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1)(1)
- 格式:doc
- 大小:112.10 KB
- 文档页数:4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理解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其理论观点,探究其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之后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的学习激发学生树立起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巴黎公社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由《共产党宣言》看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本课理论性很强,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太远,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几乎一片空白,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得出结论,理性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既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又对后面的教学非常重要。
为了完成课标要求的任务,我在教材内容基础上对这节课进行了调整。
将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两部分。
所以本课时单独讲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以解放人类的理想为本课的主题,并补充相关史料,对教材进行整合进行教学。
二、新课讲授。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25年英国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从此大约每隔十年将要发生一次;184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已变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世界近代史》分析材料,思考问题。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影响。
问题探究:资料反映了什么?合作学习:学生阅读讨论分析。
在学生阅读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多媒体进行引导: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日益暴露。
1825年,经济危机发生,工人处境恶化,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问题探究: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及相关主张有哪些?这些美妙的设想为什么无法实现?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课引言。
多媒体显示: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以及相关主张。
5.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1 (人教版必修1)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演变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本节课的中心。
第一,概述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觉醒。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这些设想是美妙的,但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无法指导逐渐高涨的工人阶级的斗争。
广大工人已经觉醒,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些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历史条件。
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包括理论的来源,注意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第二,主要介绍《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意义、启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起来,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由空想到科学。
第三,介绍巴黎公社的发生和失败。
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性质和意义。
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具有自发性、偶然性的起义这一难点,学生不易掌握,要结合教材和时代背景分析。
性质要结合措施讲解,得出结论: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思路设计本课内容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本课难点是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巴黎公社的爆发是特殊条件下的具有自发性、偶然性的起义,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对于本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注意学生的自主活动和探究活动,注意学生的合作讨论。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述,注意前后知识、单元知识间的联系。
另外请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史论结合。
介绍本课用一课时,注意宏观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空想社会主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内容及意义;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意义和教训。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相关背景,理解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凭空捏造的,可采用归纳法。
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知识与水平目标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实行推理分析归纳,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
学会使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学会使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图像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的教学,协助学生逐步养成国际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
通过介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事迹,协助学生养成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伟大的友谊”形成的过程,协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友谊”的深刻内涵。
重点:从经济根源、斗争实践、思想基础等方面,简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理由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贫富差别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和固有矛盾日益暴露。
(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它们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什么关系?原因: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社会经济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水准。
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工人斗争的需要。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教案【篇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教案】作者:洪亮一、【教材分析】高考资源网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产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日益尖锐。
无产阶级在和资产阶级的不断斗争中,逐渐产生了自己思想的代言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运动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用来改造世界和解放自己。
从此,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本节内容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如本章的巴黎公社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给其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因此贯穿于本课的主要线索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同时学习本节教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高考资源网1、知识与技能知道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
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主要内容。
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历史教训。
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认识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和分析教材引用的《共产党宣言》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②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一目的课文,帮助学生掌握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③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资料的方法。
④引导学生分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实践性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革命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⑵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革命活动的学习,培养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一. 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1.19世纪资本主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尖锐激化。
(2)表现:①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此后便频繁发生。
②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
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日趋尖锐且公开化,即工人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
2.空想社会主义(1)盛行时间:19世纪初。
(2)主要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日益暴露,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
(3)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⑷基本思想:抨击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设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⑸历史局限:不能科学地阐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其理想根本无法实现,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⑹历史意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即思想基础。
3.欧洲三大工人运动⑴时间:19世纪三四十年代。
⑵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逐渐明显暴露出来,促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
⑶事件: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⑷意义:①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由经济斗争发展到争取获得政治权利。
②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③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固有基本矛盾的逐渐暴露。
