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内膜电切术后辅助应用孕激素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18.15 KB
- 文档页数:2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口服孕激素及宫内放置LNG—IUS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口服孕激素及宫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
方法2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0例。
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孕激素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口服孕激素及宫内放置LNG-IUS治疗。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缓解、复发、术后妊娠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缓解及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妊娠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妊娠时间(15.3±5.4)个月、缓解时间(9.4±1.7)个月均短于对照组(21.5±6.2)个月、(11.8±2.2)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中选择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口服孕激素及宫内放置LNG-IUS治疗可加速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官腔镜电切术;孕激素;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子宫内膜癌;早期子宫内膜癌是临床中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呈年轻化趋势,常规的治疗方式常会令患者失去生育功能。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如何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研究表明,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口服孕激素及宫内放置LNG-IUS治疗疗效确切,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1]。
现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使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口服孕激素及宫内放置LNG-IUS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
对照组年龄22~30岁,平均年龄(27.4±1.8)岁,体质量43~61 kg,平均体质量(53.6±2.5)kg。
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子宫腺肌病治疗中应用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子宫腺肌瘤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接受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26例在病灶切除术后于第1次月经时在第1~3天给予患者亮丙瑞林注射液治疗,隔28 d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痛经V 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V 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可促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子宫腺肌病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好发人群为育龄期女性,具有月经量增多、继发性痛经与不孕等临床表现[1],且其发病率近年来不断增多。
子宫腺肌病传统治疗方法即子宫切除术,然而随着人们保留生育功能及完整器官的愿望日益强烈,很多患者越来越倾向于对子宫加以保留[2]。
因此,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在对子宫腺肌病患者治疗中,分别采用单纯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和切除术后联合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其中后者临床疗效更为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子宫腺肌瘤患者50例,所有患者在术后经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子宫腺肌病。
患者年龄为23~44岁,平均(39.2±5.7)岁;其中14例有剖宫产史,1例有子宫肌瘤剔除术史,1例有异位妊娠手术史。
将有全身性严重疾病、有激素类药物应用史、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排除,并在术前展开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将宫颈病变患者排除。
子宫腺肌症病灶剔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的疗效及妊娠结局王贺;杨清【摘要】分析子宫腺肌症病灶剔除术及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辅以GnRH-a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是否能够提高妊娠率仍需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44)001【总页数】3页(P81-83)【关键词】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作者】王贺;杨清【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71子宫腺肌症是由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良性病变,以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继发性痛经渐进性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1]。
近年来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有效方法。
但随着生育年龄妇女的腺肌症发病率增加,人们对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强烈[2],针对此类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帮助提高他们的生育能力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
随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在子宫腺肌症非手术治疗及术后药物辅助治疗等方面的作用日渐受到重视,目前病灶剔除术联合术后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研究收集我院因子宫腺肌症行病灶剔除术的108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1 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因子宫腺肌症(瘤)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病灶剔除术的患者共108例。
纳入标准:(1)年龄25~49岁,未采取避孕措施、有正常性生活1年未能受孕;(2)月经规则,有正常排卵周期,丈夫精液检查在正常范围内;(3)既往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无卵巢和输卵管切除手术史,无盆腔炎症病史;(4)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症(瘤)。
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35例患者给予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B组45例患者在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3个月后,B组患者痛经V AS评分、月经量、复发率均明显较A组改善效果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妇科中的常见病,主要是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侵入子宫肌层造成弥漫性的或者是局限性的病变[1]。
该疾病在过去常在40岁以上的经产妇人群中发生,但近年来逐渐呈年轻化,这可能与人工流产、剖宫产等手术的增多有一定的关系。
用于该疾病的治疗手段较多,在临床上需要和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进行综合考虑给予个体化选择。
并且常常给予手术与药物结合等综合性治疗方案。
本文选取河南省陕县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2~48岁,平均(32.8±4.5)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相关辅助检查确诊,其中剖宫产史25例,子宫肌瘤切除术史2例,异位妊娠史3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患者35例,B组患者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原发病以及手术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辅助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价值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IUS)是一种长效的避孕措施,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疼痛、不规则出血和生育障碍等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在辅助治疗子宫腺肌症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对此进行价值观察,以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1. 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在过去,对于子宫腺肌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干预和药物治疗。
