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计算机动画
- 格式:ppt
- 大小:288.50 KB
- 文档页数:27
《数字媒体技术》课堂作业—第一章1、媒体的基本要素:信息和信息载体2、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的载体。
媒质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
3、国际电信联盟的媒体分类有: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5、媒体具有哪些特性?多样性、集成性、信息使用的方便性、信息接收的方便、交互性。
6、我国对数字媒体概念主要强调什么特征?网络作为数字媒体的传播模式。
7、数字媒体具有两方面的特征?通过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传播。
8、数字媒体的特性?数字化、交互性、趣味性、集成性、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9、数字媒体有哪些传播模式?大众传播模式、媒体信息传播模式、数字媒体传播模式、超媒体传播模式。
10、客户是否是数字媒体产业价值链的一环?是。
具有何种地位?是价值链的起点,也是价值链的归宿,还是价值链的源泉。
11、数字媒体的版权保护技术有?加密技术、数字水印技术、权利描述语言等。
《数字媒体技术》课堂作业—第二章1、声音在物理学与生理学上的基本特性及对应关系?物理学:频率、振幅、波形;生理学:音调、响度、音色;对应关系:上下对应。
2、音频技术经历了从传统模拟音频到数字音频的过程。
3、按频率可把声音分为超声、次声、正常声。
4、录音机与音箱是输入输出数字音频信号的设备。
5、数字音频处理中用什么来保存声音信号?一连串二进制数据6、数字音频处理过程中面临的对象都是数字音频信号?答案:否。
7、音频的数字化步骤?采样——量化——编码;量化指标?采样——量化——编码;8、奈奎斯特频率描述了音频的数字化的什么重要特征?答案:要想不产生低频失真,则采样频率至少是录制的最高频率的两倍。
9、数字音频音质好坏的判定指标有?采样频率、量化深度、音频流码率。
10、数字音频编辑技术有哪些内容?数字音频的编辑方式、数字音频设备、音频编辑软件、介、数字音频编辑实例。
11、选择采样频率为22Khz、样本精度为16bit的声音数字化参数,在采用压缩技术的前提下,录制一分钟的双声道音频信号需要的存储空间为多少KB?请写明计算步骤。
计算机动画所谓动画也就使一幅图像“活”起来的过程。
使用动画可以清楚的表现出一个事件的过程,或是展现一个活灵活现的画面。
动画是一门通过在连续多格的胶片上拍摄一系列单个画面,从而产生动态视觉的技术和艺术,这种视觉是通过将胶片以一定的数率放映体现出来的。
而计算机动画是指采用图形与图像的处理技术,借助于编程或动画制作软件生成一系列的景物画面,其中当前帧是前一帧的部分修改。
计算机动画是采用连续播放静止图像的方法产生物体运动的效果。
计算机动画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
二维动画:平面上的画面。
纸张、照片或计算机屏幕显示,无论画面的立体感多强,终究是二维空间上模拟真实三维空间效果。
三维动画:画中的景物有正面、侧面和反面,调整三维空间的视点,能够看到不同的内容。
1.计算机动画的发展历史: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现今动画片的制作是很少能离开得计算机。
传统的动画采用连续画面技术,将一系列手工制作的单独画面拍摄在胶片上,以每秒24帧的速度播放,利用人的视觉暂留产生动作变化的效果,形成连续的动画。
计算机动画是借助计算机生成一系列动态实时演播的连续图像技术。
计算机动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
1963年美国A T&T Bell实验室制作了第一部计算机动画片。
在80年代之前,计算机动画主要集中于二维动画系统的研制,应用于教学演示和辅助传统的动画片制作。
三维动画的研究始于70年代初,当时开发了一些三维计算机动画系统。
直至80年代中后期,由于具有实时处理能力的超级图形工作站的出现,三维几何造型技术和真实感图形生成技术取得很大进展,促进了具有高度逼真效果的三维计算机动画技术迅速发展,并达到实用商品化地步。
到90年代初,计算机动画技术应用于电影特技取得了显著成就。
与此同时,为适应科学研究与复杂系统中的动态模拟、视觉模拟、机器人学和生物力学等领域的需求,基于物理的造型和动画的研究的开展,已成为计算机动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计算机动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动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动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动画概述1.1 动画的定义与发展1.2 计算机动画的分类1.3 计算机动画的制作流程2. 动画制作软件介绍2.1 Adobe After Effects2.2 Autodesk Maya2.3 Blender3. 动画制作基本技巧3.1 角色建模与动画设定3.2 材质与纹理3.3 动画运动规律3.4 特效与合成4. 创新动画创作实践4.1 小组合作创作动画短篇4.2 个人创意动画作品展示5. 动画作品欣赏与评价5.1 国内外优秀动画作品欣赏5.2 学生动画作品评价与反馈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动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作技巧。
2. 演示法:展示动画制作软件的操作方法和动画制作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制作动画作品。
4. 小组合作法:分组创作动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作品欣赏与评价:分析、评价国内外优秀动画作品和学生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连接。
2. 教学软件:Adobe After Effects、Autodesk Maya、Blender等动画制作软件。
3. 教学素材:动画素材、教程、参考书籍。
4. 投影仪:用于展示动画作品和教学演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动画作品质量:创意、技术、表现力等方面。
2. 学生课堂表现:参与度、提问回答、团队合作等方面。
3. 学生课后反馈:对动画制作的兴趣、学习收获等方面。
4. 学生动画作品展示:组织作品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成果,提高自信心。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第1-4课时:计算机动画概述及软件介绍第5-8课时:动画制作基本技巧学习与实践第9-12课时:创新动画创作实践第13-16课时:动画作品欣赏与评价七、教学进度1. 第1-4课时:计算机动画概述及软件介绍4.1 动画的定义与发展4.2 计算机动画的分类4.3 计算机动画的制作流程4.4 Adobe After Effects软件的基本操作4.5 Autodesk Maya软件的基本操作4.6 Blender软件的基本操作2. 第5-8课时:动画制作基本技巧学习与实践5.1 角色建模与动画设定5.2 材质与纹理5.3 动画运动规律5.4 特效与合成3. 第9-12课时:创新动画创作实践6.1 小组讨论动画创意6.2 角色设计与场景搭建6.3 动画分镜头设计与制作6.4 动画作品的整合与输出4. 第13-16课时:动画作品欣赏与评价7.1 国内外优秀动画作品欣赏7.2 学生动画作品评价与反馈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