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速公路管理系统
- 格式:docx
- 大小:46.15 KB
- 文档页数:3
道路交通与安全 第10卷第1期2010年2月1994,1:325-334Characteristics of Exclusi ve Doub l e Left t urn Lanes at S i gnalized Intersecti ons//Zhou Ji e,Shao Changq i ao(K ey Lab of T rans portati on Engineeri ng,Beijing U n i versity of T ec hnology, Beiji ng100124)Abstrac:t T his study foc used on saturation hea dw ay,peak hour de m and flo w rate per cycle and the proportion of heavy passenger vehicle at typical si gnalized i ntersect i ons w ith ri ght turni ng angle i ncl udi ng double left t ur n approach i n Beiji ng The data were c ollecte d at7si gnalized i ntersections w it h excl usi ve doubl e left tur n lanes Lane usage characteri s t i c a ndU turn perfor mance i nfl uence on double left turn op eration w ere analyzed R 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ropor tion o f lanes utilizati on was50%i n both of lanes for the double left tur n,and that most heavy vehicles prefer usi ng outsi de lane The observed sat urati on flo w s was a mean saturation flo w of1665passe nger cars per hour of green per lane(pcu/h/ln)w ith the saturation fl o w i nterval of1587 ~1818pcu/h/ln A lso,the saturation hea dw ay bet wee n i nsi de a nd outsi de left turn lanes w ere analyzed by using vari ance a nalysi s It is sho w e d t hat there was no statist i call y si gnifi cant differe nce at the95%c onfi dence level The scope of the U turn i nflue nce for the f ollo w i ng vehi cleswas studie d The results sho w e d t hat t he passenger car equi valent of U tur n vehi cles relative to left tur n passe nger cars is1 39 Key words:excl usive double left turn;headw ay;la ne usage c haracteristic;U t urn perfor m ance i nfluence(上接第9页)Secu rityUn i versity,Beiji ng102614)Abstract:D r unk-dri v i ng is the crucial i nduce m e nt of traffic acci dent and poses direct threat on person s safety and property safety of the drivers A lthough the a m ount of t h is ki nd of offence has been r educe d i n rece nt years,its overall le vel i s rel ativel y high Fro m August of the year2009,the M i nistry of Public Sec urity has m i ple mented a series of severe attac ki ng strate g i es on dr unk drivi ng and these strate g ies have received posit i ve soci al feedbac k aswell as sound effects Th is article dra w s on the manage ment experie nce of drunk -dri v i ng bo t h at ho m e and abroad,and by ana l yzi ng the psycholog ical reason of drunk-driving,proposes a m an age m ent m ethod based on psycholog ical i ntervention T his m ethod i nc l udes legal deterrent,econo m ic adj ust m e nt and restri ction of ethics,which am i s at m odif y i ng the drivers behavior by m i pacting the i r psycholog i ca l condit i onKey words:dr unk-dri v i ng;psycholog ical reason;counter measures英国:用W i-F i网络技术打击违章停车日前,伦敦威斯敏斯特市计划使用W i-F i闭路电视网来打击驾驶员违法行为。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在现代交通网络中,高速公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随着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和效率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本文详细讲解了这种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一、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由多个智能组件构成的,包括一系列传感器、计算机视觉、无线通信和数据存储和处理组件。
