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春季中国南方冰雪冻害林木物理折损典型样带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11
2008年初我国南方低温冻雨灾害的气候特征王启;吴方【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42)003【摘要】根据2008年初中国南方低温冻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范围定义了中国南方地表气温异常指数(STAI).研究表明,STAI与欧亚大陆的中、高纬度系统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都有很好的相关性,并且中纬度系统在中层占优,高纬度系统在低层占优.根据STAI合成的典型冷(暖)年850和500 hPa欧亚大陆位势高度异常场呈“北正南负”(“南正北负”)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加强),我国南方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2008年STrAI的前期大气环流背景既具有典型冷年的特征:欧亚大陆位势高度异常呈“北正南负”型;又具有典型暖年的特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显著增强,中国南方水汽同时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According to the time and region of the low temperature and freezing rain disaster happened in Southern China in early 2008,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index (STAI) was defined.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close correlations between STAI and hgt anomalies in Eurasia, as well a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In the middle layer the dominant correlation area happened at mid-latitude, while in the lower layer happened at high-latitude. In typical cold (warm) year: (1)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hgt anomalies in Eurasia has a type of northern positive and southern negative' (' southern positive and northern negative') ; (2) the WPSH is weak (strong) ; (3) the vapor mainly comes from the Bay of Bengal (South China Sea). In early 2008, the backgroundgeneral circulation of STAI has both character of typical cold year: hgt anomalies in Eurasia is northern positive and southern negative' , and character of typical warm year:the WPSH i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nd the vapor comes from both the Bay of Bengal and South China Sea.【总页数】9页(P1-9)【作者】王启;吴方【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4【相关文献】1.2008年年初吉安市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J], 周永生2.2008年初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 [J], 金传芳;郑国璋;韩军青3.2008年初我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气候特征 [J], 王遵娅;张强;陈峪;赵珊珊;曾红玲;张勇;刘秋锋4.2008年初东亚高空急流变化的可能原因及其对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 [J], 左群杰;高守亭;孙效功5.2008年初中国南方持续性冰冻雨雪灾害形成的温度场结构分析 [J], 曾明剑;陆维松;梁信忠;吴海英;濮梅娟;尹东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44卷第11期2008年11月林业科学SCIE NTIASILVAESINICAEVol .44,No .11Nov .,20082008年南方雪灾对川南丛生竹的影响*蒋俊明1,2 李本祥3 蒋南青4 朱维双3 余 英3 陈秀明2(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100091;2.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成都610081;3.长宁县林业局 长宁县614000;4.国际竹藤网络中心 北京100102)摘 要: 本文对四川省长宁县51种丛生竹在2008年南方雪灾中的冻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51个竹种平均受冻级达3.2级,受冻死亡的竹种为14个,仅3个竹种小琴丝竹;鹅毛竹、粉单竹没有受冻害影响;(2)调查的15个属的箭竹属、空竹属、泰竹属、香竹属、巨竹属等5个属11个种全部受冻死亡:其他10属受冻的大小排序为:竹属>滇竹属>牡竹属>大明竹属>竹属=绿竹属>箬竹属>酸竹属>慈竹属>倭竹属;(3)以乡土竹种和引至南昌的竹种受冻最轻;其次是引至杭州、南京的竹种受冻相对相轻;引至南宁的竹种受害中等,冻害最严重是来至热带(西双版纳)的竹种,其死亡率达78%;综合分析表明:受冻程度与引种地有关,气候相似的程度越高,丛生竹受冻也越轻,丛生竹的引种仍然要以气候相似性为基础。
