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84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观察组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基础上联合刮宫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子宫息肉复发率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为2.38%,对照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为11.90%,观察组子宫出血复发率为2.38%,对照组子宫出血复发率为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基础上联合刮宫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术后息肉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刮宫术【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111-02子宫内膜息肉是女性常见病,主要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
因该病发病较为隐匿,B超难以诊断,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
目前宫腔镜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但易复发[1]。
由此,我院对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确诊的42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选择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已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所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确诊的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4例,入选标准[2]:均经超声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均为已婚妇女;有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
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者;有恶性肿瘤者;手术禁忌症者。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微创手术方法。
该术式通过宫腔镜引导下,将电刀置于子宫腔内,将子宫内膜息肉进行切除或消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常引起月经不调、异常出血、不孕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是通过子宫切除或药物治疗,但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且对保护子宫功能有一定的损害。
相比之下,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明显等优点。
该手术的主要步骤包括:1.麻醉:患者常采用全麻或腰麻,使患者处于无痛状态;2.准备: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使手术区域干净无菌;3.宫腔镜引导下电切:将宫腔镜插入子宫腔内,观察子宫内膜息肉的位置和大小,然后使用电刀将息肉进行切除或消融;4.后续处理:术后给予患者必要的抗炎、止血、消炎药物,并进行术后检查和随访。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已被证明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该手术具有很好的可视性,医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子宫内膜息肉的大小、位置和形态,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手术。
手术切口小,对患者的伤害较小,术后疼痛和出血也相对较少。
最重要的是,手术后患者恢复快,通常可以在几天内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尽管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具有一系列的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手术操作过程中可能伤及子宫壁、输卵管等重要组织结构,导致不孕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在术后可能会有阴道出血、感染、术后粘连等情况。
在选择手术治疗方法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综合评估,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微创手术方法。
尽管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但通过正确的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效果观察陈玲灵【摘要】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心医院2016-04-2018-02间收治的196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观察组实施行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息肉复发率、子宫出血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效果确切,术后复发率低,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19(025)002【总页数】3页(P21-23)【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术;刮宫术;疗效【作者】陈玲灵【作者单位】河南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74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育龄期及更年期前后的妇女,以腹痛、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及不孕为主要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1]。
2016-04—2018-02间,我们对196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别实施宫腔镜电切术和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现对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96例患者均为已婚妇女,均根据临床表现和术前超声、宫腔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
排除[2]:(1)心、肝、肾衰竭急性期及其他不能耐受手术者。
(2)急、亚急性生殖道感染者。
(3)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及结核未经系统抗结核治疗者。
(4)子宫颈瘢痕不能充分扩张者。
(5)近期有子宫手术者。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随机分为2组,每组98例。
观察组:年龄24~51岁,平均39.5岁。
孕次1~3次。
子宫内膜息肉数量2~6个,平均3.15个。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发表时间:2016-03-28T10:10:55.9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作者:吴芳芳[导读] 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宫腔镜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刮宫术的疗效显著,安全性佳,可以减少异常子宫出血的复发率。
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311600摘要: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A组和B组,A组采取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B组采取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12个月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异常子宫出血复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刮宫术的疗效显著,安全性佳,可以减少异常子宫出血的复发率。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刮宫术;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MP)是一种妇科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经间期少量阴道流血,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
目前,宫腔镜作为诊断和治疗宫内病变的金标准已被临床证实并广泛应用[1]。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98例经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比较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联合刮宫术(dilatation and curettage,D&C)与单纯电切术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于我院妇科98例经B超及宫腔镜诊断为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年龄24-52岁,不规则阴道流血58例,月经增多13例,经期延长27例。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观察李楠楠【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在民权县人民医院治疗的50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月经量、子宫息肉复发率以及子宫异常出血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月经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子宫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异常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量,控制子宫异常出血情况的发生,且子宫息肉复发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27)013【总页数】2页(P2446-2447)【关键词】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术;刮宫术【作者】李楠楠【作者单位】民权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商丘 476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3.4子宫内膜息肉为常见妇科疾病,是造成患者不孕的重要原因[1]。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刮宫术及宫腔镜下治疗,前者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但息肉大小、质地等因素易导致术后息肉残留,且复发率较高,而宫腔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2]。
