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物权法讲义
- 格式:pptx
- 大小:707.42 KB
- 文档页数:12
物权概述1.物权的概念和效力:一般讲解物权的概念(第114条第2款)、性质,重点讲解物权的优先效力。
2.物权的类型:一般介绍物权的法定类型与学理分类,重点讲解物权法定原则(第116条)。
3.物权的变动:重点讲解物权变动的原则——公示原则和公信原则(第208条)、物权变动的要件(第209条、224条、225条)、物权区分原则(第215条),物权的公示方式:登记(第209-223条)与交付(第224-228条)、物权的变动原因(第229-232条)。
4.物权的保护(第233-239条)所有权1.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内容2.所有权的类型: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与其他所有权,重点讲解法人所有权(第269、270条)3.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重点讲解业主的管理权的范围(第271-287条,其中第278条、281条、285条286条作出重大实质修改,新增282条,应注意特别讲解。
4.相邻关系:5.共有:重点讲解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的内外部关系,新增第306条,需特别注意。
6.所有权的特别取得方法:重点讲解善意取得、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因主物转让从物的所有权归属与孳息所有权的归属、添附,新第322条,需特别注意。
占有:重点讲解占有的保护。
(第458条-462条)第十二章用益物权第一节用益物权概述一、用益物权的概念(一)用益物权的概念民法典324条,国家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以及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组织、个人依法可以占有、使用和收益。
本条由“单位”改为“组织”,占有、使用、收益的主体范围进一步扩大。
(二)用益物权特征二、用益物权的种类和一般规则(一)用益物权的种类(二)用益物权的一般规则第二节土地承包经营权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概述(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征民法典333条将发放权证的机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改为“登记机构”登记制度和登记机构会统一设立,目前还没有。
G [物权法课程讲义]第一节物权法的概念与性质一、物权法的概念:物权法,是指调整各种物权关系的法律规范。
人对物的支配关系可以分为物的归属关系和物的利用关系。
其中物的归属关系所要解决的是特定民事主体对特定物的排他的全面支配权,物权法对这种物的归属关系的调整形成了财产所有权制度。
物的利用关系是指特定民事主体对物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进行利用,以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的财产关系。
对物的利用包括所有人的自主利用和非所有人的他主利用。
二、物权法的性质(一)物权法是私法(二)物权法是财产法(三)物权法主要是强行法(四)物权法是固有法(一)物权法是私法民法是私法的基本法,物权法作为民法的一部分,当然也属于司法。
物权法之作为私法,贯穿着私法自治原则,认为每一个人都可以而且应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决定私法方面的一切关系。
(二)物权法是财产法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
人身关系是人们基于彼此的人格和身份而形成的相互关系。
财产关系是当事人基于财产而形成的相互关系。
物权法是以人对财产的归属和利用关系为调整对象,所以作为私法的物权法,具体而言属于财产法。
(三)物权法主要是强行法强行法是绝对适用的,不以当事人的意思为转移,当事人必须遵循。
而物权法由于实行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公示方法都是由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得以其约定任意变通,只能按照法律规定设定、取得物权,因此,物权法的规范绝大多数是强行性规范。
(四)物权法是固有法物权法是固有法,具有本土性,这也是物权法与债权法的一个重要区别。
所谓法源,即法律渊源,是指有效力的法律规范源于何处。
物权法的法源,即在实践中遇到物权法案件时,从何处可以找到用于解决本案的法律规范。
我国物权法的法源包括形式意义上的物权法与实质意义上的物权法。
一、形式意义上的物权法形式意义上的物权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在民法典编纂完成时,将成为民法典的物权编。
二、实质意义上的物权法实质意义上的物权法,即所有调整物权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应知应会知识点梳理一、物权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权利1.物权的概念与特征-物权是法律规定的、对特定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有限权利。
-物权具有专有性、绝对性和绝对效力的特征。
2.物权的基本权利-占有权:对物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使用权:对一个或多个物进行其中一种行为的权利。
-收益权:对物产生的自然和法律收益享有的权利。
-处分权:对物经济价值实现的权利。
二、不动产和动产1.不动产的概念及种类-不动产是地面、地底和空中的物权对象,包括土地、建筑物和与土地紧密连接的设施等。
-不动产按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商业用地、工矿用地等,按性质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
2.动产的概念及种类-动产是一切可以转移的物权对象,包括货币、有价证券、机动车、动物等。
-动产可分为标准动产(货币、有价证券、票据等)和非标准动产(机动车、动物等)。
