咒,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于被压迫者的同情和对于反抗者的赞赏。
文中人物周朴园唯利是图、专横跋扈,却又道貌岸然,自以为品质高尚。
蘩漪的性格也很鲜明,当人生需求受到禁锢时,她便不顾一切地进行反抗。
她是最富有“雷雨”性格的人物。
她的不道德是以反抗不道德的社会为前提的。
因而,她是一个被不合理的社会扭曲了的个性主义者形象。
在这里我也简要分析一下蘩漪的性格内涵:一、乖戾、孤独的蘩漪1.聪明美丽的蘩漪婚后很忧郁、痛苦蘩漪作为“一个中国旧式女人”,又读过书,爱好诗文,所以也有着对美好感情的憧憬,对未来充满人性的渴望。
十八年前,聪明美丽、热情开朗的她奉着父母之命、媒言之约,怀着美好的幻想满心欢喜地嫁给了周朴园,嫁给了一个足以做她父亲的男人,也可以说是周朴园用极其下流的卑鄙手段把天真的她骗进了周公馆。
她错了,周朴园是一个无法与之谈论感情的人。
周朴园和蘩漪结婚,从来没有以夫妻的感情待她,只是把蘩漪当成资产阶级家庭中的摆设,叫她做绝对服从的榜样。
就像文中“喝药”这一段,这时的蘩漪不仅没有拒绝的权利,就连“等一会儿喝”的自由也没有。
她必须服从周朴园的意志,丧失了个人的一切。
她在周家令人窒息的生存空间抗争了十八年,渐渐磨成了石头一样的死人。
她的人性不仅受到严重的摧残,而且产生了畸变。
她同周朴园的夫妻关系已名存实亡。
如果说周朴园在生活中遗弃了侍萍,那么他在感情上已远远地抛弃了蘩漪。
而这对于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来说,意味着对她生命的变相扼杀。
所以,“眉目间看出来她是忧郁的。
”郁积的火燃烧着她,她的眼光时常充满了一个年轻的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哀怨。
没有爱的家庭和周朴园的冷酷无情,彻底破灭了她原有的一点天真的幻想,也导致了她的人性随之出现了错位。
正因为如此,她所承受的人性砝码越重,内心遭受的压迫就越重,直到最终的崩溃。
雷雨的繁漪人物性格分析作文要说繁漪,那性格真是复杂得像一团乱麻。
她骨子里带着一股倔强和叛逆,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猛兽,时刻想着冲破束缚。
她不甘心被封建礼教和家
庭规矩所压抑,心里头一直燃烧着反抗的火焰。
繁漪是个敢爱敢恨的主儿。
她爱起来那叫一个热烈,不管不顾的,就像飞
蛾扑火一样。
一旦爱上了,那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谁也别想拦住她。
可要是恨
起来,那也是咬牙切齿,能把人给“吃”了。
她还特别敏感和神经质。
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让她的情绪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
有时候旁人一句无心的话,都能让她琢磨半天,然后在心里翻腾出
无数的想法来。
这种敏感的性格,让她在那个压抑的环境里更加痛苦和挣扎。
同时,繁漪也有着自私的一面。
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情感需求,她可能
会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别人。
她的世界里,自己的感受似乎永远是放在第
一位的。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不能全怪繁漪变成这样。
那个沉闷的家庭,那个冷
漠的丈夫,都把她一步步逼到了绝路上。
她的种种性格特点,其实也是对那个
黑暗社会的一种反抗和控诉。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摘要】《雷雨》是一部著名的现代话剧,其中繁漪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
本文从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角色转变、与其他人物关系以及象征意义五个方面对繁漪的形象进行了全面分析。
繁漪的外貌特征展现了其独特的形象特点,而其性格特点则体现了其复杂多面的内心。
在剧情发展中,繁漪经历了角色转变,展示了其成长和变化。
繁漪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不同的互动和冲突,体现了其在故事中的重要性。
繁漪的象征意义被深入分析,揭示了其在作品中的隐含含义。
繁漪人物形象在《雷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读者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是一位值得关注和思考的角色。
【关键词】《雷雨》、繁漪、人物形象、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角色转变、关系、象征意义、重要性、影响、评价。
1. 引言1.1 介绍《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雷雨》是中国20世纪著名作家郁达夫的代表作品之一,描写了上海社会上层人物的生活,以及其中充满欺骗、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
