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的佛教文化对张大千绘画思想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89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文化摘要:在唐代,卷轴画和屏风都得到了广大唐代人民的喜爱,但是对壁画却甚是喜爱,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这一时期促使了壁画的兴盛。
唐代的敦煌壁画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精湛的技巧和斑斓的艺术,体现出浓郁的大唐盛世风情。
敦煌壁画是传统宗教壁画的代表,其内容丰富、规模巨大,艺术技巧最为精湛,有“当今最大的美术博物馆”的美誉。
关键词:敦煌壁画;佛教;中国文化;故事画一、佛教的起源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古代文明历史,并且孕育了许许多多的宗教文化和哲学思想,“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则是在古印度应运而生的。
佛教的产生,极大的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各国的社会历史进程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生活。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他并不是后人虚构的一个人物,而是像我们一样曾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
在许多年前,古印度有特别多的大大小小的处在奴隶制统治下和依旧保留着“大酋长合议制度”的国家,迦毗罗卫国是当时处在这种制度下的一个小小的国家,释迦就出生在这里。
根据佛经的记载,我们大致可以推算出佛祖的出生年月。
他所生活的年代几乎相当于我们国家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孔夫子大概为同一时代的人,享年80岁。
佛教与中国本土宗教两千多年来的相互感染和影响,使佛教逐渐形成了带有中国特色的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云南上座部佛教三种佛教派别。
他们都朝着普及化、世俗化、汉化方面发展。
二、佛教的传入与中国文化的交汇融合佛教经过一系列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了相当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宗教之一,与中国原有的儒教、道教鼎足而立,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这也为佛教的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隋唐是中国佛教典型的时期,使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逐漸走向了成熟并以此进入鼎盛期,此间出现了许多宗派,他们大部分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除此之外,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还在于它对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影响。
它在传入过程中,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内在和价值观念也被中国的书画艺术所借鉴、吸取其精华,其中影响最显著的为壁画。
佛教美术对中国画色彩发展的影响众所周知,外来佛教不仅以教义广布中土,其美术样态也对中国绘画不断造成冲击,推动着中国画在色彩领域不断革新,最终化聚为东方意蕴的审美范式,进而辐射至亚洲其他文化区。
1汉代佛教东传初弘期的主动采撷之影响汉代绘画,因为前代诸帝王用以章饰典制,奖崇风教,本身早已根基深厚,如《画史会要》卷一有(明)朱谋垔记载(秦)始皇元年骞霄国献善画工———裔,能“含丹青以潄地,即成魑魅及诡怪羣物之象”,可见中国的写意泼彩、花鸟画等皆有久远文化的呼应。
汉代还有“阳望、樊育亦善画,尤善布色”[1]的记载。
但是彼时画家多被礼教所囿,中国画在佛教美术的冲击中才变得更丰富多姿。
时汉明帝(28~75年)派遣郎中蔡愔等出使大月氏,延请印度高僧竺法兰与迦叶摩腾来华,并建立白马寺作千乘万骑三匝绕塔图等寺庙壁画,“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魏书释老志》)。
这种主动求法式研习,为中国绘画史注入了新鲜血液。
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佛教艺术迅速在中土铺陈开来。
2魏晋南北朝本土开宗立派的激荡与影响魏晋南北朝时帝王玩权术,民族内外杀伐纷争,礼崩乐坏,士人清淡玄言佛理盛行,诗乐书画往还,在纷乱中营造了个高雅脱俗、优游闲适的文化模式。
三国尚老庄,乃承两汉方士之余风;两晋尚清谈,盖避前崇老庄之弊;东晋则多在宗教中寻慰藉。
宗教文化的勃兴,惠及绘画,尤其是佛教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为中国画开辟了新的疆土。
彼时印度美术,多从海路输入南方内地,形成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昌隆景象,佛寺艺术随之大盛。
如三国时,天竺僧康僧会到吴设像行道,吴人曹不兴见西国佛画像,乃范写而盛传天下,号我国“佛画之祖”。
曹不兴弟子,晋之卫协,谢赫谓其“古画之略,至协始精。
六法之中,迨为兼善”。
[2]六法兼善的意思涵盖“随类赋彩”,可见色彩艺术通过寺庙范本的中外流通,既方便学习,又渐趋完善。
而陆路方面,北魏始开的敦煌千佛洞,炳灵寺、麦积山、云岗和龙门等石窟,都留存有大量经典遗迹,在色彩造型上开时代先风。
浅谈谈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艺术世界中的敦煌壁画张大千(1899-1983),字少博,号夜白山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画家之一。
张大千先生才华横溢,丰富多样的艺术造诣在二十世纪的艺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擅长中国画、油画、篆刻等艺术形式,堪称艺术家中的全才。
在他的艺术世界中,他深受敦煌壁画的影响。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瑰宝,创作于五世纪至十四世纪的唐蕃文化时期。
它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精湛细腻的技法和独特的风格,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
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深深地吸引了张大千先生。
他个人研究了大量的敦煌壁画,深入探索了它们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他从壁画中汲取灵感,在自己的作品中借鉴了敦煌壁画的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元素,使他的作品焕发出浓厚的敦煌壁画风格。
张大千先生的艺术作品中常常出现敦煌壁画中的主题,如佛像、舞女、仙女等。
他通过自己对敦煌壁画的理解,将这些主题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审美观点和艺术境界。
他的画作不仅展现出敦煌壁画的美感,更展现了他对人物形态、色彩运用和表现力的独到见解。
张大千先生的创作中体现出了对敦煌壁画的传承和创新的精神。
