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 格式:ppt
- 大小:468.50 KB
- 文档页数:29
阅读“国家情怀”《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并完成阅读素养测试题(后附答案)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
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
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
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
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
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
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
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就在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华沙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
可是,不久起义失败了。
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
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
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
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
时间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
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
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
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才39岁。
1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的原因,下面哪个描述正确?()A列强瓜分,国土沦丧B人民被欺凌被压迫C目睹惨景,满怀悲愤D年轻富有音乐才华2文章第二段讲送别,这段话的描写属于哪种描写?()A场面描写B对话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3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知识点整理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异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
之际恳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激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伤心》。
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乔羽、舒伯特。
4、悲忿欲绝:欲,将要。
绝,死亡。
溘然长逝:辞,辞别。
5、表现爱国情怀的成语:忠心耿耿、伤时感事、碧血丹心、精忠报国、以身许国
6、表现忘我工作、学习的成语:废寝忘食、彻夜达旦、忘餐废寝、分秒必争
7、爱国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8、背诵课文第 2 自然段。
【习题解答】
习题 3 答案: 1. 悲忿欲绝:沉痛愤慨到了极点。
绝,气味中断、死亡。
2.溘然长逝:永久走开人间。
辞,辞别。
习题 4 答案:1. 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别礼品”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久不要忘掉自己
的祖国。
2.“弥留之际”指病危将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的激烈爱国感
情。
单元一主备人李宝升执教人李宝升课时第课时课题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要点重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预案个性设计一、复习导入。
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不得不离开肖邦波兰指名读第一段。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
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
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课件展示1、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读后感
读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热爱祖国的音乐家在异国他乡为了祖国的独立而奋斗,最终将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
文章中,主人公肖邦在异国他乡饱受孤独和病痛折磨,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用自己的音乐才华,为祖国的独立而奋斗。
最终,他将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在肖邦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有的品质。
他不仅热爱自己的祖国,更用自己的行动和才华为祖国争取了尊严和独立。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同时,文章也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事实: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许不能像肖邦那样用自己的才华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我想说的是,《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祖国的伟大和重要。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祖国,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像肖邦一样,始终保持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2023年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有感2023年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有感1在我刚看到这篇__的题目时,我心中充满了疑惑、和许多问题,这篇__的题目很吸引读者,也带有一丝伤感。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肖邦被迫离开了华沙,来到法国巴黎。
在他离开自己祖国的时候,已经热泪盈眶了。
当听到了华沙爆发了起义,而起义又失败后,他悲痛欲绝,日夜思念祖国,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进行忘我创作。
他用自己的音乐来表达对沙皇俄国的愤怒抗争和对祖国的前途忧虑。
他愿意把自身的一切全部贡献出来。
这种可贵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肖邦在弥留之际,紧紧的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被深深的感动了。
这句话是肖邦弥留之际说的,这是他爱国情怀的充分体现,他就算是死,也要和祖国永远在一起。
肖邦他热爱音乐,但他更热爱祖国。
在老师给我们上这一课时,重点讲了课文的第4、5、6自然段,而在第6自然段中,尤其用了一个“才”字,含义很深刻,在这其中有两点,一是肖邦具有杰出的音乐才华,而却英年早逝,其中包含了无限惋惜之情;而是肖邦英年早逝,原因在于自己的祖国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使他悲愤交加,这其中充满了谴责。
我读了这篇__后,被肖邦的这种爱国情怀震撼了。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和肖邦一样,一心为了自己的祖国,无论做出什么样的牺牲都心甘情愿。
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
他一心想帮助国家,却不断遭到奸臣的嘲讽。
他在85岁时,仍然不忘祖国的统一。
在他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时,知道自己将与世长辞,便拿来笔和纸写下了《示儿》这首诗。
写完之后,他就去世了。
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很好,更要努力学习,但肖邦的这种爱国精神我们确实更要学习,我会永远铭记着这位心系国家、伟大的人,他就是肖邦。
2023年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有感2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完后,我被肖邦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深深地打动了。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名称: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目标:1. 学习理解并背诵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 了解并分析诗人的情感,体会家国情怀。
