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止泄方联合5-氨基水杨酸肠溶片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0例
- 格式:pdf
- 大小:179.09 KB
- 文档页数:2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及使用说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的溃疡、出血和腹泻等症状。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医生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以控制炎症、缓解症状,并预防疾病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及其使用说明。
1. 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
常用的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和5-氨基水杨酸盐。
使用说明:- 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通常口服,剂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而定,建议遵循医生的指导。
- 治疗初期一般采用较高的剂量,以快速控制症状;随着病情稳定,剂量可以逐渐减少。
- 长期使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需要监测肾功能和血液常规。
2.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用于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症状的药物。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甲氨蝶呤和环孢素等。
使用说明:- 免疫抑制剂通常是口服或注射给药,具体剂量和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而定,需由专业医生指导。
- 使用免疫抑制剂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液常规、肝功能等指标,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 免疫抑制剂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患者需要避免与传染病患者接触,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 口服激素口服激素是一种对炎症反应有强效抑制作用的药物。
在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和症状严重时,激素常常用于短期治疗,以快速缓解病情。
使用说明:- 口服激素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而定,通常在症状控制后会逐渐减量和停用。
- 长期使用或高剂量激素可能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免疫抑制、骨质疏松、糖尿病等。
因此,激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疗程。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以维护肠道健康和减轻症状。
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和酒精等;增加摄入高纤维食物和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酸奶等。
中西药联用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自拟中药汤剂慢结汤结合柳氮磺吡啶(sasp)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
方法:确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90例,治疗组50例采用自拟方慢结汤,对照组40例采用sasp保留灌肠。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8%,与西药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中西药结合灌肠治疗结肠炎既简便、经济、安全,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慢结汤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治疗上缺乏特效方法,也没有特效药物治疗。
在祖国医学中本病属于泄泻、下痢、便血、肠风、脏毒等范畴,我科采用慢结汤加柳氮磺吡啶(sasp)灌肠治疗50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按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拟定的诊断标准,我科自1999~2006年确诊uc90例。
治疗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20~67岁,以22~41岁居多;病程0.5~31年,其中1~5年32例。
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18~56岁,以21~34岁居多;病程3个月~18年,其中1~5年31例。
临床症状以黏液稀便为主,大便次数每天3~10余次,治疗组和对照组脓血便分别为38例和30例;腹痛者分别为32例和21例;肛门下坠者分别为18例和8例。
常规结肠镜检查,发病部位局限在直肠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6例、20例,累及乙状结肠的分别为20例、11例,乙状结肠以上者分别为7例、4例。
方法:①治疗组中药采用自拟方慢结汤。
方药组成:黄芪50g,党参、茯苓、车前、双花、防风、白芍各15g,柴胡、当归、陈皮各12g,白术、地榆、肉桂、甘草各10g,黄连10g,熟地20g。
上方可随症加减,脓血便者去肉桂,加白头翁、葛根;腹痛甚者加川楝子,白芍增量;偏于脾肾阳虚而出现黎明泻者加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
氨基水杨酸类联合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治疗进展王赛;周国华【摘要】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UC) lacked specific measures,high-dose and long-term used drugs,such as aminosalicylic acids,corticosteroids,immunosuppressor in the treatment of UC patients could induce seri-ous complications,and it was easy to relapse in maintenance treatment phase.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ies found that aminosalicylic acids combined with probiotics had good effect on UC maintenance treatment. 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study progress of aminosalicylic acids combined with probiotics in the maintenance treatment of UC.%溃疡性结肠炎( UC)在治疗上缺乏特异性措施,常用药物如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导致严重并发症,且在维持治疗阶段易复发。
近年研究发现,氨基水杨酸类联合微生态制剂对UC的维持治疗效果较好,本文就氨基水杨酸类联合微生态制剂对UC维持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463-465,466)【关键词】氨基水杨酸类;微生态制剂;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者】王赛;周国华【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衡阳42100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九医院消化内科,湖南衡阳421002【正文语种】中文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调节紊乱、肠道菌群紊乱等多种因素与其发病密切相关[1],在我国年发病率为1.16/100 000[2]。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在西医治疗上,该病的复发率偏高,疗效时间偏长,价格偏贵等不足。
近期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减轻UC患者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减少该病的复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现将中医治疗UC的辩证分型、经方治疗、中西医结合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研究进展;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疑难病,其发病原因至今无法明确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病程多在4~6周以上[1]。
现代西医治疗UC,临床上常给予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微生态制剂及手术等方法,但仍存在该病的复发率偏高,疗效时间偏长,价格偏贵等不足。
近期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减轻UC患者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减少该病的复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中医的病因病机中国的医学中并没有UC一词,但根据其临床的变现可以反应与UC相应的病名。
