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57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记忆]1、环境问题的产生:[理解记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表现:[记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两大类。
3、环境问题的分布:[记忆]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三、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防治: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从总体上,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2、可持续发展 [记忆](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它的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课本P96图)(2)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一.必然性:1.大的人口压力2.资源短缺3.深刻的环境危机二.纲领:[记忆]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三.途径 [记忆]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
1.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基础梳理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⑦ 物质和能量; ()人类活动的⑧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向环境索取⑨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⑩再生速度。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 自净能力。
.[根据各类型的含义度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判断:①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②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③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内涵: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基础冲关]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题;()图中字母、、的含义分别是.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 .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 ()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物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①② .②③ .①④ ③④[解析]第()题,主要考查人类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表示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资源,表示生产活动,表示人类消费各种产品,表示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第()题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如果获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就会产生环境问题,其中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考点精析一、环境问题(一)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造成的。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计和发展的家园。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生产力的每一次重要改革,都令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大大提高。
从树栖、穴居到屋居,从采集自然食品到农耕、畜牧、工业化生产,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范围和程度渐渐扩大。
但是,地理环境在供应资源、容纳污染、承受破坏等方面的
能力是有限度的,其实不总是能够满足人类的主观要求。
因此,要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定解决人类同环境对峙的矛盾,促令人类与环境一致。
在本章中,我们将商议以下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是如何演变的?
·人类面 - 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可连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为什么走可连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在可连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哪些态度和责任?
逻辑关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