在高速公路上,这些组件被布置在交通流中,其目的是监控车流量、车速、车距等交通信息,并基于这些数据做出预测和控制决策。
具体来说,此类系统的基本组件如下:传感器:传感器是检测车辆运动和行为的设备。
主要包括雷达、红外线、光电二极管、图像传感器等。
计算机视觉系统:计算机视觉系统由摄像机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设备组成,主要用于提供车辆和行人的实时影像。
这些影像可用于车辆检测、车速估算、车道检测等。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是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系统之间的连接。
这种通信方式可使用许多种网络协议,包括Wi-Fi、蓝牙、传统手机网络等。
这些通信协议可用于车辆到设备之间、设备到设备和设备到基地站等通讯。
数据存储和处理:数据存储和处理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核心组件。
数据存储在物理数据库中,包括实时传感器数据、交通模型信息以及其他相关数据。
数据处理包括高速公路车流模拟、车流量估计、交通拥堵预测等数学处理。
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应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主要应用场景是高速公路,其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时路况和拥堵控制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用于提供实时路况信息。
该系统监控车流量和速度,并将此信息发送到中央服务器以分析交通状况。
然后系统将收到的消息发送给经过该公路的驾驶员。
在交通流量大的区域,此类系统可以控制交通灯、变道指示器等灯光设备,以确保路况畅通。
2. 交通公告发布使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在公路上安装有LED屏幕,它可以用于发布所有关于路况的新闻,这些新闻包括事故、远足、施工等事件。
德国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杨 洋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email: yangela_yang@摘要: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中,出于筹资还贷的原因,均实行了收费的政策和制度。
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了不尽相同的收费系统。
本文在介绍了国内高速公路现有的各种收费形式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电子收费(ETC)系统在国内高速公路收费中的应用情况,并以德国2005年初实行的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为例,对电子收费系统框架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描述。
关键词:高速公路 系统框架 电子收费对车辆使用道路及桥梁进行收费,早已是一个国际性普遍存在的事物。
收费系统根据不同的收费形式、人工参与程度和通行卡方式,有不同的设备配置。
自从出现对车辆进行收费以来,收费技术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功能简单到丰富完善的过程。
除无任何管理设备的人工收费外,综合目前的收费方式,概括起来有两大类(半自动收费和全自动收费)六种(计算机管理通行券(条形码)收费、磁卡(IC卡)收费、投币式收费、动态称重收费、红外线收费和不停车电子收费)。
随着交通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高等级公路网的逐步形成,人工收费引起交通堵塞、等候时间长,从而造成效率低下,收费舞弊现象也逐渐显现出来。
智能化运输系统在我国已排上议事日程,在公路、水运、交通主要技术政策中把发展智能化运输系统列入我国2010年前公路高新技术重点,提出“高等级公路建设技术的发展应以智能化运输系统为方向”,作为智能化运输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收费系统主要“应向不停车自动收费系统发展”。
不停车自动收费系统也称电子收费系统,目前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西班牙、挪威等已在高速公路上普遍实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在2005年初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载重超过12吨的卡车实行的电子收费系统。
本文讨论的重点就是以德国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为例,对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框架及其关键技术的描述,并对该系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带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对国内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的选择给出了一些建议。
智能交通系统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的重视。
近来,中国很多大城市都对智能交通投资不止,掀起一番投资热潮,本文希望通过对德国智能交通的介绍,给国内智能交通建设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1.德国公路交通概述(1)德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欧盟作为巨大的经济体,其巨量经济流也使德国成为欧洲客、货运输的枢纽地区。
德国联邦政府将原来的联邦交通部改为联邦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部。
这种大部制管理体制,有利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各个环节与相关行业的密切衔接,有利于资源整合,促进了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