3. 学会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
教案内容:1. 导入新课: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心脏吗?那你们知道心脏在我们身体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引导学生思考。
2. 学习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朗读,并对课文进行理解和分析。
适当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再次阅读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分析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 点拨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拨指导,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
5. 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
6. 交流展示:学生完成写作后,可以选择进行个人或小组间的交流展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7.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可以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共同回味课文的美妙之处。
教学资源准备:1. 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复印件或投影片。
2. 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3. 学生用纸和笔。
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家国情怀的相关诗歌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美好和力量。
2. 引导学生展开对祖国文化的探究,比如地理、历史、传统文化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3. 对于理解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进行口头讲解,或者提供一些简单的例子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容。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文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文
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
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
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
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
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
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
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
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就在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华沙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
可是,没过多久,起义失败了。
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
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
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材分析】课文主要讲了19世纪初,音乐家肖邦的故乡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他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身在异国他乡的肖邦不忘亡国之恨,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复发,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的充分表现。
这是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
抓住这个主线,披文入情,因文悟道,以取得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情感陶冶相结合的效果。
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场面描写是本课在写作手法上的训练点。
在描写送别场面时,课文按照了一定的顺序,兼顾到了个人与群体,做到了点面结合,不但如此,环境的烘托、气氛的营造也在整个场面描写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八个生字,注意“黎”字右上角的写法。
通过查字典知道“悲愤欲绝.”“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中带点字以及整个词语的意思。
2.品味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从而感受肖邦的爱国之情。
3.在理解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分析写作思路的方法,协助学生快速而准确地背诵课文的第2自然段。
【学习重难点】1.品味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从而感受肖邦的爱国之情。
2.在理解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分析思路的方法,协助学生快速而准确地背诵课文的第2自然段。
【课时安排】二课时【资料链接】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
这时,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起来,秘密的爱国组织也活跃起来。
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敦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誉。
为此,肖邦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爱国心使他想留下,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
离别的痛苦、永别的预感折磨着他,亲友们的勉励、嘱咐和期望又鼓舞着他,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国外用艺术来歌颂祖国和自己的民族。
《革命练习曲》:1830年11月,肖邦离开祖国去了法国巴黎。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3篇六年级《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精读课文三、四段,并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肖邦弥留之际“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剖析,以及3、4节肖邦的爱国行动的感悟,体会肖邦是一个爱国者。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通过读,感悟肖邦强烈的爱国感情。
2、让学生体会到肖邦的爱国体现在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离开祖国——满怀悲愤2、咏唱送别曲告别2、无论……都……不要忘记祖国3、赠银杯4、指名背背诵第二自然段(一人;然后集体背诵)二、学习第五节(肖邦这一去不知能不能记住老师的话,能不能回到祖国?)(不能,为什么?为了祖国,为了生计……)真的回不去了吗?1、弥留之际,为什么要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他是怎么想的?(学生思考、讨论)(死了也要回故乡……)a、老师的叮嘱,同学的期望b、肖邦爱国表达了肖邦怎样的思想感情?(爱国)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点题)肖邦这么爱国,大家能把肖邦爱国情怀读出来吗?学生先自由读,然后教师指名读。
三、学习第三节1、肖邦爱国吧,他在国外到底为祖国做了哪些事情?听到起义失败悲痛欲绝。
作为一个音乐家,他化悲痛为力量,将一腔热血化成催人奋起的旋律和音符。
(看书中插图)(多媒体:播放《革命练习曲》)板书:起义失败—— 一腔热血化音符指导看图,指导有感情地读书。
2、他日夜思念祖国。
(心系祖国的人会怎么做?)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板书:工作、工作、再工作指导读(悲愤)3、最后一节:一个人这么辛苦地工作,他能受得了吗?指名读最后一节。
比较:肖邦就这样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肖邦的“死”:为国而死,;他还年轻,令人惋惜、同情,可歌可泣)指导读:声音缓慢、低沉、惋惜。
四、练习说话,人物精神升华。
肖邦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