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
- 格式:ppt
- 大小:63.08 MB
- 文档页数:10
海绵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一、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概述1.1 目标与原则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应遵循“全流域治理、多元复合、生态保护、灾害防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目标是通过改善城市水系统,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城市在面对极端气候事件时的抗灾能力,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
1.2 手段与策略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应注重通过生态水系恢复重塑城市水文循环,强化城市的雨水资源化利用,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提高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等措施,提高城市水管理效率。
1.3 实施路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应采用系统工程思维,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城市更新、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方面,全面推进城市空间功能重塑。
二、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内容和实施要点2.1 生态水系恢复通过对城市的水系进行规划和设计,恢复城市自然溪流、湿地、水塘等自然水体和绿色生态系统,打造多样化的城市水体景观,提高城市景观、生态和环境质量。
2.2 雨水资源化利用通过对城市雨水资源进行收集、储存、利用和净化等处理,形成完善的城市雨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减轻城市雨水径流对城市水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2.3 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城市新建和更新改造项目中,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减少建设对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2.4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绿色屋顶、生态廊道、生态岛等绿色景观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增强城市内生态系统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调控和适应能力。
2.5 建设防洪排涝设施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减少城市水灾风险,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三、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实施路径和途径3.1 政策引导加强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贯彻执行,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政策法律保障。
海绵工程专项方案为实现海绵城市规划目标,需要通过海绵工程进行具体实施。
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工程中,如何落实和实践海绵城市理念,形成科学的、有效的海绵工程专项方案,是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海绵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理念、技术方法以及具体实施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海绵工程的基本原理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海绵工程,海绵工程的本质是通过人工手段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集约化、高效利用和生态修复。
海绵工程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文循环原理:海绵工程通过模拟自然水文循环过程,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提高雨水的自然渗透和蓄存能力,达到减少城市内涝和洪水的目的。
2. 地表覆盖调控原理:海绵工程通过调控城市地表覆盖类型,增加透水面积,减少径流,改善地表透水性能,提高城市地表自然渗透和净化能力。
3. 生态系统原理:海绵工程依托自然生态系统,模拟自然湿地、植被等生态环境,构建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水资源的生态功能和保护能力。
4. 多元化排水系统原理:海绵工程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城市排水系统,实现雨水的错峰排放和利用,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基于以上原理,海绵工程通过改变城市地表覆盖类型、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等手段,实现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再生,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
二、海绵工程的设计理念海绵工程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滞蓄原则:海绵工程以绿色滞蓄为核心设计理念,即通过增加绿地、湿地、雨水花园等绿色基础设施,实现雨水的滞蓄、渗透和再利用。
2. 多元化排水原则:海绵工程依托多元化排水系统,实现雨水的错峰排放、滞蓄蓄排和雨水利用,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3. 生态修复原则:海绵工程注重恢复和构建城市生态系统,通过模拟自然湿地、植被等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生态功能。
4. 风景优美原则:海绵工程依托于绿地、湿地等绿色基础设施,打造城市的生态景观和休闲空间,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和居住舒适度。
(完整版)海绵城市设计专篇⼗六海绵城市设计篇16.1、项⽬概况本⼯程建设⽤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XXXXX,北临XX⼤道,西侧、南侧、东侧现状均为⽥地和⽔塘,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城⽬规划⽤地呈矩形,南北宽112.81⽶,东西长194.65⽶,场地内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内标⾼⾼于XX⼤道。
规划总⽤地⾯积为19086.66㎡,场地内⾼差整体呈南⾼北低。
场地⾬⽔采⽤有组织排⽔,沿道路两侧⾬⽔井收集,由暗管排⼊北⾯黄桥⼤道市政管⽹。
16.2、设计原则(1)、安全第⼀,消除安全隐患、增强防灾减灾能⼒;(2)、因地制宜,渗、滞、蓄、净、⽤、排相结合,实现⽣态排⽔、综合排⽔;(3)、⾬污分流,实现⾬⽔资源化,改善⽔环境与⽣态环境;(4)、在经过审批的管线综合规划基础上合理布局 LID 设施,避免冲突;(5)、协同排⽔、道路、景观、建筑、施⼯等专业优化设计⽅案,确保落实到位;(6)、综合考虑适⽤与技术先进,在满⾜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节省建设投资和维护成本。
16.3、设计依据《长沙市低影响开发⾬⽔控制利⽤系统设计技术导则》(试⾏)DBCJ004-2016 《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设计导则》(试⾏)(DBCJ004-2017)《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系统构建》(试⾏)《建筑给⽔排⽔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 年版)《建筑与⼩区⾬⽔利⽤⼯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室外排⽔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6 年版)《城市⼯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利⽤⼯程技术规范》 DGJ32/J113-2011经过审批的项⽬管线综合规划甲⽅提供的项⽬总平⾯图和其他相关资料设计范围16.4、设计标准16.4.1、⾬⽔管⽹设计标准16.4.1.1、⾬⽔流量公式=ψqQ?F式中:Q-⾬⽔设计流量(L/s);ψ-径流系数;F-汇⽔⾯积(ha);q-设计暴⾬强度(L/(s*ha))。
