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相关问题
- 格式:docx
- 大小:11.79 KB
- 文档页数:2
医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疾病健康教育规范相关问题解答示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哪些因素会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0%~80%由病毒引起,另有20%~30% 由细菌引起。
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可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从而诱发本病。
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否会传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多发于冬春季节,多为散发,可在气候突变时引起小规模流行。
主要通过患者喷嚏和含有病毒的飞沫空气传播,或经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触传播。
怎样区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血常规加 CRP检查,通常病毒性感染时。
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RP升高不明显。
而细菌感染时。
白细胞计数常增多,有中性粒细胞增多或核左移现象,CRP相对升高明显。
上呼吸道感染会不会引起其他疾病?少数患者可以引起其他疾病,医学上称之为并发症,如急性息窦炎。
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病毒性心肌炎、脑炎等。
如何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①对症治疗a.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禁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b.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选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消炎痛)等。
咽痛可用各种喉片,如溶菌酶片、咽喉片。
c.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时,可使用盐酸伪麻黄碱,也可用1% 麻黄碱滴鼻。
d.频繁打喷嚏、流鼻涕时,可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
e.对于咳嗽症状较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镇咳药。
②病因治疗a.抗菌药物治疗。
单纯病毒感染无须使用抗菌药物,有细菌感染时。
可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
ﻩ
1、属于神经氨酸酶克制剂旳抗流感病毒药物是( )
A、金刚烷胺
B、金刚乙胺
C、奥美拉唑
D、奥司他韦
2、最常流行旳流感类型是( )
A、甲型流感
B、乙型流感
C、丙型流感
D、丁型流感
3、一般感冒旳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缓和感冒症状为主征。
药物治疗,下列哪些是选用对症治疗旳药物:
A、减充血剂
B、抗组胺药
C、镇咳药、祛痰药和解热镇痛药
D、以上都是
4、流感诊断旳重要环节是()
A、病原学诊断
B、血常规检查
C、血生化检查
D、鉴别诊断
5、流感属于哪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一类
ﻩ
6、在临床上重要用于回忆性诊断旳流感旳诊断措施是( )
A、对比双份血清IgG抗体
B、核酸检测
C、迅速抗原检测
D、病毒分离培养
7、在临床上,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旳常见旳微生物重要是()
A、病毒
B、细菌
C、溶血性链球菌
D、白喉杆菌
8、传播途径重要通过( )
A、空气飞沫传播
B、直接接触传播
C、间接接触传播
D、粪-口传播
9、引起流行性感冒旳致病原是()
A、鼻病毒
B、冠状病毒
C、流感病毒
D、腺病毒
10、常常为局部爆发旳流感类型是( )
A、甲型流感
B、乙型流感
C、丙型流感
D、一般感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与抗生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影响鼻腔、咽喉、喉、气管和支气管等上呼吸道部位的感染。
这种感染通常由病毒引起,而不是细菌。
然而,一些患者可能会被误诊为细菌感染,并被医生开具抗生素处方。
本文将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以及抗生素治疗的适用性。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鼻涕、咳嗽、喉咙痛以及轻度发热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的2-3天内出现,并在7-10天内自行缓解。
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可以通过休息、充足的水分摄入和适当的药物缓解症状。
然而,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症状,如高热、呼吸困难以及咳嗽黏液中带血等,这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而不是病毒感染。
然而,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与细菌感染相似,一些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处方。
这种过度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它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还可能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
抗生素治疗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些特定情况可能是适用的。
例如,如果患者出现高热、呼吸困难或黏液中带血等严重症状,这可能是细菌感染的迹象。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开具抗生素处方。
此外,对于存在免疫系统问题的患者,如老年人、婴儿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抗生素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然而,对于大多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来说,抗生素治疗是不必要的。
病毒感染通常会在数天内自行缓解,而抗生素对于病毒感染没有治疗效果。
此外,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腹泻、恶心和皮疹等。
因此,医生应谨慎开具抗生素处方,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自我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可以通过休息、充足的水分摄入和适当的药物缓解症状。
例如,非处方药物如退烧药、止咳药和鼻塞药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此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患者和避免室内空气污染等,也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而不是细菌。
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可以通过休息、充足的水分摄入和适当的药物缓解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健康教育