本研究旨在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在民权县人民医院治疗的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
对照组年龄26~51岁,平均年龄(36.52±7.02)岁;月经量过多6例,阴道不规则出血11例,经间期出血3例,经期延长5例。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的异位生长形成的息肉样突起。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高频电刀切割息肉,达到切除息肉、恢复子宫内膜正常形态和功能的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宫腔镜进入子宫腔,定位并切割子宫内膜息肉。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的疗效可通过疼痛缓解情况、术后出血状况、术后复发率等多个指标进行评估。
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明显缓解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疼痛症状,术后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术后复发率低。
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
该研究纳入了100例患者,结果显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能够有效缓解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疼痛症状。
92%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明显,仅有8%的患者疼痛未能完全缓解。
术后出血情况良好,出血量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随访6个月,未出现复发病例。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的疗效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该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息肉,通过高频电刀切割息肉,切除息肉。
术后出血较少,创伤小,恢复时间短。
术后复发率低,能够长期维持子宫内膜正常形态和功能。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通过该方法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恢复子宫内膜正常形态和功能。
鉴于本研究是回顾性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对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的疗效。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在宫腔镜下进行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时应用电切术联合刮宫术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所有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选择62名患者(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组成参与本次研究的样本群体,按照患者所接受的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对其进行人数均等基础上的分组。
其中,单纯应用电切术实施手术治疗的31名患者分入普通组而联合应用了刮宫术实施手术治疗的31名患者分入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手术方案所取得的实际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后的复发率比较中,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相对更低,与普通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同时,患者对术后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比较中,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水平也高于普通组患者。
两项指标对比观察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应用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对于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提高患者有显著促进作用。
在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时,可优先考虑选择联合手术方案进行应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刮宫术;复发率;满意度引言: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妇科疾病。
此类疾病在治疗后,具有复发率相对较高的特征。
另外,子宫内膜息肉对患者的影响严重程度也相对较高。
例如,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的内分泌状态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
这也是子宫内膜息肉在应用手术治疗方法时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从临床症状上来讲,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阴道不规则出血现象。
部分患者经期会有所延长,经量有所增大等不同类型的症状表现[1]。
另外,也有部分患者并无典型临床症状。
一般通过,体检时的B超发现此类疾病。
在本文研究中选取了62名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患者群体选择的时间区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现将患者应用不同手术治疗方案的实际效果进行分组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样本群体总数为62人进行分组时,结合不同患者接受调查研究时运用的差异化手术方式作为分组依据。
很大的威胁[6-9]。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 患者发生脾脏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手术操作中操作不当引起患者脾脏损伤, 研究结果显示, 64例患者中发生脾脏损伤7例, 发生率为10.94%, 其中, 脾脏粘连撕破1例, 切除大网膜左侧损伤2例, 吸引管戳伤1例, 结扎脾胃韧带脾侧断端撕裂脾脏1例, 深部拉钩损伤1例, 放置切口保护器不当1例。
这种损伤主要是因为在胃癌根治术中, 需要大量切除大网膜、清扫淋巴, 胃大部分切除之后, 发生脾脏损伤的几率升高。
尤其是全胃切除患者, 发生脾脏损伤的几率要高于远侧胃切除患者, 因为在全胃切除中, 胃上部和底部的手术操作非常困难, 一旦牵拉力过大, 就会损伤到患者的脾脏。
对于这种情况, 临床一定要深入探索手术解剖结构知识, 完善手术操作方案, 在处理中要注意游离脾上极与胃底大弯侧时, 轻轻切断, 保护韧带组织, 从而避免脾脏损伤[10-12]。
在手术操作中, 脾下极前方和脾门间的大网膜内存在脾网膜束带, 本次研究中脾下极撕裂1例, 主要是因为操作中警惕心理不强, 用力粗暴, 伤及脾脏, 尤其是老年患者脾脏功能逐渐减退, 更加容易发生脾脏损伤, 特别是深部操作时, 会发生脾脏损伤, 本次研究中1例患者发生深部拉钩损伤, 这种损伤可能是因为麻醉镇静效果不够理想。
对于患者术中发生脾脏损伤时, 一定要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 尽可能的保脾脏进行止血。
本次研究中, 利用电凝刀头靠近组织, 借助喷出的火花, 达到组织凝血止血的效果, 取得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 胃癌根治术手术中脾脏损伤时有发生, 应该加强预防处理, 积极的进行止血, 避免脾脏切除, 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1]彭代良, 刘利敏, 刘亚民, 等 . 超声刀在开腹胃癌根治术中预防脾损伤的应用价值. 浙江临床医学, 2016, 18(11):2050-2051. [2]张维康, 卢晓明. 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内脏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19例诊治体会. 腹部外科, 2016, 29(5):155-156.[3]于冰. 胃癌手术中脾损伤的处理19例分析.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7, 11(1):198-199.[4]许海林, 韩业红, 李建田, 等. 胃癌手术医源性脾损伤原因及处理策略. 现代实用医学, 2017, 27(12):1601-1602.[5]邹瞭南, 杨双, 莫德龙, 等 . 腹腔镜 D2胃癌根治术术中出血原因与防治.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6, 10(1):165-167.[6]黄昌明, 陈起跃.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出血预防与处理.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7, 16(4):42-45.[7]黄昌明, 郑志芳, 林密.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7, 11(6):464. [8]鞠坤, 迟洪辉, 鞠鹏飞, 等. 胃癌D2根治术中发生医源性胰腺损伤的原因和处理探讨.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5(79):77.[9]袁笑, 陈开伟, 郭涛, 等.胃癌根治术中医源性脾脏损伤10例临床分析. 肝胆外科杂志, 2013, 21(6):442-443.[10]叶静, 金慧成, 朱阿考,等. 胃癌根治术中脾脏损伤的保脾处理策略.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4, 7(6):34-37.[11]金宏彪. 探讨施行胃癌根治术时引起医源性脾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7):117.[12]费国猛. 胃癌根治术中脾损伤的临床分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 13(8):66-67.[收稿日期:2019-02-15]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石慧芬 杨兆林 汪莉 陈倩莹【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EMP)患者的临床疗效。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
