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电子技术(第5版_付植桐)教学资源42550 第8章数制与编码-电子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419.19 KB
- 文档页数:23
电子技术第五版付植桐课后题答案现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工越来越吃香,我们看看下面的电子电工技术试题答案,欢迎阅读哦!电子电工技术试题答案一、填空1、倒闸操作方式时,不容许将设备的电气和机械严防误操作枪机装置(中止),特定情况下例如须要(中止),必须通过值长同意。
2、带电装表接电工作时,应采取防止(短路)和(电弧灼伤)的安全措施。
3、各类作业工人应当被知会其作业现场和工作岗位存有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4、凡在离地面(2)m及以上的地点进行的工作,都应视作(高处)作业。
5、变压器在运转中,其总损耗就是随功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其中(铁耗)就是维持不变的,而(铜耗)就是变化。
6、随着负载的变化,变压器的效率也在发生变化。
当(可变损耗)等于(不变损耗)时,其效率将最高。
7、电焊变压器必须存有较低的(电抗),而且可以(调节),其外特性应当就是(陡降)的。
8、绝缘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预烘、浸漆和干燥)三个过程。
9、异步电动机搞耐压试验时,当电压升至(半值)后,应当逐渐跌至全值,通常不少于(10 秒),以免受到冲击电压的影响,然后维持(1)分钟,再降到(半值)以下阻断电源。
10 、交流控制电机可分为(伺服电机、测速发电机和自整角机)三大类。
11 、触点的电磨损就是由触点间(电弧)或(电火)的高温并使触点金属气化和蒸以导致的,机械磨损就是由于触点接触面(喷发)导致的。
12 、交流接触器的栅片灭弧原理是由于触点上方的铁质栅片(磁阻很小),电弧上部磁通大都进入(栅片),使电弧周围空气中的磁场分布形式(上疏下密),将电弧拉入灭弧栅。
电弧被栅片分割多若干短弧,使起弧电(高于),电源电压并产(阴极)效应,栅片又大量吸收电弧的(热量),所电弧被熄灭。
13 、触点压力存有(终压力)和(初压力)之分后。
触点的终压力主要依赖于触点的(材料)与导体的容许(温升)以及电机(稳定性),触点被压力对于交流接触器通常按终压力的(65%~90%)调整,直流接触器按终压力的(60%~80%)调整。
《电子技术》电子教案完整版pdf 教案:《电子技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电子技术》教材的第四章,主要介绍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基本原理、特性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二极管的结构、分类、特性曲线及应用;2. 晶体管的结构、分类、特性曲线及放大原理;3. 二极管和晶体管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案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二极管和晶体管的结构、分类和特性;2. 学生能掌握二极管和晶体管的识别和应用方法;3. 学生能运用二极管和晶体管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极管和晶体管的结构、分类、特性及应用。
难点:晶体管的放大原理及电子电路的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介绍一些常见的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视等,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设备中都有哪些电子元件。
2. 教材讲解:a. 讲解二极管的结构、分类和特性;b. 讲解晶体管的结构、分类和特性;c. 讲解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应用案例。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典型的二极管和晶体管电路,如整流电路、放大电路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使用晶体管实现。