(一)疾病简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发,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传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由于病毒表面抗原易发生变异,产生新的亚型。
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因此,同一人一年内可多次发病。
(二)健康指导
1.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坚持规律且适当的体育活动,如健身操、跑步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寒能力和机体的抵抗力。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每天3次,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受凉,过度劳累等。
注意呼吸道隔离。
3.在高发季节(春冬季)少去人多密集的公共场所。
4.患病期间应注意多休息,多饮水,并遵医嘱用药。
5.多喝蔬果汁或是多吃蔬果,补充大量维生素,有利于毒素的排出。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鱼肉等,因为蛋白质是免疫抗体,细胞修复的主要材料。
6.药物治疗后症状不缓解;或出现耳鸣、耳痛、外耳道流脓等中耳炎症状;或恢复期出现胸闷、心悸,眼睑水肿、腰酸或关节痛者,应及时就诊。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都可发生,冬春季较多。
每人每年常有数次,一般通过飞沫传染及直接接触,偶可通过肠道。
常见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细菌约占10%,另外还有肺炎支原体。
【诊断】(一)一般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居多,临床最多见。
早期主要症状为咽部不适、咽痛、鼻塞、喷嚏、咳嗽。
可有球结膜充血等症状,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
如病变侵犯到喉部可有声音嘶哑。
病程3~7天,但也可更长或甚至持续数周。
(二)特殊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多为柯萨奇病毒A组。
除有流涕、鼻塞、咳嗽和全身不适外,咽部可见疱疹,周围有红晕,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
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
好发于春夏季,体检发现咽部充血,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
病程1~2周。
(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或增多,血沉稍快,C-反应蛋白正常或增加。
【治疗】(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食易消化食物,增加维生素,保持室内通风,适宜的温湿度。
(二)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剂,鼻堵严重给滴鼻剂等。
(三)病因治疗:因上感多为病毒所致,目前尚无较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现常用有病毒唑口服或静点;双黄连对病毒也有效。
早期、有条件时可选用干扰素。
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抗菌素治疗。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变化。
2.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头晕、头疼等全身症状。
3.观察呼吸道局部症状。
4.观察消化道症状。
5.各种并发症的观察。
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2.舒适改变:与鼻塞、流涕、咽部不适等有关。
3.潜在并发症:高热、惊厥、肺炎、腹泻等。
护理措施:
1.监测体温变化,及时予以退热处理,病室通风,维持适宜的温度。
2.改善鼻塞,流涕,头疼等不适症状:如麻黄碱滴鼻、润喉片、雾
化、抗过敏。
3.合理饮食。
保证营养和水分,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4.皮肤、口腔护理,及时更换汗湿衣物。
5.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加强防护。
及时予以镇静药,
保持呼吸道通畅。
健康教育:
1、指导正确的降温方法。
2、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家属帮助患儿解除不适。
3、指导家属观察病情。
4、饮食喂养指导。
5、指导家属做好预防工作。
加强患儿体质锻炼,及时增减衣物,定期体检,按时预防接种,不养宠物,不去公共场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者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仅有少数由细菌引起。
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事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苯丙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
由于病毒类型较多,人体感染各种病毒后产生较弱而短暂的免疫力,且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多次发病.【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
其中要包括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冰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占20%~30%,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2.诱因各种可导致全身或者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过度紧张或疲劳等均可又发本病。
3.发病机制当机体或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降低时,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或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
年老体弱者、儿童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易患本病.【护理评估】(一)将康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发生各种人群,注意评估患者年龄、既往身体健康状况,关注年老体弱、儿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二)身体状况1.症状和体征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
(1)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俗称“伤风"。
成人多为鼻病毒所致,好发于冬春季节.起病较急,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
初期出现咽痒、咽干咽痛,或伴有鼻塞、喷嚏、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如有咽鼓管炎可引起听力减退,伴有味觉迟钝、流泪、声嘶和少量粘液痰。
全身症状较轻或无症状,可仅有低热、轻度畏寒、头痛不适感等.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等体征。
如无并发症,经5~7天后痊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症状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主要是鼻、鼻咽和咽部急性感染。
