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时学分参考表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伦理学》学时分配表
《伦理学》学时分配表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灵活安排。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学时分配方案,仅供参考:
总学时:36学时
1. 伦理学导论(4学时)
介绍伦理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2. 道德的基本问题(6学时)
讨论道德的基本问题,如道德的起源、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道德的普遍性和相对性等。
3. 伦理原则与规范(8学时)
介绍伦理原则和规范的概念、分类和应用,如功利主义、义务伦理、美德伦理等。
4. 道德实践(10学时)
探讨道德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如道德决策、道德行为的动力和机制、道德教育的目标和手段等。
5. 伦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学时)
讨论伦理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等)的关系,以及伦理学在实践领域中的应用。
6. 当代伦理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4学时)
介绍当代伦理学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如全球伦理、环境伦理、人工智能伦理等。
以上学时分配仅供参考,具体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
XX大学教师职业发展培训学时学分计算参考标准一、教学培训类新教师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完成全部培训并获得教学上岗证书,学时数按实际计算,计4学分。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完成全部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学时数按实际计算,计2学分。
午间教学沙龙:每次计1学时,5次计0.5学分,必须筹齐5次才计学分。
教学类讲座或报告:半天计3学时,计0.2学分。
每人每学年最高计15学时,计1学分。
教学展示研讨、项目成果汇报:半天3学时,计0.2学分。
每人每年最高计15学时,计1学分。
听课观摩:每节课计1学时,16学时计1学分,必须筹齐8次才计学分,每人每学年最高计1学分。
担任青年教师导师:每学年计30学时,2学分;同时带2人计45学时,2学分。
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主持人每人每年最高计24学时,计1学分;团队其他成员每人每年最高计12学时,计0.5学分。
参与二门或者二门以上精品课程或多项教学改革项目者,不重复计算学时。
学院、研究所(教研室)教研活动:半天计3学时,计0.1学分;每年最高计15学时,计0.5学分。
二、科研培训类成果登记与专利申请专题讲座:半天计3学时,0.2学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经验交流会:半天计3学时,0.2学分。
多学科研究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暨科研方法培训提高班:半天计3学时,0.2学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政策宣讲报告会:半天计3学时,0.2学分。
新教师承担助研工作,完成相应任务并考核合格,按学年计30学时,1学分。
三、导师培训类参加研究生导师培训,完成培训并考核合格,计8学时,0.5学分。
四、国际化培训类英语口语培训班:全程参加,并考核合格,计48学时,3学分。
Pets-5培训班:全程参加,并考核合格,计48学时,3学分。
五、辅导员素质拓展类辅导员上岗培训:半天计4学时,完成全部培训,考核合格计1学分。
全国、浙江省辅导员培训基地培训项目:半天计4学时,每项培训全部完成,考核合格计1学分。
思政、心理、就业、创业、团干等专项培训:半天计3学时,0.2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