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
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限值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是指工作环境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的合理范围,以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锰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广泛用于许多工业过程中。
然而,在高浓度下,锰及其化合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各国针对工作场所中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制定了相关的限值标准。
1. 国际劳工组织(ILO) 的限值标准:国际劳工组织设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标准。
根据ILO的建议,锰及其化合物暴露限值如下:- 可溶性锰化合物(MnSO4):每立方米空气中不得超过0.2毫克。
- 雾状锰化合物及氧化锰粉尘:每立方米空气中不得超过0.05毫克。
这些限值标准是根据对锰及其化合物的研究结果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确定的。
2.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 的限值标准: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设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标准。
根据OSHA的建议,锰及其化合物浓度的限值如下:- 可溶性锰化合物(MnSO4):每立方米空气中不得超过5毫克。
- 其他锰化合物:每立方米空气中不得超过1毫克。
这些限值标准是根据对锰及其化合物的研究结果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确定的。
3. 欧洲工作场所大气污染物限值(OELs) 的限值标准:欧洲工作场所大气污染物限值是欧洲针对工作场所中各种污染物制定的标准。
根据欧盟对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标准,锰及其化合物浓度的限值如下:- 可溶性锰化合物(MnSO4):每立方米空气中不得超过0.2毫克。
- 其他锰化合物:每立方米空气中不得超过0.05毫克。
这些限值标准是根据对锰及其化合物的研究结果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确定的。
4. 中国的限值标准:中国对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标准也有相关规定。
根据中国的《职业卫生标准》(GBZ/T 189.1-2007),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如下:- 总锰:每立方米空气中不得超过1毫克。
- 可溶性锰化合物:每立方米空气中不得超过0.2毫克。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及检测标准GBZ 159— 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160.1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锑及其化合物—2004GBZ/T160.2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钡及其化合物—2004GBZ/T160.3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其化合物—2004GBZ/T16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铋及其化合物—2004GBZ/T160.5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2004GBZ/T160.6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钙及其化合物—2004GBZ/T16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2004GBZ/T160.8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钴及其化合物—2004GBZ/T160.9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铜及其化合物—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GBZ/T160.10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锂及其化合物GBZ/T160.11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镁及其化合物GBZ/T160.12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160.13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汞及其化合物GBZ/T160.14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及其化合物GBZ/T160.15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镍及其化合物GBZ/T160.16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及其化合物GBZ/T160.17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GBZ/T160.18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锶及其化合物GBZ/T160.19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钽及其化合物GBZ/T160.20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铊及其化合物GBZ/T160.21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锡及其化合物GBZ/T160.22 —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钨及其化合物GBZ/T160.23 —2004GBZ/T160.24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钒及其化合物GBZ/T160.2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锌及其化合物GBZ/T160.2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锆及其化合物GBZ/T160.2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硼及其化合物GBZ/T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160.3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GBZ/T160.3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砷及其化合物GBZ/T160.3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氧化物GBZ/T160.3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GBZ/T160.3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硒及其化合物GBZ/T160.3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碲及其化合物GBZ/T160.3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氟化物GBZ/T160.3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氯化物GBZ/T160.3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3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烯烃类化合物GBZ/T160.4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160.4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GBZ/T160.4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46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GBZ/T160.4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GBZ/T160.4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醇类化合物GBZ/T160.5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GBZ/T160.5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酚类化合物GBZ/T160.5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醚类化合物GBZ/T160.5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苯基醚类化合物GBZ/T160.5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醛类化合物GBZ/T160.5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160.56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物GBZ/T160.5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醌类化合物GBZ/T160.5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环氧化合物GBZ/T160.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羧酸类化合物GBZ/T160.