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家乡的小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7
第14课家乡的小吃(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特色小吃文化。
2、尝试用彩泥或绘画等形式制作一份家乡小吃名片。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独立动手能力,对家乡的小吃也比较熟悉,因此学习本节课难度相对较小。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家乡的特色小吃,运用绘画、彩泥等形式制作一份家乡小吃名片。
教学难点:文字说明的书写。
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创设以国宝熊猫为原型的新朋友“川川”,以和老师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们一起走进家乡的小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对家乡的文化遗产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家乡的故事,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川川。
川川:大家好,我叫川川,接下来请跟随我和李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课程,家乡的小吃吧!2讲授新课(1)领略家乡特色小吃:师:川川,你最喜欢什么小吃呢?川川:我的家乡在四川,当然最喜欢四川的小吃啦!师:四川的小吃历史悠久,要说有代表性的,那钟水饺定然是其中之一。
川川:老师,都是水饺,有什么区别么?师:讲解钟水饺。
钟水饺之所以好吃,跟它的选料和调味密不可分,选用红辣椒面和菜油炼制的红油,加上四川特制的酱油等多种调料巧配妙合而成,具有皮薄、料精、馅嫩、味鲜等特色。
2016年,钟水饺被授予“四川金牌旅游小吃”的称号。
钵钵鸡:起源于乐山,从清代流传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钵钵”是一种瓦罐,将鸡肉串串放入精心调制的料汁里煮熟,然后放在钵钵里涮着吃,这就叫钵钵鸡。
是“四川的传统名小吃”。
赖汤圆:创始于1894年距今已有IOO多年历史。
虽然看起来和所有汤圆一样,但是在口感上却大不相同。
赖汤圆细腻柔和、皮薄馅多、软糯香甜、好吃不腻,是“成都最负盛名的传统名小吃之一”。
四川的小吃数不胜数,光是面就有二十多种。
川川:这我知道,有成都担担面、宜宾燃面、内江牛肉面、邛味奶汤面、广安麻哥面等等。
《家乡的小吃》名师教案【课时】一课时【课型】综合·探索【年级】六年级【版本】人美版【教材分析】《家乡的小吃》一课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美版教材第11册中的第14课,是“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
美术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强调合作学习的方法和乐趣。
不过,创新不是意味要完全摒弃传统,而是应该在认识中国传统、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加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我设计的《家乡的小吃》一课教学案例就是让孩子们用视觉、嗅觉、味觉去感受,在合作学习中去体验,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学情分析】根据教学内容,我首先制定了综合性的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分析、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尝试融绘画、设计、泥塑等多种表现方法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宣传单及实物展示,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其次,通过了解有关家乡小吃的历史发展,加深对本地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怀。
在日常生活中,风味小吃充斥在孩子们周围,但基于有限的生活和观察环境,学生只会在意它是否好吃,而忽视了小吃对我们地域文化的影响、发展及其意义。
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要抓住儿童的好奇、好吃、好玩的心态,通过观察欣赏视频与图例,通过他们自己讨论、探究、甚至用ipad直接上网查找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领他们贴近生活、感受家乡的传统文化,从而能带着激情带着自豪与感动来进行创作,设计完成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有关本地区的饮食文化和小吃特色;能用绘画、设计、泥塑等多种表现方法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宣传单及实物展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感受并体验设计小吃宣传单所带来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对家乡小吃的宣传,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家乡小吃的历史文化,加深对本地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多种形式介绍家乡的小吃。
【教学难点】怎样把传统的小吃造型和宣传介绍设计得更有美感和新意。
家乡的小吃一、实物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热爱家乡吗?生:热爱师:解说关于家乡的历史故事。
师:老师也跟同学们一样,对家乡有着浓厚感情。
其实我们家乡不仅仅有这些淳朴的人们,还有着充满沂蒙特色的风味小吃。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生:八宝豆豉师:能描述一下它的味道吗?生:……师:豆豉是我们临沂的风味小吃之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品味——《家乡的小吃》。
