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的细胞学检查进展(一)
- 格式:docx
- 大小:14.02 KB
- 文档页数:2
胸腔积水细胞学报告单
检查项目:胸腔积水细胞学报告单
病历号:XXXXXX 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送检医生:XX医生报告医生:XX医生
检查样本:胸腔积液
病理号:XXXXXX 标本类型:穿刺
临床信息:患者性别:XX 年龄:XX岁临床诊断:XXXXXXX
检查结果:
胸腔积液外观:呈黄色/浑浊/淡黄色/血性
细胞计数:XX × 10^9 / L
红细胞计数:XX × 10^9 / L
细胞分类及比例:
1. 淋巴细胞:X%
2. 中性粒细胞:X%
3. 上皮细胞:X%
4. 非特异性炎症细胞:X%
5. 癌细胞:未见
其他细胞学结果:
- 胸腔积液性质提示为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 淋巴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或感染。
- 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
- 上皮细胞少量存在,可能源于胸腔内上皮组织的破损。
- 未见癌细胞或异常细胞,不支持恶性疾病的诊断。
备注:
根据细胞学检查结果,胸腔积液性质提示为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需要进一步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可能的疾病诊断。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医学检查和治疗。
报告医生签名:_________________
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在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在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一、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技术简介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技术(Cell Block Immunohistochemistry,CB-IHC)是一种通过将细胞蜡块制备成石蜡切片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技术。
该技术结合了细胞学和组织学的优势,可以在病理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胸腔积液的诊断,CB-IHC技术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二、胸腔积液的临床意义和诊断挑战胸腔积液是指积聚在胸腔内的液体,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
原因多样,可能由于感染、肿瘤、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所致。
对于胸腔积液的诊断,传统的细胞学检查和化验往往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诊断挑战。
三、CB-IHC技术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1. 识别恶性细胞CB-IHC技术可以帮助识别胸腔积液中的恶性细胞,对于肺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蜡块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准确地确定细胞的来源和性质,有助于明确病因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2. 鉴别细胞类型CB-IHC技术可以帮助鉴别胸腔积液中的细胞类型,包括上皮细胞、淋巴细胞、间皮细胞等,为病因分析和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
3. 判断细胞增生和分化状态通过CB-IHC技术,可以对胸腔积液中的细胞增生和分化状态进行评估,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CB-IHC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病理诊断技术,在胸腔积液的诊断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通过细胞蜡块的制备和免疫组化染色的手段,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胸腔积液中的细胞和组织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CB-IHC技术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挑战,包括标本制备的标准化、染色方法的优化等方面。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CB-IHC技术会在胸腔积液的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临床医生和病理学家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评估工具,也能让患者受益。
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肺癌和恶性胸腔积液的概述肺癌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逐渐增加。
恶性胸腔积液是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生与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或血管转移至胸膜腔内,导致胸腔内出现恶性细胞克隆增殖有关。
胸腔积液形成使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目前,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抽液、胸腔导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等,但是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症状的作用,并不能根治肺癌或恶性胸腔积液。
