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换热站与楼宇换热站的技术经济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不同供热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设计师们需要对于建筑物采暖供热的方式进行更加具体的研究和部署使得建筑物内部始终保持一个适宜的居住温度,采暖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选择的时候需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特征。
除此之外,还要通过对于本地经济与环境作出相关数据的比较,以更加全面的判断来选择相应的财政供热方式关键词:供热;供热方式;供热技术对比引言:采暖供热方式一直是我国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就目前的住宅建筑中所使用的采暖供热系统加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注意到如何大范围的提倡节能减排措施是各大企业需要提倡生产的。
合理的供热方式可以满足经济,环保,能效等不同要求。
一关于我国财政供热的相关概述1.1我国建筑物供热采暖的基本现况长期以来,改善房屋建筑内部的温度环境一直是建筑业长期以来的努力目标。
自1980年代初以来,砖块房和混合建筑结构变得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城市和农村发展中的民用建筑质量。
然而,这种结构的直接弊端就是它并不能为用户在冬季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在非常寒冷的冬季,室内温度无法保持人体所需的正常指标。
1.2建筑物中不同类型的供热方式电热厂供热作为最先出现的供热方式,其工作原理就是在发电的同时利用汽轮机的抽气或排气过程为用户供热的一种方式。
它最主要的工作方式就是可以满足需要分散供热或者集中供热的群体的使用需求。
而其中的分散供热就牵扯到我们日常每家每户的生活所需,但是如今的企业所能提供的小型锅炉规模无法达到预期的高效率供热,所以一般在需要采用供热规模较大的大型锅炉时,企业都会选择集中供热的办法,这就可以使得能源利用效益得到显著的提高,从最大程度上节省燃料,降低电热厂使用煤量与排污量。
使得整个地区的能量供应系统较为节约,这也是我国目前所提倡的一种采暖供热方式。
二不同供热方式的经济技术对比下面以内蒙古某市建筑面积为14.5万㎡的小区的供热为例,从占地面积,技术难度等六个方面对市政供热,干热岩供热以及燃气锅炉供热三种供热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期望各位同行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住宅区采暖方案经济比较分析摘要:住宅小区采暖方案一般采用小区自建换热站,由市政热网供热的方式。
也可以自备燃气锅炉房的方案。
本文通过某具体住宅小区项目,分析比对了这两种方案初投资及运行后的费用高低,从经济和运行角度分析了两种方案的优劣。
关键词:住宅小区采暖方案;市政热网供热;燃气锅炉供热;经济分析1.工程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项目共分四期。
总建筑面积51万平米,其中地上约47.5万平米。
其中别墅面积约20万平米,住宅面积约27.5万平米。
应甲方要求对供热形式进行分析,采用市政供热模式或自备燃气锅炉供热方式,从投资和运行的角度选择更合理的方案。
同时还需将入住率的高低纳入考量,以便更佳贴近项目实际情况,以便对项目各发展阶段提供判断依据。
2.经济外部条件经济分析分为初投资对比和运行费用对比组成。
除入住率以外,能源价格和热网建设费、设备价格将是最主要的构成。
根据当地物价局刊登的价格信息(2018年4月)可知:供热:供热价格居民用热按面积计费0.19元/m2日,按面积计费时,居民用热按套内建筑面积计费(以房屋所有权标注为准,无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屋所有权证中未标明套内建筑面积的,按房屋建筑面积的90%计费),采暖季120天。
折算成建筑面积每平米:20.52元/(m2.采暖季)天热气:2.90元/m3热网配套费(甲方咨询当地有关部门提供):105元/m2用电平均价格:0.76元/kWh3.初投资估算方案一:自备燃气锅炉供热。
主要初投资包括:燃气锅炉、水泵、供热管网。
方案二:接入市政热网自建换热站供热。
主要初投资:热网配套费(包含小区内管网建设、换热站建设)。
总供热负荷按40W/m2热负荷指标进行估算(因在经济分析中此指标仅影响锅炉投资,在总比例中占比不大,所以其准确程度可以适当放宽)。
