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3
第45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目标解读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4.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5.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走向胜利的。
△6.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重大史实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非战公约》、绥靖政策、斯大林格勒战役、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日本投降。
1.第一次世界大战(选修3)(1)原因①根本原因: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②主要原因: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加剧,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③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导火线)(2)各主要国家参战目的①德国:夺取世界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②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其附属国。
③英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德国,瓜分其殖民地。
④法国:收复阿尔萨斯—洛林,夺取德国的萨尔区,确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⑤俄国:摧毁奥匈帝国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的统治。
(3)过程阶段时间主要战役或事件影响开始1914年7月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施里芬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国对德国宣战;苏俄退出一战;中国对同盟国集团宣战同盟国成员相继投降,一战结束【问题思索】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交战双方最初都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法西斯国家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世界人民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雅尔塔会议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建立联合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020年是雅尔塔会议召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在2020年中考备考中,要重点关注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国际会议与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四、政治组织问题设问1.通过学习两次世界大战的知识,你有何感悟?(1)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我们应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2)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3)世界各国应该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纠纷,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等。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这两种世界格局又是如何结束的?(1)格局:一战后的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是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2)结束:二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对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的认识。
(1)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争夺的持久性、妥协的暂时性,任何格局都会发生变化。
(2)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终极力量是大国间综合国力的对比。
(3)任何国际政治格局都不可能真正消除矛盾,只能暂时掩盖矛盾。
4.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1)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积极反对霸权主义,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2)各国人民要加强交流,增进互信。
(3)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5.中国如何应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二战各国总军力对比军力:军事实力。
包括人员和装备。
通常以建制单位或人数表述。
军事:有关军队和战争的事情或事务。
战争打的是后勤,后勤取决于本国的国力。
也就是本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总实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两个组织,轴心国和同盟国!61个国家开战群殴!实际上,主要国家还是轴心国的德国、意大利、日本;同盟国的英国、美国、苏联、中国为主。
不算意大利,没法算它!怎么看怎么觉得意大利军队像是一帮喜剧演员,在阿尔巴尼亚、希腊,北非、西西里、演出啦一幕幕幽默喜剧!轴心国也就两个国家,德国、日本;加上英国、美国、苏联、中国;总共六个国家。
如果二战是一部大电影,那么这六国是主演,其它国家你也可以说是配角。
主要说这六国。
如果要给六国具体军事实力(陆、海、空,三军的总实力加国力)排名,那么美国无疑是第一!这么说德粉们不愿意苏粉们更不愿意,他们肯定会举出很多美军无能和胆小如鼠的例子!苏粉们会说,东线如何如何,没有苏军拖住德军主力会如何如何!真是无语!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这是古往今来各国军事家们的最想做到的!无疑,二战美国做的最好,因为它是最大的赢家![ 转自铁血社区/ ]美国的国防工业实力应当是主要交战国中最强大的。
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和经济大国,有数据显示,1940年时美国的GDP即达到2000多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工业大国。
一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表现:(1)经济实力:工业总产值位次在19 世纪中期的排名是英、法、德、美,到20世纪初变成美、德、英、法。
(2)政治模式:英法美是典型的民主国家;而德、奥、意、俄、日则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
(3)殖民地:英法是老牌殖民帝国;而德国所占殖民地少,与其经济实力很不相称。
2.具体原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形成:1879年,德奥同盟条约缔结。
(具有反俄性质)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以德国为核心)(意大利因为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而加入)(2)三国协约形成:法俄同盟形成——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共同的战略利益和经济联系奠定基础)三国协约的形成——1904年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
(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3.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使得两大集团之间争夺和斗争愈发激烈。
为后起帝国主义强国,对所占殖民地状况不满,崇尚以武力“夺取阳光下的地盘”。
统治阶级纷纷煽动极端民族主义:德国的“泛日尔曼主义”;俄国“泛斯拉夫主义”;英法:鼓吹对外扩张,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
4.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2.战争双方: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协约国:英、法、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3.战场(主要在欧洲战场进行)主要战线是西线——英法比对德国;东线——俄国对奥匈、德国;南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
第一阶段(1914—1915):9月,马恩河战役——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西线转入堑壕战(阵地战)。
8月,东线——俄军发起夏季攻势,取得胜利,德军抽调西线兵力支援奥匈,俄军受重创。
1915年,德军集中力量打击俄军,俄军败退,处于僵持状态。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九)专题九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知识线索线索一两次世界大战线索二国际格局的演变二、专题演练1.如果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学习主题,以下属于这一主题的内容是①巴黎和会②杜鲁门主义③《北大西洋公约》④科索沃战争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随着苏联解体、两极解体终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化,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大国对外政策的变化B.经济发展不平衡C.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D.地区冲突激烈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式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世界大战的硝烟因时间推移而消逝,却带给人类永久的反思。
下列关联不正确的是A.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B.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C.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D.1945年德国法西斯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下面三幅地图,按一战前夕、冷战时期、冷战之后顺序排列的一组是①②③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7.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所抵消。
”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的是①1799——1814年的法国②1933——1945年的德国③1933——1945年的美国④1936——1945年的日本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极格局的相同点有①都维护了世界长期和平②都由大国所控制③都是在大战后形成的④都因大战而解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家关系结构。
1
两 次 世 界 大 战 对 比 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 1914.7.——1918.11. 1939.9.1——1945.9.2
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导火线 1914.6.28萨拉热窝事件 1938年,慕尼黑阴谋,德国得寸进尺
开始的 标志 1914.7.28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39.9.1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
战
转折点 1916年凡尔登战役 1942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交战双方 三国同盟(德意奥) 三国协约(英法俄)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德意日)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战场 主要在欧洲 欧洲战场、亚洲太平洋战场、
北非战场
著名战役 1916年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首次使用飞机) 1916年 索姆河战役(英军首次使用坦克) (1)初期:1940 不列颠之战
(2)扩大:1941苏德战争爆发(莫
斯科保卫战)
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
(3)转折(1942年下):
2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亚太战场转折点)、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点)。
(4)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6.6诺
曼底登陆
在中国的战役:平型关大捷(1937
年)、台儿庄战役(1938年)、百团大
战(1940年)
结束 1918年11月德国宣告投降(结束的标志)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结束的
标志)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取得
胜利
重要 会议 战后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1942年华盛顿会议
1943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
1945年雅尔塔会议
影响 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产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
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
界历史发展进程。
战后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对峙局面
3
国际组织 国际联盟1920年 联合国1945年
带给中国的影响 一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百多年来反抗外
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启示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等
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1、落后就要挨打,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战争,维护世界 和平。
3、 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促进世界和平与
发展,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