三、担保物权1.担保物权的概念及种类-担保物权是以债权为担保的物权。
主要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抵押权是指债务人将不动产或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物件进行占有、使用、收益或处分的权利。
-质权是指债务人将动产交付给债权人保管,并在债务履行期限内享有保管人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留置权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务时,以债务人负有的动产暂时占有作为担保。
2.抵押权的设立和变更-抵押权的设立:采取形式合同的方式,通过合同约定并办理登记。
-抵押权的变更:设立抵押权后,抵押权人和债务人可以在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变更抵押权。
四、共有和共同共有1.共有的概念和种类-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物享有共同权益的制度。
-共有可分为同物共有和单位共有。
-同物共有是指多个权利主体对一个物拥有共同的权利和义务。
-单位共有是指多个权利主体对一个物按份额拥有独立的权利和义务。
2.共同共有的主要特征和效力-共同共有的主要特征是共有共享、互利共担、受益共享、分割不得拒绝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编总则第一章基本原则[立法目的和依据]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调整范围]第二条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命题题眼1、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都适用物权法。
需要明确的是,物权法并不一般性地调整所有物的归属和利用关系,物权法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财产关系。
2、物的理解“物”系民法上的一个基本概念,理解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不能在“物”这一语词的通常意义上来理解民法上的物,也不能把物等同于“财产”。
通常所称之物,泛指一切物理学上的物,包括动物、植物、矿物、日月星辰等,而且人体自身也被包含在物之内。
但是,民法学上所称之“物”,必须具有能为私权客体的属性,既涉及一般意义上的有体物,也涉及某些法律规定的权利,如可以转让的不动产使用权、债权、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等由法律确认的适用物的规则的财产权利。
(2)作为物权客体的物的法律特征:①物具有非人格性。
人自身不能作为民法上的物,除法律允许外如脱离人身的毛发等,不得以人身作为物权的客体。
即使是某个人自己,也不得认为对自己的身体的整体或者部分享有物权法上的权利。
②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原则上须为有体物或者有形物。
所谓“有体物”或者“有形物”是指物理上的物,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电等。
所谓“有体物”或者“有形物”主要是与精神产品相对而言的,著作、商标、专利等是精神产品,是无体物或者无形物,精神产品不是物权法规范的对象,主要由专门法律如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调整③作为物权客体的物须为独立物。
幻灯片1物权法及其法律渊源s.38、39形式意义上:规范物权秩序具有物权之名的法律实质意义上:规范物权秩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幻灯片2参考书目● 1.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 2.王泽鉴:《民法物权(1):通则· 所有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 3.王泽鉴:《民法物权(2):用益物权· 占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 4.黄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 5. [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张双根译:《德国物权法(上册)》,法律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 6.[德]鲍尔·施蒂尔纳著,申卫星、王洪亮译:《德国物权法(下册)》,法律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幻灯片3参考法律● 1.民法通则● 2.物权法● 3.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 4.农村土地承包法● 5.土地管理法● 6.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幻灯片4物权的概念●物权是指权利主体直接控制支配特定的物或者权利并享受其利益,而具有排他性的一种财产性权利。
●《物权法》第223条权利质权幻灯片5物权在民法体系中的位置● 1、总则● 2、物权法● 3、债权法● 4、婚姻家庭法● 5、继承法● 6、知识产权法● 7、商法● 8、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国际私法)幻灯片6物权的类型体系●一、完全物权:所有权(自物权)●按照所有制: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个体所有权、法人所有权●按照客体:动产所有权、不动产所有权●按照主体:单一所有权、共同所有权——按份共有、共同共有●二、限制物权:他物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三、占有:准物权:占有—性质上非属于物权,但是具有某些物权的特征,学理上称之为类物权。
