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常规
- 格式:docx
- 大小:16.66 KB
- 文档页数: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1、按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避免对流风。
3、给予清淡饮食,少量多餐,鼓励病儿多饮水。
4、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热病儿特别是有高热惊厥史者应遵医嘱给予退热处理。
5、保持呼吸道通畅,鼻粘膜充血、水肿明显致鼻塞、流涕者,可遵医嘱采用麻黄素滴鼻剂,并注意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6、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发生,遵医嘱合理用药。
7、流行期间避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有流行趋势时,可用食醋熏蒸法将居室空气进行消毒。
8、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超声雾化吸入后应扣击背部促进咳嗽,小婴儿可予以吸痰。
9、根据年龄及病情控制输液速度。
10、腹胀病儿可轻揉腹部、肛管排气、变化体位或抬高床头。
11、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12、教育病儿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捂嘴,不随地吐痰,防止病菌污染空气传染他人,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变化。
2.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头晕、头疼等全身症状。
3.观察呼吸道局部症状。
4.观察消化道症状。
5.各种并发症的观察。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2.舒适改变:与鼻塞、流涕、咽部不适等有关。
3.潜在并发症:高热、惊厥、肺炎、腹泻等。
护理措施:
1.监测体温变化,及时予以退热处理,病室通风,维持适宜的温度。
2.改善鼻塞,流涕,头疼等不适症状:如麻黄碱滴鼻、润喉片、雾
化、抗过敏。
3.合理饮食。
保证营养和水分,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4.皮肤、口腔护理,及时更换汗湿衣物。
5.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加强防护。
及时予以镇静药,
保持呼吸道通畅。
健康教育:
1、指导正确的降温方法。
2、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家属帮助患儿解除不适。
3、指导家属观察病情。
4、饮食喂养指导。
5、指导家属做好预防工作。
加强患儿体质锻炼,及时增减衣物,定期体检,按时预防接种,不养宠物,不去公共场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是指鼻、咽、喉以及近于喉远处的气道受到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病毒和细菌,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链球菌等。
以下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常规:1.提供休息和充足的水分: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来恢复体力和免疫功能。
饮水量应增加,有助于稀释痰液并保持水分平衡。
2.维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干燥的环境。
可以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来提高空气湿度,有助于改善咳嗽和喉咙痛症状。
3.喉咙痛缓解:可采用含有表面麻醉剂的含片、漱口液或含漱剂来缓解喉咙疼痛。
温盐水漱口也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4.鼻塞缓解:可以使用盐水鼻液或鼻腔冲洗剂来清洁和湿润鼻腔,改善鼻塞症状。
鼻塞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鼻腔吸引器或舌下滴剂来缓解症状。
5.疼痛缓解:对于出现疼痛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非处方疼痛缓解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同时,要注意控制剂量和遵循用药指导。
6.患者隔离: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具有较高的感染性,患者应保持适当的隔离措施,避免与他人接触,尤其是小儿与老人、免疫功能较低的个体。
7.遵循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礼仪:患者应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以避免病毒或细菌的传播。
同时,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频繁洗手。
8.营养支持:患者需要摄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以增加免疫系统的能力对抗病原体。
此外,维生素C和锌的补充也有助于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
9.应激与焦虑管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伴有焦虑、压力和睡眠问题。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心理疏导、舒缓技巧和放松疗法来管理患者的焦虑和应激反应。
10.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及时处理高热、呼吸困难、持续喉咙痛等严重症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教育患者加强自我保护和预防措施,防止再次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注意体温的变化及呼吸形态。
2.观察有无并发症,如头痛、耳鸣、脓涕等。
3.观察患者有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反应。
【护理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
2.保证患者适当休息,病情较重者或年老体弱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视患者体温、出汗及气候情况而异。
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
4.体温超过38℃给予物理降温。
高热时遵医嘱使用解热镇痛药,及时观察降温效果。
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
寒战时,注意保暖。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
6.遵医嘱用药。
【健康指导】
1.注意呼吸道隔离,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预防交叉感
染。
2.保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加强身体锻炼,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忌烟、忌酒。
3.坚持冷水洗脸,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与护理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与护理的效果。
方法:对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 例,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与护理措施。
结果:大部分病人接受及时有效的防治与护理措施后病情得到及时控制,最终治愈出院;个别患者因为体质差、入院就诊时间较晚或防治与护理不当造成病情反复。
结论: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一定要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观察。
该病的发病率与反复率均较高,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防治;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发病原因大多为病毒感染,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腺病毒等;也有因细菌感染而引发的,常见的细菌有肺炎球菌、链球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均有发病,特别是冬春季节的感染患者更多[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部疼痛以及头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表现为畏寒、乏力、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全身性症状[2]。
1 一般资料选择于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 例,其中男73 例,女47 例;患者年龄在12~76岁之间,平均为36岁。
其中,单次发患者37 例,多次发病患者83例;其中65例患者为每年单次发病,55例患者为每年反复多次发病。
2 临床症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仅表现为鼻部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或伴有咽部疼痛、嗓子痛、微咳等症状。
重者如果感染发生在鼻及咽部,患者将出现咽痛、发烧、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与增生、扁桃体发炎等情况,有些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现象。
发热一般持续2~3 日,严重者将达到1 周左右;严重的患者其体温可达39~40℃以上,患者同时感到寒冷、头痛、腹痛、全身无力、出现呕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求患者加强营养与多多休息,稍有疏忽的患者其感染将会扩大或蔓延至邻近器官,极易引发肺炎、支气管炎以及中耳炎等并发症。
如皋广慈医院——护理部
文件名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常规
修订者:李辉审核者:批准者:
修订时间:2017年08月审核时间:2017年08月批准时间:2017年08月
执行时间:2017年9月1日
【观察要点】
1.询问患者有无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2.评估患者体温的变化和呼吸形态,是否有发热、呼吸困难。
3.评估患者有无头痛、耳呜、流脓涕等症状。
4.了解患者的胸部X线、病原学及外周血象等检查结果。
5.了解患者有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反应。
【护理措施】
1.保证患者适当休息,病情较重或年老者应卧床休息。
2.鼓励患者多饮水。
饮水量视患者的体温、出汗及气候情况而异。
,给予清淡、易消化、丰富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
3。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体温>38.5℃给予物理降温;高热时遵医嘱使用解热镇痛药,并及时观察降温的效果。
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
按医嘱用药,如鼻塞严重时,可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5%麻黄减液滴鼻,2~3次/日,每次1~2滴;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
5.对于出汉多的患者,及时更换衣物,做好皮肤护理。
6.患者出现寒战时,要注意保暖。
【健康指导】
1.注意呼吸道隔离,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预防交叉感染。
2.保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加强身体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
忌烟。
3.保持环境清洁,定期开窗通风,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增减农服。
4.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疾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
【参考文献】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