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酸酐类化合物GBZ/T160.6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基卤类化合物GBZ/T160.6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胺类化合物GBZ/T160.6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GBZ/T160.6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腈类化合物GBZ/T160.6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胺类化合物GBZ/T160.7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乙醇胺类化合物GBZ/T160.7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肼类化合物GBZ/T160.72—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胺类化合物GBZ/T160.7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硝基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7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硝基化合物GBZ/T160.75—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杂环化合物GBZ/T160.7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磷农药GBZ/T160.7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氯农药GBZ/T160.7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氮农药GBZ/T160.79 GBZ/T160.80 GBZ/T160.81 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药物类化合物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炸药类化合物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生物类化合物。
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Z/T 160.1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錳及其化合物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 原理空气中气溶胶态锰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279.5nm 波长下,用乙炔 - 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4 仪器4.1 微孔滤膜,孔径0.8μm。
4.2 采样夹,滤料直径为40mm。
4.3 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mm。
4.4空气采样器,流量 0~3L/min和0~10L/min。
4.5 烧杯,50ml。
4.6 电热板或电砂浴。
4.7 具塞刻度试管,10ml。
4.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乙炔-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锰空心阴极灯。
5 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
5.1 硝酸,ρ20=1.42g/ml。
5.2 盐酸,ρ20=1.18g/ml,高纯。
5.3 高氯酸,ρ20=1.67g/ml。
5.4 消化液,高氯酸:硝酸=1:9 :取100ml 高氯酸,加入到900ml 硝酸中。
5.5 盐酸溶液,1%(V/V) 0.12mol/L:1ml 盐酸加到99ml 水中。
5.6 标准溶液:称取0.2748g 硫酸锰(将MnSO4·H2O于280°C烘烤1h 而得),溶于少量盐酸中,用水定量转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为1.0mg/ml 标准贮备液。
临用前,用盐酸溶液稀释成10.0μg/ml 锰标准溶液。
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6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6.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6.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限值1. 简介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对空气中存在的锰及其化合物浓度进行限制的标准。
这一标准的制定旨在保护工人的健康,防止他们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锰及其化合物中而导致的职业性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限值的相关内容。
2. 锰及其化合物的危害锰及其化合物是一类常见的金属元素和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许多领域,如钢铁制造、电池生产、焊接和化学制品制造等。
然而,长期接触高浓度的锰及其化合物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2.1 呼吸系统影响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高浓度的锰及其化合物时,工人容易吸入这些有毒物质。
长期暴露于锰及其化合物中会导致呼吸系统受损,引起咳嗽、气喘、肺功能下降等症状。
2.2 神经系统影响锰及其化合物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毒性。
长期接触锰可引起锰中毒,表现为手抖、肌肉僵硬、面部表情僵化等症状。
严重的锰中毒可导致帕金森氏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2.3 生殖系统影响锰及其化合物对生殖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锰及其化合物可能导致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女性月经紊乱等问题。
3. 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限值的制定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基于对锰及其化合物的毒性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结合工作环境中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
3.1 国际标准国际上,国际劳工组织(IL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限值的指南。
这些指南通常以每立方米(m³)空气中的锰及其化合物浓度为单位,提供了工作环境中允许的最高浓度限制。
3.2 中国标准在中国,国家标准《职业接触限值》(GBZ/T 189.1-2007)对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进行了规定。
根据该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允许浓度限制为每立方米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不得超过5毫克(mg)。
《仪器分析技术》锰及化合物测定实训一、实训内容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化合物测定,火焰原子吸收法二、实训目的1、熟练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2、掌握原子吸收定量检测标准曲线法的制作和样品结果计算。
三、实训原理气中气溶胶态锰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酸消解后,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279.5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进行定量。
四、仪器与试剂1、原子吸收仪,锰空心阴极灯2、10具塞刻度试管、容量瓶、吸量管等玻璃器具3、1%盐酸4、标准溶液:应用液浓度10ug/ml五、实训步骤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微孔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5mL消解液,盖好表面皿,在控温电热器上200℃左右消解: 消解液基本挥发千时,立即取下:稍冷后,用盐酸溶液浓解残渣,并定量转移入具塞刻度试管中,稀释至10. 0mL.样品溶液供测定。
(本次实验略,大气采样体积以10升为标准计算)2、标准曲线的制备:取6支10 mL具塞刻度试管,分别加入0.0 、0.30、0.60、1.00、2.00、3.00mL锰标准应用液,用盐酸溶液定容,配成0.00、0.30、0.60 、1.00、2.00、3.00 ug/mL浓度范围的锰标准系列。
3、原子吸收仪准备:(1)开机,双击原子吸收工作站;(2)仪器参数和标准溶液系列参数设置元素灯选择:点击“分析设置”选择锰灯所在灯号,检查参数。
如果锰灯不在灯转塔上,则在仪器未通电时,将该灯装上;寻峰、调灯位置,平衡能量,仪器预热;点击主菜单“文件”→“新建项目”建立标准曲线;(4)对光;(5)开气与点火:a.先开空压机:先开风机,再开工作开关。
压力0.25-0.3b.后开乙炔:先开总阀,再开分阀,压力0.06--0.08C.检查雾化器:将进样毛细管放在纯水里,观看燃烧头上是否有雾d.点火:燃气流量:1.5升/min,点着之后进样管放在水中,数分钟。