德国公路共分为四个等级:联邦远程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和国道)、州道、市、县道路和城镇公路。
德国公路实行分级管理模式,国家、州、市县分级负责,德国的行政管理系统如下图所示。
(2)发达的综合交通体系发达的综合交通体系德国政府将交通发展从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系统挖掘各运输方式的潜力,并将其统筹规划建设,以形成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
目前,德国“大交通体系”的模式在世界上属先进模式。
这除了跟体系建设观念有关之外,还与其贯彻整车和“综合集成”思想有关。
与此相适应,在运输流域,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比较紧密,多方式联运比较发达,注重高效衔接和功能互补,充分发挥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整合和优化效能。
公路方面,德国是世界上公路网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公路总里程约6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约1.28万公里;德国不仅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速公路网络来承担远程的公路运输要求,还拥有覆盖面广、连接纵深的集散网络来提高公路运输的可达性和服务深度。
技术< TECHNOLOGYDOI :10.13439/ki.itsc.2021.05.005德国主动交通流管控系统调研(下)孙芙灵(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00)摘要:本文以德国北威州和黑森州为例,介绍了近年来德国以A T M系统为基础在高速公路信息化服务方面的主要应用德国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包括网站、A P P、广播电台、RDS-T M C、车联网等,數据源统一由A T M交通控制中心提供关键词:A T M系统;高速公路信息化;交通流管控在《德国主动交通流管控系统调研(上)》一文中,笔 者调研了德国的主动交通流管控系统(ATM active traffic management)控制措施的技术原理、功能特点以及应用情况。
经 过几十年的发展,德国ATM系统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检测器-可变 信息标志-ATM软件)已经成熟和完善。
本篇主要介绍近年来德国 以ATM系统为基础在高速公路信息化服务方面的主要应用。
—、概述德国各区域的交通控制中心是所有交通相关数据和信息的汇 集点,包括实时采集的来自高速公路现场的交通流检测器、气象 检测器、浮动车、车联网数据以及实时的视频监控图像,此外还 包括来自驾驶员的紧急电话、现场巡逻交通警察的电话以及其他 部门的分析报告等各类信息。
交通控制中心ATM系统的首要任 务是面对突发或常发交通事件及交通事故时提供及时的交通流管 控,即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将ATM各类交通流管控措施的 指令下发到外场龙门架的LED可变信息标志上,比如速度和谐、分车道动态限速、临时开放硬路肩、各类事件响应处理等。
交通控制中心的第二项任务是利用更多渠道发布交通信息,帮助驾驶员做好出行前的路径规划,比如将各类信息通过各个接 口发给对接的第三方部门或合作伙伴(包括交通警察、火警、互 联网信息服务运营商、广播电台等)。
近年来,德国跨州长距离出行的交通量增长迅速,在此情况 下,除了 ATM交通流管控措施外,高速公路部门还需提供更多的 信息化服务,才能让驾驶员提前规划好路径,或实时更改路径以 避免事件、事故、施工造成的拥堵。
德国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简介图德国新建高速铁路防灾报警系统配置图探测设备:HOA—热轴探测设备;WMA—风力测量报警设备;LSMA—气流报警设备;BMA—火灾报警设备;EMA—塌方报警设备;Whz—道岔加热设备.处理设备:ZSE—集中控制单元;MRE—报警显示和记录装置.BFA、BFB、BFC:车站A、B、C.法国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简介法国高速铁路创造了当前世界上轮轨系交通的最高试验速度515.3 km /h,运营最高速度达到300~320 km/h.虽然发生过行车事故,但未造成旅客伤亡,这应归功于其无所不包的安全保障技术.法国高速铁路采用了以机车信号为主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在型号为,TVM430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中,除完成列车速度自动控制外,增加了设备状态和自然环境检测、报警子系统,进一步强化了列车安全运行的保障功能.包括列车自动检测轮轴不转或防滑系统双重故障,万向节的失衡和断裂,转向架的稳定性能检测、接触网电压检测、热轴检测、降雨监测、降雪监测、大风监测、立交桥下落物监测7个子系统装置.法国高速铁路沿线设有防护开关和应急电话,法铁还和国家地震局在地中海线设置了地震监测系统.图新干线安全设备控制关系示意图日本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简介文章来源:车务在线更新时间:2007-2-14 11:17:12图1 日本地震信息系统示意图图2 甲、乙、丙、丁所代表的范围图3 日本地震发生时的处理过程框图2.风速监测和运行管制在易发生强风及突然大风的高架桥、河川等地安装风向风速仪,其信息在中央调度所的显示盘上或CRT上显示Cathod Ray Tube是调度员和信息处理系统的电脑互相交换情报的人.机装置.日本对列车运行进图4 强风对策研究项目关联框图图5 列车受力示意图日本东北新干线长553 k孟,设置了47段大风限速区间;上越新干线长334 km,设置了21段大风限速区间.在这些限制区内设置了风速计,根据风速等级逐级限制车速,警报标准如表4所示.近年来,由于增设挡风墙、不断改善车辆断面而逐渐降低了对列车限速的要求.表4 强风时列车运行管制规则东北、上越、长野新干线风速一般区间设置一定标准的挡风墙区间/m·s-120≤风速列车限速160 km/h以下不限速图6 雨量报警系统构成示意图表5 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降雨警报标准及列车运行管制措施 mm运行管制连续雨量24 h累计时雨量连续雨量+时雨量雨量报告备注警戒第3种100—11025/每l h一次第2种120—13030110+20每 h一次每3—4 h巡检一次第1种14035120+25每2 h巡检一次限速运行170km/hB区域/40140+30或160+2每 h一次实时地面巡检,适当添乘巡检A区域/45150+30或180+270 B区/45150+32或。