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海绵城市是一种以海绵为模型,通过自然系统的方式来调节城市的水文循环,减缓城市洪水排放压力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
它以城市空间建设为基础,通过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等一系列措施,减轻降雨洪峰对城市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改善城市排水系统。
目前,许多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设计的还是采用分流式排水体系,而这种排水方式容易导致城市排洪管网的负荷过高,无法承受大规模的降雨。
因此,在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中,应该优化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采用渗透性道路和步道、绿地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措施,使雨水得以循环利用,减少对排水管网的负荷。
第二,构建城市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的理念是通过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城市成为一个自然、绿色、宜居的城市。
在设计过程中应提高城市道路和屋顶的渗透性,增加绿地和湿地面积,并在城市中建立湖泊、水渠和水塘等水体,使城市更加生态化。
第三,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
海绵城市的设计还需要改善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提高城市用水的效率。
可以通过收集雨水、回收污水、提高供水设施的利用效率等手段,减少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
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水资源引导计划,鼓励市民使用低碳环保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如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等。
第四,加强海绵城市的宣传和教育。
设计海绵城市不仅仅是规划和建设,更需要引导市民参与到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中来。
因此,设计方案应该注重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概念和理念的认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开展海绵城市主题的社区活动、宣传推广会等方式,激发市民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共同构建和谐宜居的城市。
第五,完善政策法规支持。
为了加快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
政府应加大资源投入,制定和完善有关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企业和机构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
一、项目概述本方案针对海绵城市项目,旨在通过优化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净化能力,实现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项目主要施工内容包括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等。
二、编制依据1. 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2. 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设计图及图纸会审会议纪要。
3.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4. 现行国家及市建筑施工管理规定。
三、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队伍组建:组建专业施工队伍,明确各工种人员配备,确保施工质量。
2. 施工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施工时间节点。
3.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质量标准,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四、施工工艺及方法1. 透水铺装:采用厚彩胶透水石和厚透水砖进行大面积铺装,确保雨水渗透。
2. 雨水花园:在适当区域建设雨水花园,通过植物、土壤和沙滤层等材料,实现雨水的收集、净化和蓄渗。
3. 植草沟:在道路两侧或绿化带内设置植草沟,收集和引导雨水渗透。
4. 下凹式绿地:在绿地内设置下凹式绿地,提高雨水蓄渗能力。
五、施工安全措施1. 安全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 安全防护: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3.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施工安全。
六、环境保护措施1. 噪声控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取隔音措施,降低噪声污染。
2. 扬尘控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采取降尘措施,减少扬尘污染。
3. 废水处理: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七、施工质量验收1. 原材料验收:对进场原材料进行严格验收,确保符合质量要求。
2. 施工过程验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施工质量。
3. 竣工验收: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进行竣工验收。
八、施工进度安排1. 前期准备:1个月。
2. 主体施工:3个月。
3. 收尾工作:1个月。
九、结语本方案旨在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和措施,确保海绵城市项目建设质量,实现城市雨水的有效利用,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其中,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规划设计措施,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个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案。
一、规划目标本次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有效缓解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具体目标包括: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 75%以上,即通过自然和人工措施,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雨水外排总量不超过开发前的 75%。
2、雨水资源利用率达到 20%以上,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城市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景观补水等。
3、面源污染削减率达到 50%以上,通过雨水的净化处理,减少雨水携带的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
4、城市内涝防治标准达到 50 年一遇,有效降低内涝发生的频率和危害。
二、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尊重自然生态本底,保护和修复城市原有水生态系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和生态措施解决雨水排放和利用问题。
2、因地制宜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水资源状况等因素,制定适合本地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避免生搬硬套。
3、统筹规划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排水防涝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园林绿地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实现多规合一。