5.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二极管和晶体管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二极管的结构、分类、特性;2. 晶体管的结构、分类、特性;3. 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应用案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使用晶体管实现。
作业答案:根据课堂所学,设计一个晶体管放大电路,包括电源、输入信号源、晶体管、输出负载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二极管和晶体管的知识掌握情况良好,但在晶体管放大原理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课后阅读一些关于电子技术的书籍,了解更多的电子元件和电路知识,提高自己的电子技术水平。
数字电子技术(第5版)第4章组合逻辑电路1.(261)要用n 位二进制数为N 个对象编码,必须满足()。
A. N = 2nB. N ≥ 2nC. N ≤ 2nD. N = n答案.C2.(268)串行加法器的进位信号采用()传递,并行加法器的进位信号采用()传递。
A. 超前,逐位B. 逐位,超前C.逐位,逐位D.超前,超前答案.B3.(258)组合逻辑电路()。
A. 可以用逻辑门构成B. 不可以用集成逻辑门构成C. 可以用集成逻辑门构成D. A与C均可答案.D4.(260)优先编码器的编码()。
A.是唯一的B.不是唯一的C. 有时唯一,有时不唯一D. A、B、C都不对答案.A5.(262)用输出低电平有效的三线—八线译码器(74LS138)和逻辑门实现某一逻辑函数()。
A. 一定用与非门B. 不一定用与非门C. 一定用非门D.一定用或门答案.B6.(263)要使三线—八线译码器74LS138能正常工作时,其使能端ST A,ST B,ST C的电平信号应是()。
A. 100B. 111C. 000D. 011答案.A7.(264)一个有n位地址码的数据选择器,它的数据输入端有()。
A. 2n 个B. 2n- 1个C. 2n – 1个D. n个答案.A8.(270)要消除竞争—冒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修改逻辑设计B.引入封锁脉冲C. 加滤波电容D. 以上都不对答案.D9.(266)四位比较器(74LS85)的三个输出信号A>B,A=B,A<B中,只有一个是有效信号时,它呈现()。
A. 高电平B. 低电平C. 高阻D.任意电平答案.A10.(269)已知CAB+A+,左式和右式的两个逻辑图分别是X和Y,产生+=AABBCC竞争—冒险的是()。
A. XB. YC. X和YD.都不是答案.B11.(267)采用四位比较器(74LS85)对两个四位数比较时,最后比较的是()。
A. 最高位B. 最低位C. 次高位D. 次低位答案.B12.(271)在下列逻辑电路中,不是组合逻辑电路的有()。
附录C练习题和技能题详解第1章 绪 论练 习 题 [题1 1]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1)(174)10; (2)(37 438)10; (3)(0 416)10 (4)(81 39)10 [解] (1)(174)10 21742872432212102522101110101 最低位 最高位 所以 (174)10=(10101110)2 (2)(37 483)10 ①整数部分 2372182924221101001 最低位 最高位 ②小数部分0 438×2=0 87600 876×2=1 75210 752×2=1 50410 504×2=1 0081 最高位 最低位 所以 (37 438)10=(100101 0111)2 (3)(0 416)10 0 416×2=0 83200 832×2=1 66410 664×2=1 32810 328×2=0 65600 656×2=1 3121 最高位 最低位 所以 (0 416)10=(0 01101)2 (4)(81 39)10 ①整数部分281240220210252211000101 最低位 最高位 ②小数部分0 39×2=0 780 最高位0 78×2=1 5610 56×2=1 1210 12×2=0 240 最低位 所以 (81 39)10=(1010001 0110)2 [题1 2] 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1)(1100110011)2;(2)(101110 011)2;(3)(1000110 1010)2;(4)(0 001011) [解] (1)(1100110011)2=1×29+1×28+1×25+1×24+1×21+1×20=512+256+32+16+2+1=(819)10 (2)(101110 011)2=1×25+1×23+1×22+1×21+1×2-2+1×2-3=32+8+4+2+0 25+0 125=(46 375)10 (3)(1000110 1010)2=1×26+1×22+1×21+1×2-1+1×2-3=64+4+2+0 