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产品开发与价值工程.
- 格式:ppt
- 大小:178.50 KB
- 文档页数:50
价值工程的概念及其作用一、价值工程是产品设计开发中成本工作的工具和手段。
当今世界上公认的一个道理是:产品成本的70%-80%,是在产品设计开发完成时已经基本定型。
一个产品一旦开发完成,其目标材料成本、目标人工成本、目标制造成本等就已经基本确定,制造中心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成本改善(如TPS),却很难改变设计留下的先天不足。
通过集体智能和有组织的活动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目标是以最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的价值。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设计师要进行降成本的具体工作:从材料、结构、生产工艺等诸多构成零件成本的要素着手,进行成本改善工作。
如何使设计人员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达到产品功能(包括质量)和产品成本的均衡设计,使开发出的产品具有较高的“价值”,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并改变原来的“朴素”的产品性能和成本综合匹配的定性工作方法。
价值工程(valueengineering),是进行降成本工作的工具和手段。
下面主要从价值工程的概念、原理、利用价值工程如何进行成本改善等方面对价值工程在产品研发阶段的应用进行具体的阐述。
二、对产品的功能进行分析。
组织包含设计师、采购员、工艺员、成本人员等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对产品的功能成本进行分析,首先,剔除那些增加产品价格而又对顾客毫无意义的功能以及不经济的功能,另外,提高零部件的通用化率,对于相同的功能,现生产已经有的,借用现生产的零件,这样,有利于降低新模具的投入,从而降低新产品的成本。
即通过削减产品不必要的功能或复杂程度来降低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利用价值工程,并不是单纯为了降成本而降成本,而是为了达到成本与性能的最佳结合点,尽量做到性价比最高。
三、提高价值的途径。
提高价值的基本途径有5种:①提高功能,降低成本,大幅度提高价值;②功能不变,降低成本,提高价值;③功能有所提高,成本不变,提高价值;④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降低,提高价值;⑤提高功能,适当提高成本,大幅度提高功能,从而提高价值。
欢迎共阅《生产计划与控制》习题集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产:将投入的生产要素转换成有效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2.生产要素:生产过程投入的各种生产资源包括材料、劳动力、资金、设备、能源和信息。
3.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转换子系统的运行进行的管理。
4.生产率:产出与投入之比。
5.制造:一般把生产有形产品的活动叫做制造。
6.运作:一般把提供无形产品服务的活动称为运作。
7.转换过程:企业从事产品制造和完成有效服务的主体活动。
8.战略目标:指导企业各个部门和运作过程中的所有决策。
9.企业经营战略:在变动的环境下达到战略目标的长期性的总体谋划。
10. 生产策略:企业为了遵循经营战略在生产职能方面的长期谋划。
二、单项选择题1.A2.B3.A4.C5.B6.C7.A8.D9.B10.B11.C12.C13.C14.C15.B16.A17.A18.C19.D20.??B??21.B???22.B23.D24.B25.D26.A27.A28.B三、判断题1.F2.F3.F4.T5.F??6.F7.T8.F9.F10.F11.T四、填空题1.投入、转换、产出、转换子系统2.生产3.有形产出、无形产出4.转换过程5.直接投入、间接投入6.营销生产财务7.适时、适质、适量、低成本8.运作层、决策层9.水池式、推动式、拉动式、瓶颈式10.制造、运作)11.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柔性12.原料、劳动力、设备、资金、信息13.生产率五、简答题1、生产系统是由哪几个子系统组成?试画出生产系统模型。
答:由投入、转换、产出和计划与控制子系统构成,其中转换子系统是生产系统的核心。
2、转换过程通常有哪几种形式? 答:形态转换、位置转换、储存转换、交换转换、生理转换、信息转换六种形式。
3、对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适时、适质、适量和低成本,即考虑时间、质量、数量和成本四项要素。
4、从工业企业各部门间生产转换过程来描述生产系统.答:生产系统分为运作层和决策层两个层次投入(人、财、物、信息、技术) 转换 过程 产出 (服务或产品)计划与控制运作层由生产系统的投入、转换和产出过程所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