●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自主占有和他主占有、和平占有与暴力占有、公开占有与隐秘占有、占有与占有辅助幻灯片7物权和债权的区别●1、物权调整财产的静态归属关系,而债权调整财产的动态流转关系;●2、物权为支配权,而债权为请求权;(直接性权利、间接性权利)●3、物权为绝对权,而债权为相对权;(对世权、对人权)●4、物权具有优先效力、追及效力、排他效力和物上请求效力,而债权具有平等性,不具有这些效力;●5、诉讼时效主要针对请求权而设计,物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6、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是物权法定、一物一权和公示公信,而债权的发生奉行契约自由的原则,一物之上不限于成立一个债权(分时租赁合同),债权的享有和变动无须公示;●7、物权与债权相比,受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较大,物权立法较债权立法道路曲折;●8、债权制度具有国际融合的趋势,而物权制度各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9、物权的客体为物,而债权的客体是(给付)行为●物权和债权的区别.doc幻灯片8物权、债权、继承权与人身权●性质;特点;内容;保护方法●物权绝对权直接支配总括的、无所物权请求权●不包的用益权●●债权相对权间接请求权请求给付债权请求权●继承权取得权主体相对性取得遗产继承回复请求权●人身权绝对权直接支配人格与身份之人身权请求权●专属、支配、享有幻灯片9罗马物权法和日尔曼物权法的区别●1、罗马文明属于早熟的文明,很早便确立了个人、家庭以及私有制的地位,罗马物权法以所有权为中心;而日尔曼物权法以占有为中心,日尔曼氏族和部落的力量一直强大,个体所有权发育迟缓;●2、罗马物权法对所有权只能进行量的分割,不可以进行质的分割;而日尔曼物权法对所有权不仅进行量的分割,还可以进行质的分割;●3、罗马物权法实现了财产权和身份权的分离,而日尔曼物权法没有实现财产权和身份权的分离,保留了宗主和领主较多的身份权;●4、罗马物权法以个人主义为本位,崇尚意思自治;而日尔曼物权法以团体主义为本位,注重团体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编总则第一章导论一、物权法的基本情况(一)、立法过程及通过情况:立法过程:1、2002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第31次会议, 李鹏担任委员长主持第一次审议。
这次审议的重点是在法律上明确保护私人财产,明确了物权的相关的概念。
2、2004年10月,物权法草案接受首次单独审议,即第二次审议。
这次审议重点在于如何完善保护私人财产。
由于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通过在即,物权法暂被搁置。
3、2005年6月,第三次审议。
这次会议强调的立法重点是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平等保护。
另外,特别强调对于民众遇到在征地和拆迁补偿方面的物权保护。
4、2005年10月,第四次审议。
此次审议重点是强调房产方面的三大变化,第一小区的道路、绿地、车库倒底应该归谁所有;第二对侵害业主的共同权益的行为能否起诉;第三住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能否在到期以后顺利的顺延。
5、2006年8月, 第五次审议。
这次会议重点强调了要加强对国有资产保护的力度。
另外,删除了关于居住权的规定。
6、2006年10月,第六次审议。
重点强调农村的建设用地的严格控制, 防止滥占耕地, 侵害百姓的基本农田。
7、第七次审议是强调宅基地使用权给予如何的保障。
通过过程: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
其中2799票赞成,52 票反对,37票弃权.共5编、19章、247条.07年的10月1日开始施行. 被民法学者王利明谓为“立法非常复杂”的物权法历时13年,连破六审、七审纪录,经历了不同寻常的波折,在艰难中作出抉择。
(二)、物权法的结构(5编、19章、247条.)1、第一编:总则共3章(第1-38条,共38条)第一章基本原则;第二章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第三章物权的保护2、第二编:所有权共6章(第39-116条,共78条)第四章一般规定;第五章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第六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七章相邻关系;第八章共有;第九章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物权法》普法教育讲义《物权法》普法教育讲义第一、《物权法》的意义第二、什么是物权第三、物权法的三项原则第四、物权法的概念第五、物权法的主要内容一、《物权法》的意义。
前段时间某地交警禁“黑摩”营运,将缴获的摩托车销毁。
《物权法》将阻止此类行为的发生,“黑摩”虽不能营运,但其是车主的合法财产,受《物权法》保护,交警不能随意毁坏私人的合法财产。
法学名家梁慧星有一句名言:“《物权法》将终结圈地运动和强制拆迁,使其成为历史名词”。
理由就是《物权法》规定的征地制度将商业用地排除于国家征收之外,企业取得商业用地要与土地使用权人谈判签约。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这是一句英国名谚,其实可以作《物权法》的最佳注脚。
总的来说,《物权法》是国家的基本财产法,主要为界定产权,特别是私有财产身份的确定并且私有物权具有的排他性,更重要是排除了国家机器的干涉。
二、什么是物权?简单地说,就是指权利人支配动产和不动产所享有的权利。
物权首先是财产权。
财产权分为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
物权与知识产权区分较容易。
物权是有形财产权,具体针对房屋、土地、车辆、有价物品等。
动产以及不动产。
知识产权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清的,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至于物权与债权区分相对来说复杂一些。
比如我们在购买衣服,在这个简单的行为中,就产生四种权利:物权、债权、支配权、请求权。
购买衣服就形成一个买卖合同,买受人就享有债权,其就享有追索衣服的请求权。
可见债权并不实际占有衣服(物),但其享有请求债务人交付衣服(物)的权利。
一旦衣服交付,买卖人就对衣服(物)享有物权,可见物权是对衣服(物)的实际占有,也就是支配权。