5+0 12519第1章 绪论 =(70 625)10 (4)(0 001011)2=1×2-3+1×2-5+1×2-6=0 125+0 03125+0 015625=(0 171875)10 [题1 3]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付植桐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项目背景本项目是付植桐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旨在利用所学电子技术知识设计一个电子产品,给出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
项目要求1. 产品功能设计一个可以较为实现的功能,例如温度、湿度、气压检测等,或者更加个性化的功能,具体功能可以自行学习和了解。
2. 硬件设计1.电源部分:使用稳定的直流电源,保证产品工作的稳定性。
2.元器件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并根据产品功能进行组合,保证产品实现功能的可靠性和性能。
3.PCB设计:根据电路原理图设计PCB,使得该PCB具备小型化、美观化等特点。
3.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部分可以通过编程语言实现,目前代码部分主要是针对C语言、Python语言的原理和应用进行学习,实现以下内容:1.实现电路自我旁路和检测,以保证安全性。
2.实现题目要求的功能,例如实时检测温度、湿度、气压数据。
3.利用LCD等显示器件,将所得数值进行显示。
4. 性能要求1.电路稳定可靠。
2.功能实现准确可靠。
3.代码规范,易于编译和修改。
4.系统响应速度适中,不卡顿。
项目进度第一周:•学习电子元器件和PCB设计知识,掌握电路原理图和PCB设计软件的基本使用。
•学习C语言或者Python语言,掌握代码基本语法和调试技能。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种比较合适的 MCU 开发板,例如stm32f407 开发板或树莓派等。
第二周:•设计电路原理图,根据自己的产品功能进行元器件组合,确保电路稳定性和功能可靠性。
•根据原理图设计PCB,利用PCB设计软件确保PCB的小型化和美观化。
第三周:•学习并完善产品软件开发,根据产品功能需求编写代码,实现温湿度、气压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
•验证代码功能的正确性,确保代码规范、易于编译和修改。
•实现相应的显示,并通过LCD等显示器件输出相关数值。
第四周:•整合硬件、软件,进行相关测试和调试。
•对实现的功能进行优化和完善,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性能。
•对整个开发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
仿真实验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测定乙类推挽放大器的直流负载线及静态工作点在直流负载线上的位置㊂2.测定乙类推挽放大器的交流负载线㊂3.观察输出波形的交越失真,学习消除交越失真的方法㊂4.测定最大不失真峰值输出电压,并比较测量值与估算值㊂5.测量乙类推挽放大器的信号电压增益㊂6.测量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的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㊂7.测定放大器的效率㊂二、实验器材直流电源1台;数字万用表1只;信号发生器1台;示波器1台;电流表1只;2N3904NPN晶体管1个;2N3906PNP晶体管1个;二极管2个;10μF电容2个;100μF电容1个;100Ω电阻1个;5.1kΩ电阻2个㊂三、实验原理及实验线路图E4.2是一个晶体管为零偏乙类推挽放大电路,如果把静态工作点设置得比截止区稍高一些,使放大器工作在甲乙类放大状态,就可有效地消除交越失真,图E4.3就是这种甲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的直流偏置电路,晶体管的集-射电压为Uce1=UCC-UeUce2=Ue-0=Ue完整的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如图E4.4所示,每个晶体管的直流负载线与横轴的交点为Uce=UCC/2每个晶体管的Q点将与截止点靠得很近㊂交流负载线将通过Q点,与纵轴的交点为ICO=UceqRL式中,Uceq=UCC/2㊂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电压峰值UoP和输入电压峰值UiP,便可求出放大器的电压增益为Au=UoPUiP电压有效值Uo为峰值UoP的1/2,因此放大器的最大平均值输出功率Po为Po=U2oRL=U2oP2RL乙类放大器的效率η为最大平均输出功率Po除以电源供给功率Pe,再乘以100%η=PoPeˑ100%式中,Pe=UCCICC,总电流ICC=IC+(UCC-Ub1)/Rb1㊂1四、实验步骤1.