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1914——1918年1939——1945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过程开始: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三条战线:西、东、南三线三大战役: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开始: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
英法对德宣战。
扩大:苏德战争爆发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发动国、军事集团德国、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德国、轴心国集团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影响①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性质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③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①前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范围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也是一场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
②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二战胜利的原因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法西斯恐怖独裁反人类、反社会,违背历史潮流的,威胁世界和平,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
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改变了力量对比,为战胜法西斯国家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战的教训(1)各大国在战争开始不应推行绥靖政策,应将法西斯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2)各大国应早一点消除因政治制度的不同而产生的隔阂,积极联合;(3)在战争初期对遭受法西斯势力侵略的弱小国家给与物质和道义上的帮助等。
二战的启示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②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③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团结就是力量。
一战与二战的对比表.doc两次世界大战比较项目根本原因背景直接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在瓜分世界的斗争中矛盾激化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扩军备战民族主义恶性发展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军备战,挑起局部战争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纵容侵略苏联寻求集体安全失败,避战自保性质时间范围双方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掠夺战争1914年~1918年(4年)欧洲为主,包括亚洲(大西洋)同盟国——协约国初期:1914~1915年西线-马恩河战役(施里芬计划破产)东线-俄军攻入东普鲁士中期:1916年西线-凡尔登战役(主动权)索姆河战役(战场优势)海上-日德兰大海战(封锁同盟国)东线-德军反攻后期:1917~1918年俄国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1939年~1945年(6年)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四大洋)法西斯轴心国——反法西斯同盟国(一)局部战争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二)世界大战A.爆发:1939年纳粹德国闪击波兰1940年北欧、西欧沦陷敦刻尔克大撤退法国沦亡不列颠之战B.扩大: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C.转折:1942年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D.胜利:1943年西西里登陆意大利投降开罗会议(《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诺曼底登陆(加速灭亡)1945年雅尔塔会议(战中、战后)易北河会师、柏林战役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波茨坦会议(《波茨坦公告》)美投原子弹、苏对日作战日本无条件投降进程重大战事美国参战(利益、霸权、借口)中国参战(北洋、山东问题)奥、土、保投降(国内革命帝国瓦解)德国投降(基尔起义、柏林十一月革命)直接损失30多个国家卷入,军民伤亡3900余万,军费开支1805亿美元,间接损失1516亿美元1.战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2.促进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3.促进民族解放运动发展:61个国家卷入,军民伤亡9000余万,军费开支1.1万亿美元,物质损失共4万亿美元1.战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两种制度并存、发展)2.促进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在欧亚多国建立并形成阵营3.促进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影响深远。
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9)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德日法西斯上台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对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主要战场欧洲战场西欧战场、苏德战场、亚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特点战前形成两大对立集团,后由突发事件“萨拉热窝事件”引发战争法西斯势力一步步挑起战争,最终导致1939年二战的全面爆发一战凡尔登战役(法国境内)——一战的转折点主要战役二战1、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2、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3、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4、二战中和苏联有关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战役5、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6、二战中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三次突袭:德国闪击波兰、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结果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轴心国失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胜利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消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启示1、应该发扬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合作精神,加强国际间的支持与协作,团结就是力量;2、正义必将战胜邪恶;3、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如何避免战争1、提高综合国力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加强国家间友好合作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其他有理也可)(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1)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开始标志结束标志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性质对立集团主要战场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1918年11月德国投降(1939.9----1945.9)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萨拉热窝事件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掠夺战争同盟国、协约国欧洲战场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西欧战场、苏德战场、亚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一战凡尔登战役(法国境内)——一战的转折点1、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2、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3、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主要战役二战4、二战中和苏联有关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战役5、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6、二战中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三次突袭:德国闪击波兰、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结果影响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这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参战各国共伤亡三千多万人,其中轴心国失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一场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第二次历史的发展进程。
启示1、应该发扬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合作精神,加强国际间的支持与协作,团结就是力量;2、正义必将战胜邪恶;3、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一,概况二,两次世界大战的具体比较原因: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利害冲突引起的。
具体原因不同:"一战"爆发是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而导致了两大敌对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②"二战"爆发是因为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为了摆脱危机而建立法西斯政权,再加上英、法、美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的结果。
战争双方:一战期间——德奥意同盟国和英法俄等27个协约国。
二战期间——德日意轴心国和中苏美英法等26个反法西斯同盟国。
历时:一战历时四年半,自1914年6月直至1918年11月。
二战历时六年多,自1939年9月直至1945年5月(欧洲战场)、至1945年9月(亚洲战场)。
卷入的国家和人口:一战中,有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战争。
二战中,世界80%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的总兵力多达1.1亿,在战争中丧生的总人数约五千万。
战争的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主要战役:一战中主要有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等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
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
二战中主要有敦刻尔克、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中途岛、阿拉曼、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百团大战、台儿庄大战等战役。
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一战以摧毁了俄罗斯、德意志、奥匈等帝国宣告结束。
战争后期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一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战以彻底打垮德意日帝国主义,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宣告结束。
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
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结束:
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列举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打击法西斯的史实
(1)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美英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
(3)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4)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一战二战对比表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1914——1918年1939——1945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过程开始标志: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
国投降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扩大:苏德战争爆发
进一步扩大: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结束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偷袭珍珠港、莫斯科保卫
战、斯大林格勒会战、诺
曼底登陆
交战双方
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轴心国世界反法西斯
同盟
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对世界政治格局的
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
二战胜利的原因(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法西斯恐怖独裁反人类、反社会,违背历史潮流的,威胁世界和平,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
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改变了力量对比,为战胜法西斯国家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战的启
示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②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