关键词: 丛生竹;雪灾;冻害;气候相似性;引种中图分类号:S761.3;S75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88(2008)11-0141-04收稿日期:2008-07-25。
基金项目:“毛竹生态经营技术(2006BAD19B0202)”;“江河滩地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技术试验示范(2006BAD03A )”;“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INBAR :00056784)”资助。
*本文特别感谢长宁县林业局唐森强,四川省林科院谢大军、何亚平和孔庆浩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雪灾对南方森林植被的破坏及让冻树复活的方法中文摘要:2008年雪灾对森林植物的伤害情况和个人经历;各界面对雪灾的具体反应;判断树木冻伤的程度;把握处理冻伤的时间;处理树木冻伤的方法。
关键词:雪灾树木冻伤处理方法2008年持续的雨雪灾害令南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据估算整个南岭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生态系统的恢复至少需要30-40年时间。
1月中旬以来,持续近月的雨雪与严重冰冻,使原本郁郁葱葱的森林成片倒伏,甚至粗如水桶的百年老树也被连根拔起,对南中国的森林生态系统来说,无异于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
素有“物种宝库”之称的粤北韶关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有95%的林木被毁,且大量野生动物因此而死亡。
恶劣的天气已经使近3亿亩森林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73亿元。
三峡等退耕还林区柑橘四分之三都受害。
林业系统职工受灾人口达263万人,受损林农人数更是巨大,仅湖南一省就有近千万人。
由于林业的周期长,今年的灾情不仅导致林农2008年的收入大幅减少,还将影响到今后3至5年林农的收入。
百年不遇的雪灾凸显林业工作的问题,林业系统很多人缺乏应付如此大灾的经验,各方面的基础设施以及指挥系统也都存在缺陷。
以南方而言,长期以来都没有在冻害标准设置上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致使各大林场和苗圃,包括野生动物救治场所,由于雪压出现了全面塌方和倒压。
今年冬天,从家里到学校,我虽然没有看见雪景,但到处可见雪灾留下的痕迹,可知它的破坏力。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下雪,但是过低的温度已经使甘蔗芽冻死冻伤,甘蔗节冻得发黑。
我坐的火车经过湖南、江西,铁路沿线的绿化树木和草本被冻死了大半,山上的大片松林和其他小树被积雪压得拦腰折断,大丛的野草被冻得发黄。
到了学校,我发现绿化的树木草本大多被冻伤,枯枝败叶很多,最惨的黄花槐,全部都冻得快要死了,发黑的叶还挂在树上。
到四月中旬,只有少数几棵黄花槐发芽了,而其他树都已经萌发了新芽,长出了大片的绿叶。
而且它们还全部被园林工人锯掉了枝,只有少数耐寒能力强的树木,比如樟树,能平安无事。
浅谈南方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的恢复措施探讨摘要:本文结合试驾探讨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所产生的一些影响,主要分析了林木受灾、动物栖息地破坏对于生态问题所产生的长远影响。
同时就雨雪冰冻灾后的林业生态的恢复措施开展了分析,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植物物种的恢复,使得受损的森林生态系统能够得到很好的恢复和重建。
关键字:南方雨雪;林业生态;恢复措施;植被重建;土壤系统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所导致的南方大范围、长时间的强降雪以及冰冻灾害时有发生。
特别是2008年雪灾更是影响深远,不仅仅对群众和生活和社会经p1.1导致濒危植物受到严重损毁严重的雨雪冰冻天气会使得南方地区的一些珍贵的植物冻死,如2008年雨雪冰冻天气之后江西、湖南地区的落叶木莲、冷杉以及银杉等等均有冻死的情况,特别是这些树种的幼苗更容易受冻。
以2008年雪灾为例,江西省九江市海拔在400m以上的国家一级保护树木南方红豆杉几乎全部被冰雪压断,而广东省韶关市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些百年老树也在这次冰冻雨雪灾害中被连根拔起。
由此可见,较为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会对我国南方的亚热带森林系统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害,特别会导致濒危植物受到严重损毁,因此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1.2导致土壤的生态系统遭受到严重的损坏在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下,南方土地的土壤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结冰情况,此时气温极低并且持续的时间往往比较长,所以很有可能会造成大量的土壤动物被冻死或者是窒息而死亡。
更为严重的是在冰雪即将融化之前或者是融化的过程中,如果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植物因为生理代谢所导致的损坏会比机械损伤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导致土壤的生态系统遭受到严重的损坏比较多见,应该在冰冻灾害之后给予尽快的恢复。
2. 南方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系统的恢复措施探讨各级林业的主管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灾后重建规划,开展灾后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对于珍惜动植物和小种群的濒危植物要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以此来开展灾后的重建工作。