(板书课题)二、讲授师:在了解小吃之前,我想问下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小吃,分别介绍一下(历史来源)---非常好,说明同学们课下的功课做得非常棒,都是勤奋的好学生。
师: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小吃?小吃是一类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风格特色的食品的总称。
小吃的突出特点是:特定风格(板书)师: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
在我国,南京的夫子庙小吃、苏州的玄妙观小吃、上海的城隍庙小吃和湖南长沙的火宫殿小吃并称为中国四大小吃去处。
我们的家乡——临沂是一个物产丰富、文化深厚、饮食丰盛的历史名城,你知道临沂的特色小吃有多少种吗?生:……师:对,这些小吃五颜六色、造型各异,而且成本较小。
师:这是老师在我们临沂拍到的一些照片。
师:老师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列出了以下小吃。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糁、豆豉、码头烤牌、马蹄烧饼、门挂子、锅贴、豆腐卷、油盐卷、煎饼卷大葱、煎饼果子、葱油饼、馓子、面疙瘩汤、咸糊豆、豆腐渣、活菜、光棍鸡、三刀、麻团、花儿团子沂蒙三丝、蒙山蝎子等。
师:根据小吃的制作特点和材料的不同分类。
4、从外地引进的小吃师:但是“小吃”不能等同于“三无”食品,也不等于乱吃零食;小吃以“食用安全”为前提、以特色为优势。
5、介绍临沂的品牌小吃——八宝豆豉、糁师:下面重点介绍我们临沂的品牌小吃——八宝豆豉。
被誉为“齐鲁名产”、“中华名小吃”!⑵糁师:糁是历史更加悠久的一种小吃。
关于糁,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吗?(1、传说;2、由来;3、种类;4、材料和制作方法)6、师:下面简单介绍和欣赏几种小吃,请注意小吃的造型。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上《第十四课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家乡的小吃》是常锐伦美术六上《人美版》教材中的第十四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了解和掌握家乡小吃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对家乡的小吃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小吃的细节特点和创作方法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小吃的特点和魅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家乡小吃的特点和魅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将家乡小吃的特点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案例,分析家乡小吃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讲解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
3.练习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完成自己的作品。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美版》美术六上《家乡的小吃》相关内容。
2.图片素材:收集各种家乡小吃的图片。
3.绘画工具:彩色铅笔、水彩笔、画纸等。
4.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和教材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家乡小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这些小吃的特点和魅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小吃的细节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开始动手实践,完成自己的作品。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尝试将家乡小吃的特点融入到其他艺术形式中,如剪纸、手工制作等。
美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家乡的小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小吃,感受家乡的饮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观察、描述、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小吃及其特点。
2. 如何用绘画表现家乡的小吃。
3. 家乡的饮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小吃,学会用绘画表现家乡的小吃。
2. 难点:如何把握家乡小吃的特点,用绘画传达出家乡的饮食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素材、教学课件。
2. 学具:绘画工具(铅笔、水彩笔、水粉等)、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家乡小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饮食文化。
2. 新课内容:介绍家乡的小吃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各种小吃的制作过程和风味。
3. 绘画示范:教师示范如何用绘画表现家乡的小吃,讲解绘画技巧。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用绘画表现家乡的小吃。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的饮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小吃》2. 主体部分:介绍家乡的小吃及其特点,绘画表现方法。