德国高速公路的发展现状德国高速公路系统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德国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高速公路系统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发达和最先进的网络之一,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德国高速公路系统最早开始于1930年代,经历了多年的规划和建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政府继续扩大高速公路的建设规模,以促进国家的经济重建和交通发展。
到1960年代末,德国高速公路系统已经基本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规模和布局。
截至目前,德国高速公路的总里程已经超过13,000公里,并且仍在不断扩建和改造中。
德国高速公路具有良好的路面条件和完善的交通标志系统,这使得德国的交通效率非常高,并且大大减少了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和加油站也非常便利,为驾驶员提供了必要的休息和补给条件。
德国的高速公路系统也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而闻名。
德国高速公路系统一直处于公私合作的模式下发展,国家政府与私人投资者合作建设,并通过收费系统和道路使用税来维持运营和维护费用。
这一模式既满足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又能够保持高速公路的良好维护和管理。
然而,虽然德国高速公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德国高速公路的承载量逐渐达到瓶颈。
为了满足交通需求,德国政府需要继续扩大高速公路的规模,并改善现有路段的通行能力。
其次,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使用成本较高,德国政府面临着资金紧张的问题。
因此,德国政府需要在建设和维护高速公路的过程中寻求更多的资金来源,以保持高速公路系统的发展和运营。
总的来说,德国高速公路系统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成为德国交通运输的重要支撑和经济增长的促进器。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来维持和改进高速公路系统,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浅谈德国高速公路通信信息系统的管理目前高速公路发展迅速,且以其高速、安全和舒适的特点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而这些特点不开高速公路通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
速公路通信信息系统是高速公路及通基础设施重要的支系统,是交通信息化发展、高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的重手段,是智能交通系统(ITS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道路工程一样,对经建设起着明显的促进用。
本人有机会参加部通信中心组织的经国家国专家局审批、交通部引智办批准赴德国”高速公路通信信息统管理”培训团的训学习和考察,体会较,收获较大,深感应广大交通通信信息统的同仁们共同交流。
德国高速公路通信息管理体制德国位于欧洲部,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口约8.2千万,北邻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和法国为邻,南部是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兰接壤。
从1990年10德国重新统一后,其地理位置为突出,已成为欧洲南北和东西通的重要通道,因此德国的公路尤是高速公路网络,对德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地位,对整个洲的交通运输发展具有十突出的影响。
德国的公路系由联邦远程公路、州级公路、县级公路和乡镇级公路组,公路总里程约65万公里,路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8%,其中约1.8%为高速路,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1万多公里。
德国是世上最早修建高速公路的国家于1932年修建了世界上第条从波恩至科隆的高速路。
目前,它拥有仅次于国、中国和加拿大世界最发达的高速路网络。
德国的联邦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原联邦交通部,1998年10机构改革为联邦交通、建与住房部,下设13专业管理局,包括公路建设和管的联邦公路建设管理局,其能为:联邦远程公路设预算、规划和有关法律事务,地公路发展的综合协调,公路建设术和养护管理,公路通的监督检查等事。
各州交通主管部门设在各州府的交通与公路建设局,要职责为公路建设和路交通管理,目的是改善通条件,提高机动性,减少境污染。
联邦交通主管部门与各州府交通主管部门的业务关系中体现在两个方面:是联邦委托各州实施联邦建设目;二是各州可向联邦申请财政资。
关于德国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报告一、背景在欧洲,高速公路不收费的国家屈指可数,德国便是其中的一个。
由于地理位置处于欧洲中心,高速公路发达,所以东西欧国家的载重卡车来往时就首选德国,既经济又快捷。
这就给德国高速公路带来了巨大压力:公路拥挤,路面毁损严重,而公路维修费用高昂,给德国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90年代初期高速公路蓬勃发展之时,德国政府就决定了要使用先进科技手段,按照载重量和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里程数向过往的载重卡车收费的政策。