建立如图E4.2所示的实验电路,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按图需要进行设置,如图E4.3所示㊂图E4.2㊀乙类推挽放大电路图E4.3㊀乙类推挽放大电路信号发生器的设置2.单击仿真开关进行动态分析㊂注意观察示波器屏幕显示的输出波形有交越失真,画出交越失真的波形图㊂参考的仿真波形图如图E4.4所示㊂图E4.4㊀有交越失真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仿真波形图3.建立如图E4.5所示的实验电路,数字万用表设置为直流电压挡㊂4.单击仿真开关运行动态分析㊂当电路达到稳态后,记录晶体管VT1的基极偏压UB1㊂然后用万用表分别测量节点UB2㊁UE和A点电压,并记录电流表上的集电极电流读数IC㊂5.根据步骤4记录的电压值,分别计算两个晶体管的集-射极电压UCE1和UCE2㊂2图E4.5㊀甲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6.画出直流负载线㊂根据步骤4测得的数据,确定静态工作点Q㊂7.建立如图E4.6所示的实验电路,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按需要进行设置㊂根据UCE和RL的数值,在直流负载线的基础上画出交流负载线㊂图E4.6㊀完整的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8.单击仿真开关运行动态分析㊂注意观察输出波形不再出现交越失真㊂增大输入信号电压,直至刚好出现削波失真,然后稍微减小一点输入,使削波现象消失㊂记录交流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峰值,同时记录直流集电极电流IC㊂9.根据步骤8测出的电压,计算放大器的电压增益㊂10.根据步骤6作出的交流负载线和Q点,估算出现削波前应该达到的最大不失真3交流输出电压的峰值㊂11.根据步骤8测出最大不失真交流峰值电压,计算负载RL获得的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o㊂12.由电源电压UCC㊁集电极电流IC和流过偏置电阻R1的电流(UCE-UB1)/Rb1,计算直流电压源供给功率PE㊂13.根据输出功率Po和电源供给功率PE,计算放大器的效率η㊂五、思考题1.图E4.2所示的电路产生交越失真的原因是什么?在电路中加进两个二极管VD1和VD2起什么作用?2.静态工作点Q位于直流负载线的何处?也在交流负载线上吗?3.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之间有何关系?4.实验中测得的最大不失真峰值输出电压与估算值比较,情况如何?5.乙类推挽放大器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的测量值与计算值比较,情况如何?4。
仿真实验 差分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计算差分放大器的Ie㊁Ic及Uc,并比较测量值与计算值㊂2.计算差分放大器的差模增益,并比较测量值与计算值㊂3.测定差分放大器输出电压波形与输入波形之间的相位关系㊂4.测定差分放大器的双端的输出峰值电压,并与单端输出峰值电压相比较㊂5.计算差分放大器的共模电压增益,并比较测量值与计算值㊂6.测定差分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KCMR,说明这个参数对抑制噪声的作用㊂二、实验器材示波器1台;信号发生器1台;直流电压源2台;电流表3只;电压表2只;2N3391㊀NPN晶体管2个;100Ω电阻2个;2kΩ电阻3个㊂三、实验原理及实验电路在图E3.3所示的电路中,差分放大器的发射极总电流Ie可用发射极电阻Re两端的电压除以发射极电阻来计算,假定每个晶体管的直流基极电流可忽略,则基极电压Ub近似等于零,即图E3.3㊀差分放大器Ue=Ub-Ube=0-Ube=-Ube差分放大器的集电极电流Ic1及Ic2近似等于射极电流Ie1及Ie2㊂当电路对称时,两个晶体管的发射极电流㊁集电极电流和集电极电压都相等Ie1=Ie2=Ie/21Ic1=Ic2=Ie/2Uc1=Uc2=UCC-Ic1Rc1=UCC-Ic2Rc2差分放大器的差模电压增益Ad可通过测量一个集电极的峰值电压(Uc2P)和两个基极之间的峰值电压(Ub1P-Ub2P)来求出,所以Ad=Uc2PUb1P-Ub2P因b2通过100Ω电阻接地,因此Ad=Uc2PUb1P-0=Uc2PUb1P差模输入时,两个晶体管的基极输