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设计专项方案
- 格式:pptx
- 大小:14.72 MB
- 文档页数:39
小学、幼儿园项目海绵城市设计专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xxx年xx 月xx 日一、编制依据本设计说明的编制依据如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50596)《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报审稿)《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 年)》《中新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新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年)》《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中新天津生态城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二、项目概况及建设目标本项目位于天津生态城32#地块,东至规划教育用地,西至中天大道,南至规划绿地,北至规划教育用地。
本项目用地面积25810.83㎡,建筑面积34192.08㎡。
根据《中新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新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年)》,本项目建设目标为: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类型海绵设施1500平方米。
透水铺装面积5300平方米控污雨水口比例达到100%。
三、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本项目拟采用的海绵城市技术包括:(1)下凹式绿地在综合楼西侧以及小学幼儿园中庭位置分别设置下凹式绿地,总面积为2710平方米,下凹绿地率达到52%。
(2)透水铺装本项目设置透水铺装5300㎡,铺装形式为透水沥青路面、透水砖以及透水混凝土,透水铺装率达到50%。
(3)雨水调蓄设施本项目雨水调蓄容积为271m³,调蓄设施为350m³。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5%。
(4)屋顶绿化本项目屋顶绿化面积为950㎡。
(5)其他措施四、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中新天津生态城中部片区32#地块小学、幼儿园项目,占地面积为25810.83㎡,其中屋面面积为3600 m2,块石路面面积为2400 m2,绿地面积为5173m2(其中2720 m2为下凹100mm的下凹绿地),若设计需达到8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则需要采取何种措施。
海绵城建设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城市水logging、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使城市具备更好的自然水循环和生态环境容量,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城市。
为了有效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改善城市排水系统。
1. 优化雨水排放系统,增加雨水收集设施,减少雨水径流,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
2. 加强城市下水道排水能力,提高城市排水效率,减少城市内涝风险。
二、增加绿地覆盖率。
1. 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绿地空间,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增强城市的生态环境容量。
2. 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减少城市硬质地面,增加土地的透水性,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三、推广雨水利用。
1. 在建设中加强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建立雨水利用系统,减少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
2.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居民和企业利用雨水资源,推动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加强城市绿化管理。
1. 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入,提高绿化养护水平,增强城市的生态环境稳定性。
2. 推广植物种植技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物,提高植被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
五、完善城市规划设计。
1.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加入海绵城市理念,将海绵城市要求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
2. 强化城市规划管理,加强对城市建设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城市建设符合海绵城市理念。
六、加强宣传和教育。
1.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市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2.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培养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七、加强科技支撑。
1.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海绵城市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2. 建立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支撑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解决城市面临的水logging、热岛效应等问题,推动城市向更加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海绵城市设计全措施(完整版)
海绵城市设计全措施(完整版)
一、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
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然下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
住宅区的景观用地应考虑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在有限的绿化面积里,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略,缓解城市居住区洪涝灾害。
1、传统住宅区——宅间雨水花园
传统住宅区中的绿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铺装的雨水。
2、传统住宅区——停车场雨水花园
传统住宅区中的停车场可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
3、传统住宅区——活动场地
传统住宅区中的树池可以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中的雨水。
4、传统住宅区——宅间道路
传统住宅区中的宅间道路和绿化带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生物滞
留池,用来收集道路上的雨水,避免路面雨水沉积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5、传统住宅区——车行道
传统住宅区中的车行道考虑机动车荷载,一般不建议使用透水路面,而是利用道路两侧绿化带收集、消纳路面雨水径流。
6、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园路
7、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广场
高层住宅区中的硬质广场可以结合透水铺装、排水明沟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成一个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
8、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绿地。
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海绵城市是一种以海绵为模型,通过自然系统的方式来调节城市的水文循环,减缓城市洪水排放压力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
