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教案2017-2018学年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凉州词》教案一、教学内容《凉州词》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属于古诗三首之一。
本节课将深入学习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这首诗,通过朗读、解析、感悟,使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凉州词》,理解诗意,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会鉴赏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回顾已学的古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及原因。
(2)出示课题:板书《凉州词》,引导学生关注“凉州”的地理位置。
2. 朗读全诗(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 解析诗意(1)逐句解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全诗,感受古诗的韵味。
(2)分组朗读,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5. 背诵全诗(1)教师引导学生分段背诵,逐句检查。
(2)全班齐背,巩固记忆。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味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六、板书设计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凉州词》。
2. 摘抄诗句,进行默写练习。
3. 查找与《凉州词》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凉州的地理位置及历史。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掌握了《凉州词》的正确朗读方法,理解了诗意,感悟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但在解析诗意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凉州词》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背诵古诗。
2.借此课的学习,对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1.释题,整体感知。
2.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3.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
感受少年真诚的情怀。
教学重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结合课文中的图画展开联想。
教学方法讲授法,联想法,启发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激趣导入。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送别饯行的诗?这些诗都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边塞诗人写的为戍边战士饯行的诗,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解题:凉州词:乐府旧题。
作者王翰,字子羽, 唐并州晋阳人, 睿宗景云元年进士及第, 直言谏诤, 被贬为道州司马, 现存诗篇不多, 但都属绝妙之作。
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
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场:战场。
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
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
醉就醉吧,醉卧在战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3.请学生描述情境,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凉州词》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音画导入: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二、初读感知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3.汇报(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质颖三、品读悟诗情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5.问:这一杯酒杯喝完了吗?为什么?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7.面对此情景,你有什么感受?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四、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
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毛笔写一写)3、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凉州词》教学设计7一、引入,解题,了解诗人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生:母亲河。
师:板书“母亲河”。
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她无私地哺育了我们,但是我们同样知道,我们还有另外一条河??(来不及说完,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说出了——黄河)师:在母亲河旁边板书“黄河”。
《凉州词》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
2.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并懂得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并感知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古诗文三步教学法,即:读通-读懂-读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
出示古诗《凉州词》。
初读古诗。
师:这首诗的作者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登鹳雀楼》的作者――王之涣。
王之涣留下来的诗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一曲《登鹳雀楼》,一首《凉州词》,已足以使王之涣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感悟诗意过渡语: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让我们先来看前面两句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读一读:首先我们来看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多个学生读)(师:读出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的气势!)2.看一看:想看看黄河吗?播放黄河课件。
3.想一想:读了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4.说一说(描写黄河的诗):(1)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在古代,“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2)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过渡: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
诗人将目光移到近处,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
(出示图片)5.释“仞”:仞是什么意思?谁来念一下材料中的内容。
6.理解:“孤城”指哪座城?(让学生知道玉门关的大概位置。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标明凉州、黄河、玉门关〗,这些地方在我国荒凉的西北地区。
教案模板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凉州词9篇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凉州词 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读悟诗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二、初读感知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3、汇报(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质疑。
三、赏析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
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
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
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
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
“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凉州词》教案篇一1.学会6个一类生字,认识3个二类生字,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诵读古诗,感受古代诗韵律美。
3.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感悟、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音乐背景,课件。
基础知识:区别字:琵()琴()葡()战()琶()瑟()萄()站()教学过程:一、解题:凉州词:乐府旧题。
作者王翰,字子羽, 唐并州晋阳人, 睿宗景云元年进士及第, 直言谏诤, 被贬为道州司马, 现存诗篇不多, 但都属绝妙之作。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配乐朗读诗。
1.范读。
2.练习读。
3.指名读。
4.齐读。
四、听音乐,读古诗,想象诗的意境,了解诗意。
五、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六、作业:1.写生字、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搜集长城资料。
4.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词语的特点。
