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生态系统-1
- 格式:ppt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1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经食物链流动时只能从较低的营养级流向较高的营养级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含有的能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2.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 10%,若草固定的能量相同,则下面哪一条途径中鹰获得的能量最多?( )A.B.C.草→昆虫→青蛙→蛇→鹰D.草→昆虫→食虫鸟→鹰3.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参考下图所示的模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流经某一种群的能量时,要考虑到能量被利用和未被利用等方面B.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水平上C.模型中的“能量输入”就是指捕食者的捕食D.模型中的“能量散失”主要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4.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5.(2022山东泰安模拟)生态果园与传统果园最大的区别是增加了果园中生物的种类,例如利用果树下光照强度弱、空气湿度高、风速低等环境条件,在两行果树间种植喜湿、喜温、喜半阴的草菇(一种食用菌),或种植草,还可以向果园中引入鸡、鸭等动物,甚至可以在果园中养殖蚯蚓,以此提高果园的稳定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光能输入到果树—草菇园的途径是果树和草菇等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果园中养殖鸡、鸭时,鸡、鸭粪便中的能量可以被果树利用C.果树种植过程需要治虫,目的是使能量多级利用D.果树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6.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将呈“J”形7.(2022广东六校联考)下图为能量流经生产者的过程图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或a、b、c、d、e之和B.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包括在d中C.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e/b)×100%D.图中c的能量若为负值,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正在衰退8.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
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方案设计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发展,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带来了对水产养殖业的新挑战。
传统的养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新型的生态工程方案设计可以有效改善水产养殖的环境,提高养殖的效率和品质。
本文将针对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方案设计进行阐述。
二、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概述传统的池塘养殖多采用大面积的单一种类养殖,水体循环不畅,水质易受污染,养殖效益不高。
而现代的池塘养殖生态工程则是通过在养殖池塘中引入多样化的植物和动物,构建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池塘养殖生态工程主要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工程技术为手段,通过在池塘中建立一整套生态系统,来调节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和产量。
三、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方案设计1. 水域环境调控对于传统的单一种类鱼类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积聚较多,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因此,在池塘养殖生态工程设计中,可以利用植物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例如选用芦苇、藕、箭茅等植物,利用它们的根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物,从而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同时,可以利用多样性的植物来构建水生植物群落,提高池塘水质的稳定性,增加水中氧气含量,改善鱼类的生存环境。
2. 排水系统优化传统的池塘养殖大多采用人工通排的方式,这种方式会导致排水不畅,污水难以处理。
因此,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方案设计中,应该优化排水系统,采用自然循环的思路,通过地形设计和水生植物布置来构建自然排水系统,达到水质净化的效果。
3. 养殖池塘生态系统建设在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方案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养殖环境的多样性,通过种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鱼类和藻类等物种,形成一个完整的养殖生态系统。
同时,合理设计养殖池塘的深度、形状和大小,增加池塘底部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
4. 养殖密度调控传统的鱼类养殖中,通常采用高密度养殖来提高产能,但这样容易导致水质污染和鱼类争食。
池塘治理改造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工业化的发展,许多池塘和湖泊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传统的池塘治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池塘治理改造工程,以提高水质,恢复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二、项目目标1.提高池塘水质,降低污染物浓度,改善生态环境。
2.促进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
3.改善周边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4.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满足城市的用水需求。
三、项目内容1.测量和调查:对池塘的水质、水量、水生态等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调查,获取准确的数据。
2.水环境治理:对池塘的水环境进行清理和改善,包括清除池塘底泥,截取杂草和其他杂物,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污染物等。
3.生态修复:进行适当的植被种植和保护,促进植物的生长,并增加池塘的生态功能。
4.水体循环:采用湿地工程等技术,改善水体的循环,提高水质。
5.水生态保护:修建或改造鱼类栖息地,加强水生态的保护和管理。
6.污水治理:改造池塘附近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和排放。
7.环境保护:设立警示标志,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加强对池塘周围环境的保护。