它以城市空间建设为基础,通过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等一系列措施,减轻降雨洪峰对城市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改善城市排水系统。
目前,许多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设计的还是采用分流式排水体系,而这种排水方式容易导致城市排洪管网的负荷过高,无法承受大规模的降雨。
因此,在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中,应该优化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采用渗透性道路和步道、绿地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措施,使雨水得以循环利用,减少对排水管网的负荷。
第二,构建城市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的理念是通过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城市成为一个自然、绿色、宜居的城市。
在设计过程中应提高城市道路和屋顶的渗透性,增加绿地和湿地面积,并在城市中建立湖泊、水渠和水塘等水体,使城市更加生态化。
第三,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
海绵城市的设计还需要改善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提高城市用水的效率。
可以通过收集雨水、回收污水、提高供水设施的利用效率等手段,减少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
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水资源引导计划,鼓励市民使用低碳环保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如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等。
第四,加强海绵城市的宣传和教育。
设计海绵城市不仅仅是规划和建设,更需要引导市民参与到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中来。
因此,设计方案应该注重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概念和理念的认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开展海绵城市主题的社区活动、宣传推广会等方式,激发市民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共同构建和谐宜居的城市。
第五,完善政策法规支持。
为了加快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
政府应加大资源投入,制定和完善有关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企业和机构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来。
一、项目概述本方案针对海绵城市项目,旨在通过优化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净化能力,实现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项目主要施工内容包括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等。
二、编制依据1. 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2. 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设计图及图纸会审会议纪要。
3.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4. 现行国家及市建筑施工管理规定。
三、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队伍组建:组建专业施工队伍,明确各工种人员配备,确保施工质量。
2. 施工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施工时间节点。
3.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质量标准,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四、施工工艺及方法1. 透水铺装:采用厚彩胶透水石和厚透水砖进行大面积铺装,确保雨水渗透。
2. 雨水花园:在适当区域建设雨水花园,通过植物、土壤和沙滤层等材料,实现雨水的收集、净化和蓄渗。
3. 植草沟:在道路两侧或绿化带内设置植草沟,收集和引导雨水渗透。
4. 下凹式绿地:在绿地内设置下凹式绿地,提高雨水蓄渗能力。
五、施工安全措施1. 安全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 安全防护: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3.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施工安全。
六、环境保护措施1. 噪声控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取隔音措施,降低噪声污染。
2. 扬尘控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采取降尘措施,减少扬尘污染。
3. 废水处理: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七、施工质量验收1. 原材料验收:对进场原材料进行严格验收,确保符合质量要求。
2. 施工过程验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施工质量。
3. 竣工验收: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进行竣工验收。
八、施工进度安排1. 前期准备:1个月。
2. 主体施工:3个月。
3. 收尾工作:1个月。
九、结语本方案旨在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和措施,确保海绵城市项目建设质量,实现城市雨水的有效利用,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提纲:1. 海绵城市设计的意义及背景2.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技术方案3.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实施难点及解决方法4.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评估和效果5. 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发展和未来展望一、海绵城市设计的意义及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水资源日益短缺,城市洪涝、内涝等水灾问题也日益严重,海绵城市的建设正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海绵城市要求在城市设计中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建造天然的、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补偿机制来减少洪涝灾害、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品质。
二、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技术方案(1)技术原则: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技术原则:a. 自然流动的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循环必须得到保护并得到加强,避免因城市化而破坏生态系统,造成水资源的无节制消耗。
b. 通过景观规划、生态修复,增加水的渗透、调控、保留能力,以避免单一的水利工程给城市带来的环境负担及其利用上的单一性。
c. 在城市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多的自然景观,提升城市的人居生活品质。
d. 实现“多元防控”的原则,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控制,具有灵活的、对抗多种水文危险的能力。
(2)技术方案:a. 生态绿地系统建设,包括湿地、绿房、绿墙等。
b. 提升城市道路的渗透性,使用透水材料铺路和透水草皮。
c. 暂存雨水系统建设,包括屋顶绿化及庭院、公园等地面蓄水系统建设。
d. 充分利用自然水体资源,开展中水回用设施建设。
三、海绵城市专项方案设计的实施难点及解决方法(1)实施难点:a. 公众意识不足。
目前多数普通市民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概念以及科学性并没有充分的认知。
b. 建筑管理制度是建立在传统城市基础之上,对海绵城市建设并没有充分的考虑。
c.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的各个部门要形成协作合作,塑造强大的技术和法律团队。