2003年8月26日,德国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与欧盟运输委员会达成共识,德国将从11月开始对在其境内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载重汽车征收附加费用。
所有超过12吨的货车(含挂车),不论所属国籍,不论是否空载,都必须为行驶过的高速公路路段付费。
付费金额根据车辆载荷及尾气排放情况分6个档次,每行驶1公里收费10至17欧分。
收费系统将经过两个月的试行期后,于2003年的11月2日正式运行。
但在验收时出现重大技术问题而无法达到验收标准,最终无法通过验收。
2005年1月1日,德国正式推出针对总重12吨以上卡车的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
二、该收费系统的优点由于德国只对高速公路上的货车进行收费,没有其他经验可以借鉴,德国政府决定采用世界上第一个由卫星定位控制的全自动收费系统,这样做的好处在于:1、可以自动鉴别高速公路与国道,只计算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公里数。
2、车辆通过监测点时,自动与计算中心结算,免除了收费站点前排队堵车的局面。
3、收费合理,新型的全自动收费系统以实际行驶公里数为结算基准。
4、这项技术同欧洲其他国家使用的微波技术相比,优点更为突出,尤其是在面积较大的国家运用。
因为,微波技术依赖标杆传感的支持,每隔一段距离就要建一个标杆,而通过卫星和移动信号控制的系统,则不必建标杆。
三、该收费系统的设计实施重载货车卫星收费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和全球移动通讯系统技术,它可以利用车载设备中的高速公路路段地理信息和费率,自动计算车辆所行驶的路段和应缴纳的费额,通过短消息将车辆的相关信息和应缴纳的养路费数额自动回传到收费中心,形成缴费记录,每天按缴费记录从运输公司或营运货车的银行账户中自动划款完成缴费,同时将每天收到的所有资金转交给联邦货运局。
德国高速公路的发展现状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交通便利性的需求增加,德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德国高速公路网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完善的公路系统之一,为德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德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纳粹时期,目的是为了提高道路运输能力,加强国家的交通联系,并被用作宣传纳粹党的统治成果。
然而,由于二战爆发,高速公路建设被中止,直到50年代后期才重新启动。
自此以后,德国高速公路网络不断扩展,并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
它秉承着“互通有无,有条有理,通行无阻”的原则,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道路设施。
现在,德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约为12,000公里,连接着全国范围内的主要城市和地区。
德国高速公路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技术标准而闻名,对于其他国家的公路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它采用了四通六边形的交叉口设计,使交通流动更加顺畅,同时在高速公路上设有休息区、油站和服务区,为驾驶者提供了方便。
在发展过程中,德国高速公路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政府和私人部门的大量投资。
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的交通拥堵问题也逐渐突显,特别是在大城市周边地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收费标准、修建新的高速公路和扩大现有道路等。
此外,德国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也备受关注。
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政府和科技界开始研究和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改善车辆燃油效率,减少高速公路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德国政府鼓励使用电动汽车,并且在高速公路上设立了充电桩,方便驾驶人员进行车辆充电。
总体而言,德国高速公路的发展现状良好。
它不仅改变了德国的交通形态,提高了交通效率,也对周边国家的公路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持续关注和努力。
道路交通与安全 第9卷第4期2009年8月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本文详细分析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前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法律、体制、教育内容、形式以及具体开展等方面的建议。
希望能给我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为营造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1]张鹏辉.道路交通事故规律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8:[2]黄文松.关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22(1):16-19.[3]郝正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29(3):132-134[4]郭俊发.加拿大交通管理体制及其启示[J].广东公路交通,2007,16(1):62-66.[5]柯严.国外怎么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J].恒路交通,2007,(3):40-41[6]温志刚.