同时依据方案图,对整个小区采暖内采暖管网进行初设程度的规划,并估算管径,计算管网费用等,则两方案初投资估算如下表:对比可见,采用自备燃气锅炉初投资费用远远低于采用市热网供热初投资。
小区热交换站几种调节方式对比分析摘要:北方地区冬季的供热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供热系统向着大型集中供热发展。
目前集中供热系统普遍采用二次换热的方式,其特点在于可以将大型管网通过换热站分解为相对小的供热单元,维持室内温度适宜,使建筑物失热与得热始终处于平衡,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本文通过比较几种常用的集中供热运行调节方式。
关键词:集中供热运行调节量调节换热站在调节供热温度的问题上,有着不同的方法。
一为恒流量系统,通常叫质调节系统,即在整个运行期间系统的循环水量保持不变,通过改变系统的供回水温度来实现对热负荷的调节;二为变流量系统,通常叫量调节系统,即在整个运行期间系统的供水温度或供回水温差保持不变,通过改变系统的循环水量来实现对热负荷的调节。
其它类型的系统,如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系统、间歇调节系统都是这两种基本系统的结合或变异。
但是几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需要讨论哪种方式更适合被使用。
1供热调节的意义集中供热的目的在于维持室内气温适宜,使建筑物得热与失热始终处于平衡。
供暖管网水平失调而造成用户冷热不均(供暖系统近环路过热,远环路不热,最不利点更不热)是供暖系统的常见问题与多发问题,因此对整个热水系统进行合理的供热调节变得至关重要,如此才能使系统达到安全合理和高效运行。
2供热调节的任务供热调节的主要任务是维持供暖建筑物的室内建筑温度。
保证供热质量,满足使用要求,并使热能制备和输送经济合理,使供热用户的散热设备的散热量与用户热负荷的变化规律相适应。
当供暖系统稳定,如不考虑管网的沿途热损失,则系统的供热量应等于供暖用户散热设备的放热量,同时也应等于供暖用户的热负荷。
3热换站供热调节原理集中供热又称区域供热,以热水和蒸汽为载能体,通过管网为一个区域的所有热用户供热。
通常是由一个和多个供热设备集中供热,例如供热锅炉、集中供热系统是由热源、热用户和热网三部分组成。
热源负责制备热媒,热力网负责热媒的输送,热用户是指用热场所。
2008年9月第28卷第5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J our nal of Ti ans hu i N or m al U ni ver s i t ySep.,2008V01.28N o.5住宅楼采用不同采暖方案的经济性比较——以某住宅小区为例.田园(天水师范学院工学院,甘肃天水741001)摘要:对某住宅小区集中供暖加分户热计量方案。
燃气壁挂炉加散热器方案和电热膜或地热电缆方案,从初投资、运行费用、性能优缺点等方面作了经济技术对比。
结果表明,燃气壁挂炉加散热器是最佳方案。
关键词:分户热计量;壁挂炉;散热器;电热膜;地热电缆中图分类号:T48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351(2008)05—0084—03近年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国北方城市冬季供热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了。
一方面取暖费难收,逐年拖欠的额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取暖时室温低、严冬较冷。
这两个方面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在有的地区。
一年一度的冬季供热已经陷入困境。
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人们从技术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提出了一些对策。
但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本文从经济性角度对某住宅小区不同取暖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1概况)【】【家属区住宅位于甘肃省xx地区xx县.山丘地形。
A住宅10户。
2户组构成一栋;B住宅为一楼一底,联排式布局,其中B1户型137户,B2户型99户;C住宅206户。
为一梯两户单元式多层住宅。
总建筑面积为70900m2.其中住宅建筑总面积为65400m2.公共建筑面积为5500m2.2三种采暖方案的特点【1_哪2.1方案一:集中供暖加分户热计量集中供暖是一种传统的供暖方式.现有燃煤锅炉房扩容改造后为该小区提供采暖热水.通过室外热网进入户内。
根据建设部要求。
设分户计量装置,在每户人户前设集、分水器,分水器前设热表,计量每户所用热量。