2008年初新余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袁春;马尚芹;黄建英【摘要】2008年初,新余和我国南方大部地区一起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在此对此次天气气候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冻天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冰冻灾害强度大,表现为过程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创历史新低;持续时间长,表现为连续低温日数和连续冰冻日数均为新余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罕见的;冰冻灾害对电力、交通运输、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尤其对新余市电力运行造成灾难性影响.2007年8月开始的拉尼娜事件所造成的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我国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重要原因;就新余而会,超历史低温和长时间的低温、冰冻(雨凇)天气是致灾的主要原因;承灾体的变化、各行各业对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预期低估,也是这次灾害损失巨大的重要原因.【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31【总页数】3页(P11016-11018)【关键词】低温;冰冻;灾害;影响;成因【作者】袁春;马尚芹;黄建英【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气象局,江西新余338025;江西省新余市气象局,江西新余338025;江西省新余市气象局,江西新余338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1.6近20多年来,虽然冬季变暖,但极端的严重雨雪冰冻灾害还是时有发生。
2008年1月10日至2月初,我国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其主要特征为灾害范围广、灾害强度大、连续低温时间长、雨雪持续时间长、冰冻日数多和灾害损失严重[1-2]。
就新余而言,这次灾害主要由4次天气过程造成,时间段分别为1月12~16日、18~22日、25~29日、1月31日~2月2日。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对交通运输、电力传输、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和损失,受灾人口近4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8亿多元。
笔者利用1959~2008年实时和历史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对这次极端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历史资料比较来认识此次灾害性天气的严重性;同时,也对致灾原因做了些粗浅分析。
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静止锋与层结结构分析孙建华;赵思雄【期刊名称】《气候与环境研究》【年(卷),期】2008(013)004【摘要】对2008年我国南方持续性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影响系统及层结特征做了研究,集中对第3次过程,即1月25~29日期间的天气形势、水汽条件、高原对流系统东移的影响以及地面和大气层结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位于长江或江南地区的准静止锋(或切变线)是雨雪冰冻天气的重要影响系统,锋面西段的逆温层和暖层强,有利于冻雨的形成;水汽在锋前的对流层低层辐合,沿锋面爬升凝结,锋面的东段低层辐合比西段强,造成锋面东段的降水强度大于西段;高原对流系统活跃,且频繁东移影响我国东部,在第3次过程共有3次高原对流的东移过程;最有利于冻雨产生的层结条件应有中层冻结层、暖层、逆温层,且这些层结的强度和厚度要适当;最有利于冻雨出现的地面温度在-1~-3 ℃,变化非常小,温度、露点差都在1~3 ℃,接近饱和,风速较弱.最后,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南方雨雪、冰冻天气的锋面结构与大气层结的物理模型.【总页数】17页(P368-384)【作者】孙建华;赵思雄【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相关文献】1.准静止锋对“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作用分析 [J], 李彦萌;张莉萍;韩志伟;李雯2.2008年初桂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特征及预报技术分析 [J], 李艳玉;王艳兰;蒋冬雁;苏宪强;蒋珍姣3.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大气层结和地面特征的数值模拟 [J], 孙建华;赵思雄4.2008年初南方一次雨雪冰冻天气云微物理过程和逆温层结数值模拟 [J], 罗海波;李耀东;余政;蔡平5.2008年初中国南方持续性冰冻雨雪灾害形成的温度场结构分析 [J], 曾明剑;陆维松;梁信忠;吴海英;濮梅娟;尹东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注生态环境,就是关注未来-------08年4月南岭冻灾灾后调查(朱成林丁小龙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2008年初的1月下旬,农历新年前后,50年未遇的大雪不期而至,属于亚热带边缘,素有“物种宝库,岭南明珠”之称的南岭地区也难以幸免的遭受了严重冻灾。
其破坏之严重、影响之深远可能很多人都不能充分的认识到。
短期的交通等生活和经济方面的影响也许很快就能恢复,然而更至关重要的影响却是不可能短期内恢复的,甚至耗费数十年的时间也难以恢复。
冻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之严重只能用让人震惊来形容!在今年春节前夕,突然而至的冻灾给正常的社会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交通受阻,广州市仅仅火车站就有15万以上旅客在焦急的等候。
煤电运输受阻,电厂停产、半停产,使电力供应出现危机。
全国有169个县供电中断。
生产停顿,对于那些连续性的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比如石化、化工、造纸等。
