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培训讲义7
- 格式:ppt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61
《普通心理学》讲义《普通心理学》讲义一、普通心理学的定义普通心理学,又称基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人类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它涉及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包括感知、思维、情感、动机、行为、发展、异常等,旨在解释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和机制,为其他心理学分支提供理论基础。
二、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认知过程、情感和动机、发展过程、异常心理等。
它关注人类心理的基本成分,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
同时,普通心理学也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从婴儿到老年期的心理变化,以及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此外,它还研究异常心理的特点和成因,以及如何进行心理治疗和干预。
三、普通心理学的方法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
实验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控制变量来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前者是在自然条件下观察被试的行为表现,后者是在实验室中观察被试的行为反应。
调查法则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以便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个案研究法则是通过对个别被试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心理特点和规律。
四、普通心理学的重要性普通心理学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相处。
其次,普通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素质,提高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
此外,普通心理学还可以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困扰。
五、普通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普通心理学在教育、管理、咨询、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普通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个性化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在管理领域,普通心理学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心理特点,为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指导。
在咨询领域,普通心理学可以帮助咨询师更好地了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和需求,为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支持。
普通⼼理学讲义⼼理学讲义第⼀章 2 第⼆章7 第三章13 第四章24 第五章35 第六章44 第七章51 第⼋章61 第九章66 第⼗章72 第⼗⼀章78第⼀章⼼理学概述第⼀节⼼理学的研究对象⼀、⼼理学的研究对象⼼理学(psychology)是⼀门研究⼼理现象发⽣、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是社会科学,也不是⾃然科学,⽽是⼀门独⽴的基础科学。
⼼理学所研究的⼼理现象,指的是⼼理活动的表现形式,⼀般包括⼼理过程和个性⼼理两个⽅⾯。
(⼀)⼼理过程⼼理过程即⼼理活动的过程,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称认知过程,是⼈的最基本的⼼理过程,它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2、情感过程⼈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会对客观事物产⽣⼀定的态度体验,或满意或厌恶、或喜爱或憎恨、或⾼兴或烦恼、或⾃豪或⾃卑,等等。
这些⼼理现象称为情绪和情感,即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某些困难。
这时,⼈们总是想⽅设法战胜困难,达到⾃⼰预定的⽬的。
这种制订计划,采取措施,克服⼀定困难,坚决达到⽬的的⼼理活动过程,就是意志过程。
认识、情感、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这三种⼼理过程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
⼀⽅⾯,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的;另⼀⽅⾯,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可以起到推动作⽤。
(⼆)个性⼼理个性⼼理,即个性,是指在⼀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个⼈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较稳定的各种⼼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理特征两⽅⾯构成。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Individuality tendentiousness)是推动⼈进⾏活动的动⼒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观等。
它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个⼈对事物的态度。
2、个性⼼理特征个性⼼理特征(Individuality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是表现在⼈⾝上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理特征,主要包括能⼒、⽓质和性格,其中性格是个性⼼理特征的核⼼。
普通心理学Psychology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定义(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2.什么是科学(1)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现代汉语辞典)(2)科学是由系统的实证性的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有组织的知识(3)实证性研究方法的特点:数据驱动;客观性;验证性和系统性。
3.心理学的学科特点(1)是一门年轻的科学(2)是一门中间科学二、心理学的目的(一)科学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二)心理学的目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或心理现象三、心理学的分支(一)基础心理学探索人类行为与心理历程变化的原理原则(二)应用心理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二节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背景(一)哲学1.理性主义(柏拉图)(1)一切知识由天赋而来(2)真理来自对理念世界的回忆2.经验主义(亚里斯多德)(1)没有天生的观念(2)通过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可以获得知识并通向真理(二)生理学缪勒:感觉神经的特殊能量说赫尔姆赫兹: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费希纳:刺激强度与心理感受的关系布洛卡:大脑的语言中枢(三)生物学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二、科学心理学的产生标志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三、科学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七大流派(一)构造主义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2.基本思想:心理学的任务在于确定构成心理活动(意识)的基本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合成为复杂心理活动的基本法则3. 基本方法:内省(二)机能主义1.代表人物:詹姆斯、霍尔、卡特尔2. 基本思想: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探讨人的心理如何帮助人们适应生存环境(心理的功能)3.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对于应用的关注;对于个体差异研究的关注(三)格式塔学派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2.基本思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意识的组织性。
第1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意志过程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 1. 心理是脑的机能,2.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3.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2)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3)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动物发展的心理历程: 1. 感觉阶段:从低等的环节动物,到节肢动物,到脊索动物 2. 知觉阶段:脊椎动物 3. 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 心理学家认为,动物演化只有到了能对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做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
单细胞动物:直接接触后产生“运动反应”(无心理现象) 动物(低至环节动物):产生“条件反射”(有了心理现象) 只有人类有真正的思维,灵长类动物有了思维萌芽。
第三节:科学心理学的孕育和诞生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出版了《生物学纲要》,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1879年作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第四节:心理学的性质与作用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 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2. 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或中间学科) 第2章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 神经系统与脑 第一节:神经系统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是脑的建筑材料。
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机能:接受刺激 - 传递信息 - 整合信息。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又分为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躯体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延脑:呼吸中枢核心跳中枢,因此被称为“活命中枢”。
中脑:瞳孔反射和眼动中枢。
脑干网络结构:决定觉醒状态。
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除嗅觉外,还是各种感觉的中继站。
下丘脑: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皮层下种树,也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的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