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电子版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21
普通心理学讲义(彭聃龄本)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现代心理学概貌主讲:迟毓凯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引言:科学心理学与民俗心理学●民俗心理学算命?相面?占星术?琢磨人?分析梦?●科学心理学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学科。
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科学与民俗的区别科学心理学有学科继承性(哲学和生理学)科学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范式理论主张(研究对象的模型或抽象图象)公认的比喻(将研究客体比作已知的客体)公认的方法科学心理学讲究科学方法系统或科学性数据实验数据一、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现象【人眼……;人耳……;鼻,口,脑】科学研究【有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它学科区别开来】●心理现象的分类个体心理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二、个体心理●认知(cognition)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个别属性)、知觉(整体属性)、记忆、想象、思维、言语●情绪和动机伴随信息加工的主观体验【亲人的欢聚和离别】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人的行为选择的不同,为自己,为别人】●能力和人格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男女认识差别;温柔与粗暴】三、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行为(behavior)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由动作和活动构成产生:内外因交互作用。
(刺激)●心理与行为关系刺激→心理→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得到表现四、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consciousness)能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动物的区别)具有目的,预先计划方法和手段对客体和自我的认识【幼儿玩弄自己的身体】注意: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指向和集中【人类最后一个难解之迷】●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控的心理现象梦、内隐记忆五、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个体心理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社会心理是在团体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是该团体内个体心理特性的典型表现。
普通心理学经典讲义第一讲心理学概述本讲要点:本讲主要讲述普通心理学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心理学的历史沿革以及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一般心理现象、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心理本质、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以及人的行为。
人的心理本质是人脑的技能,脑是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人的心理过程是认知过程、情感情绪过程以及意志过程。
人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持久性的心理特点,包括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不仅研究心理,还研究行为,因为人的心理现象看不见、摸不着,是人在头脑中进行的精神活动。
因此心理学好比一个黑匣子,但是人的行为是可以观察到的,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行为来推测这个人的心理情况。
所以,心理学也将人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我们所学的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个体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发展规律,普通心理学是一切心理学的基础与核心,其他心理学,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都是基于普通心理学的发展起来的分支学科。
(一)心理本质1、脑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这是心理的本质,而脑实质是巨量的神经元的集合,因此植物和没有神经的动物是没有心理的,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
随着动物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完善,动物的心理由低级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
但只有人类才有思维,这是人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人是万物之灵”并不是因为人有心理,而是人有思维。
思维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并不是脑本身所固有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环境的能动反应。
心理是脑所具有的功能,但是离开客观现实,心理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比如印度的“狼孩”没有在人类环境中成长,因此也就不能产生人的心理。
(二)心理过程人的心理过程,关注人心理的动态发展或者变化,包括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1、认知。
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借助感觉器官(如:眼耳口鼻)认识外界事物的现象及其本质属性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等心理现象。
第一章绪论心理学就是通过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说明,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还有心理状态)。
(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由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构成。
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心理活动。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都是认识事物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统称为认识过程。
注意作为心理特性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2、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乐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内心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人的各种活动,包括认识活动在内都与一定的需要有关,通过活动来满足一定的需要。
如通过学习来满足求知的需要。
活动的结果总是会引起一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体验。
如果需要得以满足,那么这项活动就会使我们感到高兴、愉快、满意;如果没有满足,则会使人感到气愤、懊丧、不满。
这种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称为情感。
3、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指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一定动机的激励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意志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即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而且还能根据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改造世界,使之为人类服务。
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它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而又互相制约的统一整体。
人的认识过程是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没有认识活动,人既不能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情感,也不能产生自觉的坚强的意志。
情绪情感和意志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没有人的情绪情感的推动或者缺乏坚强的意志,人的认识活动就不可能深入的发展。
可见,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又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讲心理——人生的大课题一、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的范围1、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及其规律的科学。
(1)学科性质: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具有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双重性质。
人文科学性质:心理学的许多理论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流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等等。
哲学是其人文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性质:心理学又是一门实证科学,以试验、调查、观察为主要实证研究手段,以生理学(神经生理学),行为医学,统计学等为基础。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成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真正成为科学。
现在,我国科学院和大部分高校的招生仍然实行理科招生。
我国高校心理学专业简介。
2、心理学的用途:(1)因为人的心理是人类最普遍的精神和行为活动,所以学习心理学,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2)用心理学观点思考问题可以多一条思路,有助于完善自我,美化人生。
(3)心理学已成为管理、教学、健康咨询、医疗辅导、以及很多人文学科的基础科学。
凡是有人存在的地方,都需要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人际关系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审美、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运动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等等。
3、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心理过程(知、情、意)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等。
个性心理:能力、气质、性格。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史、学派、基本理论、方法等定性研究)(2)实证研究(实验、调查、统计等定量研究)(3)行为观察(室内观察、室外观察、日常经验观察)第二讲人的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一、神经系统:(一)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丘脑、下丘脑、胼胝体、小脑、桥脑、脑干、脊髓等。
(二)周边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非自主神经系统、三叉神经系统、神经末梢、内分泌系统等。
《普通心理学》名师孟昭兰讲义第一部分教材精讲[视频讲解]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视频讲解]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范围一、心理现象什么是心理活动?哪些现象属于心理活动的概念范围?这是首先应当弄清楚的。
要知道,心理现象是很复杂的,心理学同其他科学一样,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早在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指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它既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又研究这些现象产生的条件。