4、标准系列测定:原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在279.5mm波长下,用乙炔-空气火焰分别测定标准系列各浓度的吸光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及检测标准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160.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锑及其化合物GBZ/T160.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钡及其化合物GBZ/T160.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其化合物GBZ/T160.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铋及其化合物GBZ/T160.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GBZ/T160.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钙及其化合物GBZ/T160.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GBZ/T160.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钴及其化合物GBZ/T160.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铜及其化合物GBZ/T160.1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GBZ/T160.1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锂及其化合物GBZ/T160.1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镁及其化合物GBZ/T160.1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160.1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汞及其化合物GBZ/T160.1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及其化合物GBZ/T160.1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镍及其化合物GBZ/T160.1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及其化合物GBZ/T160.1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GBZ/T160.1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锶及其化合物GBZ/T160.2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钽及其化合物GBZ/T160.2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铊及其化合物GBZ/T160.2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锡及其化合物GBZ/T160.2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钨及其化合物GBZ/T160.2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钒及其化合物GBZ/T160.2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锌及其化合物GBZ/T160.2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锆及其化合物GBZ/T160.2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硼及其化合物GBZ/T160.2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160.3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GBZ/T160.3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砷及其化合物GBZ/T160.3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氧化物GBZ/T160.3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GBZ/T160.3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硒及其化合物GBZ/T160.3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碲及其化合物GBZ/T160.3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氟化物GBZ/T160.3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氯化物GBZ/T160.3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3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烯烃类化合物GBZ/T160.4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160.4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GBZ/T160.4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4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GBZ/T160.4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GBZ/T160.4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醇类化合物GBZ/T160.5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GBZ/T160.5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酚类化合物GBZ/T160.5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醚类化合物GBZ/T160.5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苯基醚类化合物GBZ/T160.5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醛类化合物GBZ/T160.5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160.5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物GBZ/T160.5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醌类化合物GBZ/T160.5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环氧化合物GBZ/T160.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羧酸类化合物GBZ/T160.6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酸酐类化合物GBZ/T160.6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基卤类化合物GBZ/T160.6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胺类化合物GBZ/T160.6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GBZ/T160.6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腈类化合物GBZ/T160.6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胺类化合物GBZ/T160.7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乙醇胺类化合物GBZ/T160.7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肼类化合物GBZ/T160.7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胺类化合物GBZ/T160.7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硝基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7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硝基化合物GBZ/T160.7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杂环化合物GBZ/T160.7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磷农药GBZ/T160.7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氯农药GBZ/T160.7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氮农药GBZ/T160.7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药物类化合物GBZ/T160.8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炸药类化合物GBZ/T160.8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生物类化合物。
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测定1. 引言在工作场所中,空气质量是影响工作效率和员工健康的重要因素。
锰及其化合物是一种常见的工作场所空气污染物,可能对员工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对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测定变得尤为重要。
2. 锰和其化合物锰是地球上的一种重要金属元素,广泛用于钢铁冶炼、化学工业和电子工业等领域。
在工作场所中,锰及其化合物可能主要来自于冶金、电镀、辅助焊接和锰制品加工等工序。
长期暴露在锰及其化合物的工作环境中,可能会导致锰中毒,严重影响员工的健康。
3. 锰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为了有效控制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需要对其进行准确、高效的测定。
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颗粒捕集法、气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
颗粒捕集法是一种常用的空气质量测定手段,适用于大气、工作场所和室内空气等环境中颗粒物的采集和分析。