手术虽然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但对于一些不想怀孕的患者来说,手术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而且手术后容易复发,需要定期复查。
而传统的药物治疗则往往需要长期使用,但疗效并不稳定,且会有较多的副作用。
2.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优势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是一种长效避孕措施,它释放的激素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增生,从而减少月经量和痛经症状。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还可以改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生育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
相比传统治疗方法,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具有更好的便利性和稳定性。
3. 临床研究支持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在治疗子宫腺肌症方面的有效性。
一项发表在《国际生殖健康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患者可以明显减轻子宫腺肌症相关的腹痛和出血量,且疗效持续时间较长。
另一项研究也指出,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可以改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生育能力,提高妊娠率。
4. 患者的实际感受除了临床研究的数据支持外,患者的实际感受也是评价治疗价值的重要方面。
许多子宫腺肌症患者在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后反映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她们不仅月经量减少,疼痛缓解,还可以避免手术的风险和恢复期的不便,这对于她们的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辅助治疗子宫腺肌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和优势,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被越来越多地认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将会在未来的子宫腺肌症治疗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观察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在预防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复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分别接受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和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
结果:观察组患者PBCA评分52.5±4.3分,子宫内膜厚度0.7±0.2mm,月经量78.6±3.5ml,息肉复发2例;对照组患者PBCA评分36.2±5.8分,子宫内膜厚度0.9±0.3mm,月经量42.4±4.7ml,息肉复发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26例,阴道异常出血0例,乳房胀痛1例,体重增加0例,总计1例;对照组患者26例,阴道异常出血2例,乳房胀痛3例,体重2例;总计7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在预防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术后复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左炔诺孕酮;子宫内膜息肉[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levonogesterone in the preventionof hysteroscopic recurrence after endometrial polypectomy. Methods:in October 2016 - December 2017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52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polyps as the research object,randomly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26 cases,the control group,26 cases were underwent left acetylene connaught progesterone intrauterine slow-release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rate,the PBAC score,endometrial thickness,menstrual quantity and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occur. Results:the PBCA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2.5 plus or minus 4.3,the endometrial thickness was 0.70.2mm,the menstrual volume was 78.6 plus or minus 3.5ml,and the recurrence of polyps was 2. In the control group,PBCA scores 36.2 + 5.8 points,endometrium thickness 0.9 + 0.3mm,menstrual volume 42.4,plus or minus 4.7 ml,and 8 cases of polyp recurrence;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There were 26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0 cases of abnormal vaginal bleeding,1 case of breast distend,and 0 cases of weight gain.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26 cases,2 cases of abnormal vaginal bleeding,3 cases of breast distended and 2 cases of weight. A total of 7 cases;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levonogesterone intrauterine in the prevention of hysteroscopic endometrial polypectomy is significant an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 hysteroscopic endometriectomy;Levonogesterone;Endometrium polyp为了观察左炔诺孕酮在预防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复发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不良反应发生。
给予对症治疗后均缓解。
2.3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6例无效患者给予全量放疗,其余患者均给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
46例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根治率为88.5%。
术后病理分级:6例Ⅰ级,占13.0%;Ⅱ级36例,占78.3%,Ⅲ级4例,占8.7%。
所有患者阴道切缘均无癌细胞残留。
2.4随访结果:随访至2015年9月,手术根治治疗的46例患者均存活。
总生存期还待进一步随访。
3讨论宫颈癌的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 35岁,浸润癌为45 55岁,并且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随着宫颈细胞学筛查的应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率及治疗率提高,患者预后显著改善。
临床上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全身情况、生育要求、医疗技术水平、设备条件等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目前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及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
早期宫颈癌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对中晚期患者、全身情况不适宜手术的早期患者、宫颈大块病灶的术前放疗、手术治疗后病理检查发现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放射治疗。
而单纯的化疗主要用于晚期或者复发、转移的患者。
近年来手术联合术前新辅助化疗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术前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病灶,控制亚临床转移,提高手术根治率[2]。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实施局部治疗方法前所做的全身化疗,目的是缩小肿块,及早杀灭看不见的转移细胞,以利于后续的手术或者放疗治疗[3]。
本研究对52例宫颈癌Ⅰb Ⅱb的患者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方法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88.5%,所有有效的患者均行手术根治术。
不同临床分期的患者以及病理分级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前新辅助化疗对Ⅰb Ⅱb的宫颈癌患者化疗效果相似,对分级相对较高的Ⅱb患者也有相似的缓解率。
但临床病理分型比较,鳞癌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腺癌,说明鳞癌对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更高。
46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阴道切缘均无癌细胞残留,术后病理临床疗效分析主要是Ⅰ级及Ⅱ级,无Ⅳ级,说明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