集中供暖加分户热计量采暖方式的特点如下:优点:集中供暖应用历史长。
居住建筑各种供热方式的对比分析摘要:简要分析了集中供暖和分户供暖的优缺点,指出由于循环水泵的调节刚性是导致集中供暖能耗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综合考虑能源结构以及使用的灵活性和费用分摊的实际困难后认为居住建筑尤其是房开居住建筑目前最合适的供暖方式应该是单体式的热泵空调器。
关键词:居住建筑各种供热方式对比分析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供暖范围呈现出迅速扩大的趋势,原先不属于设计供暖范围的长江流域地区要求供暖的项目也是数不胜数,并且逐渐发展成一种基本要求。
供暖方式大的分类有两种:集中供暖和分户供暖,传统的集中供暖包括城市热力管网集中供暖和区域锅炉房集中供暖,燃料以煤为主,也有少数地方使用天然气的。
由于供热管网的水力平衡问题使得有的房间过冷、有的房间过热,因为末端一般不具备单独调节性,所以过热的房间很多用户就开窗降温,造成直接的能源浪费,而过冷的房间用户就只能自行采取一些辅助手段。
集中供暖还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如果不到固定的采暖季节,即便天气再冷,用户也没有暖气用,而供暖期间不管用户使不使用都得交费,因此缺乏灵活性。
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热泵形式的集中供暖为了兼顾夏季制冷需要,室内末端一般采用风机盘管,当然也有少数工程采用低温地板辐射供暖。
常用的热泵主机分为空气源热泵和水源热泵两大类,从地理范围来说水源热泵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全国各地都可以用,但受限于具体工程项目的水源情况,水源热泵的实际应用范围相对来说就要小得多;空气源热泵虽然在寒冷的东三省和内蒙古不宜使用,但在全国其他地区基本都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当然可以考虑纯粹是从技术的角度而言的,如果综合初投资和运行费用之后,对房开商的住宅项目来说这种方案则几乎没有可取性。
因为空气源热泵能效比较低,大致在2.5~3.1的范围,即使与家用空调器相比也没有优势,调节性能更无法与分散使用的家用空调器相比,另外加上水系统的循环水泵电耗这一块,即便号称10%~100%无级调节的螺杆式空气源热泵机组,用在住宅项目上的综合能耗也起码高出分散使用的家用空调器30%以上。
浅谈各类供暖系统的经济分析我国大部分国土处于温带,因此冬季气温偏低,为了在冬季让室内保持舒适的温度,取暖措施的选择成为人们入冬之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建筑工程取暖有集中供热、燃气锅炉及电热供暖系统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在对取暖系统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取暖效果,还需要考虑其经济性。
一、集中供热、燃气锅炉及电热供暖对比分析1、集中供热集中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量传播媒介,由热源通过热网向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
集中供热的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锅炉,大多数以煤炭做燃料,有些国家为了节约能源也会用垃圾作为燃料实现集中供热,除此之外,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以作热源,集中供热一般敷设于地下,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和热水供应,集中供热方式普遍应用于冬季供暖需求比较高,且区域人口相对密集的北方。
2、燃气锅炉燃气锅炉是指用燃气为燃料对水进行加热从而以水为媒介向环境传递热量的锅炉,燃气锅炉具有体积小、无污染、使用方便等特点。
燃气锅炉虽然在建设费用上较集中供暖节省,但由于燃气价格比较高,因此运行费用较高。
由于燃气锅炉随着供暖期的增长和供热量的庞大需要,对燃气消耗较大,经济效益较差,因此在北方供暖需要大且供暖期较长的地区应用较少,多用于冬季无苦寒的气候较温和、供暖期不长的地区。
3、电热供暖我国电网已经实现了绝大部分地区的覆盖。
电热作为一种常用的能源,日常生活中的电热供暖设备也种类多样。
不仅有电暖气、电热锅炉、电暖风、电热炉等取暖设备,还有比如说电暖宝、电热扇等便携的取暖设备。
电热供暖设备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供暖需求。