四、项目技术方案1.水域修复技术:采用生物修复和湿地修复等技术,提高水质和水生态。
2.底泥处理技术:采用生物和化学联合处理的方法,对底泥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进行有效处理。
3.植被恢复技术:根据池塘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植被种植,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水体的净化。
4.水体循环技术:通过建设人工湿地、增加水面搅动设备等方式,提高水体的循环和曝气。
五、项目实施方案1.项目立项:进行项目的立项,确定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目标。
2.设计方案:根据测量和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包括治理和改造的技术方案。
3.环评审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4.施工实施:进行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组织,确定施工方案,安排施工人员和设备进行施工。
5.监测和评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水质、生态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价,随时调整方案和措施。
高三生物生态工程试题答案及解析1.图中表示含有大量藻类、底层水草及挺水植物(芦蒿、香莲)的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
请据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含有食物链的数量是 ____ 。
(2)图中未呈现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 ____ 。
(3)可采用 ____ 法调查芦蒿的种群密度。
若要调查单细胞藻类的种群密度,应当将单细胞藻类培养液滴在上进行计数。
若要描绘出藻类的群体生长的S型曲线,应该将单细胞藻类放在温度适宜浓度的全营养液和 ____ 条件下培养,并每天 ____ 随机取样。
(4)蘑菇可以从猪粪中获得 ____ (物质、能量、物质和能量);水草可通过细菌的分解获得猪粪中的____ (物质、能量、物质和能量)。
【答案】(1)8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样方法血球计数板光照定时(4)物质和能量物质【解析】(1)图中含有食物链的数量是8。
(2)图中未呈现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芦蒿的种群密度。
若要调查单细胞藻类的种群密度,应当将单细胞藻类培养液滴在血球计数板上进行计数。
若要描绘出藻类的群体生长的S型曲线,应该将单细胞藻类放在温度适宜浓度的全营养液和光照条件下培养,并每天定时随机取样。
(4)蘑菇属于分解者,可以从猪粪中获得物质和能量;水草属于生产者,不能直接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可通过细菌的分解获得猪粪中的物质。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和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工程要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B.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C.建立不同的生态工程时要因地制宜,所依据的原理都相同D.生态工程是一类少耗能、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答案】C【解析】建立不同的生态工程时要因地制宜,所依据的原理不尽相同,C错误。
⾼中⽣物课后习题⽣态部分课后习题⽣态部分P63⼀、基础题1.在某池塘中,第⼀-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
请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2.假如要调查-块农⽥中某种⿏和蚯蚓的种群密度,你将分别采⽤什么⽅法?说说你做出选择的理由。
3.下页图A、B为两个国家⼈⼝年龄组成图,纵轴⽰年龄,横轴⽰各年龄段⼈⼝占总⼈⼝的百分⽐,请根据此图回答,哪⼀个国家未来的⼈⼝增长率⾼?⼆、拓展题1.“整体⼤于部分之和”。
⽐较种群特征和个体特征的不同之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前我国60岁以上的⽼年⼈达1.32亿,占总⼈⼝的10%以上,已经步⼊⽼年型国家的⾏列。
你认为我国⼈⼝中⽼年⼈所占⽐例还会升⾼吗?现⾏的计划⽣育政策应当调整吗?P69⼀、基础题1.种群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分别会在什么条件下出现?你能举出课本以外的例⼦加以说明吗?2.20 世纪初,⼈们将驼⿅引⼈加拿⼤密执根湖的⼀个孤岛。
该种群从1915年到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
(1)⽤曲线图表⽰该种群数量⾃1915年⾄1943年的消长情况。
(2)从1915年到1930年,该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可能的原因有哪些?(3)该种群的数量后来急剧下降,可能的原因有哪些?3.举例说明什么是环境容纳量。
⼆、拓展题假设你承包了⼀个鱼塘,正在因放养多少鱼⽽困惑:放养密度过⼤,鱼竞争加剧,死亡率会增加;放养密度过⼩,⽔体的资源和空间不能充分利⽤。
如何来解决这个难题呢?请查阅有关书籍或⽹站,如www/doc/16bbd68e6d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f.html /fishery/tech/等。
P77⼀、基础题1.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因素有关:()A.光照强度B.⾷物种类C.湿度D.温度2.在⼀个⽔族箱中⽣活着两种原⽣动物,假设种群A捕⾷种群B。
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三)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建议用时:40分钟)1.(2020·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期末)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能维持多年相对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
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营养级是泥巴B.水和泥巴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成分C.只有一条食物链D.没有分解者的参与B[泥巴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无机成分,不属于任何一个营养级结构,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应该是泥巴中的藻类或生长在泥巴上的一些沉水植物等,A错误;一个生态系统中一般不可能只有一条食物链,C错误;该生态系统也需要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维持多年相对稳定,D错误。
]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关系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乙是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是分解者,有些细菌可以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还有些细菌可以是消费者,如寄生细菌,C错误。