高三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范文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是高二文科班的一节课,备课过程中想通过这节课告诉学生的不是陈旧的说教,而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又高于教材,告诉学生一个真实、完整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
通过学习和认识这段历史,了解伟人,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三条重要的线索:本课涉及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线索。
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不断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本课的重点。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和尝试。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在内容上做了补充。
对于理论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生对此是很淡漠的;对于伟人,人们是有不同标准的。
为此我们在高二文科班的历史教学中,专门讲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希望对学生在认识伟人、认识一个主义或一个理论方面,有一些新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对马克思主义主义的影响做了适当的延伸,是学习对象对“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在俄国、在中国、在世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学生情况分析 1.本课涉及理论的产生、理论的内容等知识,对学生而言内容相对陌生,理论性过强,有一定的难度。
2.本课学习的主体是高二学生,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不清楚,不感兴趣,甚至会产生某种反感。
缺乏对问题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对经济史方面的知识储备欠缺,不太感兴趣。
基于以上学情,教学中通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引导学生在了解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探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逐步培养学生探究和评价历史的正确观点和方法。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以教师的讲授、启发式教学为主,在使用ppt课件的同时,充分利用提供的图片、文字及收集的相关资料,激疑——设疑——质疑——释疑,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和联系、归纳的方法,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2023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教案2023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教案一一、设计指导思想当前形势下在历史教学中要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转变,结合现代中“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及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来完成,考虑到本课作为思想的特殊性,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有三个主要方面:(1)运用引导教学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和音像资料,灵活处理教学。
(3)注重历史教学的情感价值观熏陶功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二、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及地位本节课时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主要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宣言》的问世”“巴黎公社”三部分。
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两大历史事件展开。
本课作为世界近代政治史中的一条支线,是对教材第三单元的呼应,也就是世界政治史近代部分不仅包括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还应该有工人运动的发展等内容。
同时本课的内容也是为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内容作铺垫,完整讲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
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宣言》的内容难点:如何理解掌握《宣言》的内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三、学情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是极为陌生和困难的。
设置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也是很难透彻理解的。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教材中也不可能有过多的学习与理解,仅仅是知道这个名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引导,调动他们的学习思维,才能把深奥的理论讲好、让学生掌握。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简述《宣言》的主要内容。
3、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4、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进行推理分析归纳,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通用4篇)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通用4篇)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篇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知道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熟悉《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巴黎公社政权的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培养学生探求真理的顽强精神;通过学习巴黎公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革命三、教学难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问法为主;电脑课件五、教学过程[导入]在上课前两分钟让同学们欣赏《国际歌》,上课后提问:刚才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作者是谁?(教师总结)欧仁#8226;鲍狄埃是巴黎公社的社员,《国际歌》是他为了纪念巴黎公社而创作的革命战歌。
巴黎公社是第一个工人政权,其理论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就是本节所要讲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讲授新课]提问:打开课本,请同学们看本课标题,找出这节课的线索是什么?(教师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节是按照理论──诞生──实践的线索来的,这也是我们这节所要学的基本知识。
(投影知识目标)过渡:科学理论的诞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有一定的理论来源:一理论来源(投影板书)1 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及其观点① 圣西门② 傅立叶③ 欧文2 德国的古典哲学3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有三个,先看空想社会主义。
大家看这一标题的内容,看后回答问题:① 在什么社会背景下产生空想社会主义理论?② 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及观点分别是什么?(教师总结)19世纪初,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工人阶级生活非常悲惨,等待他们的是饥饿、失业与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改造社会的方案,形成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而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投影三人图片,结合三人观点给学生介绍;投影“新和谐公社”蓝图,深化学生对欧文观点的理解。
)圣西门主张实业制度,要求人们尊崇劳动,由实业家和学者管理社会,改善穷苦阶级的生活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标要求】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重难点】
重点 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难点 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理由。
一、独学指导 1. 知识指导
2. 独立学习
知识点一 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客观条件)
(1)经济基础 (2)阶级基础 (3)理论基础 知识点二 伟大的友谊(主观条件)
实践基础 知识点三 .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标志:1848年2月 发表。
(2)内容:阐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思想。
(3)意义
3.抛砖引玉:
客观条件
开展活动 理论创造 经济
阶级
标志: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 马克思主义 诞生
三、活学辅导
1、举一反三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2)下列人物不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
A、圣西门
B、欧文
C、傅立叶
D、马克思
3)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统治力量强大
B、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尚未暴露
D、无产阶级尚未加强国际合作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召开
B、巴黎公社成立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
5)马克思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
A、主编《莱茵报》期间
B、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
C、1843年,马克思来到巴黎
D、1844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6)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是()
A、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
B、社会经济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C、缺少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
2、疑难解惑
材料一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
——《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马克思在1872年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说,《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前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画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思想材料”指的是什么?“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又是指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
知识点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和固有矛盾日益暴露;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知识点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
知识点三:《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1.抛问参考答案
1)抛问一理论得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抛问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表现在它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还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作用。
2.举一反三 BDBCDB
3.疑难解惑
1)“思想材料”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物质的经济的事实”指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
2)说明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有创造性的。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理论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秘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