3. 配图:家乡小吃的图片,学生绘画作品。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乡的小吃,尝试用绘画表现出来。
2. 家长辅助拍摄小吃照片,学生根据照片进行绘画创作。
3. 下节课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2. 课后总结学生的绘画作品,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让学生更加关注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总结: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小吃,学会用绘画表现家乡的小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同时,让学生关注家乡的饮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十四课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
2. 尝试用橡皮泥表现家乡小吃的特点。
2学情分析
这一课是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的。
学生们基本上都是洛阳本地人,对于洛阳本地的小吃比较了解,对家乡的饮食文化比较好奇,也有一定的看法,课程设计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六年级学生对于橡皮泥的制作技法已经有较全面的掌握,课程中用复习橡皮泥技法的环节引出小吃制作,学生易于掌握。
3重点难点
尝试用橡皮泥表现家乡的小吃。
表现出家乡小吃的特点,宣传介绍到位。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小吃叫卖声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图片复习橡皮泥的制作手法。
包子:揉、捏、划
烧饼:揉、压、捏、扎孔
面条:搓、盘、切、捻
麻花:搓、扭、切
糖葫芦:揉、团、串
花卷:揉、压、卷
2.认识我们家乡的小吃
通过图片了解这些小吃的材料、做法、特点、文化。
(1)牡丹燕菜
(2)灌汤包
(3)小林八宝酥和景家麻花
3.分组讨论这些小吃的做法和制作手法。
三、实践
小组合作一组丰盛的小吃集锦,并设计简单的叫卖词宣传自己的小吃。
四、小组展示
展示小吃作品,并配叫卖词。
五、小结
家乡的小吃里有我们家乡的文化和情怀,希望同学们能了解更多家乡的小吃介绍给周围的人。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家乡的小吃 | 人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第14课,名为《家乡的小吃》。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剖析、分类的方式来了解家乡的小吃。
本节课时长为1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掌握绘画的几何形状构成方法,能够模拟表现外形与空间透视形式。
2.了解中国和国外的各类传统美食。
2.技能目标1.能够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出家乡小吃的外形和特点。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感知并了解民间文化的魅力。
2.让学生了解家乡小吃的价值和意义。
4.教学重点1.能够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出家乡小吃的外形和特点。
2.掌握画几何形状的构成方法。
5.教学难点1.能够根据对小吃的理解和认识画出相应的外形。
2.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发挥出创意和想像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 (10分钟)老师简单介绍一下今天的主题《家乡的小吃》,激发学生对各种小吃的热情和兴趣。
2.学习知识点 (20分钟)老师以简单的形式介绍绘画的几何形状构成方法。
同时,讲解一些小吃的外形和特点,激发学生思考想象。
3.示范画画 (30分钟)老师在黑板或者白板上简单画几个小吃的形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独有的小吃形状,并把这些形状组合起来,再动手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吃。
让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去体会小吃的味道和美妙。
4.交流展示 (20分钟)学生交流自己画的小吃,老师点评指导,让学生通过这个过程对于绘画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了解到更多不同家乡小吃的魅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了解家乡的小吃,借此激发他们对于家乡文化的热情。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们在画画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创意和想象力。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是主人翁,他们是教学过程中的受益者。
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们在交流展示环节中也展现了他们的特点和潜力,并表现出一定的绘画技巧。
家乡的小吃教案(5篇)第一篇:家乡的小吃教案《家乡的小吃》学校《家乡的小吃》:选自人美版第11册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本地区的饮食文化,简单了解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制作方法;2.尝试着采用彩色面粉等多种材料和表现方法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家乡小吃的宣传,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家乡小吃的历史、习俗,加深对本地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小吃。