他不仅复制和模仿敦煌壁画,更融合了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他通过将敦煌壁画和西方绘画的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张大千先生在二十世纪的艺术世界中,用敦煌壁画为灵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艺术语言和风格。
他的作品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浅谈谈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艺术世界中的敦煌壁画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自其发现以来就一直吸引着无数艺术家和学者的研究。
在20世纪,张大千先生作为中国画坛的巨匠,也曾给予了敦煌壁画极高的评价,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艺术世界中。
他以他独特的艺术语言,重新演绎和再创造了敦煌壁画的魅力。
张大千先生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和借鉴可谓卓有成效。
他深入研究了敦煌壁画的内容、线条构成、色彩运用等方面,并加以吸收和借鉴。
尤其是他对敦煌壁画中人物形象的解构和再创造,使他的作品更加充满了现代感和韵味。
他将敦煌壁画中的古典人物形象重新演绎,并融入到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张大千风格。
张大千先生对敦煌壁画的艺术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
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审美表现方式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人,而张大千先生正是深入理解了这一点。
他通过对敦煌壁画的深入研究,发掘出了其中的艺术精神,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他不仅是在形式上借鉴了敦煌壁画,更是在精神和情感上与之产生了共鸣和联系。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传承和发扬了敦煌壁画的艺术精神,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张大千先生在敦煌壁画的传承和创新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他通过自己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和艺术实践,开拓了新的艺术思路和表现方式。
他的创作不仅仅是对敦煌壁画的模仿和复制,更是在敦煌壁画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他通过对敦煌壁画的再创造,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为敦煌壁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更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崛起和壮大。
张大千先生在二十世纪的艺术世界中,以他独特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将敦煌壁画重新演绎和传承,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精神都受到了广大艺术家和学者的推崇和研究。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为敦煌壁画所赋予的价值和意义增添了新的内涵,更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浅谈谈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艺术世界中的敦煌壁画敦煌壁画作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具有举世无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的一代巨匠张大千,对敦煌壁画深情推崇,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本文将聚焦于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的研究与艺术创作,并探讨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以及对艺术创新的思考。
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精力。
他多次前往敦煌进行实地考察,并亲自绘制壁画复制品。
无论是在敦煌实地考察还是在绘制复制品的过程中,他都非常认真严谨,力求还原敦煌壁画的原貌。
他不仅对敦煌壁画的图案和色彩进行了深入研究,还对敦煌壁画的技法和结构进行了充分的了解。
通过这些研究,张大千深入理解了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对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应用和创新。
张大千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大量运用了敦煌壁画的元素。
他将敦煌壁画的线条、构图、色彩等特点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使之更具浓厚的中国传统艺术氛围。
他的花鸟画中常常运用敦煌壁画中的符号和花纹,使得作品不仅具有装饰性的美感,还富有深邃的文化内涵。
他还将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山水画中,使得作品更富有传统文化的韵味。
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和应用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
张大千通过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和应用,不仅在艺术创作中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更为后人提供了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他对敦煌壁画的创新应用也体现了他对艺术创新的思考。
他在传承中创新,使得敦煌壁画焕发出新的艺术光彩。
浅谈敦煌壁画——张大千临摹的意义作者:张洁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年第01期摘 ; 要:敦煌壁画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历史意义,想必我也不用再多说。
它汇聚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华,代表着古代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但是让人心痛的是它不但被掠夺而且直到今天还在被大自然侵蚀。
在此我们不得不感谢张大千,他深入敦煌莫高窟考察研究,不断向世人展示敦煌独特而宝贵的艺术,从而推进了敦煌艺术的保护和研究。
关键词:敦煌壁画;艺术探究;艺术传承中图分类号:K879.41;J209.2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2-0185-01敦煌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它就像一块巨大的宝藏,而敦煌壁画就是这宝藏中的瑰宝。
这块艺术瑰宝曾吸引了无数艺术大师前来探究,其中一位就是张大千。