利用颗粒捕集器可以有效捕集并固定空气中的颗粒物,然后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来测定其中的锰及其化合物含量。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气相色谱仪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对空气中的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气相色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元素分析技术,适用于对液体、气体和固体样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准确性的特点,可以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测定。
4. 个人观点对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我个人认为应该重视并加强相关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地测定和监测,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采取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
定期的空气质量测定也是保障员工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5. 总结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是对员工健康负责的重要工作。
通过颗粒捕集法、气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测定方法,我们可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
而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控制,也是保障员工健康的关键一环。
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限值摘要:1.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标准2.锰及其化合物的危害性3.如何保护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锰及其化合物4.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正文:一、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标准锰及其化合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限值标准是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根据我国《职业病目录》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锰及其化合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限值标准如下:1.锰:0.2mg/m(最高容许浓度)2.锰化合物:0.5mg/m(最高容许浓度)二、锰及其化合物的危害性锰及其化合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对人体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锰中毒:长期接触高浓度锰及其化合物可引起慢性锰中毒,表现为疲劳、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2.呼吸道刺激:锰及其化合物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导致咳嗽、喘息等症状。
3.皮肤损害:接触锰及其化合物可引起皮肤炎、湿疹等皮肤损害。
4.致癌作用:长期接触高浓度锰及其化合物可能具有致癌作用。
三、如何保护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锰及其化合物为保护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锰及其化合物,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降低锰及其化合物的使用量,采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品。
2.提高生产工艺,加强设备的密闭和通风措施,减少锰及其化合物的逸散。
3.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确保其不超过限值标准。
4.为工人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5.加强工人的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我国《职业病目录》、《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限值进行了明确规定。
企业应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安全。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㊂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㊂G B 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1原理空气中气溶胶态锰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279.5n m波长下,用乙炔 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㊂3.2仪器3.2.1微孔滤膜,孔径0.8μm㊂3.2.2采样夹,滤料直径为40m m㊂3.2.3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m m㊂3.2.4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 i n和0~10L/m i n㊂3.2.5烧杯,50m l㊂3.2.6电热板或电砂浴㊂3.2.7具塞刻度试管,10m l㊂3.2.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乙炔 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锰空心阴极灯㊂3.3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㊂3.3.1硝酸,ρ20=1.42g/m l㊂3.3.2盐酸,ρ20=1.18g/m l,高纯㊂3.3.3高氯酸,ρ20=1.67g/m l㊂3.3.4消化液:高氯酸ʒ硝酸=1ʒ9㊂3.3.5盐酸溶液,1%(v/v)㊂3.3.6标准溶液:称取0.2748g硫酸锰(优级纯,将M n S O4㊃H2O于280ħ烘烤1h而得),溶于少量盐酸中,用水定量转移入100m 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㊂此溶液为1.0m g/m l标准贮备液㊂临用前,用盐酸溶液稀释成10.0μg/m l锰标准溶液㊂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㊂3.4样品的采集㊁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㊂3.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 i n流量采集15m i n空气样品㊂3.4.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 /m i 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㊂3.4.3 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 /m i 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㊂3.4.4 样品空白: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㊂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入清洁塑料袋或纸袋内,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㊂样品在室温下可长期保存㊂3.5 分析步骤3.5.1 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5m l 消化液,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温度在200ħ左右,待消化液基本挥发干时,取下稍冷后,用盐酸溶液溶解残渣,并定量转移入具塞刻度试管中,稀释至10.0m l ,摇匀,供测定㊂若样品液中锰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盐酸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㊂3.5.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只具塞刻度试管,分别加入0.00㊁0.20㊁0.50㊁1.00㊁2.00㊁3.00m l 锰标准溶液,各加盐酸溶液至10.0m l ,配成0.0㊁0.20㊁0.50㊁1.0㊁2.0㊁3.0μg /m l 锰浓度标准系列㊂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在279.5n m 波长下,用乙炔 空气火焰分别测定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锰浓度(μg /m l )绘制标准曲线㊂3.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锰浓度(μg /m l )㊂3.6 计算3.6.