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的构建[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7(2):71-76.Anal ysis and Suggesti on on t 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of Traffic Safety//W ang Y ichun,Chen Chuan(T ransportation En g i neer i ng Co lleg e,T ong ji U niversit y,Shangha i201804) Abstract:Econo m ic develop m ent has brought the develop m ent o f transportation,and t he prosperity T ransport has brought a ser i ous challenge to our road tra ffic safety T he propag anda and educa ti on o f tra ffic safe ty,as the i m portan t e l ement o f tra ffic sa fety m anage m ent,plays an i m portant ro le in prom ote road traffic l aws and regu l a ti ons,preventi ng and contro lli ng traffic acc i dents,pro m oti ng the comprehens i ve m anage m ent of road traffic,etc But the re are a lot o f questi on about our l ega l and syste m in propa ganda and educati on of traffi c safety Th is a rti c l e ana l yzes the general fea t ures o f ro ad traffi c accidents,and descri bes t he i m portance o f road sa fety publi c ity and education A t last,w e ana lyze the questi on i n the course of propaganda and educati on,and also propose som e suggesti ons.K ey words:tra ffic safety;propaganda and education;ro ad traffi c acc i dent德国高速公路车速调控智能化德国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采用智能速度指导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灵活调整最高限速,使事故发生率降低了30%。
德国高速公路进入科学管理化轨道辽宁省凌海市广播电视局刘少才发达的高速公路交通网:世界排名第四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了23万千米。
高速公路长度排行第四名的是德国,拥有1.1万多千米高速公路,其中波恩至科隆高速公路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建于1932年,现仍在使用。
笔者从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出发,经科隆、法兰克福、慕尼黑,进入奥地利,全程为从西北到东南的高速公路,在旅途中曾与导游、意大利司机和有关交通人士进行了探讨,感触颇多。
德国的高速公路不限速,不收费,事故率最低,质量最好,科技化程度最高,这一切都是与科学化管理分不开的。
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中,有30多条欧洲高速公路在境内延伸,其中有17条通往周边的9个国家,也就是每一个周边国家都至少有一两条高速公路与德国相通。
在西欧各国之间相连的高速公路自由通行,没有边检,不需要办任何手续。
只有瑞士有边检,我们的旅游大巴进入瑞士时,导游拿着各种证件,前后不到十分钟,就办好了入境手续。
在这些欧洲高速公路中,有从南到北纵穿德国东部的55号、中部的45号、西部的35号;有从东到西横贯北部的22号、中部的30号与40号、南部的50号与52号等。
这些欧洲高速公路,连通德国本土的高速公路,使城乡之间,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间的交流,更加灵活方便。
再加上与周边国家的欧洲高速公路的联网,极大促进了德国的经济发展,成为德国社会繁荣的动脉和生命线。
世界上最厚的道路:良好的高速公路路况笔者刚上车时,在司机后排占了一个座位,为了便于拍照,主动坐到最后排。
这是55座的豪华旅游大巴士,后来发现,就是坐在最后排,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一点也没有颠簸感,而且整个旅途没见到一处有补路的,司机告诉我,德国的高速公路是世界上最厚的道路,称得上是百年大计工程。
其厚度介于5585厘米之间,坚固的基础足以应付日复一日的冲击。
而且,路面厚实避免了凹坑存在,可以实现高速驾驶。
德国高速公路不易开裂,业内人士说因为它的结构十分利于排水。
浅谈德国高速公路通信信息系统的管理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形势下,我国政府采取了增加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的策略,这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迫切需求,也是为21世纪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打下基础。
1998-2000年我国公路建设每年完成投资超出2,000亿元,2001年投资规模竟达2,900亿元,2002年底投资规模已超出3,200亿元,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突破2.5万公里,世界排名继续保持第二,仅次于美国。
目前,高速公路发展迅速,并且以其高速、安全和舒适的特点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而这些特点离不开高速公路通信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
高速公路通信信息系统是高速公路及交通基础设施重要的支持系统,是交通信息化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是智能交通系统(ITS)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道路工程一样,对经济建设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本人有机会参加由部通信中心组织的经国家外国专家局审批、交通部引智办批准的赴德国“高速公路通信信息系统管理”培训团的培训学习和考察,体会较深,收获较大,深感应与广大交通通信信息系统的同仁们共同交流。
