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局部溶栓治疗组织移植术后动脉危象(附106例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36.70 KB
- 文档页数:2
经桡动脉介入术中发生桡动脉痉挛的分析及处理标签:介入诊疗术;桡动脉痉挛;相关因素;对策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具有手术并发症少、痛苦小以及术后无需制动等优点,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但是,桡动脉易发生痉挛,这不仅会导致术者无法顺利拔出鞘管,而且常常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手术时间。
因此,我们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导致桡动脉鞘管无法顺利拔出的相关因素,在围手术期给予干预措施以减少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使桡动脉鞘管顺利拔出完成PCI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统计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09年11月完成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624例,其中男295例,女329例。
其中11例患者发生桡动脉痉挛,鞘管不能顺利拔出, 男2例,女9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60.5±13.0)岁。
7例术前术中存在不同程度情绪紧张,4例患者Allen试验可疑,9例经过三次或以上桡动脉穿刺。
1.2 方法:1.2.1 术前准备:术前常规进行皮肤准备及碘过敏试验。
阿司匹林100mg口服,氯比格雷7 5mg口服。
行急诊PCI者术前阿司匹林300mg顿服,氯比格雷300mg 顿服。
术前常规行Allen 试验,术者双手拇指分别摸到桡、尺动脉搏动后,嘱患者作3次握拳和放松动作,接着压迫阻断桡尺动脉血流至手部发白,然后解除对尺动脉压迫,观察手部颜色转红时间:15s系血供不足。
>7s为Allen’s试验阴性。
桡动脉穿刺排除标准:(1)一侧桡动脉波动明显减弱或消失;(2)桡动脉严重迂曲、钙化;(3)外周动脉炎;(4)Allen试验>15s(5)桡动脉穿刺局部感染。
1.2.2 动脉穿刺:桡动脉穿刺点一般选择桡骨茎突近心端1cm处,用适量1%利多卡因对穿刺点局部麻醉。
成功穿刺动脉后,放入导丝,送入6F动脉鞘。
穿刺桡动脉者鞘内予硝酸甘油100μg、维拉帕米2.5~5mg,行PCI者,术中肝素8000U。
PDCA循环在降低经桡动脉介入手术血管并发症的应用与护理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期间经桡动脉介入手术血管血管并发症的应用。
方法统计在我院接受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的患者532例,随机形式分为PDCA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PDCA模式及常规护理方式,观察手术后患者所发生血管并发症情况及护理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均无明显差异(P>0.05),给予护理干预后,PDCA 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9.02% VS 对照组25.94%,显著降低。
结论PDCA循环护理模式能有效预防经桡动脉介入手术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标签:PDCA;降低;桡动脉;血管并发症随着冠状动脉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经桡动脉穿刺治疗具有创伤小、局部包扎方便、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小等优点[1],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PDCA 模式能积极有效的发挥护理优势,减少血管并发症,提高护士工作质量,在我院对532例经桡动脉行介入手术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进行PDCA 模式干预及常规护理比较,其中PDCA模式干预组取得显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1月~6月接受心脏介入手术并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的532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PDCA组及对照组,各266例。
对照组:男180例,女86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2.25±5.12)岁;PDCA 组:男204例女62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8.17±4.2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对比上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不参与行任何护理模式。
PDCA组按照PDCA 管理模式进行护理。
1.2.1计划(Plan)1.2.1.1检查护理质量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桡动脉穿刺后常见血管并发症)及原因: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自1992年应用以来因其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成功率高等诸多优点而得到患者广泛认可[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