对于肺癌患者合理有效地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介绍肺癌导致恶性胸腔积液的机制、影响恶性胸腔积液的因素、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当前研究的现状,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希望能够进一步探讨恶性胸腔积液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背景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高发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恶性胸腔积液是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肺癌导致恶性胸腔积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
研究背景部分主要介绍了肺癌和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数据,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和严重性。
了解肺癌患者发生恶性胸腔积液的原因和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探讨影响恶性胸腔积液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通过对肺癌与恶性胸腔积液的相关研究背景进行综述,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方向。
2. 正文2.1 肺癌导致恶性胸腔积液的机制肺癌导致恶性胸腔积液的机制涉及多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肺癌细胞在肺组织内生长并扩散时,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导致胸腔积液的形成。
最主要的机制之一是肿瘤细胞在胸腔内形成转移灶,这些转移灶会释放出一系列致炎因子和生长因子,导致胸腔内炎症反应的发生。
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胸腹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价值发表时间:2018-11-22T12:03:15.6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7期作者:罗国忠沈振华吴宗丙莫臣刚段彦林于烽[导读] 分析并探讨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胸腹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价值,得出结果可为后续的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罗国忠沈振华吴宗丙莫臣刚段彦林于烽(黔南州中医医院贵州黔南 558000)【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胸腹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价值,得出结果可为后续的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方法:选择我院2015-01-01至2017-01-31收治的130例胸腹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阴性率、阳性率进行判定,分析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胸腹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价值。
结果:对130例患者样本进行检查后,积液细胞学检查具体结果如下所示:阴性(Ⅰ级)患者为105例(80.77%),假阳性(Ⅱ级)患者为10例(7.69%),阳性(Ⅲ级)患者为15例(11.53%)。
检测结果为假阳性和阳性患者共有25例(23.81%),其中明确确定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共有4例,检出率为(3.07%)。
结论:细胞形态学是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金标准,用于胸腹水细胞学检查,不仅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且操作起来简单方便。
【关键词】脱落细胞学检查;胸腹腔积液;临床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241-02正常情况下,人体胸腔内会存有10~30ml的少量液体;但若毛细血管吸收下降且其通透性增强等均会影响胸液的渗出、吸收环节,如液体超过300ml便会使胸腔内形成积液。
胸腹腔积液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其中包括胸腹腔炎症、肿瘤等多种原因,既可由胸腹膜本身的病变引起,也会在其它器官发生病变时出现该病症,如胸痛、发热等症状,病变过程中可以产生胸腔积液[1]。
因此,对该疾病患者进行早期的临床检查非常重要,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均属于临床常用的几种诊断方法。
胸腔积液的细胞学检查进展(一)
积液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
正确鉴别积液的性质对疾病的诊治预后有重要意义。
随着实验室诊断技术的提高,近年来胸腔积液的检测在细胞形态学、细胞染色体及免疫细胞化学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进展,为临床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本文对此作一简要综述。
一、沉渣涂片瑞吉氏染色瑞吉氏染色能清楚地显示细胞浆成份和细胞核染色质结构,易于良恶性细胞的判别。
1.恶性细胞见到典型恶性瘤细胞即可确诊为恶性胸液。
王东钢〔1〕报道该法瘤细胞检出率38.8%。
若用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器收集细胞,由于细胞收集高达80.4%,故敏感性大大提高,阳性预测值达93.5%。
李亚红〔2〕报道积液送检量增至250ml,取新鲜下层积液离心涂片染色,瘤细胞首次检出率为83.3%,三次以上送检检出率达100%。
我们通过对胸液标本(5~10ml)两次离心浓集细胞涂片瑞吉氏染色,先低倍镜扫描全片,遇有可疑细胞时再转油镜鉴定细胞性质,恶性细胞检出率达78%,特异性为94.3%〔3〕。