] 3.(2020·吉林二调)下列对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早出现的成分B.蓝藻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改变了地球上原始气体的组成C.植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原始蕨类是最早的登陆生物D.动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其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细菌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A错误;蓝藻能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因此蓝藻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改变了地球上原始气体的组成,B正确;植物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C错误;动物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D错误。
]4.(2020·河北邢台一模)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双翅目幼虫和银鱼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B.黑鱼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四、五营养级C.若大量捕捞黑鱼,则会导致两种幼虫的数量增加D.若水体被重金属污染,则黑鱼体内重金属的浓度最高C[双翅目幼虫和银鱼均可捕食水蚤,且银鱼能捕食双翅目幼虫,故二者是竞争和捕食的关系,A正确;黑鱼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四、五营养级,B正确;若大量捕捞黑鱼,则银鱼的数量会增多,银鱼捕食两种幼虫的数量增加,导致两种幼虫的数量减少,C错误;在该食物网中,黑鱼处于最高营养级,重金属能通过食物链富集,则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重金属的浓度最高,D正确.]5.(2020·北京市十一校高三质检)一种角蝉幼虫和蚂蚁长期栖息在一种灌木上,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分泌物是蚂蚁的食物,同时蚂蚁也保护角蝉幼虫不被跳蛛捕食。
池塘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与生态养殖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与生态养殖研究1.池塘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物质循环途径1.1.池塘生态系统的概念池塘生态系统是指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所有生物的总和。
生态系统是由生态物质组成的,包括所有的水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对池塘生态系统影响最重要的生态物质是养殖水产动物、饲料、水体微生物种类。
池塘生态系统有自净功能,构成水体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物质比例相对稳定,生态物质功能各异,但各负其责,共同完成水体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
如果投入池塘生态系统的生态物质适中,循环途径畅顺,池塘生态系统就能保持正常运转。
但池塘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是有限的,如果片面、过多的投入某生态物质(如饲料或消毒剂),生态循环途径受阻,平稳被破坏,就会造池塘中有害的生态物质堆积。
这就所谓水体被污染。
因此,生态物质的投入种类和数量,对池塘生态系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1.2.池塘生态系统主要生态物质循环途径1.2.1.碳(C)的生态循环途径生物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含有碳元素。
其生态循环历程有二种:一是通过碳的生物性同化作用,合成水产动物的体重部份,所谓生物生长。
二是通过碳的生物性异化作用,使有机碳水化合物转化成CO2。
碳的第一去向增加水产动物的养殖产量;碳的第二去向使生态系统的CO2增加。
CO2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须物质,且能增加池水体的缓冲能力。
产生多余的CO2,由水体直接散逸至大气中。
CO2不具毒性。
因此,在碳的生态循环历程中,不会对水体及水产动物造成危害。
1.2.2.氮(N)的生态循环途径氮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水产动物大部份肌肉是由蛋白质构成的。
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大,一般为40%左右。
水产动物摄食蛋白质后,在消化系统中分解为氨基酸而被吸收,经同化作用重新合成新的蛋白质,修补细胞组织,构建体质,增加体重。
蛋白质转化为水产动物身体的一部份,形成产量。
因此,氮的第一个重要生态循环和碳一样,被固定在水产动物体内。
初一生物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部分和者。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的关系。
③该生态系统条食物链,写出图中最长的食物链:④该生态系统能量和有机物都来源于的光合作用。
【答案】①非生物部分,分解者②捕食③5,草→鼠→蛇→鹰④草【解析】①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又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故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②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消费者捕食生产者。
③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起始点是生产者,故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最长的是草→鼠→蛇→鹰。
④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源于阳光,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固定的。
【考点】本题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属于生产者的是()A.杂草B.人类C.蘑菇D.细菌【答案】A【解析】A、杂草是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为动物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符合题意。
B、人类是动物,为消费者,不是生产者,C、蘑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不是生产者,D、细菌属于分解者,不是生产者,故BCD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为动物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而蘑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
3.“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在落花传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和真菌。
一、系统的基本概念及性质(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特征:1生态学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2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三大功能4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能量在流动中的损失,生态系统营养级不会超过5-6个5动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结构生产者: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的生物。