(2)解决方法:a. 提升公众意识。
通过科普教育工作,让市民更好的认识海绵城市的建设目的以及优点。
海绵城市项目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的模仿和优化设计,将城市的排水与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功能有机结合,以实现城市洪涝灾害防治、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海绵城市,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损失;2. 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减少水污染;3.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4. 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三、施工方案1. 水体治理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城市内的河道、湖泊、水库等水体进行综合治理。
包括清淤、疏浚、水质改善等工作,以提高水体的容水能力和水质。
2. 道路改造对城市内的道路进行改造,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增设雨水花园和绿化带,以增加城市的雨水渗透能力和绿化面积。
3.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建设建设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设施、雨水储存设施和雨水利用设施。
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减少城市的雨水径流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 水质净化设施建设建设水质净化设施,包括污水处理厂和雨水处理设施。
通过对污水和雨水的处理,提高水环境质量,减少水污染。
5. 绿化工程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建设更多的绿地和公园。
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6. 抗洪设施建设建设抗洪设施,包括护岸、堤防、泵站等。
通过建设抗洪设施,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7. 宣传与教育开展海绵城市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水资源利用的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共同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四、预期效果1. 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损失;2. 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减少水污染;3.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4. 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海绵城市设计方案第1篇海绵城市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城市内涝等问题日益严重,给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诸多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即通过模仿自然水循环过程,构建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功能的城市雨水管理体系,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设计目标1. 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2. 减少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3.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强城市生态功能。
4.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三、设计原则1. 生态优先: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充分发挥绿色基础设施的作用。
2. 综合治理: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统筹考虑雨水径流污染、内涝等问题,实施综合治理。
3.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采用适宜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和措施。
4. 经济适用:在确保效果的前提下,力求投资合理、运行成本低、维护简便。
5. 社会参与:鼓励全社会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四、设计方案1. 绿色屋顶:在建筑物的屋顶种植绿色植物,吸收雨水,减少径流。
2. 生物滞留池:在低洼地区、绿地等处设置生物滞留池,用于收集、净化雨水。
3. 雨水花园:在公共绿地、小区等区域建设雨水花园,利用植物和土壤净化雨水。
4. 雨污分流:对城市雨水管网进行改造,实现雨污分流,减少雨水径流污染。
5. 透水铺装:在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区域采用透水铺装材料,提高地面透水性。
6. 雨水收集利用:在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7. 河道整治:对城市河道进行清淤、拓宽、绿化等整治措施,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8. 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排水能力。
9. 智能监测系统:建立雨水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雨水径流、水质等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10. 社会宣传与培训: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
五、实施保障1.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海绵城市专项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为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抗洪能力,我公司拟对海绵城市专项工程进行施工。
本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包括雨水收集和处理设施、河道改造、绿地增加等多个子项目。
工程总投资约1亿元,施工周期为12个月。
二、主要内容1. 雨水收集和处理设施本项目将在城市主干道两侧设置雨水收集池,通过排水管道将雨水集中到池中,再经过处理设施,如格栅、沉砂池、生物滤池等进行处理,最终达到排放标准。
同时,还将设置一些雨水花园和雨水塘,将城市道路和广场上的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绿化带和植物。
2. 河道改造在城市内设置了多条河流,为了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和水环境质量,我们将进行河道改造。
主要包括疏浚河道,清理淤泥,修复河岸,种植水生植物等。
同时,在河道两侧设置一些湿地,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3. 绿地增加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在城市道路两侧、公园、广场等地方增加绿地面积。
这些绿地不仅可以起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作用,还可以用来集中收集雨水,减少城市内积水的情况。
三、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在正式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和准备。
包括清理现场垃圾、修整地面、搭建临时设施等。
同时需要购置和配置相关施工设备和材料。
2. 雨水收集和处理设施施工雨水收集和处理设施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施工需要进行严格的操作。
包括挖掘收集池,安装排水管道,建设处理设施等。
整个施工过程需要保证设施的密封性和稳固性。
3. 河道改造施工河道改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需要进行大量的土方工程和河道结构修复。
对于一些较淤泥的河段,还需要进行疏浚工作。
此外,还需进行水生植物种植和湿地建设等。
4. 绿地增加施工绿地增加主要包括对一些区域进行绿化改造和新建绿地。
施工过程主要是种植植物、铺设草坪、建设喷泉等。
同时,也需要在绿地布置一些雨水收集设施,确保雨水的有效利用。
四、施工组织1. 施工队伍组织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工程施工队伍。