很多人也将其看作感冒,该病的常发人群是儿童和老人,常发季节是春季和冬季,该病的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所以多为偶发性流行性疾病。
该病除了需要及时接受治疗,还需要重视疾病护理,从而促进疾病尽快康复。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在大部分情况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都是病毒,而病毒的种类十分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鼻病毒等。
除病毒之外,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就是细菌感染,并且细菌感染会直接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最主要的病原菌是口腔定植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也比较常见。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类型与临床表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类型多样,并且不同类型与不同病因,其临床表现不同。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疾病类型与临床表现。
(一)普通感冒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普通感冒最为常见,又被称为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
这种类型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鼻病毒感染或者其他常见病毒感染,病程较短,潜伏期在1天到3天之间。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鼻塞、流鼻涕,鼻涕多为清水样,同时伴有打喷嚏。
这些症状会在发病时或者发病后数小时出现,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咳嗽是以及咽痒等症状。
在发病2-3天之后,临床表现会发生一些变化,鼻涕会由清变稠,同时会出现味觉减退、咽痛以及轻度头痛等症状。
但通常不会出现全身症状,也不会发热。
临床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和水肿。
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整体病程为5-7天。
(二)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急性病毒性咽炎主要是由病毒引起,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鼻病毒最为常见,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咽部灼热和发痒,但是咽痛感不明显,也不咳嗽。
但合并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的时候会有乏力和发热的临床表现。
另外,腺病毒咽炎通常会伴有眼结合膜炎。
临床检查可见颌下淋巴结肿大、咽部水肿。
急性病毒性喉炎也是病毒引起,常见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和鼻病毒,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咳嗽疼痛,并给伴有发热以及咳嗽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篇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护理问题疲乏,全身酸痛不适,与急性上口乎吸道感染有关。
体温升高,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发热、出汗、饮水少有关。
知识缺乏,缺乏有关上感的保健知识。
语言沟通障碍,咽痛、声音嘶哑与急性病毒性喉炎有关二、护理措施:注意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时开窗通风,每天3次,尽量减少外出。
做好对症护理,督促病人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咽痛、声音嘶哑、痰多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有痰及时咳出,防止痰液淤积。
防止并发症。
如听力减退、外耳道流脓或头痛加重、脓涕、鼻窦有压痛等,应警惕中耳炎和鼻窦炎。
发现有关症状应给予高度重视,以防延衰治疗转为慢性疾病。
感冒症状消退后,进行体育功能锻炼。
吸烟者应忌烟,随季节变换承时调整衣着,适时注射流感疫苗,注意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焦虑情绪。
症状明显时注意卧床休息。
三、健康教育1、密切观察体温、神志、面色变化,避免并发症发生。
2、部分患儿在发病早期出现脐周阵痛,这种腹痛与反射性肠蠕动增强、蛔虫骚动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应注意与急腹症鉴别。
3、加强对本疾病的防治,加强体格锻炼,多到户外活动,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4、呼吸道感染高峰期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已感染的患儿避免接触其他儿童,防止交叉感染。
5、加强口腔护理,年长儿可予温盐水漱口。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护理问题: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感染、痰液粘稠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与过敏引起支气管痉挛有关。
疼痛:胸痛与气管炎症有关。
健康教育:指导家长适当开展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增强抵抗力。
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或过热。
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加强营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原发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所导致的心脏病,主要病因因为慢性肺部疾病,常可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诱发。
1、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是()
A、金刚烷胺
B、金刚乙胺
C、奥美拉唑
D、奥司他韦
2、最常流行的流感类型是()
A、甲型流感
B、乙型流感
C、丙型流感
D、丁型流感
3、普通感冒的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征。
药物治疗,下列哪些是选用对症治疗的药物:
A、减充血剂
B、抗组胺药
C、镇咳药、祛痰药和解热镇痛药
D、以上都是
4、流感诊断的重要环节是()
A、病原学诊断
B、血常规检查
C、血生化检查
D、鉴别诊断
5、流感属于哪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一类
6、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回顾性诊断的流感的诊断方法是()
A、对比双份血清IgG抗体
B、核酸检测
C、快速抗原检测
D、病毒分离培养
7、在临床上,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的微生物主要是()
A、病毒
B、细菌
C、溶血性链球菌
D、白喉杆菌
8、传播途径主要通过()
A、空气飞沫传播
B、直接接触传播
C、间接接触传播
D、粪-口传播
9、引起流行性感冒的致病原是()
A、鼻病毒
B、冠状病毒
C、流感病毒
D、腺病毒
10、常常为局部暴发的流感类型是()
A、甲型流感
B、乙型流感
C、丙型流感
D、普通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