在这部小说中,繁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形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繁漪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他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以及在剧情中的角色转变都展现了郁达夫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繁漪的形象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人物,还能够透视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们将从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角色转变、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以及象征意义等方面深入探讨繁漪这一人物形象在《雷雨》中的重要性及可能对读者产生的影响。
2. 正文2.1 繁漪的外貌特征分析繁漪是《雷雨》中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他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繁漪长相俊美,眉目清秀,皮肤白净,身材修长挺拔。
他的黑发如云,配上一身华丽的衣着,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
他的眼睛深邃明亮,仿佛能看穿人心。
繁漪的手指修长纤细,动作优雅,举手投足之间展现出他的高贵气质。
繁漪的外貌特征与他的身份地位相符,也为他的性格特点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他的外表充满着神秘和魅力,吸引着他人的目光。
略谈《雷雨》中繁漪的思想性格特征及其发展任为民(河南省沁阳市实验中学 河南沁阳:454550)摘 要 分析了《雷雨》中繁漪思想性格的特征及其发展,指出了繁漪性格中多面的、立体的、对立的因素,同时简洁勾勒了其性格发展变化的轨迹。
关键词 《雷雨》;繁漪;性格特征中图分类号:I20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524(2007)04-0062-03 《雷雨》写在三十年代初期,它是我国话剧史上的一颗永远不会褪色的璀璨明珠,它以二十年代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悲剧。
它那起伏跌宕,严密紧凑的故事情节,那紧扣人物心理,实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语言,那思想和个性都十分鲜明的人物形象,都奠定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坚实地位。
尤其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曹禺先生通过剧中人物的台词,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给我们成功地塑造了八位身份经历不同,思想性格各异的人物,繁漪就是其中之一。
她是《雷雨》这部剧本中作者塑造得最深刻复杂,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
繁漪是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的太太,她出身于书香门第,被周朴园骗到周家,做了周朴园的妻子,在周家一直过着被禁锢的生活。
在这种生活中,她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产生了“乱伦”的恋情。
在这部剧本的每一幕中,都有作者对她的精彩塑造。
她出现在每一个关键情节的当口,推动着整个剧情一步步地朝着悲剧的方向发展,她在《雷雨》中是一个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
她的这种思想性格特征不是一开始就具有的,而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 繁漪的思想特征作者在繁漪刚出场时是这样写的:“她是中国一个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是她也有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胆量,她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
”繁漪是一个新旧时代的交替时期具有新思想的资产阶级女性,虽然她表面看是一个旧式女人,具有旧式女人的特点,但是在她旧式女人的外表下,她更多地具有“狂热思想”,曹禺先生所写的“狂热思想”。