2.血细胞粘附肿瘤细胞花环〔3〕在含恶性肿瘤细胞的胸腹水或心包积液的涂片中,将≥3个白细胞(淋巴、粒细胞、巨噬细胞)或红细胞粘附于瘤细胞胞浆边缘周围,形成花环样,称之为血细胞粘附肿瘤细胞花环。
我室在查见恶性细胞的179例胸腹水涂片中,79例查见血细胞粘附肿瘤细胞花环,每份涂片约5~6cm2,平均花环数9.6±5.7个。
追踪随访,有16例在首次查见血细胞粘附肿瘤细胞花环后的15~51天内病故。
由此可见,血细胞粘附肿瘤细胞花环的出现可能提示部分肿瘤的恶性发展〔4〕。
3.免疫岛巨噬细胞与周围已转化和未转化的淋巴细胞的堆积团称为免疫岛。
免疫岛可能是由于肿瘤抗原及病原微生物刺激机体免疫反应所致。
在120例患者的胸腹液涂片中发现52例(43.3%)患者的胸腹液中存在免疫岛。
结核和肿瘤患者,占77%。
14例结核性胸腹液中11例查见免疫岛,每份涂片面积(2.0cm×2.5cm),平均免疫岛数59.6±12.8个;60例恶性胸腹液中29例查见免疫岛,每份涂片面积同上,平均免疫岛数39.2±18.9个〔3、5〕。
4.其他胸腹液涂片瑞吉氏染色镜检还可见到分叶核细胞包裹杆菌现象〔3〕,提示细菌或结核杆菌感染;化脓性炎症所致胸水的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并可见分叶核细胞噬菌现象;在并发真菌感染的胸水涂片中可见噬真菌细胞或分叶核细胞包裹真菌。
若同时做抗酸染色、革兰氏染色及培养可进一步鉴定病原。
二、沉渣涂片细胞化学染色王应〔6〕等对胸水中的瘤细胞进行多种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瘤细胞的过氧化物酶染色(POX)、苏丹黑B染色(SB)均呈阴性;而糖原染色(PAS)、碱性磷酸酶染色(ALP)、特异性脂酶染色(ASD-CE)、非特异性脂酶染色(α-NAE)、酸性磷酸酶染色(ACP)等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
三、荧光染色用吖啶橙荧光染色,由于肿瘤细胞增生旺盛,细胞浆及核仁内有大量的RNA,染色后呈桔红或火焰色荧光;细胞核中有大量的DNA则呈黄绿色荧光。
该法检测恶性胸水阳性率达78.3%,假阳性率14.3%〔7〕。
四、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AgNOR)陈丽珠〔8〕等用Croker染色方法对150例胸腹水中的良恶性细胞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良性组中的淋巴细胞、间皮细胞及非典型增生间皮细胞的AgNOR核颗粒均数都小于1.98个/细胞核,且87%的颗粒为规则小圆形,三种细胞间也无明显差异(P>0.05)。
恶性组中瘤细胞AgNOR颗粒都超过4.98个/细胞核,82%以上的颗粒为不规则型及弥散型分布,与良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小莉〔9〕等以类似方法分析60例恶性胸腹水细胞和70例良性胸腹水细胞,前者细胞AgNOR颗粒数平均为每核4.35±2.18个,后者平均为1.80±0.79个,若以良性组AgNOR颗粒均值加一个标准差(即2.59)为判断良恶性的阈值,对恶性胸腹水诊断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6.5%。
我室浆膜腔积液涂片的AgNOR颗粒分布形态分为四种:核仁型、核仁内型、聚集型及弥散型。
AgNOR颗粒数,恶性细胞16.7±3.8个/核、异型间皮细胞6.9±3.5个/核、巨噬细胞2.1±0.8
个/核,有明显差异,AgNOR颗粒数高于上述文献。
我们认为胸水AgNOR能提供淋巴细胞与小细胞型瘤细胞,以及非典型增生细胞与腺癌细胞的鉴别依据。
该法也可在其他脱落细胞的检查中推广应用。
五、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采用ABC法〔10〕,即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法(Avidin-BiotinCom-plex,ABC)。
根据细胞的显色反应判断细胞表面或浆内是否有相应的瘤细胞抗原,如用癌胚抗原(CEA)抗体检测腺癌细胞的CEA表达,用甲胎蛋白(AFP)抗体检测肝癌细胞的AFP表达等。
本法特异性高,可确定癌瘤细胞的来源及类型,但影响因素多。
张素娟〔11〕等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去除红细胞和血浆蛋白,减少了背景染色,利于结果观察和提高阳性检出率。
Spehn〔12〕报道用BerEP4抗体进行细胞免疫化学染色,59例细胞学阴性的胸液中,有34例染色阳性,16例被确诊;而良性细胞无假阳性反应。
作者认为该染色为一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检测恶性瘤细胞的方法。
六、染色体检查人体正常细胞染色体为二倍体(2n=46)。
瘤细胞由于异常增生,常出现超二倍体。
文献〔13〕报道有61.9%的恶性胸水有超二倍体;而结核性胸水中细胞核型为二倍体,也可出现少量亚二倍体,但极少超过5%。
胸液也是细胞的良好培养基,若病理分裂像超过10%,对恶性胸液有一定诊断意义。
我们〔3〕对948例胸腹水染色体检查统计分析,222例有染色体异常,最后诊断恶性肿瘤者204例,阳性符合率91.9%。
异常染色体为多倍体、内复制、超二倍体、亚二倍体、假二倍体和标志染色体等。
七、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可能是由于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的强抗原性刺激,结核性胸水中有大量T淋巴细胞聚集,且CD4+/CD8+>1,而肿瘤性胸液则比例倒置,但两组胸液中CD8+细胞的百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14〕。
八、流式细胞分析(FCM)〔15〕FCM可以大量快速地测定单个细胞的DNA含量,80%的瘤细胞DNA含量异常。
FCM可将正常二倍体细胞与瘤细胞区分开来。
结合免疫荧光技术,FCM 可用于瘤细胞抗原的测定;分析胸水中淋巴细胞的免疫表现型,发现淋巴细胞畸变的表型,从而获得淋巴瘤的诊断。
由此,FCM不失为一个有前瞻的鉴别良恶性胸液的手段。
九、电镜检查电镜由于其显示超微结构能力,对瘤细胞的性质或组织起源尤其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白血病和小圆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决定作用〔16〕。
毛细胞白血病电镜下细胞表面有较多细长的胞浆突起,50%病例胞浆内出现核糖体板层复合体(RLC),借此可确诊。
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电镜下找到神经内分泌颗粒,同时可根据颗粒形态变化给予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