4、安全为重在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避免因过度追求雨水的资源化利用而影响城市的防洪安全。
三、规划区域概况本次规划的区域位于_____市_____区,总面积约为_____平方公里。
该区域地势较为平坦,地形起伏较小,土壤类型以壤土和黏土为主,年平均降雨量为_____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提纲:1. 海绵城市设计的意义及背景2.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技术方案3.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实施难点及解决方法4.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评估和效果5.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发展和未来展望一、海绵城市设计的意义及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水资源日益短缺,城市洪涝、内涝等水灾问题也日益严重,海绵城市的建设正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海绵城市要求在城市设计中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建造天然的、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补偿机制来减少洪涝灾害、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品质。
二、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技术方案(1)技术原则: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技术原则:a. 自然流动的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循环必须得到保护并得到加强,避免因城市化而破坏生态系统,造成水资源的无节制消耗。
b. 通过景观规划、生态修复,增加水的渗透、调控、保留能力,以避免单一的水利工程给城市带来的环境负担及其利用上的单一性。
c. 在城市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多的自然景观,提升城市的人居生活品质。
d. 实现“多元防控”的原则,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控制,具有灵活的、对抗多种水文危险的能力。
(2)技术方案:a. 生态绿地系统建设,包括湿地、绿房、绿墙等。
b. 提升城市道路的渗透性,使用透水材料铺路和透水草皮。
c. 暂存雨水系统建设,包括屋顶绿化及庭院、公园等地面蓄水系统建设。
d. 充分利用自然水体资源,开展中水回用设施建设。
三、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实施难点及解决方法(1)实施难点:a. 公众意识不足。
目前多数普通市民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概念以及科学性并没有充分的认知。
b. 建筑管理制度是建立在传统城市基础之上,对海绵城市建设并没有充分的考虑。
c.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的各个部门要形成协作合作,塑造强大的技术和法律团队。
(2)解决方法:a. 提升公众意识。
通过科普教育工作,让市民更好的认识海绵城市的建设目的以及优点。
**市海绵城市工程专项施工案一、综述1.1编制依据1、建立单位提供的施工设计图及图纸会审会议纪要2、工程建立标准强制性条文3、现场施工条件及围环境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5、木构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6-2002〕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GB50210-2001〕7、混凝土构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8、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3-2002〕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9-2002〕10、建筑施工平安检查评分标准〔JGJ59-88〕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平安技术规〔JGJ46-88〕12、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303-2002〕13、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CJJ/T82-99〕14、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15、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16、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17、现行及市建筑施工管理规定1.2 工程概况海绵城市工程主要施工容包括:铺装、坐凳、踏步及绿化工程等。
铺装一大面积采用30厚彩胶透水。
铺装二大面积采用60厚100*200透水砖。
1.3编制说明本施工案,是根据甲提供的施工图、有关标准及规、规程标准及文件编制的。
在施工中,我公司本着对建立单位高度负责的态度,将积极与质量监视部门配合,服从建立单位及监理工程师的管理,从控制工程质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认真做好平安文明施工。
同时,在施工中力争“少花、多办事、办实事〞,将建立单位投资的每一分落到实处,以到达有效控制投资的目的,更好更快地交出让建立单位满意的精品工程。
二、施工总体部署及准备工作2.1总体部署及准备工作〔一〕、现场交接准备我公司在规定的时间派有关人员进驻施工现场,进展现场交接的准备,其重点是对各控制点、控制线、标高等进展验收和复核,对目前的施工现场进展调整准备,以使整个现场能符合我公司的布置原那么及要求。
海绵城市项目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的模仿和优化设计,将城市的排水与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功能有机结合,以实现城市洪涝灾害防治、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海绵城市,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损失;2. 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减少水污染;3.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4. 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三、施工方案1. 水体治理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城市内的河道、湖泊、水库等水体进行综合治理。
包括清淤、疏浚、水质改善等工作,以提高水体的容水能力和水质。
2. 道路改造对城市内的道路进行改造,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增设雨水花园和绿化带,以增加城市的雨水渗透能力和绿化面积。
3.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建设建设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设施、雨水储存设施和雨水利用设施。
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减少城市的雨水径流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 水质净化设施建设建设水质净化设施,包括污水处理厂和雨水处理设施。
通过对污水和雨水的处理,提高水环境质量,减少水污染。
5. 绿化工程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建设更多的绿地和公园。
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6. 抗洪设施建设建设抗洪设施,包括护岸、堤防、泵站等。
通过建设抗洪设施,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7. 宣传与教育开展海绵城市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水资源利用的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共同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四、预期效果1. 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损失;2. 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减少水污染;3.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4. 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