从剧本全篇看,应该是指她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追求,而且这种追求在环境的压迫下越来越强烈,反抗也越来越明显、主动。
从整个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对白来看,繁漪的思想特征也是显而易见的。
繁漪虽然身处封建专制十分强烈的牢笼中,而她的思想却没有被禁锢,她敢于蔑视封建礼教及伦理观念,大胆热烈地追求自由幸福。
为了迫求自由幸福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甚至敢于牺牲自己名誉及采用最残酷的手段,这是任何一个中国传统旧式女人所做不到的。
只有象她这样的具有一定的个性解放思想的女性,才有可能做得这样果敢坚决。
她的一切行动———她对周朴园越来强烈的反抗,她对周萍由最强烈的爱到最强烈的恨直至发展到疯狂的报复,都是由她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所决定的。
2 繁漪的性格特征在《雷雨》中,繁漪是性格最独特、最复杂的人物,这种独特、复杂性格体现在她性格的多面、立体性上。
最残酷的爱与最不忍的恨交织。
繁漪自从来到周家,就被周朴园深深地禁锢在他的专制之下,过 收稿日期:2007-07-06 作者简介:任为民(1971~),男,沁阳市实验中学中教一级教师.着失去了自由与幸福的生活。
与她年龄相当的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却象一盏黑夜中的明灯,使她陷入了“乱伦”的旋涡之中。
对唯种关系,爱上了年轻的女仆四凤,为了逃避繁漪,他准备去矿上工作。
繁漪规劝、警告、威胁周萍,想要周萍带自己一起走,却遭到周萍的无情拒绝。
繁漪丧失了“妇德”,而且犯了“乱伦”之罪换来的却是周萍对她的无情抛弃,这时她对周萍的爱情转化为对他的仇恨,她对周萍进行了狠毒的报复。
她的爱中有残酷的成份。
她由爱而产生的恨却是不忍的。
她爱得很深,也恨得很重,她站在爱情和仇恨的两个极端,爱中有恨,恨中有爱,爱得残酷,恨的不忍。
可怖和可爱结合。
在《雷雨》中,她一直身着黑衣,她在周家始终都象一个可怖的幽灵,尤其是鲁贵对“闹鬼”的渲染,以及她的阴鹜的个性,都让人觉得她是一个阴森可怖的鬼影,但是在那专制的氛围中,她敢于冲破束缚她的牢笼,热烈地追求爱情,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而犯“乱伦”之罪。
虽然她的语言,她的行为,她的性格,她疯狂的报复处处都渗透着可怖,但这正是她敢于反抗的桀傲不驯的性格的反映。
这从另外一个视角上讲不正是她可爱之处吗?正是由于这些可怕可怖的语言及行动,让我们看到她的勇敢不羁。
她的可怖之处,正是她性格发展的必然。
她的可怖之处也正是她可爱之处。
乖戾与自然并存。
在这四幕话剧中,繁漪从来对周朴园都是由暗到明的反抗,甚至周朴园让她上楼她都进行顶撞。
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她性格的桀鹜不驯和乖决,这符合她那反抗的性格和叛逆的个性,她这种乖戾从她性格形成发展来看,又是自然的流露,没有丝毫造作之感,只有在这种乖戾的反抗中,我们才可以感受到繁漪的自然个性。
果敢阴鹜与弱小慈爱统一。
繁漪是一个果敢阴鹜的女性,同时她又是一个弱小的充满了慈爱的女性。
当爱情转化成仇恨时,她变成了手执利剑的魔鬼,她抛弃了一切进行报复,她的语言行为处处都体现着她的果敢阴鹜。
她跟踪周萍来到鲁家,堵住周萍的退路,她当众暴露周萍与四凤、与她自己的关系,这些行为都是十分残酷和阴险的。
但是在这部剧本中有时她又是十分弱小的,内心充满慈爱的。
她被周朴园深深地禁锢在大宅之中,内心孤独无助,唯一的希望也将弃她而去。
她想反抗却没有出路。
在这种封建专制的重压下,她是十分弱小的。
在她还没有进行报复之前,在儿子周冲面前,她还是一个十分慈爱的母亲;即使在她报复之后,悲剧已经发生时,她的内心又充满了对自己行为的悔恨,我们又可以看到她阴鸳之中善良的一面。
可见,繁漪的性格存在于这些多面的、立体的、相反的性格因素之中,曹禺先生正是通过刻画出繁漪性格的多面性、立体性及矛盾因素,给我们揭示出繁漪性格的深刻性及复杂性,让我们看到繁漪这样一个女性叛逆者的形象不是单一、平面的,而是有爱有恨,既可爱又可怖,既热烈又冰冷,既残酷又善良的真真实实的深刻、复杂的形象。
3 繁漪性格的发展变化在《雷雨》中,曹禺先生不仅给我们刻画出繁漪性格的深刻性、复杂性,而且还写出了繁漪性格的发展变化性。
《曹禺论》的作者孙庆升指出:“仅仅有性格的独特性、复杂性、还只是横的方面的体现,只有同时写出性格纵的发展历史,才能纵横交织成一个有生命的真实形象。
”曹禺先生自己谈到繁漪时也说:“这个人物从第一幕到第四幕,一直是发展的、流动的,从来没有停止在一点上”(曹禺《谈雷雨》载《人民戏剧》七九年第三期)。
曹禺先生确实给我们刻画出了繁漪性格发展的轨迹,而且这个轨迹是符合繁漪性格的发展逻辑的。
繁漪性格的流动发展,表现在她对封建专制的反抗越来越强烈,对爱情、自由的追求越来越果敢、大胆。
第一幕,当周朴园逼繁漪吃药时,她只是消极地反抗,最后还是把药喝下去了;第二幕,周朴园逼她看病时,她的反抗就比较明显了;第四幕初,当繁漪从鲁家回来与周朴园相遇,她对周朴园的反抗变得直接了当,针锋相对;第四幕末。