但由于电能价格较高,电热供暖的运行费用很大,因此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电热供暖普遍被用于我国南方冬季较温暖的地区,在北方只是被应用于春秋季节的临时取暖设备。
另外电能还经常和其它供暖方式综合使用于人员流动比较频繁的公共建筑,比如说商场、车站、超市等大型商业建筑中,能够较快速的给室内提升温度,避免室内因为经常性的人员流动导致供暖不足。
高层供暖方式的技术性与经济性比较
高层建筑的供暖方式涉及到技术性和经济性两个方面的比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层供暖方式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比较:
1. 集中供暖系统:
- 技术性:集中供暖系统通常由中央供热站提供热水或蒸汽,通过供热管网将热能传递到建筑内部各个户室。
这种方式的技术成熟,能够满足多户住宅的供暖需求。
- 经济性:集中供暖系统可以实现热源的集中管理和供应,能够实现供热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的节约。
由于热源的集中和规模效应的发挥,通常具有较低的运营成本。
2. 独立供暖系统:
- 技术性:独立供暖系统通常通过安装在建筑内部或建筑单元内的燃气锅炉、电锅炉等设备来供应热水或空气,实现独立供暖。
这种方式的技术较为灵活,适用于小规模和分散的供暖需求。
- 经济性:独立供暖系统的经济性通常取决于能源价格、设备成本和运营费用。
该系统需要单独购买和维护供热设备,并且每个户室都需要单独支付能源费用,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有更高的运营成本。
3. 光伏供暖系统:
- 技术性:光伏供暖系统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电热设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这种系统通常需要配备储能装置,以确保夜间或阴天供热。
- 经济性:光伏供暖系统的经济性依赖于太阳能资源的充足程度、光伏设备的成本以及电能价格。
尽管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但光伏设备成本较高,因此在某些情况下需考虑其经济效益。
4. 地源热泵系统:
- 技术性: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的稳定地温来进行供热,通过地热井或地埋水管将地热能量传递到建筑内部。
浅谈楼宇换热站供热技术作者:宋致都来源:《建材发展导向》2015年第03期摘要:由于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楼宇的供热情况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以往区域换热站供热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并且相关技术比较成熟,近年来楼宇换热站供热技术的研究工作进展很快,也得到各界广泛的重视。
文章将阐述楼宇换热站供热技术的技术特点以及优势,并对其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楼宇;换热站;供热技术;应用我国供热行业热计量工作在近年来有着长足的进步,国家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也促进新型供热系统和供热系统技术的引进,并且在不少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楼宇换热站供热技术相比已经相当成熟的区域换热站供热技术有众多优势,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因此笔者将对楼宇换热站供热技术进行简要分析,并介绍其投资情况。
1 楼宇换热站供热技术的特点及优势楼宇换热站供热的规模通常比区域换热站小得多,区域换热站的供热面积通常在十万平方米以上,在寒冷的北欧地区,大部分换热站都是以小规模进行划分,通常将一栋楼作为供热单位,这种规模小的换热站就是叫做楼宇换热站。
楼宇换热站技术在控制机理、结构管理以及系统调整等方面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应用前景。
1.1 控制系统的优势供热的好坏直接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尤其在我国北方,居民必须对平衡稳定的供热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应当确保供热系统的温度能够方便控制,并且尽量保持室内温度恒定不变。