这是连绵词,不能拆开来理解,单个汉字没有意义。
(澎湃、玫瑰、蚂蚁、玻璃、叮咛)(2)讨论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前两句,展开想象,画一画边关将士在一起举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据诗的后两句,想象将士们在一起互相劝酒的语言,写一段话;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解答。
(3)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会发现三句诗都是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战争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
篇二1.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好。
3.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字。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诗人王翰的资料。
2.准备三至五首题为《凉州词》的诗对比、拓展学习。
(二)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要求认识的生字中要注意“催”字的读音是平舌音“cu ”。
要求会写的生字中要注意“葡”“卧”字的写法。
21 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凉州词》。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战事中的壮烈景象,反映了边塞将士的英勇精神和对祖国的忠诚。
诗中通过对战马、战鼓、烽火等战场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
同时,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凉州词》,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情境体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凉州词》,学生能够感受到边塞将士的英勇精神和对祖国的忠诚,培养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向往。
教学难点:1. 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诗中的战马、战鼓、烽火等战场景象所代表的含义,以及它们在诗中的作用。
2. 对诗人情感的把握:学生需要通过诗中的描写,理解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以及这种情感对整首诗的影响。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与《凉州词》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讲解的重点和自己的思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凉州词》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边塞战事的兴趣,导入本次教学内容。
2. 课堂讲解:讲解《凉州词》的作者、背景、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凉州词》中的战场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情境体验: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情境模拟,体验边塞将士的英勇精神和对祖国的忠诚,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情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次教学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
板书设计:1. 课题:《凉州词》2. 诗中的意象:战马、战鼓、烽火等3. 诗人的情感: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厌恶4. 边塞将士的英勇精神和对祖国的忠诚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凉州词》。
四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琵、琶”等4个生字,会写“词、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凉州词》,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4.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理解诗句含义,背诵古诗。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
2.教学难点理解“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欣赏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边塞风光或战争场面的视频,引出边塞诗的话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边塞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在古代,许多诗人都写下了关于边塞的诗歌,表达了他们对战争、人生和国家的思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一起感受边塞诗的魅力。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凉州词)。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再读古诗,思考:这首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古诗主要描写了边塞将士们在宴饮时的场景和他们的豪迈气概。
3.精读古诗,理解诗意学习“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指名读这句诗,说说“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分别代表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葡萄美酒”代表着丰盛的宴席,“夜光杯”象征着珍贵的酒杯,“琵琶”则是边塞地区常见的乐器,这里用来烘托宴饮的气氛。
体会这句诗所营造的热闹、欢快的氛围。
学习“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默读这句诗,说说“醉卧沙场”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醉卧沙场”是指将士们在战场上喝醉了酒,倒在地上。
体会这句诗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将士们的豪迈、洒脱和对生死的坦然。
讨论“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理解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无奈。
4.体会情感,感悟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三首《凉州词》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四上《凉州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诗后注解,自学古诗,了解大意。
2、抓住重点字词,启发学生联想,读懂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并感知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1000多年前的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单是出现的语文教材中的名篇就有很多,比如在四年级上册我们就学过王维的《鹿柴》、白居易的《暮江吟》、李商隐的《嫦娥》,还有大诗人李白、杜甫,他们的名作更多。
这些诗歌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描绘大自然田园风光的田园诗、表达人们离愁别绪的离别诗、表现边塞军旅生活的边塞诗,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
2.齐读课题。
了解凉州词二、分环节教学,确定学习古诗的标准。
1.读古诗,正字音(确定读的标准:节奏分明)(1)自由读古诗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生试读,师相机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更正字音,读准节奏;出示生字:rèn qiāng仞(万仞)羌(羌族)出示多音字:间(jiān 中间jiàn 挑拨离间)度(dù角度duó猜度)(3)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4)男女分读,全班齐读;2.说古诗,明诗意(确立理解古诗的标准:结合注释,适当想象)(1)请学生分句解释诗句意思,师相机引导;解释重点字词,学生批注理解。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时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
何须:何必。
怨:埋怨。
度:度过。
(2)同桌互说整首诗意思;(3)请一位学生当堂展示,并总结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
(借助注释,适当想象)3.抓诗眼,悟诗情(确定明悟诗情的标准:抓诗眼,品悟诗情)(1)品味“酒美"a.同学们,经过刚刚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第一行诗写的是庆功宴上热闹欢乐的气氛,那么这种气氛是通过诗中的哪一个词写出来的?b.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酒美?c.酒在我们中国的诗歌文化里,是一种重要的意象,就是助情物,它往往是作者情感宣泄的出口,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酒在不同的环境里,分别代表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d.对于戍边的战士来说,美酒意味着什么?(大胜之后的庆贺,以酒助兴。
四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三首《凉州词》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古诗三首《凉州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凉州词》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发之前的饮酒写起。
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这首古诗,一方面要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目标: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唱这首古诗。