德国高速公路通信信息管理体制公路交通技术和隧道技术”的讲座,慕尼黑咨询与发展公司关于“汽车与现代交通技术”的讲座,以及慕尼黑交通管理部门关于“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技术及应用”、“2006年世界杯慕尼黑交通诱导系统的建设”的讲座或介绍,并实地参观考察了慕尼黑交管中心、隧道管理中心、立姆新展览中心交通信息系统,以及沿线高速公路通信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和邻近国家高速公路收费系统。
德国目前是欧洲唯一对高速公路不收费的国家。
德国高速公路的通信信息技术应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紧急电话系统德国在全国所有高速公路上均设置紧急电话系统,由联邦标准协会(VDE)制订设备和系统设计的技术标准,由从事交通产品的企业(如:Siemens等)生产,沿高速公路每2Km安装一对,有的路段甚至1 Km安装一对,并有标志牌提示相应的距离。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优秀案例案例背景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对于城市交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优秀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案例,不仅能提高交通效率,保障交通安全,还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将介绍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优秀案例,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为未来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案例一:上海松江高速公路上海松江高速公路是中国高速公路网络的一部分,也是上海市主要的交通干线之一。
该案例通过对公路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实现了高速公路的高效运营。
首先,上海松江高速公路采用了先进的路面维护技术,保障了公路的平整度和抗裂性能。
定期的路面检查和维修,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路面问题,确保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安全和舒适。
其次,该案例在货车安检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通过利用先进的安检设备,例如X光扫描仪和安全门等,可以有效检测和查验货车内的违禁物品。
此外,还建立了严格的货车安检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确保货车的安全运输和公路安全。
第三,上海松江高速公路还实施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该系统通过使用车辆识别技术、智能监控系统和电子收费系统等,提高了交通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车辆识别技术可以自动识别并记录车辆信息,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及时监测公路的交通情况,电子收费系统可以提高收费效率。
案例二:德国的Autobahn高速公路德国的Autobahn高速公路被认为是全球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典范。
自1932年开始建设以来,Autobahn高速公路系统在运营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首先,Autobahn高速公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通过使用优质材料和先进的建设技术,确保公路的坚固性和耐久性。
同时,定期进行道路维护和翻新,保障公路的平整度和安全性。
其次,德国的Autobahn高速公路在交通管理方面非常严格。
实行了严格的驾驶员培训和考试制度,确保驾驶员具备良好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
此外,Autobahn高速公路还设立了固定的交通警察巡逻,加强交通管理和执法,保证公路交通的秩序和安全。
智能交通系统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的重视。
近来,中国很多大城市都对智能交通投资不止,掀起一番投资热潮,本文希望通过对德国智能交通的介绍,给国内智能交通建设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1.德国公路交通概述
(1)德国的行政管理体制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欧盟作为巨大的经济体,其巨量经济流也使德国成为欧洲客、货运输的枢纽地区。
德国联邦政府将原来的联邦交通部改为联邦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部。
这种大部制管理体制,有利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各个环节与相关行业的密切衔接,有利于资源整合,促进了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
德国公路共分为四个等级:联邦远程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和国道)、州道、市、县道路和城镇公路。
德国公路实行分级管理模式,国家、州、市县分级负责,德国的行政管理系统如下图所示。
(2)发达的综合交通体系
发达的综合交通体系德国政府将交通发展从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系统挖掘各运输方式的潜力,并将其统筹规划建设,以形成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
目前,德国“大交通体系”的模式在世界上属先进模式。
这除了跟体系建设观念有关之外,还与其贯彻整车和“综合集成”思想有关。