海绵城市项目专项建设方案1. 摘要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个完整的海绵城市项目专项建设方案。
海绵城市是一种融合自然与人工建设的城市规划理念,旨在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水资源管理和水灾风险的挑战。
本方案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包括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增加绿地覆盖率等,以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
2. 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管理问题和频繁的水灾风险。
海绵城市概念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3. 方案实施3.1 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为了增加城市的自然排水能力和提供更多的蓄水空间,本方案建议增加城市的绿地覆盖率。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添加绿化屋顶和绿化墙壁- 扩大公园和景观绿地面积- 保护水体和湿地生态系统3.2 改善城市排水系统为了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能力,减少水灾风险,本方案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升级城市管网和下水道系统- 构建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系统- 加强雨水管理和水资源循环利用3.3 提高居民水资源管理意识为了使方案的实施取得最佳效果,本方案建议加强居民的水资源管理意识,倡导水资源节约和环保意识。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举办水资源管理培训和宣传活动- 设置水资源管理奖励和激励机制- 加强社区居民组织和合作4. 方案效益本方案的实施将带来以下效益:- 提高城市的自然排水能力,减少内涝和水灾风险- 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降低城市的碳排放量,增加城市可持续性5. 方案实施计划本方案的实施计划如下:- 第一年:进行项目立项和可行性研究- 第二年:开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第三年:推广方案,加强居民水资源管理意识- 第四年:持续监测和评估方案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6. 总结本文档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海绵城市项目专项建设方案,以解决城市水资源管理和水灾风险的挑战。
通过增加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和提高居民水资源管理意识,可以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自然的生态系统模拟,利用地表自然地形充分利用天然水文循环的城市模式。
在城市区域建设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可以更好地管理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同时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
下面是2024年海绵城市设计研究方案的精品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一、整体规划:建立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统筹规划城市水资源的获取、利用和保护,确保城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二、水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城市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科学布置水网系统,建立起完整的城市排水系统,确保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
三、绿地建设:增加城市的绿地比例,营造湿地、河岸带和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提供地表土壤的渗透能力,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污染。
四、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注重景观设计的生态循环性,利用雨水、河水和地下水等水源进行景观灌溉,减少对自来水的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建筑物的可调节性和适应性,合理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利用设施,减少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
六、小区设计:注重小区内部的绿地规划和雨水花园的建设,通过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小区的景观效果,改善小区内部的水环境质量。
七、水源管理:建立城市水资源管理机构,经营和管理城市的水资源,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质。
八、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九、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城市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落实责任主体的职责和义务。
十、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际上推广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和经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推动全球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专项施工方案1. 引言海绵城市建设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和工程措施,将城市变成一个可以高效地接纳、储存和利用降水的系统,从而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本文档旨在提供海绵城市专项施工方案,用以指导海绵城市项目的实施,并确保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2. 项目概述本项目的目标是将现有城市中的道路、建筑物、绿地等各种城市空间转变为具备拓展水文能力、降低洪水峰值、改善水质和提高生态效益的海绵城市。
项目范围包括城市主干道路改造、雨水花园的建设、建筑物屋面绿化和雨水收集系统的安装等。
3. 施工流程3.1 方案设计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 土地利用规划 - 雨水径流模拟和分析 - 需要进行改造的道路和建筑物的选定 - 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的设计 - 绿地和花园的布置 - 城市景观设计3.2 建设准备在施工前的准备阶段,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 与相关部门协调,取得施工许可- 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施工技术培训- 采购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进行施工区划3.3 施工实施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进行以下工作: - 进行道路改造工程,包括铺设透水铺装、修建雨水污水分流设施等 - 安装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管道、雨水收集桶等设备 - 进行绿地建设,包括绿化带的新建和植物的种植 - 建设雨水花园,用于雨水的储存和净化3.4 施工验收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验收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达到预期。