4.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和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诗文,理解诗意,背诵诗文。
难点:品读悟诗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走进古诗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七单元了,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生读)。
这句话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的,意思是说:天下大事的兴盛和衰败,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凉州词》,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去感受人物的家国情怀,一起去寻找诗人笔下的英雄画像吧。
板书课题,要求学生齐读课题。
二、理解诗题,了解诗人1.同学们,什么是凉州词呢?谁能说说你对这首古诗题目的理解?2.师出示资料:“凉州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起源于凉州一带,故而把这种曲调称为“凉州词"。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凉州”是地名,属西北边地,在今天的甘肃省,是守卫边境的要地。
下面老师带来了一段关于凉州的视频,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播放视频)3. 知诗人,简介王翰。
刚刚我们对凉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谁能介绍一下诗人王翰?师出示资料补充4.老师出示资料:王翰: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凉州词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凉州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凉州词》,背诵并默写全诗。
2.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2. 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2)朗读并背诵全诗,感受诗歌韵律美。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体会诗人豪迈的情怀和对国家的忠诚。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边塞风光和战争故事①引领想象,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想象过古代的边塞是什么样子吗?那里有连绵不绝的山川,有壮阔无垠的沙漠,还有勇敢的战士们守护着国家的边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凉州词》。
②分享故事,激发兴趣师:在古代,边塞地区经常发生战争。
战士们为了保卫国家,勇敢地奔赴战场。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边塞的故事,大家想听吗?(教师讲述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2)了解学生对唐代边塞诗的认知①提问引导,了解基础师:我们之前学过很多古诗,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什么是边塞诗?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边塞诗人?(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总结。
)②引出课题,明确目标师:非常好,看来大家对边塞诗有一定的了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就是一首著名的唐代边塞诗。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唐代边塞文化和战士们的豪情壮志。
(教师板书课题,并简要介绍诗人王翰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二)初读诗歌,把握基调(1)学生自主朗读,感受韵律①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凉州词》,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节奏。
《凉州词》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4.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二、学习过程
1.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是读好诗歌,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诗歌,注意读准诗中字词理解词义。
2.指导“仞”的读音和“羌”的书写。
(一)品读第一二行诗。
2.觉得这两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
3.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5.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
(二)品读第三四行诗。
1.理解“怨”,思考:埋怨杨柳什么?为什么杨柳不发芽呢?埋怨杨柳有用吗?
2.当戍边将士听到羌笛吹奏的悲凉的折杨曲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3.看拼音,写词语。
huáng hã bái yún gū chãng wànrânshān qiāng dí()()()()()三、学生活动
收集王之涣的其他作品,使用“手机”拍照,和同学共享。
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凉州词》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诵读优秀诗文,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3.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习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积累古诗。
2.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情景对话等方式理解诗意,感受宴饮及催征时的不同场面。
3.围绕“君莫笑"构建话题,通过资料拓展、同类诗作比较等方式,进一步体会边关将士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
【学习重难点】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情景对话等方式理解诗意,感受宴饮及催征时的不同场面。
围绕“君莫笑”构建话题,通过资料拓展、同类诗作比较等方式,进一步体会边关将士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
【学习过程】课前预学1.朗读《凉州词》三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读了这首《凉州词》,我知道这首诗写的是()。
A.将士们在宴席上把酒言欢的场面。
B.将士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场面。
C.将士们在战场上思念家乡的场面。
3.查找关于王翰的资料,选取重要的信息,整理成两三句话,记录下来。
课中学习情境导入,了解凉州:今天,我们要走进凉州,凉州就是现在的甘肃武威。
在古代,它是链接中原和西域的必经之地,也是军事要塞,发生过许多战争。
但凉州也是个诗词荟萃之地,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千古名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凉州词》。
《凉州词》名为词,实为曲,是以前的人们根据凉州这一带流行的曲子填的词。
学习任务一:分层朗读,感受诗韵(一)读准字音1.自由朗读《凉州词》。
(指向目标1)2.自我检测,注意诗中的葡萄、琵琶等词在现代汉语中读轻声,但在古诗中要读它原本的音。
(检测目标1)(二)读好节奏1.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才有诗的味道。
《凉州词》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这首诗描写盛唐诗边防将士在出征前举行酒宴的特定场所,表现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宣扬的不是战争的可怕,也不是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而是一种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表达的是一种视死如归的勇气。
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好。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故事大概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背诵《出塞》。
今天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凉州词》。
了解诗人王翰。
二、学习古诗。
1.初读感知。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朗读。
这首诗有两个子难认,跟老师读一遍。
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诗千古绝唱?(指名二位学生读、然后齐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4.品读悟诗情。
(1)齐读第一、二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结合注释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句意: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
正要开怀畅饮,忽然琵琶声从马上传来。
)
(2)齐读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A.“醉”是因什么而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b.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 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c.问:这一杯酒喝完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d.配乐赛读、齐读。
e.背诵。
三、课外扩展: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四、小结:诗人的这首绝句用酣畅之笔抒发了一种悲凉但又极为豪迈的情感。
沙场是敌我拼争的场所,是残酷的、令人恐惧的,但诗人用“醉卧”面对残酷的战争,这是何等的豪迈啊!
板书:
写景
凉州词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