与此相适应,在运输流域,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比较紧密,多方式联运比较发达,注重高效衔接和功能互补,充分发挥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整合和优化效能。
公路方面,德国是世界上公路网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公路总里程约6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约1.28万公里;德国不仅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速公路网络来承担远程的公路运输要求,还拥有覆盖面广、连接纵深的集散网络来提高公路运输的可达性和服务深度。
铁路方面,经过长期的发展,其客运铁路网络布局完善,具有换乘方便、售票系统便捷、发车频率高、服务人性化等特点;已建成层次多样、衔接顺畅、功能互补的轨道交通系统,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客流需求。
水运方面,一汉堡港为核心,与不莱梅港组成双枢纽的“迈向世界的门户”,多瑙河、莱茵河等流经德国,形成四通八达的水上交通网络。
2.高度智能化的公路交通
德国公路信息化程度非常高,交通高度智能化有效地提高了公路网的效率与安全。
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到各种车辆的管理,以及各类交通网络的运行信息,已经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一切均在有条不紊的运行,交通参与者的信息多在较为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中。
通过智能交通干预,可以减少产生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约为25%至30%,道路通行能力提高约10%,可减少最50%的交通堵塞,可以说,不仅提升了公路的使用效能与安全,也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1)完善的交通信息采集和发布设施
德国高速公路通信信息管理系统由专用通信网络、紧急电话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信息显示、发布系统和监控管理中心组成。
专用通信网络和紧急电话系统由联邦交通主管部门建设和管理,所有通信信息设施可直接接入,全国统一标准。
高速公路上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交通分析和信息发布以及交通信息化等设施由各州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建设、管理和维护,公共信息对外发布共享。
监控管理中心由公路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与警察部门职责分明。
公路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交通的诱导、疏散和信息发布等交通管理,而警察部门负责道路安全及监督检查等,两者信息共享。
德国拥有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各种道路管理和各种监控设施非常完备。
不论是高速公路、还是一般道路,各种交通信息提示牌随处可见,在比较繁忙的高速公路上,平均每2
公里就有一个道路检测站(由感应线圈、能见度测量仪、温度测量仪等设备组成),用于收集交通以及与交通有关的数据,如车型、速度、车量数、降雨量、盐碱度、温度、能见度等交通信息。
科隆市交通控制中心,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电子传感器、红外和超声波流量探测系统、道路气象监控等系统,将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行驶状况(数量、车速)、道路环境状况(路面湿滑度、道路能见度)等数据及时收集智能处理,操作系统简便直观,功能强大。
该中心共有l0名工作人员,两人一班,负责监控科隆市域所有高速公路,除对特殊事件进行人工干预,其他全部自动处理,工作效率非常高。
(2)科学的交通管理
德国公路管理部门针对道路拥堵成因从三个方面改进,一是改进道路施工管理,如施工时间的调整、集中施工以及工期提前奖励等;二是优先排除交通瓶颈和干扰,三是优化交通信息与道路管理,增加远程控制系统,加强道路养护。
此外,则通过法律规定,出行车辆一般状况下不得占用应急车道,货车行驶不得长时间占用小车道,交叉路口并道须拉链式行进,高速行车不得长时间开远光灯等,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道路的行车效率与安全。
(3)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
德国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的信息化管理中,运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应急通信系统、隧道安全监控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G IS地理信息系统、交通网络控制系统、交通信息发布查询系统等,这些先进的交通通信信息技术手段,为交通管理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技术保证,同时也为道路使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4)交通参与者的良好素质
德国交通秩序的井然有序令人印象深刻,而其背后反映的是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素质。
在德国,并没有专门的交通警察,路段和交叉口的交通秩序完全靠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来引导,所有交通参与者共同遵守,显得有序规范;在火车站,也没有专门的检票设备和检票人员,所有人自觉购票,在高速公路堵车时,所有车辆有序排队,少有加塞超车;在无信号灯的路口,车辆必然遵守礼让行人的原则。
3.结语
德国的智能交通不管是在技术还是在管理方面都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在我们当前公路用地日趋紧张、公路建设趋向饱和的情况下,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并值得思考学习的。
从管理方面多下功夫,提升公路通行效能,交通智能化是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