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对比
- 格式:pptx
- 大小:1020.22 KB
- 文档页数:2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1)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
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两次世界大战无疑是最为惨痛和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它们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复杂且多样的。
首先,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根本原因。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而德国、美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崛起。
后起的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这就导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其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其疯狂扩军备战,直接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
两大军事集团相互对峙,争夺霸权,使得欧洲的局势剑拔弩张。
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这一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史称“萨拉热窝事件”。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随后,德、俄、法、英等国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战争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惨烈的战役。
比如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等。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双方伤亡近百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据统计,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死亡一千多万人。
战争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许多城市和乡村被摧毁,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它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四大帝国,削弱了英、法、意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
同时,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2008-06-03 20:2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1)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 处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德意日法西斯和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都与社会主义苏联有矛盾, 而德意日法西斯和英法美又有着尖锐的矛盾.一战后,德国为了取得英法美对它的侵略扩张的支持与纵容,希特勒打着”反苏,反共”的旗号.而后法西斯国家对埃塞俄比亚,意大利,波兰的侵略,更使法西斯德经济军事力量大增.使得英法美等大国”坐失良机”,”自食其果”.二战时,不得不与苏联结盟,对抗法西斯势力.2)原因:(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而加剧. : 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世界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 法国退居世界第三, 四位, 新兴的美国, 德国跃居世界第一, 二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 造成了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丧失的状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已经基本上被瓜分完毕, 于是在欧洲形成了新兴的德国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争夺霸权, 重新分割世界的局面.随着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 欧洲形成了三个基本矛盾. 即法德矛盾, 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失控法国东山再起, 极力扩充军备. 俄奥矛盾:表现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 多年来,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奥匈帝国向巴尔干扩张,又怕他统治下的斯拉夫人脱离匈帝国独立. 英德矛盾: 英国从他传统的外交政策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即不愿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俄国的实力在巴尔干过分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 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围绕着这三对基本矛盾, 形成了三国同盟(德, 意, 奥) 及三国协约(英, 法, 俄) 两大军事集团, 两大军事集团间的对峙局面, 激烈争夺加速了欧洲的紧张局势, 最中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刺, 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2)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爆发也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929年至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打击下, 德, 意, 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企图通过对外疯狂扩张的途径摆脱经济危机, 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欧洲策源地: 1932年,纳粹当一越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掌握了国家政权, 对内实行恐怖统治, 对外积极扩张道路,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亚洲策源地: 守军部法西斯控制的广田宏毅上台组阁, 对内禁止工人罢工, 限制人民言论, 结社, 新闻和出版自由; 加紧扩军备战.对外制定了侵略扩张德基本国策, 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也都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客观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二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利益耳机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在战争中,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密切合作, 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 共同进行反法西斯的斗争, 并取得最终胜利.4) 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征规模大,给世界带来的人力,人力上的损失更大.都削弱了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战后都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战后都出现了一些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作战面积达四百万平方千米,武装力量达7千万,军费开支与薪饷的比值为1:1. 15亿人口被卷入战争,他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他严重的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摧毁了俄罗斯, 德意志, 奥匈等帝国, 封建的奥斯曼帝国也告解体. 英国, 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削弱.. 战争后期,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费,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历时六年,遍及世界各地,共61个国家参与作战,作战面积高达二千二百万平方千米之多,武装力量达1.1亿,军费与薪饷比值悬殊至3:1.世界人口的80%, 共17亿人被卷入战争, 耗损了大量的财富, 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达的一次战争, 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这次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 教育了各国人民, 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大战沉重的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战争彻底打垮了德, 意, 日帝国主义, 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严重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殖民地, 半殖民地人民的力量在战争中得到壮大,为争取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战争还促进了国际社会力量的发展壮大.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越出了一国范围.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战期间,为了战争需要,各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战后,这些还本由于自早走占武器的科学技术为和平事业服务,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5) 战后建立的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按照改变后的力量对比重新瓜分世界,划分欧洲,亚洲的政治版图,调整了他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新的国家秩序,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 凡尔赛体系: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会议主要由英, 法, 美国政府首脑操纵. 主要讨论如何处置德国等战败国的问题.1919年6月28日,签订<<凡尔赛和约>>,及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签订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德国进行了严惩和限制, 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维护机构是国际联盟.于1920年成立, 总部设在日内瓦, 最初有44个会员国.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间的和平与安全.”它实质是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的新秩序, 但也隐含着许都多矛盾.和约对战败国进性掠夺性的惩罚, 加深了战败过于战胜国间的矛盾为德国撕毁条约提供了口实.这些条约是战胜国之间的暂时的相互妥协的产物, 分赃不均使得这种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2) 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迅速膨胀,从战前的债务国变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大力扩充海军.日本趁机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大势力, 同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发生冲突, 也威胁到英国在中亚的利益,为了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掀起了海军军备竞赛,为了缓解它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割分太平洋地区势力范围. 1921年到1922年,美, 英, 法,日, 意, 中, 比, 荷, 葡诸国在美国的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会议上先后签订了<<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是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受到削弱, 使美国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使日本势力受到遏制.原因: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相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杭外一、相同点:第一,根本原因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的结果。
第二,战争的结果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三,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二、不同点:第一,大战前人类对战争的认识程度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对别国进行战争被视为国家的权利,反战的声音非常微弱,战争爆发后,所有参战国的民众都卷入了对战争的支持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出现了和平民主运动,反战呼声较高,主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惨遭战祸的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也希望维持有利于自己的和平的世界秩序,避免再次发生战争动荡。
1919年成立的国际联盟,尽管长期被少数大国操纵,但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以维持和平、反对战争为宗旨的国际组织,还是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呼声。
第二,大战爆发的目的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双方进行的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西斯制度;与之相反,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人民,进行的是以打败法西斯,争取人类安全、社会进步为目的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第三,大战爆发的背景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成两大侵略集团不断制造战争危机;双方争夺巴尔干地区的焦点成为战争的火药库。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一战”的战胜国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具有极大的掠夺性,成为产生新的战争的温床;它所定下的敌视苏联的基调阻碍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日本在华盛顿会议后受到压抑,加上它军事封建性的急剧膨胀,它也走上法西斯道路,德日法西斯和英法美都与社会主义苏联有矛盾;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德日意打着反布尔什维主义的旗号,取得了英法美对它们的侵略扩张的纵容和让步,做好了全面战争的准备。
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交战双方、性质及影响
【答】1.原因:①相同:都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②不同:一战: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风扩军备战,矛盾不断加剧,二战:轴心国集团疯狂侵略扩张,破坏和平;一战是由帝国主义矛盾引起,二战除帝国主义矛盾外,还存在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矛盾。
2.性质:①相同:战争初期均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②不同:一战自始至终性质没变;二战随着战火的扩大,苏联、美国相继参战,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加强联合,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性质转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交战双方:一战是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二战是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4.影响:①相同:给交战各国带来深重灾难;削弱帝国主义力量;战争引起革命;刺激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国际关系的变化。
②不同:一战后形成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与帝国主义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