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V o =Vˑ293273+t ˑP 101.3(1)………………………………………………式中:V o 标准采样体积,L ;V 采样体积,L ;t 采样点的温度,ħ;P 采样点的大气压,k P a㊂3.6.2 按式(2)计算空气中锰的浓度:C =10c V o(2)…………………………………………………………式中:C 空气中锰的浓度,乘以1.58为二氧化锰的浓度,m g /m 3;c 测得样品溶液中锰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 /m l ;10 样品溶液的体积,m l ;V o 标准采样体积,L ㊂3.6.3 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㊂3.7 说明3.7.1 本法的检出限为0.026μg /m l ;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m g /m 3(以采集75L 空气样品计)㊂测定范围为0.03~3μg /m l ;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2.5%㊂3.7.2 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为99.4%㊂3.7.3 样品中含有100倍A l 3+㊁C a 2+㊁C d 2+㊁C r 6+㊁C u 2+㊁P b 2+㊁Z n 2+等不产生干扰;100倍F e 3+㊁F e 2+有轻度正干扰;M o 6+㊁S i 4+有轻度负干扰㊂若有白色沉淀可离心除去㊂3.7.4 本法可采用微波消解法㊂4磷酸 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4.1原理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磷酸溶液中,锰离子被高碘酸钾氧化成紫红色高锰酸盐;在530n 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定量㊂4.2仪器4.2.1微孔滤膜,孔径0.8μm㊂4.2.2采样夹,滤料直径为40m m㊂4.2.3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m m㊂4.2.4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 i n和0~10L/m i n㊂4.2.5烧杯,50m l㊂4.2.6具塞比色管,25m l㊂4.2.7分光光度计㊂4.3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㊂4.3.1硝酸,ρ20=1.42g/m l㊂4.3.2高氯酸,ρ20=1.67g/m l㊂4.3.3磷酸,ρ25=1.68g/m l㊂4.3.4消化液:高氯酸ʒ硝酸=1ʒ9㊂4.3.5磷酸溶液,16%(v/v)㊂4.3.6高碘酸钾㊂4.3.7标准溶液:称取0.2748g硫酸锰(优级纯,将M n S O4㊃H2O于280ħ烘烤1h而得),溶于少量磷酸溶液中,定量转移入100m 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㊂此溶液为1.0m g/m l标准贮备液㊂临用前,用磷酸溶液稀释成30.0μg/m l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㊂4.4样品的采集㊁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㊂4.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 i n流量采集15m i n空气样品㊂4.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 i 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㊂4.4.3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 i 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㊂4.4.4样品空白: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㊂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入清洁塑料袋或纸袋内,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㊂在室温下样品可长期保存㊂4.5分析步骤4.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5m l消化液,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温度在200ħ左右,待消化液基本挥发干时,取下稍冷后,用磷酸溶液溶解残渣,并定量转移入具塞比色管中,稀释至25.0m l,摇匀,取10.0m l于另一具塞比色管中,供测定㊂若样品液中锰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磷酸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㊂4.5.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7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0㊁0.10㊁0.20㊁0.40㊁0.60㊁0.80㊁1.00m l锰标准溶液,各加磷酸溶液至10.0m l,配成0.0㊁3.0㊁6.0㊁12.0㊁18.0㊁24.0㊁30.0μg锰标准系列㊂向各标准管中加入约0.2g高碘酸钾,于沸水浴中加热20m i n;取出冷却后,在530n 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锰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㊂4.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锰含量(μg)㊂4.6计算4.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㊂4.6.2按式(3)计算空气中锰的浓度:………………………………………………………C=2.5m V o(3)式中:C 空气中锰的浓度,乘以系数1.58,为二氧化锰的浓度,m g/m3;m 测得样品溶液中锰的含量(减去样品空白),μg;V o 标准采样体积,L㊂4.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㊂4.7说明4.7.1本法的检出限为0.3μg/m l;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 g/m3(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㊂测定范围为0.3~3.0μg/m l,相对标准偏差为1.3%~6.7%㊂4.7.2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为97.5%㊂平均回收率为95.3%㊂4.7.3显色完全后,可稳定2h㊂样品中锰含量过高时,用磷酸溶解时即可出现高锰酸盐的颜色,不影响测定,分析时可减少样品液的用量㊂4.7.4铁不干扰本法;铬干扰测定时,可用过氧化氢使高锰酸的颜色褪去后,测量铬的吸光度,然后从总吸光度减去铬的吸光度㊂4.7.5本法可采用微波消解法㊂。
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 原理
空气中气溶胶态锰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27905nm波长下,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3 样品的采集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6.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in空气样品。
6.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in流量采集2~
8h空气样。
6.3 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塑料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
接近呼吸带,以1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
采集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入清洁塑料袋或纸袋内,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样品在室温下可长期保存。
7 测定步骤
7.1 对照试验: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
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7.2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5mL消化液,在加热板上加热消解,
保持温度在2000C左右,待消化液基本挥发干时,取下稍冷后,用盐酸溶液溶解残渣,并定量转移入具塞刻度试管中,稀释至10.0ml,摇匀,供测定。
若样品液中锰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盐酸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7.3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6只具塞刻度试管,分别加入0.00、0.20、0.50、1.00、2.00、3、00ml锰标准溶液,各加盐酸溶液至10.0ml,配成0.0、0.20、0.50、1.0、2.0、3.0ug/ml锰浓度标准系列。
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在279.5nm波长下,用乙炔-空气火焰分别测定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值对锰浓度(ug/ml)绘制标准曲线。
7.4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空白对照溶液,测得的样品
吸光度值减去空白对照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锰浓度(ug/ml)。
8 计算
8.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293 p
V0=V×——————×—————— (1)
273+t 101.3
式中:V0——标准采样体积;L
V——采样体积;L
t——采样点温度;℃
p——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8.2按式(2)计算空气中锰的浓度:
10c
C = —————— (2)
V0
式中:
C——空气中锰的浓度,乘以1.58为二氧化锰的浓度,mg/m3:::
c——测得样品溶液中锰的浓度ug/ml;
10——样品溶液的体积ml
V0——标准采样体积;L
8.3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
6规范性引用文件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
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GBZ/T 192.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GBZ/T 192.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第4部分锰及其化合物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