验收包括以下工作: - 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程质量,如道路透水性能、雨水收集系统的运行状况等 - 测量雨水花园中的水质指标,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 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和文明施工验收4. 施工安全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工地周边道路的合理管控,确保交通安全 - 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和市民注意安全 - 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进行培训 - 定期检查施工设备的安全性能,并进行维修和更换5. 环境保护为了保护环境,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 - 严格管理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源,避免施工废水和废土对环境的污染 - 合理利用和回收施工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的生态环境,如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绿地等6. 结束语本文档提供了海绵城市专项施工方案的详细内容,包括施工流程、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点。
**市海绵城市工程专项施工案一、综述1.1编制依据1、建立单位提供的施工设计图及图纸会审会议纪要2、工程建立标准强制性条文3、现场施工条件及围环境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5、木构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6-2002〕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GB50210-2001〕7、混凝土构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8、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3-2002〕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9-2002〕10、建筑施工平安检查评分标准〔JGJ59-88〕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平安技术规〔JGJ46-88〕12、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303-2002〕13、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CJJ/T82-99〕14、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15、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16、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17、现行及市建筑施工管理规定1.2 工程概况海绵城市工程主要施工容包括:铺装、坐凳、踏步及绿化工程等。
铺装一大面积采用30厚彩胶透水。
铺装二大面积采用60厚100*200透水砖。
1.3编制说明本施工案,是根据甲提供的施工图、有关标准及规、规程标准及文件编制的。
在施工中,我公司本着对建立单位高度负责的态度,将积极与质量监视部门配合,服从建立单位及监理工程师的管理,从控制工程质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认真做好平安文明施工。
同时,在施工中力争“少花、多办事、办实事〞,将建立单位投资的每一分落到实处,以到达有效控制投资的目的,更好更快地交出让建立单位满意的精品工程。
二、施工总体部署及准备工作2.1总体部署及准备工作〔一〕、现场交接准备我公司在规定的时间派有关人员进驻施工现场,进展现场交接的准备,其重点是对各控制点、控制线、标高等进展验收和复核,对目前的施工现场进展调整准备,以使整个现场能符合我公司的布置原那么及要求。
(完整版)海绵城市设计专篇⼗六海绵城市设计篇16.1、项⽬概况本⼯程建设⽤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XXXXX,北临XX⼤道,西侧、南侧、东侧现状均为⽥地和⽔塘,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城⽬规划⽤地呈矩形,南北宽112.81⽶,东西长194.65⽶,场地内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内标⾼⾼于XX⼤道。
规划总⽤地⾯积为19086.66㎡,场地内⾼差整体呈南⾼北低。
场地⾬⽔采⽤有组织排⽔,沿道路两侧⾬⽔井收集,由暗管排⼊北⾯黄桥⼤道市政管⽹。
16.2、设计原则(1)、安全第⼀,消除安全隐患、增强防灾减灾能⼒;(2)、因地制宜,渗、滞、蓄、净、⽤、排相结合,实现⽣态排⽔、综合排⽔;(3)、⾬污分流,实现⾬⽔资源化,改善⽔环境与⽣态环境;(4)、在经过审批的管线综合规划基础上合理布局 LID 设施,避免冲突;(5)、协同排⽔、道路、景观、建筑、施⼯等专业优化设计⽅案,确保落实到位;(6)、综合考虑适⽤与技术先进,在满⾜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节省建设投资和维护成本。
16.3、设计依据《长沙市低影响开发⾬⽔控制利⽤系统设计技术导则》(试⾏)DBCJ004-2016 《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设计导则》(试⾏)(DBCJ004-2017)《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系统构建》(试⾏)《建筑给⽔排⽔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 年版)《建筑与⼩区⾬⽔利⽤⼯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室外排⽔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6 年版)《城市⼯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利⽤⼯程技术规范》 DGJ32/J113-2011经过审批的项⽬管线综合规划甲⽅提供的项⽬总平⾯图和其他相关资料设计范围16.4、设计标准16.4.1、⾬⽔管⽹设计标准16.4.1.1、⾬⽔流量公式=ψqQ?F式中:Q-⾬⽔设计流量(L/s);ψ-径流系数;F-汇⽔⾯积(ha);q-设计暴⾬强度(L/(s*ha))。
海绵工程专项方案为实现海绵城市规划目标,需要通过海绵工程进行具体实施。
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工程中,如何落实和实践海绵城市理念,形成科学的、有效的海绵工程专项方案,是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海绵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理念、技术方法以及具体实施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海绵工程的基本原理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海绵工程,海绵工程的本质是通过人工手段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集约化、高效利用和生态修复。
海绵工程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文循环原理:海绵工程通过模拟自然水文循环过程,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提高雨水的自然渗透和蓄存能力,达到减少城市内涝和洪水的目的。
2. 地表覆盖调控原理:海绵工程通过调控城市地表覆盖类型,增加透水面积,减少径流,改善地表透水性能,提高城市地表自然渗透和净化能力。
3. 生态系统原理:海绵工程依托自然生态系统,模拟自然湿地、植被等生态环境,构建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水资源的生态功能和保护能力。
4. 多元化排水系统原理:海绵工程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城市排水系统,实现雨水的错峰排放和利用,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基于以上原理,海绵工程通过改变城市地表覆盖类型、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等手段,实现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再生,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
二、海绵工程的设计理念海绵工程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滞蓄原则:海绵工程以绿色滞蓄为核心设计理念,即通过增加绿地、湿地、雨水花园等绿色基础设施,实现雨水的滞蓄、渗透和再利用。
2. 多元化排水原则:海绵工程依托多元化排水系统,实现雨水的错峰排放、滞蓄蓄排和雨水利用,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3. 生态修复原则:海绵工程注重恢复和构建城市生态系统,通过模拟自然湿地、植被等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生态功能。
4. 风景优美原则:海绵工程依托于绿地、湿地等绿色基础设施,打造城市的生态景观和休闲空间,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和居住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