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将本病归属中医“痢疾”“久痢”和“肠澼”等病范畴。
中医认为UC的病因与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洁)、情志不畅、禀赋不足等有关,病机属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
病位在肠,与肝、脾、肾、肺诸脏密切相关。
二、中医内治法(一)辩证论治李毅等[3]研究表明UC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肠道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寒热错杂证、血瘀肠络证、阴虚肠燥证。
宋晓红[4]将UC分为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脾阳不振型、脾肾阳虚型;其中治疗湿热型的处方为白术、白头翁、苍术、赤芍各15g,黄芪、木香、白蔻、竹茹、陈皮、黄连、佩兰各10g、桔梗9g、当归12g;治疗肝郁气滞型的处方为白芍、焦三仙、柴胡、香附、桃仁各15g,当归10g,防风、槟榔、大黄、红花、陈皮、炒枳壳各6g;治疗脾阳不振型的处方:土白术、党参、炙黄芪各15g,肉蔻、炙甘草、炮姜、陈皮各10g,柴胡、升麻各9g,当归6g,大枣10枚;治疗脾肾阳虚型的处方:土白术15g,党参、罂粟壳、补骨脂、诃子肉、肉桂、赤芍、吴萸、肉蔻、当归各10g,木香9g;治疗14d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为 71.67%(43/60)。
三种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宋冬梅【摘要】目的:观察美沙拉嗪、奥沙拉嗪和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12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嗪组(n=40)、奥沙拉嗪组(n=39)和柳氮磺吡啶组(n=41),分别接受上述三种药物治疗。
美沙拉嗪组和奥沙拉嗪组患者口服药物剂量均为每次1.0g,每日3次;而柳氮磺吡啶组患者服用剂量为每次1.0g,每日4次。
治疗12周后观察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美沙拉嗪组、奥沙拉嗪组和柳氮磺吡啶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30.0%、28.2%和51.2%,总有效率分别为75.0%、76.9%和92.7%。
柳氮磺吡啶组疗效优于美沙拉嗪组、奥沙拉嗪组(P<0.05)。
结论与美沙拉嗪、奥沙拉嗪相比,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性更高,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mesalazine, osalazine and sulfasalazine for patientswith ulcerative colitis.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esalazinegroup(n=40), osalazine group(n=39) and sulfasalazinegroup(n=41).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event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12 weeks. Results The rate of complete remission and overall effective rate of three groupswere30.0%, 28.2% and 51.2%; 75.0%, 76.9% and 92.7%,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esalazine/osalazine and sulfasalazin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mesalazine and osalazine, sulfasalazine is more effective in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but with a relatively high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97-99)【关键词】美沙拉嗪;奥沙拉嗪;柳氮磺吡啶;溃疡性结肠炎【作者】宋冬梅【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徐州221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胡伟飚;肖群益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06(021)012
【摘要】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活动期UC 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采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对照组40例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达71.4%,总有效率达96.4%;对照组分别为47.5%和80%.两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之间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治疗(UC)有较好的疗效.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胡伟飚;肖群益
【作者单位】江西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343000;江西井冈山学院,3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9
【相关文献】
1.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5例疗效观察 [J], 王建勇
2.葛根芩连汤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J], 王福宽
3.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J], 李金楼
4.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J], 莫伟雄
5.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58例 [J], 王如茂;胡开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42・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April2021,Vol.33,No.4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外界环境和饮食状况变化较为敏感,腹部保暖不足、饮食不当和食物饮水不洁均是导致腹泻发生的重要因素。
腹泻患儿出现呕吐、持续性腹泻等临床症状而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和水电解质失衡,诱发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不利于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同时,由于小儿机体各脏器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于药物治疗的生理反应较为敏感,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种类的选择及给药剂量不易控制,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
目前多以肠道功能调理为目的的益生菌治疗为主要方式,而临床对于小儿轻型腹泻的治疗方式选择通常更为谨慎內。
饮食结构调节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小儿轻型腹泻的主要途径,然而部分患儿单纯进行饮食结构调节治疗疗效欠佳,导致病情进一步进展恶化,因此寻找有效且安全性高的治疗方式对提高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冋。
临床研究显示,腹部微波治疗具有缓解胃肠道炎症和腹部疼痛反应的功效,可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缓解肠道痉挛,保证轻型腹泻患儿肠道功能恢复正常,且治疗方式较为温和,安全性较高,特别适于作为小儿腹泻的辅助治疗方式問。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腹痛缓解表1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组别腹痛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腹泻缓解时间研究组 1.83±0.37 1.49±0.35 3.06±0.47对照组 2.46±0.48 2.18±0.46 5.23±0.59f值 5.479 6.2147.326P值<0.05<0.05<0.05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和腹泻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F<0.05),说明较单纯饮食结构调整治疗,增加腹部微波理疗可有效缩短轻型腹泻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周期,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加速患儿康复;同时,研究组患儿腹泻总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治疗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较单纯饮食结构调整治疗,增加腹部微波理疗有助于提高轻型腹泻患儿临床疗效水平,增强患儿家属满意度和对于治疗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