通常为了实现供热温度的恒定都需要使供热系统具备一定的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仅要实现居民生活起居环境的稳定温度,而且要从节能环保的角度使供热过程更加环保,这与当前我国强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相一致的,也是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的要求,这都为换热站实现温度控制提出更高的挑战。
楼宇换热站由于覆盖面积相对小得多,因此必须实现自控功能,否则会增加人力负担。
楼宇换热站的自控能力较强,可以长时间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实现温度的控制和调节,其具体的控制机理是借助无线与有线信号在远程控制端获取供热信息,然后经过变送器把信号传递到中央控制中心,中央控制中心根据信号特点完成模式设定,实现对各楼宇换热站的控制作用。
区域换热站与楼宇换热站的技术经济比较
作者:宋熹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6期
摘要:区域换热站在我国应用比较普遍,而楼宇换热站供热模式已经引起重视,本文主要从技术、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三方面对两种供热方式进行了详细比较,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区域换热站楼宇换热站投资运行费用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9(b)-0102-01
供热工程中传统的换热站作法是按照供热区域,以10万m2至15万m2为划分标准单独建设。
随着土地可开发利用资源的日趋减少以及国外技术的引入,将换热站布置在建筑物的地下部分作为楼宇换热站,不但节约了土地成本、降低了建设投资也使运行费用得以降低,已经越来越引起业界的重视,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本文以某一供热工程为例,将某小区设置成楼宇换热站,将其与区域换热站供热形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1 设计条件
1.1 供热面积及热负荷
该小区共有31栋单体建筑物,供热面积为121695.5m2,采暖综合热指标为50 W/m2,总热负荷为6.08MW。
1.2 一、二级热水网参数
一级网供、回水温度为120/60℃,二级网供、回水温度为70/50℃。
1.3 电价、水价、人工工资
电价为0.83元/度,水处理价为2.56元/t,年人均工资为2.2万元。
2 水力计算及设备材料
2.1 区域换热站和楼宇换热站的水力计算
为了使区域换热站与楼宇换热站方案具有可比性,拟定区域换热站和楼宇换热站管线起点一致,区域换热站的供热管网为二级供热管网,供热参数为70℃/50℃;楼宇换热站的供热管网为一级供热管网,供热参数为120℃/60℃。
根据两个供热方案的热网布局,进行相应的水力计算。
2.2 主要设备、材料
(1)区域换热站主要设备:板式换热器、循环泵、补水泵均为2台,除污器、自动软化水装置以及电控柜等;二级网管材长8540m。
每个单元设置1块热计量表,共111块。
(2)楼宇换热站主要设备:5种型号换热机组31台,一级网管材长4656m,每栋楼设置一块热计量表,共31块。
3 投资估算
3.1 区域换热站投资估算(如表1)
3.2 楼宇换热站投资估算(如表2)
4 运行费用估算
4.1 区域换热站运行费用
(1)耗电量及电费:区域换热站年用电量为:249231.36kWh,电费为20.67万元/年。
(2)耗水量及水费:区域换热站二级网循环流量为264.44t/h,按照1%补水率计算年补水量为9646.77t,水费为2.47万元/年。
(3)人工费:区域换热站按照2个人计算,年人工费为4.4万元。
4.2 楼宇换热站运行费用
(1)耗电量及电费:楼宇换热站年用电量为:91467.91kWh,电费为7.59万元/年。
(2)耗水量及水费:楼宇换热站补水分一级网补水和二级网补水两个部分,在本小区内一级网部分循环流量为88.18t/h,按照1%补水率计算年补水量为3216.81t,二级网流量为261.44t/h,按照0.5%补水率计算年补水量为4768.67t,水费共为2.05万元/年。
(3)人工费:楼宇换热站按照每10座换热站设置一人考虑,人员为3个人,年人工费为6.6万元。
5 结语
以上对区域换热站和楼宇换热站进行了详细的费用比较,见经济比较表。
比较结果显示,常规区域换热站共需要投资402.57万元,每个采暖季的运行费用为27.54万元;楼宇换热站需要投资285.72万元,每个采暖季的运行费用为16.24万元。
楼宇换热站的投资费用及运行费用均低于区域换热站,因此,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楼宇换热站优于区域换热站(如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