通过宣传介绍家乡小吃的特色,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难点:怎样把传统的小食品做得更有创意和新意。
教学流程:一:猜礼物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猜猜礼物2.品尝“豆酥糖”,说说豆酥糖的味道3.了解豆酥糖的制作观看豆酥糖的制作录象二.学生介绍家乡小吃1.师:刚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现在请大家也给老师送份礼物吧,就请你们把了解的家乡的小吃介绍给我作为礼物。
说说它的形状、色彩、口味等,如果知道它的名称由来和传说故事也可以说一说。
2.学生介绍 3.教师小结谢谢大家带来的这么多礼物,让老师知道了咱们宁波有这么多有特色的小吃,还有精彩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美好的寓意,真是大饱耳福啊!三.欣赏家乡的小吃,教师归纳及拓展(一).欣赏家乡小吃的图片师:(刚才我们口福享了,耳福也享了,现在让我们的眼睛也来享受一下。
)1.三北藕丝糖(藕断丝连的成语取名)2.奉化千层饼师:据说在1.5厘米中有27层,手艺怎么样?3.“缸鸭狗”张阿狗的店标“缸鸭狗”的汤圆用料讲究,加工精细,什么馅料都有,芝麻、海鲜、火腿、蛋黄、蟹肉……最有名的是桂花汤圆,香气扑鼻,令人陶醉啊!它圆圆的造型代表了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过年过节我们都要欢聚在一起品尝汤圆。
家乡的小吃不仅味道好,还有着浓浓的情谊和深刻的寓意。
4.年糕① 出示图片:元宝、钱币、鱼、鹅的造型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小吃?② 再出示普通年糕的图片 5.端午节的花糕师:清明节刚过,我们又会迎来什么节呢?生:端午节师:端午节吃什么?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我们吃粽子,除了吃粽子,我们宁波人还要吃花糕。
---------------------------------------------------------------最新资料推荐------------------------------------------------------ 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家乡的小吃》教案
《家乡的小吃》教案课题家乡的小吃课时 1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1.主要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研究性学习家乡的小吃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小吃品种,以及生动形象的工艺制作。
2.尝试着采用美术工具等多种材料和表现方法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
3.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小吃品种繁多,外形各异,五颜六色,其中还包含着青岛人对家乡最美好质朴的回忆。
本课《家乡的小吃》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的内容。
属于综合探索领域。
从美术角度出发,通过了解家乡特有的小吃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小吃品种,以及生动形象的传统工艺制作,学生能感受到传统小吃的多姿多彩,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感受和表现,体验到美好生活的情趣及设计,制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主要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形,色,品种等),研究性学习家乡的小吃文化,以及生动形象的工艺制作。
教学难点尝试着采用美术工具等多种材料和表现方法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
教学策略学生课前研究性学习课前小组学生们讨论研究搜集家乡小吃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电子整理。
1 / 7
课前小组学生们讨论研究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电子整理,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达到省时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精美的课件让大家从形,色等方面学习认识我们家乡的小吃。
教具、学具课件、图片、资料。
手工制作材料,彩色泥,彩色纸,废旧布料等等,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一、激情引趣,导入新知。
大家好,老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名叫小美,她的声音很奇特,是一个可爱的青岛人,现在我把她介绍给大家。
咱们来一起听听她的声音吧,教师播放录音,同学们听到小美给大家介绍什么了吗?学生会说有很多好吃的。
教师小结:
我们把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小食品称为家乡的小吃,今天就让我们和小美一起来学习家乡的小吃,出示课题。
二、合作探究,信息交流(一)首先,让学生们来说一说自己认识的青岛的小吃:
学生们会举例如青岛大包,青岛蛤蜊,青岛烤鱿鱼等等。
教师出示相应的电脑图片,完成小吃有趣的拼图,引导大家从视觉上认识各种各样小吃,对丰富的家乡小吃产生浓厚的兴趣。
原来我们家乡有这么多丰富多彩的小吃。
通过实物投影和多媒体课件PPT 展示精美的小吃拼图。
让学生更为直观清晰的认识家乡各种丰富多彩的小吃,增强视觉感受,加大视觉美感。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活动二次备课(二)教师根据大家的喜好把班级里的学生课前已经分为四个研究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研究一类小吃: 第一组学生主要介绍的是青岛面食类小吃第二组学生主要介绍的是青岛甜食类小吃第三组学生主要介绍的是青岛特色烧烤类小吃第四组学生主要介绍的是青岛特色海鲜类小吃每组选取一位学生代表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动画课件 PPT 介绍自己组搜集研究的小吃以及最喜欢的特色小吃及文化。