通信设施损坏,影响3000多万用户。
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元以上(未含工矿企业损失)。
全国林业直接经济损失达573亿元。
受灾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 10,占受灾省区森林总面积的17%。
在受灾严重的湘粤交界的南岭地区,广东部分的生态系统要恢复雪灾之前的情况,至少要三四十年的时间。
广东省林业受损面积达到1190万亩,重灾区就达到了全省的森林面积的8.2%,按照每年完成200万亩的任务量,至少6年时间才能基本完成1100多万亩受灾林分的重建工作。
而要恢复到灾前的林相,至少要经过20~30年的努力。
所有伤害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冻灾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灾难性的伤害,尤其是有生态屏障作用的南岭地区为严重。
大量的植被被冰雪覆盖,尤其是海拔500—1000米的乔木被巨大冰凌完全包裹、压断。
其直接的结果就是植被的毁坏和动物的食物供应链断裂。
所以不仅大量的植被损坏,还有大量的动物或是冻死或是饿死。
这些伤害将会造成骨牌效应,造成更大的伤害。
伤害之深导致生态系统数十年难以彻底恢复。
第10卷第2期 防 灾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V ol.10 No.22008年6月 J.of Institute of Disaster-Preven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 2008收稿日期:2008-04-20作者简介:刘兰芳(1965-)女,衡阳师范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灾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YBB300);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7JJ5064);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08BJYO73)。
2008年冰雪灾情评估及形成机制分析—以湖南省衡阳市冰雪灾情为例刘兰芳1,陈 涛2,刘沛林1(1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衡阳 421008;2 湖南省衡阳市气象台 湖南衡阳 421001)摘 要:2008年1月衡阳市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冰冻灾害,给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评估冰雪灾害,探究冰雪灾害的形成机制,寻找冰雪灾害防御措施又成为衡阳市灾害防治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文章引入综合灾情指数,比较分析了1998年洪涝灾害与2008年冰冻灾害的综合灾情,得出2008年冰冻灾情比1998年的灾情更严重。
从灾害系统论角度出发,详细地分析了此次冰冻灾情的形成机制,提出了衡阳市应对冰雪危机的对策。
关键词:冰雪灾害;灾情评估;形成机制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047(2008) 02-0061-06Assessment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now Disaster in 2008―a Case Study of Hengyang Snow DisasterLiu Lanfang 1,Cheng Tao 2,Liu Peilin 1(1 Resources Environment &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unan 421008;2 Hengyang Bureau of Meteorology, Hengyang, Hunan 421001)Abstract : A rare-seen snow disaster attacked Hengyang in January 2008, causing serious influence to the people's life and production.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people to assess the loss caused by the snow disaster, to study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disaster, and to look for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snow disasters in Hengyang. In the article, a comprehensive disaster index is introduced, the losses caused by 1998 flood and those by 2008 snow disaster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conclusion is 2008 snow disaster is more serious than 1998 floo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isaster system,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now disaster is studied, and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snow disaster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 : snow disaster; disaster assessment; formation mechanism前言衡阳市位于湖南省南部, 湘江中游, 地处26°07/~27°28/N ,111°32/~113°17/E ,现辖耒阳市、常宁市、衡阳县、衡山县、祁东县、衡东县、衡南县及雁峰、石鼓、珠晖、蒸湘、南岳五区。