当周萍与四凤离家出走时,她叫出了周朴园,对周家的罪恶进行了审判。
对周朴园的反抗是一步步深入的,对周萍也是由规劝、警告、威胁发展到直接采取报复的行为。
从第一幕到第四幕,繁漪的性格是在不停地发展的。
总之,繁漪的性格是深刻性、复杂性及发展变化性的结合,作者从纵横两个方面全方位地给我们展现了繁漪这一《雷雨》中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
繁漪是《雷雨》中曹禺先生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同时也是曹禺先生最喜爱最同情的人物。
她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现代文学史上,她那燃烧不息的生命的烈火,那种酷爱自由和大胆争取自由的天性,那颗敢于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困兽犹斗的强悍的心,都照亮了整个黑暗的世界,散发出人性的光芒。
63 任为民:略谈《雷雨》中繁漪的思想性格特征及其发展参考文献[1] 张有煌.曹禺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2] 潘克明.曹禺研究五十年[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3] 钱谷融.<雷雨>人物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4] 冯克廉,刘增人中国新文学发展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5] 朱栋霖.论曹禺戏剧和我国话剧文学样式的发展[G]//文学评论从刊第15辑.1982.Remarks on Fan Yi's Character in ThunderstormREN WeiminA bstract:Cao Yu's Thunderstorm is a modern tragedy depicting the life of a bourgeois family in the 1920s in China.The best created character w ould be Fan Yi,an embodiment o f the spirit of thunde rstorm. The paper analy zes the features in Fan Yi's mind and character,points out so me alternating,stereo and opposite facto rs influencing her character.The autho r tries to trace the change in her cha racter.Key words:Thunderstorm;Fan Yi;character(责任编辑:李文英) (上接第61页)[21] 李佐丰.上古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2]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59.[23]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4.[24] 许德楠.谈形容词带宾语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03):45.[25] 范晓.关于形容词带宾语问题[J].汉语学习,1983,(05):1.[26]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Doubt about the Change of Parts of SpeechWA NG QiangA bstract:So me scholars doubt about the change o f parts of speech,others believe adjectiv e could be fo llow ed by object.The w riter of the paper made an inv estig atio n into syntax function o f all single-sy llable adjectives in Lao zi,Luny u and Mengzi,and discovered the percentage o f adjectiv es follow ed by object w ere22%,20%and40%respectively.T he paper co ncluded that sing le-syllable adjectives m ay connect w ith object,especially in the Chinese prevailing in the early Qin Dy nasty.Key words:change of parts o f speech;adjective;o bject;single-syllable adjctives(责任编辑:李文英)64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