他通过历时两年的时间,潜心钻研,用一腔热血与满目热爱去抚摸这块瑰宝,在领会其中深意后,临摹壁画、钻研技巧,终成为一代大师。
一、深入探究敦煌艺术1941年春,享誉海内外的国画大师张大千,怀着对敦煌莫高窟的无限向往之情,不顾家人与亲友的反对,踏上了去往敦煌的艰难旅程。
他们穿越千里黄沙,万倾戈壁,一路上餐风宿露,历尽艰辛。
当张大千第一次走进洞窟时,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敦煌!你比我想象的更宏大,更辉煌!自此他带领众徒弟开始了临摹敦煌壁画的浩大工程中。
两年间临摹出276幅尺寸大小不同的壁画,包括本生、佛经、经变、因缘故事及建筑彩绘图案等,囊括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的历代造型艺术。
张大千先生将自己在敦煌莫高窟中潜心钻研探究的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向大家展现,其发表了一篇11000余字的论文《谈敦煌壁画》,深入解析了敦煌壁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这篇论文论述了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心得,是一份研究“敦煌学”极具价值的文献。
敦煌的壁艺术与佛教传播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
莫高窟壁画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价值,更在佛教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壁艺术的特点、佛教传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壁艺术的特点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巧而闻名于世。
首先,敦煌壁画具有多样性。
在不同洞窟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风格的壁画,既有贵族寺庙的宏伟盛景,也有平民居所的日常生活场景。
其次,敦煌壁画贴近生活,给人以亲切感。
无论是佛教故事、民间传说还是历史事件,都以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再次,敦煌壁画注重细节的表现,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
无论是佛陀的慈悲面容,还是战马奔腾的姿态,都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
二、佛教传播的影响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既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佛教传统文化的载体,对佛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壁画以图像的形式展现佛教故事,使人们更容易理解佛教的教义和禅意。
学者们通过解读壁画中的内容和符号,对佛教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传播。
其次,壁画同时又是信仰的表达。
佛教徒可以通过观看壁画,加深对佛陀和菩萨的崇敬和信仰。
再次,壁画所蕴含的智慧和信仰也对后来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无论是中国绘画艺术还是西方文艺复兴,都可以找到敦煌壁画的影子。
三、壁艺术与文化交流敦煌莫高窟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壁画不仅独具艺术特色,还具有文化多元性。
在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丝绸之路沿线的多个文化元素的交融。
例如,壁画中的服饰、建筑等,既有中国传统元素,也有中亚和西亚的影响。
这种文化交融不仅在艺术上展现,还对各类文化学科研究和人类文明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壁画中的敦煌音乐、舞蹈等也成为了中亚和西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敦煌壁画的保护与传承敦煌壁画所蕴含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对其保护与传承极为重要。
首先,科学规范的保护方法是保护壁画的关键。
敦煌壁画的佛教文化对张大千绘画思想的影响20世纪的中国画历史上,张大千先生是一位具有杰出贡献的中国画大师。
他早年曾经留学日本学习纺织印染艺术,二十岁回国后师从上海书法名家曾熙、李瑞清学习书法艺术,从此,张大千先生走上了绘画艺术的道路。
他在敦煌面壁三年,忍受了常人所没有过的艰苦与寂寞,他曾经游历于巴西、阿根廷等世界很多地方,对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与绘画艺术有着广泛的了解。
张大千先生能够成为中国画的一代大师,创作出气势逼人的泼墨泼彩山水画作品,完全是因为他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艺术经历与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
一、佛教与中国画的渊源佛教产生于印度,汉代时传入我国,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文化相碰撞、相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中国历史上佛教的流派众多,但是最为兴盛的、最能代表中国佛教文化特色的是禅宗。
禅宗又分为南宗与北宗,在历史上南宗最为兴盛,影响深远,北宗则逐渐衰微。
传统的中国画在思想观念上深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禅机画理相互渗透,出现了王维、苏东坡、米芾、元四家以及八大、石涛等一大批文人画大师,他们追求平淡天真虚静空灵萧散简远我师我心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等禅画观念,从此,以黑白水墨画为主的传统文人画逐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
受到佛教禅宗的分宗思想的影响,明代的董其昌、陈继儒、莫士龙等人提出了南北宗论,他们把中国传统山水画划分为南北二宗,提出了南宗高于北宗的理论。
董其昌说:行年五十,方知此派(北宗)画殊不可学,譬之禅宝,积劫方成菩萨,非如董巨米三家,可一超直入如来也。
南宗之祖的王维就好佛道,每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晚年成为南宗禅的信徒。
可见佛教与中国文人画有着紧密的关系。
潘天寿先生对佛教禅宗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的关系也有深刻的认识,他说:两千年以来,佛教与吾国的绘画,极是相依而生活,相携而发展,与佛教的变迁程途中,有什么地方找不到两者相关系的痕迹?二、张大千的敦煌情缘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上出现了几位成就很高的山水画大师,如: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等。
浅谈谈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艺术世界中的敦煌壁画二十世纪的中国艺术界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其中张大千先生是其中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著称于世。