心理活动是通过人脑的活动实现的。
人脑的功能在于它可接受外界现实的多种信息。
心理学可定义为: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对人的心理进行剖析,向人们展示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在从事劳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科学基础。
二、心理与脑心理现象与苹果、桌子、机器等物质的东西不同,它是一种精神现象。
唯心主义哲学断言精神是第一性的,精神先于物质而存在,从而把宇宙万物归结为精神本源。
在思维与存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上,自古即存在着朴素的自然观,如认为灵魂是一种气体,有一定的存在形式,占有一定的空间等等,以后逐渐形成了与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唯物主义哲学观。
欧洲在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有了很大的发展。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摒弃了对灵魂实体的唯心主义思辨,把心理同身体和脑视为不可分割的东西,主张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
洛克是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代表,提出了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白板,凭借外部和内部经验在白板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知觉、思维、信仰、认识、意欲以及人的一切作用。
笛卡尔是二元论者,他认为身心可以互相影响,身心交感之处在脑内的松果体。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哲学对精神现象的理解日益建立在科学的水平之上。
19世纪后半叶,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在《脑的反射》一书中把心理、意识活动均归结为脑的反射活动。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解释,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发生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Psychology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定义(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2.什么是科学(1)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现代汉语辞典)(2)科学是由系统的实证性的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有组织的知识(3)实证性研究方法的特点:数据驱动;客观性;验证性和系统性。
3.心理学的学科特点(1)是一门年轻的科学(2)是一门中间科学二、心理学的目的(一)科学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二)心理学的目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或心理现象三、心理学的分支(一)基础心理学探索人类行为与心理历程变化的原理原则(二)应用心理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二节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背景(一)哲学1.理性主义(柏拉图)(1)一切知识由天赋而来(2)真理来自对理念世界的回忆2.经验主义(亚里斯多德)(1)没有天生的观念(2)通过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可以获得知识并通向真理(二)生理学缪勒:感觉神经的特殊能量说赫尔姆赫兹: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费希纳:刺激强度与心理感受的关系布洛卡:大脑的语言中枢(三)生物学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二、科学心理学的产生标志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三、科学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七大流派(一)构造主义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2.基本思想:心理学的任务在于确定构成心理活动(意识)的基本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合成为复杂心理活动的基本法则3. 基本方法:内省(二)机能主义1.代表人物:詹姆斯、霍尔、卡特尔2. 基本思想: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探讨人的心理如何帮助人们适应生存环境(心理的功能)3.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对于应用的关注;对于个体差异研究的关注(三)格式塔学派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2.基本思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意识的组织性。
心理学讲义第一章 2 第二章7 第三章13第四章24 第五章35 第六章44第七章51 第八章61 第九章66第十章72 第十一章78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是社会科学,也不是自然科学,而是一门独立的基础科学。
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现象,指的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又称认知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2、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会对客观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或满意或厌恶、或喜爱或憎恨、或高兴或烦恼、或自豪或自卑,等等。
这些心理现象称为情绪和情感,即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某些困难。
这时,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战胜困难,达到自己预定的目的。
这种制订计划,采取措施,克服一定困难,坚决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意志过程。
认识、情感、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这三种心理过程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
一方面,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另一方面,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可以起到推动作用。
(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即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构成。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Individuality tendentiousness)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等。
它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Individuality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是表现在人身上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
普通心理学讲义目录普通心理学......................................................................................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感知 .......................................................................................................................... ......第二节记忆 .......................................................................................................................... ......第三节想象 .......................................................................................................................... ......第四节思维 .......................................................................................................................... ......第五节注意 .......................................................................................................................... ......第六节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第二章学生的情意发展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第二节意志 .......................................................................................................................... ...... 第三章个性发展与教育 .........................................................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节感知一、感觉的概述(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第1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意志过程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 1. 心理是脑的机能,2.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3.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2)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3)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动物发展的心理历程: 1. 感觉阶段:从低等的环节动物,到节肢动物,到脊索动物 2. 知觉阶段:脊椎动物 3. 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 心理学家认为,动物演化只有到了能对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做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
单细胞动物:直接接触后产生“运动反应”(无心理现象) 动物(低至环节动物):产生“条件反射”(有了心理现象) 只有人类有真正的思维,灵长类动物有了思维萌芽。
第三节:科学心理学的孕育和诞生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出版了《生物学纲要》,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1879年作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第四节:心理学的性质与作用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 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2. 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或中间学科) 第2章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 神经系统与脑 第一节:神经系统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是脑的建筑材料。
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机能:接受刺激 - 传递信息 - 整合信息。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又分为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躯体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延脑:呼吸中枢核心跳中枢,因此被称为“活命中枢”。
中脑:瞳孔反射和眼动中枢。
脑干网络结构:决定觉醒状态。
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除嗅觉外,还是各种感觉的中继站。
下丘脑: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皮层下种树,也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的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