钢结构工程研究⑦《钢结构》2008增刊2008年南方特大冰雪灾舍对钢结构工程破坏的典型实例及原因分析舒兴帄彭力袁智深(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钢结构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2〉提要:本文介绍了2008年南方特大冰雪冻雨灾害后钢结构工程的破坏程度和部分相关工程事故,从设计、制作、安装、维护使用等方面分析了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避免此类工程事故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钢结构;冰雪灾害;荷载;事故分析钢结构作为一种承重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塑性韧性好、工业装配化程度高、综合经济效益显著、造型美观等众多优点,因此深受投资方和结构工程师的青睐,近年来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钢结构行业迅猛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隐忧:由于现行规范的缺陷,设计的不合理,制作及安装的不规范,使得各类工程质量事故不断出现,严重影响到钢结构产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08年1月10日起,南方各省经历了五十年一遇的特大冰雪冻雨天气,持续时间达到二十多天,给各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大量的钢结构厂房,铁塔,仓库及临时建筑物倒塌或发生不同程度破坏,造成了人员及财产的巨大损失。
1.钢结构工程破坏的典型实例0输电塔及通信塔在本次雪灾中的破坏受严重冰雪灾害影响,南方各省多处高压输电塔及移动通信塔倒塌,仅郴州、衡阳一线的70多座高压线铁塔有近三分之一都被压垮,严重影响了各地的供电系统正常工作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铁塔的破坏有的是整体垮塌,有的是从中间弯倒,有的塔颈部发生扭折,破坏形式各异(见图1〜图4〉。
图1图2图3图4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在本次雪灾中的破坏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中,南方各省大面积轻型门式刚架厂房倒塌或发生不同程度破坏。
许多轻钢厂房整体垮塌,刚架梁、柱严重屈曲,檩条、墙梁扭屈破坏,屋面板坍塌,刚架柱柱脚被拔出,厂房已经完全破坏,经济损失惨重。
在降雪开始不久,部分企业组织人员上屋面除雪,所以厂房并467钢结构工程研究⑦《钢结构》2008增刊未倒塌,但整个厂房损坏严重,多处梁、柱及屋面檩条产生扭曲变形,同时经过实地测量,梁的挠度及柱的侧移均大大超过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的要求,已成为整体危房(见图5〜图8〕。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27卷第2期177~187页2009年3月 山 地 学 报JOURNALOFMOUNTAINSCIENCE Vol127,No12pp177~187Mar1,2009
收稿日期(Receiveddate):2008-12-20。基金项目(Foundationitem):中德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6DFB9192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8B00)[TheInternationalScienceandTech2nologyCooperativeProgramofChinaunderGrantNo.2006DFB91920;NationalKeyProjectofScientificandTechnicalSupportingPrograms(2006BAC08B00)]
作者简介(Biography):邵全琴(1962-),女,研究员,从事GIS和生态信息研究。[ShaoQuanqin(1962-),female,Professor,majorresearch
fieldinGISapplicationandecologicalinformatics.]E-mail:Shaoqq@lreis.ac.cn3通讯作者:刘纪远(1947-),研究员,从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宏观生态效应研究。[LiuJiyuan(1947-),male,Professor,majorre2
searchfieldinlanduse/coverchangeanditsecologicaleffect]E-mail:Liujy@igsnrr.ac.cn
文章编号:1008-2786-(2009)2-0177-11
2008年春季中国南方冰雪冻害林木物理折损典型样带分析
邵全琴,黄麟,刘纪远3,匡文惠,李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 要:2008年春季我国南方发生了特大冰雪灾害,林木损害严重。选择江西省井冈山-吉泰盆地-于山山脉-
武夷山支脉样带作为研究区,两次进行野外调查,结合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取得结论包括:(1)在研究样带内人工林的损毁程度为湿地松林>马尾松林>混交人工林>杉木林,在受损样本中湿地松林的实际受损比例高达6113%,其中不可自然恢复折损实际比例达4312%,相对比例达7014%,主要是因为湿地松是美国南部地区外来引进种,生长块、材质疏松,而且割脂活动较强;马尾松为乡土造林先锋树种,材质较为坚硬,但受割脂活动影响,在受损样本中实际受损受损比例也高达5215%,其中不可自然恢复折损实际比例达3118%,相对比例达6019%;杉木是本地树种,实际受损比例46%,其中不可自然恢复受损实际仅1419%,相对比例也仅3215%,低于混交人工林。(2)调查样带自西向东,西部井冈山地区常绿阔叶林受损程度最轻,分布在700m左右的人工柳杉林受损严重,杉
木林分布在700m以下的受损程度较轻,而分布在900m以上的则相对严重;中部吉泰盆地受损调查样点中,分布在低海拔的湿地松林和马尾松林,因割脂活动受损程度严重,杉木林受损最轻,长期封育的天然次生林落叶阔叶林,由于藤本植物的缠绕,导致大量冰挂积雪,受损十分严重;东部兴国和宁都县,分布在400m以下的人工飞播马尾松因个体小基本未受损,分布在400m以上的1960年代人工种植马尾松,因割脂活动,受损严重;而分布在500
~900m的杉木林受损程度较轻。关键词:冰雪冻害;林木物理折损;典型样带;实际受损比例中图分类号:P429,S76113 文献标识码:A
