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眼眶内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二)
- 格式:ppt
- 大小:5.07 MB
- 文档页数:71
泪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摘要】目的讨论泪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史进行诊断并鉴别。
结论泪腺肿瘤在眶原发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而泪腺混合瘤又是其中最常见者,有良性及恶性2种。
【关键词】泪腺肿瘤诊断泪腺肿瘤分为泪腺多形性腺瘤和泪腺腺样囊性癌。
一、泪腺多形性腺瘤(混合瘤)泪腺多形性腺瘤起源于泪腺上皮细胞,多有包膜,质软,呈胶冻状,生长缓慢,多发生于20~50岁青壮年,上睑肿胀,眶外上方可扪及硬性肿物,复视,眼球向下突出,压迫眼球视力下降,少数可发生恶变成为泪腺多形性腺癌。
泪腺肿瘤在眶原发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而泪腺混合瘤又是其中最常见者,有良性及恶性2种。
1.良性泪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人,病程长,来源于沔腺管或腺泡,也可以起源于副泪腺及先天性胚胎组织残留(泪腺原基)。
(1)症状表现:为眼球突出及眼球运动障碍,睑部泪腺起源的泪腺混合瘤,侵及上皮下及穹隆部结膜,肿块易于早期发现及扪及,又可引起上睑下垂。
眶部泪腺混合瘤,早期无症状,随着肿瘤生长,在眼眶缘外上方可扪及硬而不规则肿块,有移动性,一般与皮肤、眶缘无粘连,继之眼球向前方及内下方移位突出,并有向外、向上运动障碍。
视力障碍:早期视力无明显变化,可有复视。
随着病程的发展,可有视力减退,其原因可有肿瘤压迫眼球引起明显散光,或是暴露性角膜炎,也可能是视神经受累。
眼底检查:有时可见视盘水肿,静脉充盈及视网膜皱褶。
骨质变化:X线摄片、CT检查,一般可见泪腺部位局限性扩大,骨质吸收或全眼眶扩大,骨壁变薄,但无骨质破坏。
(2)病理特点:大部分的病例在黏液性的实质中司见到腺管状组织,它是由2层上皮组织组成,内层上皮可分泌黏液物质,又可引起扁平上皮鳞状化生。
外层细胞向黏液瘤样、纤维陛或软骨样物质化生。
从泪腺的腺泡或导管的上皮细胞发生腺瘤,又可引起间质的各种变化,呈现复杂的组织改变。
肿瘤的实质有丰富的透明质酸酶抗酸性黏多糖物质。
肿瘤的包膜及肿瘤本身有明显纤维组织可以引起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眼眶肿瘤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眼眶肿瘤的病理病因,眼眶肿瘤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眼眶肿瘤病因*一、病因:眼眶肿瘤并不是一种常见病,由于各种原因眼眶内可以发生肿瘤。
*二、发病机制:眼眶肿瘤有三种:(1)原发性:肿瘤起源于眼眶组织本身。
由于眼眶内的组织成分较多,故肿瘤类型也多种多样。
如泪腺混合瘤或圆柱瘤起源于上皮组织;脂肪瘤、横纹肌肉瘤起源于间质组织;视神经胶质瘤、神经鞘瘤来自神经组织;淋巴瘤或淋巴肉瘤起源于淋巴组织。
此外还有错构瘤,如血管瘤和神经纤维瘤等。
(2)继发性:肿瘤由眼眶邻近组织蔓延侵犯入眼眶,大多为恶性。
肿瘤来自鼻腔或副鼻窦者,如鳞状上皮细胞癌、未分化癌、腺癌、肉瘤等恶性肿瘤,以及粘液性囊肿、骨瘤等良性肿瘤。
常伴以鼻部症状,如鼻塞、鼻衄、鼻腔新生物以及具恶臭的鼻腔血性分泌物等;肿瘤来自鼻咽部者,如鼻咽癌、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等,经眶尖入眼眶,故常伴眶尖或眶上裂综合征;肿瘤来自颅腔者,主要为颅前窝肿瘤,如脑膜瘤和神经胶质瘤等,常伴眶上裂综合征,也可能存在Foster-Kennedy综合征和视野改变;肿瘤来自眼球者,多系球内恶性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或脉络膜黑素瘤晚期,肿瘤穿破球壁向眶内发展,少数系肿瘤细胞沿巩膜的血管神经孔道向眶内蔓延。
来自眼附属器的肿瘤主要是泪囊的恶性肿瘤、眼睑的睑板腺癌及结膜的鳞状上皮癌等。
(3)转移性: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经血流转移入眼眶,均为恶性肿瘤,如乳腺癌以及子宫颈、肾脏、甲状腺、前列腺、肺部等癌肿。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眼眶肿瘤病因,眼眶肿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眼眶肿瘤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眼眶肿瘤”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