方法98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子宫出血复发率以及手术前后月经量、月经周期的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及子宫出血复发率分别为2.2%与2.2%,均低于对照组的12.2%与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月经量、月经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月经量、月经周期均得到有效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情况,且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刮宫术;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有阴道不规则流血、月经量大、经期延长等症状[1,2]。
它可引发多种疾病,容易造成患者贫血甚至导致患者不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
由于本病发病特征不明显,采用B超等诊断方法,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等情况的出现。
现临床上把宫腔镜作为该病诊断的金标准,具有较高的确诊率。
在临床上对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治疗多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但复发率较高[4]。
为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本院对收治的98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6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98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的患者;②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③不配合此次研究并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4.8±6.7)岁,子宫内膜息肉1~5个,平均子宫内膜息肉(2.3±1.6)个,病程1~6年,平均病程(2.5±1.2)年。
观察组患者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5.3±6.9)岁,子宫内膜息肉2~6个,平均子宫内膜息肉(2.8±1.9)个,病程2~7年,平均病程(2.7±1.4)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在手术前均给予患者辅助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患者,并在经期结束5 d后进行手术,术前7 h需禁食,术前2 h口服米非司酮400 μg。
1. 2. 1 对照组给予患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具体如下:给予患者静脉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对患者的外阴、阴道以及宫颈进行常规消毒,注入膨宫液,并将膨宫机的压力设置为100 mm Hg(1 mm Hg=0.133 kPa),电切功率、电凝功率分别设置为80 W、60 W。
在扩宫术成功膨宫后,探查宫腔情况,负压吸取息肉及内膜,保持术野清晰,环状电极凝切息肉基底部,深度为蒂根下约2.5 mm。
1. 2. 2 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具体如下:在切除子宫息肉后,对子宫行刮匙瘙刮。
两组患者切除的组织均需取标本送病理检查。
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治疗,8 h后进食,且术后2个月禁止性生活。
1. 3 观察指标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出血的复发情况。
③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月经量及月经周期的变化情况。
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例数/总例数×100%,子宫出血复发率=子宫出血复发例数/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
P<0.05表示差異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 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1.7±1.6)min,术中出血量为(31.8±2.7)ml;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2.1±1.8)min,术中出血量为(32.7±3.1)ml。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及子宫出血复发率比较观察组49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复发率为2.2%;有1例患者子宫出血复发,复发率为2.2%。
对照组49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复发率为12.2%;有7例患者子宫出血复发,复发率为14.3%。
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出血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月经周期及月经量的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月经周期为(8.1±2.2)d,月经量为(182.2±20.4)ml;治疗后月经周期为(3.2±1.1)d,月经量为(68.4±9.3)ml。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月经周期为(7.9±2.2)d,月经量为(179.8±20.1)ml;治疗后月经周期为(3.7±1.1)d,月经量为(74.4±9.7)ml。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月经周期与月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月经周期以及月经量改善明显,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增生过盛造成的,息肉形成与炎症、内分泌失调,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息息相关[5-7]。
手术治疗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手段,传统的刮宫术和切除术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局限性较大,不能完全清除病灶,术后复发率高[8-10]。
随着宫腔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在宫腔镜下可清晰的观察病灶[11,12],不仅能对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还能在直视下将子宫内膜息肉完整切除,具有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恢复速度快等优点,成为了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方法。
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术后患者出现病情复发的几率较大,为弥补这一缺陷,采用联合刮宫术的治疗方案,对子宫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可有效提高病灶的清楚效果,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13-15]。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及子宫出血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月经周期以及月经量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情复发、改善患者月经情况,具有较还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沙静,陈秀华,何晓华.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观察. 兵团医学,2016,48(2):10-11.[2] 李秀风.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68例.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8):1067-1068.[3] 桂定清,戚瑞红,何玉华,等.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探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6):1121-1123.[4] 王丽丽.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 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7):41-43.[5] 苗阳华.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65例疗效观察. 中国伤残医学,2014(2):89-91.[6] 劉红.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疗效观察. 基层医学论坛,2015(14):1902-1903.[7] 路云.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疗效观察.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1):115-116.[8] 杨国贤.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 中国民康医学,2014(5):51-52.[9] 孙红梅. 宫腔镜等离子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2014,9(22):36-37.[10] 韩婷. 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临床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2012(28):40-41.[11] 朱卫红.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疗效比较. 浙江创伤外科,2015(6):1086-1087.[12] 李梅蓉. 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 中外医学研究,2013(10):126-127.[13] 邱文英. 刮宫术与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159-160.[14] 郭絮妃. 宫腔镜下老年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摘除126例疗效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107-108.[15] 陈玉花.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对比.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8):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