(课前小组学生们讨论研究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电子整理,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达到省时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精美的课件让大家从形,色等方面学习认识我们家乡的小吃)课上请每一组学生来为我们大家进行介绍(引导学生主要从外形,色彩,材料,味道,名称外形,色彩,材料,味道,名称的由来及传说等几个方面通过课件图片文字视频等来介绍。
)让我们一起踏上寻找最美小吃的旅程。
第一组学生主要介绍的是青岛面食类小吃,该学生边介绍边提出两到三个相关问题,其他小组学生进行回答(答对者获得青岛特色小吃奖章一枚)。
学生代表一边出示面食类小吃电脑图片,一边让其他组学生们来说一说,分别是哪些有名的面食小吃。
一组重点介绍青岛锅贴,引导学生从形色特点等方面认知。
3 / 7
教师对一组做出简单评价小结:
第一组的同学介绍的面食类小吃,种类繁多,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历史悠久。
第二组学生主要介绍的是青岛甜食类小吃,出示甜食类小吃电脑图片,其他组学生分别看一看,说一说是哪些有名的甜食小吃。
学生引导大家观察一张非常精美的绘画作品,大家猜一猜这其中画的是我们青岛哪种小吃?学生抢答:
青岛糖球。
二组学生主要介绍青岛特色糖球。
除了有山楂糖球,还有什么材料和样式的糖球?课前小组学生们讨论研究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电子整理,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达到省时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由多媒体动画课件,引导学生们更为直观清晰,对家乡各种丰富多彩的小吃进行分类学习。
组图分类,从形色等各方面加大视觉美感。
关于家乡小吃的历史文化借助视频插入课件,简洁精确进行了解教师对二组做出简单评价小结:
第二组的同学介绍的类甜食类小吃,真可谓花样翻新,五颜六色花样翻新,五颜六色啊!第三组学生主要介绍的是青岛特色烧烤类小吃,出示电脑图片,引导大家们认知,传统的烧烤把一块快肉串成串,看看这些特色肉串又有什么新变化?进行了肉类和蔬菜的组合,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进行烧烤组合吗?串串相连,既有营养又有不同形色组合的美感。
---------------------------------------------------------------最新资料推荐------------------------------------------------------ 特色烤串除了肉类,还有什么呀?引起大家的观察和思考。
教师对三组做出简单评价小结:
青岛特色烧烤类小吃,不同组合,串串相连。
串起的是美味,串起的是健康与智慧。
我也很喜欢你们介绍的烧烤组合,有创意!第四组学生主要介绍的是青岛特色海鲜类小吃,出示特色海鲜小吃电脑图片。
知道青岛最有名的特色海鲜类小吃在哪里吗?就是这里,青岛劈柴院。
第四组学生引领大家认识各种外形奇特的海鲜小吃。
教师简单小结:
青岛特色海鲜小吃,外形各异很有趣。
青岛特色海鲜小吃,外形各异很有趣。
教师对四个小组进行总结品种繁多、五颜六色、外形各异,组合奇趣。
三、欣赏作品,启发构思。
给每个小组颁发一份美术作品小礼物,让学生们欣赏观察思考。
第一小组一份面食小吃,第二小组一份甜食小吃,第三小组一份特色烧烤,第四小组一份海鲜小吃。
学生进入到美术作品分析环节,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具体制作方法。
除了这些有趣的手工制作作品,一些热爱美术绘画的同学还把自
5 / 7
己喜欢的家乡小吃的场面画了下来,也非常精彩。
学生们一起欣赏。
四、深入研究,艺术实践。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把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动手创作的乐趣,并对家乡的小吃进行艺术实践。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及温馨提示。
小组学生开始进行分工,一部分学生动手设计制作小吃,一部分学生设计小吃介绍宣传卡片。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探讨。
五、学生作品,精彩评价。
进入作品交流评价环节,教师设计青岛特色小吃店,搭建各小组学生评价的良好平台。
小组完成作品后,分别挂上青岛特色小吃店的招牌,介绍推出自己组创作的特色小吃,比造型,比色彩,比拼盘,互相学习,并看一看谁家的特色小吃能够赢得大家的喜爱。
他们就是五星级特色小吃店。
教师并进行总体评价。
六、拓展维度,总结升华。
同学们,咱们的家乡也引进了许多全国各地的小吃,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口味。
最后就请跟随着老师去全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各地有名的小吃,它们在外形,花色上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又可以感受更多的小吃
---------------------------------------------------------------最新资料推荐------------------------------------------------------ 文化。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够热爱我们美丽的家乡青岛,感受青岛小吃之美,传承小吃文化,以及启发大家的想象,去探索,去创作更多更美好的家乡小吃。
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体现生本课堂的智慧。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锻炼动手制作的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为集体增光添彩。
学生在小组之间互相增长见识,取长补短。
板书设计家乡的小吃品种繁多五颜六色外形各异组合奇趣课后反思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