2008-01-11~02-05我国南方大范围出现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特点:冻雨冰雪天气来势猛、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据统计,因受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湖南、湖北、安徽、广西、江西、贵州、河南、云南、四川、重庆、青海、陕西、甘肃、新疆、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海南等19个省(市、区)共有近1918×106hm2森林受损毁[1]。其中,损毁毛竹6813×105hm2,林木1116×106hm2,苗木1315×104hm2、99亿株。林业损失严重的省份有江西、湖南、湖北、广东、贵州等林业大省。其中,江西森林损毁最为严重,造成3517×105hm2森林受灾,占全省森
林面积的4018%,林业直接经济损失15415亿元[2]。雨雪冰冻灾害严重影响森林的树种组成、生物多样性、林分结构以及树木生长[3-6]。树木在较长时间内遭受雪压、冰冻、冻拔,易发生部分幼嫩枝叶冻枯、生长衰弱、枯死等生理伤害[7],而当附加在树
冠和树干上的冰凌压力达到树木承受的极限时,树木的特定部位不能支持这些负荷从而造成树干弯曲、树冠和树干折断以及连根拔起等物理伤害[3]。©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这次南方春季的冰雪冻害对森林造成了什么样的损害?林木样点折损率与地形高程、坡度、坡向、树种有关吗?有些学者或部门利用灾前灾后相同时段的NDVI参数来评估森林受损情况,NDVI的变化值能反映林木受损实际情况吗?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冰雪冻害灾后林业恢复重建规划及灾后林业损失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山地面积约占整个流域面积的36%,丘陵面积约占42%。主要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矮林和灌丛等。1980年代前因过伐及盲目垦殖,森林覆盖率降至36%,经过20多年的三江湖工程,森林覆盖率上升道60105%[8,9]。作者选择位于江西省中南部的井冈山-吉泰盆地-于山-武夷山支脉典型剖面作为调查样带和本研究的区域范围(图1)。研究样带包括井冈山市、泰和县、兴国县和宁都县,罗霄山脉位于样带西端,中间横跨吉泰盆地和于山山脉,东端至武夷山山脉的支脉。样带所在区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具有我国亚热带地区典型红层地貌发育的特征。井冈山市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年平均气温1412℃,一月为最冷月,平均温度312℃,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仅为2319℃,年平均降雨量185613mm[10]。森林以天然阔叶林、杉木和毛竹为主,有迄今地球上同纬度保存最好的7000多hm2次原始森林和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誉为全世界仅有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86%[11]。泰和县位于吉泰盆地腹地,地貌以山地、丘陵、河谷平原为主,多年平均气温为1816℃,七月平均气温为2917℃,1月平均气温为615℃,年均降水量为1318~1575mm,多年平均蒸发最为115411mm。森林以人工湿地松林、马尾松和杉木为主,覆盖率5116%[12,13]。兴国的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多年平均气温1819℃,1月平均气温314℃,7月平均气温3414℃,年平均降雨量1500mm。土壤瘠薄加上过度利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兴国县历史上曾林木繁茂、山青水秀,但由于长期战火和过伐的人为破坏,森林资源大幅度减少,到1982年,全县林地面积只有1019×104hm2,森林覆盖率仅3318%。通过20多年的植树造林、飞播造林等,使森林覆盖率达到7212%[14,15]。1970年代开始飞播造林,造林树种以马尾松为主,森林覆盖率现为7212%。宁都县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年平均气温1716℃,1月平均气温613℃,7月平均气温2618℃,年平均降雨量1650mm[16]。森林以马尾松和杉木为主,覆盖率达
71%[17]。
1 数据与方法本研究收集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气象数据、森林资源分布图、地形图、遥感数据等。其中,气象数据包括井冈山(1999~2004年)、吉安(1953~2002年)和赣州(1952~2004年)3个国家气象台站每年1~2月的日降水量和日平均气温数据,以及井冈山、泰和、兴国、宁都4个地方气象台站2008-01
-01至02-10的日降水量、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数据。遥感数据包括MODIS产品NDVI,以及北京1号小卫星图像。2008-02-28~03-09和03-27~04-24,作者对样带内的典型森林受灾区进行了野外调查(见图1),共调查森林受损样本339个。调查内容包括(1)经纬度、海拔等定位信息;(2)树种、树龄的识
别;(3)样点折损率和受损状况(折梢、折冠、干折、掘根、弯曲)的判断;(4)坡向、坡度的估测;(5)割脂、土层厚度、林分结构等其他信息;(6)弯斜角度、折断高度、割脂率和受损率的样点调查等。调查方式有四种:(1)一般调查,包括定位、照相、摄像、目视判断折损率、估测折损范围/面积;(2)重点调查,
包括进入林内的定位、照相、摄像、判断与量测折损范围/面积以及坡度坡向等;(3)样方调查,主要方法是每木观测,共4个,主要调查割脂活动对林木受损的影响;(4)访问调查。在室内将定位及林木折损范围描绘于1∶5万地形图上,并利用ArcGIS数字化后,将样点位置与受损范围图与DEM叠加进行空间分析,计算与分析所有调查样点(包括一般调查点、重点调查点和样方调查点)的高程、坡度、坡向等。然后。利用MATLAB和EXCEL进行统计分析。本文除了将林木物理受损类型分为倒伏(含掘根和翻蔸)、折干、枝冠折损(含折冠、折梢和折枝)、弯裂和混合折损5种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外,还将林木物理受损类型进一步归类为不可自然恢复折损(含弯裂、掘根、翻蔸和折干)、可自然恢复折损(含
折冠、折梢和折枝)和混合折损三种类型,并计算三种折损类型的实际受损比例和相对受损比例。
871山 地 学 报2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