特例:硝化细菌(化能合成作用)、光合细菌消费者: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大型食肉动物分解者 (decomposer):分解动植物遗体中有机物获取能量的生物。
细菌,真菌 非生物环境: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气候因素(及其他物理条件)非生物的物质——水,空气,无机盐非生物的能量——阳光,热能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1、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将光能变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2、消费者通过自身代谢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回归自然,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对植物的传粉受精和种子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是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
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论1.生态系统的能源、能流的形式A.辐射能:太阳辐射能以光能的形式存在,它是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最初能量来源;太阳能既是能源又是主要的生态因子。
B.辅助能:不能直接被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转化为化学能。
如:潮汐、风能属辅助能,与月球及大气的运动相关生态系统能流的形式是化学能。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同化量的分析》专题复习练习1.(2018海南卷·2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
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答案】D【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直接以植物等生产者为食的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动物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上是呼吸作用,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详解】A、当鲫鱼以藻类为食时,是初级消费者,当鲫鱼以水蚤为食时,是次级消费者,A项正确;B、依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鳜鱼的营养级比鲢鱼高,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获得的能量少于鲢鱼,所以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项正确;C、通气增加水体溶解氧,有利于水体中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促进残骸分解为无机物,C项正确;D、依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第一营养级的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第三营养级的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项错误。
2.(2018海南卷,2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D【分析】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如果一条食物链上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池塘水环境生态调控方法(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池塘水环境生态调控方法(推荐完整))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池塘水环境生态调控方法(推荐完整)的全部内容。
池塘水环境生态调控方法(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池塘水环境生态调控方法(推荐完整)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池塘水环境生态调控方法(推荐完整)>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池塘水环境生态调控方法在当今集约化高密度高投饵的水产养殖模式下,水质恶化、病害增多药残问题突出。
养殖水体净化能力下降、缺氧和有毒代谢物增多等等,严重影响养殖水产品的健康生长。
应此如何利用各种水质调控措施消除这些不利应素,为让我们的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维持池塘生态环境就显得由为重要.以下就池塘水体及生态环境调控的三种方法供参考。
1、物理调控法冬天干塘清淤,提高池塘肥力延缓池塘老化。
干塘后经过冬天严寒风吹日晒,能杀死寄生虫和病原体。
最重要的是有更多的氧气氧化分解底泥,消除中间还原物的产生,对经后养殖时的水环境的调节有重要作用。
适当注换水保持水质清新,保障水源质量,做到春浅(50厘米)、夏满(平台坡面80厘米)、秋勤(勤换水)。
二轮专题之生态系统1一、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1、求“最少”与 “最多”1、下图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1kg ,则最少消耗水藻多少kg ?最多消耗水藻多少kg ?2、求同一营养级中不同种群的“最少”与 “最多” 2、在下图种群中,若E 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为5.8⨯109kJ, B 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为1.3⨯108kJ, 则理论上A 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至少是( )kJ 。
3、求“生活范围”的“最少”与 “最多”3、在“棉花→棉蚜→食蚜蝇→瓢虫→麻雀→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食蚜蝇要有5m 2的生活面积才能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则一只鹰的生活空间至少是( )。
A.5×103 m 2B.5×104 m 2C.5 3 m 2D.54 m 2二、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4、如下南极食物网,假设由于某种原因大鱼全部死亡,试问对虎鲸的数量有何影响?对磷虾的数量有何影响?虎鲸须鲸 企鹅 海豹大鱼磷虾 浮游动物 小鱼浮游植物5、(11山东卷)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
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6、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1)若花鲢灭绝后__________。
(2)若白鲢灭绝后__________。
(3)若捕捞部分花鲢后__________。
A.乌鱼下降 B.乌鱼上升C乌鱼基本不变绿藻水蚤花鲢乌鱼白鲢(4)若池塘中某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 _______。
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
三、种群与群落7---1、(12广东)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____________,促使其释放____________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