在他的艺术世界中,敦煌壁画是一个重要的元素。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深刻影响了张大千先生的艺术创作,成为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探讨,浅谈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艺术世界中的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给了张大千先生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敦煌壁画起源于公元366年至1368年的隋唐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敦煌壁画以其丰富的内容、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被誉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张大千先生在对敦煌壁画的理解和领悟上,赋予了其独特的艺术生命和表现形式。
张大千先生在其艺术创作中,追求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力图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深深地吸引着张大千先生,成为他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张大千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独具匠心的创作思路,将敦煌壁画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创造出许多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
他在绘画中运用了敦煌壁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以其娴熟的笔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呈现出了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敦煌壁画在张大千先生的艺术世界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大千先生深刻地理解和领悟了敦煌壁画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将其视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敦煌壁画在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的艺术世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他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之一。
张大千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赋予了敦煌壁画独特的艺术生命和表现形式。
敦煌壁画的佛教文化对张大千绘画思想的影响
20世纪的中国画历史上,张大千先生是一位具有杰出贡献的中国画大师。
他早年曾经留学日本学习纺织印染艺术,二十岁回国后师从上海书法名家曾熙、李瑞清学习书法艺术,从此,张大千先生走上了绘画艺术的道路。
他在敦煌面壁三年,忍受了常人所没有过的艰苦与寂寞,他曾经游历于巴西、阿根廷等世界很多地方,对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与绘画艺术有着广泛的了解。
张大千先生能够成为中国画的一代大师,创作出气势逼人的泼墨泼彩山水画作品,完全是因为他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艺术经历与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
一、佛教与中国画的渊源
佛教产生于印度,汉代时传入我国,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文化相碰撞、相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中国历史上佛教的流派众多,但是最为兴盛的、最能代表中国佛教文化特色的是禅宗。
禅宗又分为南宗与北宗,在历史上南宗最为兴盛,影响深远,北宗则逐渐衰微。
传统的中国画在思想观念上深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禅机画理相互渗透,出现了王维、苏东坡、米芾、元四家以及八大、石涛等一大批文人画大师,他们追求平淡天真虚静空灵萧散简远我师我心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等禅画观念,从此,以黑白水墨画为主的传统文人画逐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
受到佛教禅宗的分宗思想的影响,明代的董其昌、陈继儒、莫士龙等人提出了南北宗论,他们把中国传统山水画划分为南北二宗,提出了南宗高于北宗的理论。
董其昌说:行年五十,方知此派(北宗)画殊不可学,譬之禅宝,积劫方成菩萨,非如董巨米三家,可一超直入如来也。
南宗之祖的王维就好佛道,每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晚年成为南宗禅的信徒。
可见佛教与中国文人画有着紧密的关系。
潘天寿先生对佛教禅宗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的关系也有深刻的认识,他说:两千年以来,佛教与吾国的绘画,极是相依而生活,相携而发展,与佛教的变迁程途中,有什么地方找不到两者相关系的痕迹?
二、张大千的敦煌情缘
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上出现了几位成就很高的山水画大师,如: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等。
从这些大师的艺术经历和绘画作品来看,他们都有着丰富的艺术经历,对艺术有着强烈的爱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张大千先生能在山水画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其重要的原因一是他的山水画植根于传统;二是他曾经在敦煌面壁三年,对北魏至元代的敦煌壁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临摹了大量壁画。
他在谈到敦煌壁画时说:在艺术方面的价值,我们可以这样说,敦煌壁画是集东方中古美术之大成,敦煌壁画代表了北魏至元一千多年来我们中国美术的发达史。
张大千先生的这些言谈中充分地表现出他对敦煌壁画艺术价值的肯定与崇拜之情。
敦煌壁画对张大千先生绘画思想与绘画风格的影响是巨大的,他说:在敦煌,生活是艰苦些,住在哪个古老沙漠的洞子里,真有与世隔绝的感觉,但对我的绘画风格,确乎学了许多有益的东西。
他又感慨地说:要学点中国艺术,还是到敦煌去,去学习数年,必有大收获。
这充分表明敦煌壁画对他绘画风格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张大千先生临摹的壁画虽然是以佛教人物为主,但壁画的艺术内涵影响到他绘画的各个方面,包括其绘画思想。
张大千先生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对敦煌壁画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
从此以后,张大千先生的绘画思想产生了重大的改变,晚年创作出泼墨泼彩山水画作品,这一绘画风格的形成,奠定了他在中国画坛的大师地位。
三、敦煌壁画对张大千绘画思想的影响
张大千先生的绘画思想是在石涛、八大等大师的绘画思想影响下,结合自己长期的艺术实践而逐渐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