支配权是物权的一项重要的特征。
物权产生支配权,债权产生请求权。
支配权指权利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直接控制动产、不动产,不需借助别人的帮助就可以行使权利。
请求权是指请求特定的义务人来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
同时,物权也是一种对世权。
所谓对世权是权利人所享有的权利可以对抗除权利人之外的任何人,任何人侵害或妨害了权利人的权利,权利人可以向其主张权利。
物权法讲义一、总则1.物权: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2. 基本原则:2.1 一物一权(第2条);权利人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2.2 物权法定(第5条):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2.3 物权公示公信原则(第6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法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3. 不动产登记3.1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自法律文书或者征收决定生效时发生效力;2)因继承或者接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3)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发生时发生效力。
限制:依照上述规定享有不动产物权的,处分该物权时,依照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即未经登记不得处分)。
3.2 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的效力: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不影响合同效力。
3.3 不动产登记簿和不动产权属证书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依据。
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
二者不一致时,以登记簿为准。
3.4 登记簿的更正与异议登记1)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登记簿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权利人书面同意或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予更正。
2)登记机关予以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应在15日内起诉,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异议登记不当,应承担赔偿责任。
3.5 预告登记房屋买卖或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按约定可以申请预告登记。
效力: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限制:三个月内申请登记,逾期,预告登记失效。
4. 动产交付4.1 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
民法物权法知识点总结一、实物权1、定义:实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利用和处分的权利。
2、分类(1)占有:占有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对特定的物行使直接支配、利用和处分的权利。
(2)所有权:所有权是指人对特定的物享有最广泛的支配、利用和处分权。
(3)地役权:地役权是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土地所具有的管辖权,即依法对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处分的权利。
(4)抵押权:抵押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不动产或动产设定为债权人的担保物。
(5)留置权:留置权是指有关合同债务的债务人在没有得到履行债务的保证时,依法对债务人的动产或者占有物享有的权利。
3、取得:实物权的取得可以通过依法取得、合法占有、遗失拾得以及合法取得等方式。
4、侵权:实物权的侵权主要包括侵犯占有、侵犯所有权、侵犯抵押权、侵犯地役权以及侵犯留置权等。
5、保护:实物权的保护主要通过处分保护、追索保护、排除妨害以及排除危险等方式。
二、担保物权1、定义:担保物权是指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债务人或第三人将自己的财产给予债权人的,以保证债务的清偿的物权。
2、种类(1)抵押权:抵押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不动产或动产设定为债权人的担保物。
(2)质权:质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自己的动产移交给债权人作为担保物。
3、设定:担保物权的设定主要是通过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的。
4、行使:担保物权的行使包括出质人履行义务、质权人利用质物、质权人与第三人交易以及质权人给与质权等。
5、变更和灭失:担保物权的变更和灭失主要是通过债务履行、解除合同、拍卖处分和追索等方式进行的。
三、担保物权与担保合同1、关系:担保物权与担保合同之间主要是一个以他人财产为担保的实体法律关系和一个法律行为。
2、异同:担保物权与担保合同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以财产为担保,后者则是以法律行为为担保。
3、关系转换:担保物权可能转换为担保合同,而担保合同则能够形成担保物权。
四、查封、扣押和冻结1、定义:查封、扣押和冻结是以保障民事诉讼活动的进行和追索公共债权为目的,对特定的物权进行一定期限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