入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反Ub1=-Ub2对于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放大器,计算差模电压增益的公式为Ad=-Rc2rbe式中,rbe为晶体管的输入电阻㊂共模输入时,两个晶体管的基极输入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同Ub1=Ub2差分放大器的共模电压增益为集电极输出电压峰值与基极输入峰值电压之比Ac=Uc2PUb1P=Uc2PUb2P在图E3.4所示的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中,因为发射极电阻Re对共模信号有很强的串联电流负反馈作用,所以共模电压增益的计算公式为Acʈ-Rc2Re式中,Rc为集电极负载电阻;Re为发射极电阻㊂共模抑制比KCMR是衡量差分放大器对共模信号抑制能力的重要技术指标,定义为差模电压增益与共模电压增益之比KCMR=Ad/Ac㊀㊀如果以分贝dB为单位,则KCMR=20lg[Ad/Ac]四、实验步骤1.建立如图E3.4所示的实验电路,单击仿真开关进行动态分析㊂电路稳定后,记录两管发射极总电流Ie,集电极电流Ic1㊁Ic2和集电极电压Uc1㊁Uc2㊂2.用电路元件参数计算发射极总电流Ie㊂3.计算差分放大电路对称时的集电极电流Ic1和Ic2㊂4.计算电路对称时的集电极电压Uc1和Uc2㊂2图E3.4㊀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5.建立如图E3.4所示的实验电路,信号发生器按图设置㊂单击仿真开关运行动态分析㊂记录峰值输出电压Uc2P和峰值输入电压Ub1P㊂计算放大器的差模电压增益Ad㊂图E3.5为差分放大电路输出波形的仿真结果㊂36.根据电路元件参数及晶体管的输入电压rbe,计算差模电压增益㊂7.记录输出正弦电压Uc2波形与输入正弦电压Ub1波形之间的相位差㊂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接线和示波器的探头移到晶体管VT2的基极b2㊂单击仿真开关运行动态分析㊂记录输出正弦电压Uc2波形与输入正弦电压Ub2波形之间的相位差㊂8.将示波器的接地端接到晶体管VT1和集电极c1,把示波器通道B的输入设为1V/Div,将通道A输入由AC改为0㊂单击仿真开关运行动态分析,记录两晶体管集电极之间的峰值电压㊂9.计算共模电压增益Ac㊂10.根据电路元件值,计算共模电压增益㊂11.根据差模增益Ad和共模增益Ac的测量值,计算共模抑制比的分贝值㊂五、思考题1.发射极总电流Ie的计算值测量值比较,情况如何?2.差分放大器的电路对称时,发射极电流Ie与集电极电流Ic1㊁Ic2有何关系?3.静态时Ic1=Ic2及Uc1=Uc2的条件是什么?4.直流集电极电流及电压的计算值与测量值比较,情况如何?5.差模电压增益的计算值与测量值比较,两者有何差别?6.说明在图E3.4所示的差分放大电路中哪个基极为反相输入端,哪个为同相输入端?7.双端输出的峰值电压与单端输出的峰值电压比较有何差别?8.共模电压增益的计算值与测量值比较,情况如何?9.共模电压增益与差模电压增益比较,情况如何?两者差值的大小对抑制差分放大器的噪声有何影响?10.共模抑制比KCMR这个技术指标对差分放大器的性能有何影响?4。
仿真实验 晶闸管调光电路一、实验目的1.学习晶闸管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㊂2.掌握晶闸管导通㊁关断的条件㊂3.测试晶闸管调光电路白炽灯两端及触发脉冲信号的波形㊂4.观察当改变可调电阻的阻值时,晶闸管控制极脉冲信号和白炽灯两端的波形变化的情况㊂5.测量当输出脉冲变化时,白炽灯两端的电压值㊂二、实验器材示波器2台;数字万用表1只;110V交流电源1台;白炽灯1个;100Ω㊁240Ω电阻各1个;15kΩ可变电阻1个;10nF㊁510nF㊁510pF电容各1个;200μH电感1个;MAD2500硅桥1个;BTY79400R晶闸管1只㊂三、实验原理及实验电路在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的时间内,改变控制极触发脉冲的输入时刻(称为触发脉冲的移相),负载上得到的电压波形也就随着改变㊂这样就可以控制输出电压的大小㊂晶闸管在正向电压下不导通的范围称为控制角(又称为移相角),用α表示;而导电的范围称为导通角,用θ表示㊂导通角越大,输出电压也越大㊂当控制角α=180ʎ时,导通角θ=0ʎ,晶闸管全关断输出电压为零,当α=0ʎ时,θ=180ʎ㊂晶闸管全导通,相当于不可控的单相半波整流,这时的输出电压最大,输出电压的平均值(直流输出电压)UL=0.45Uav式中,Uav是输入电压u的有效值㊂从数学上推导得,控制角为α时,输出电压的平均值是UL=0.45Uav1+cosα2负载电流的大小是IL=ULRL=0.45UavRLˑ1+cosα2这个电流当然就是流过晶闸管的电流,也就是从电源输入的电流㊂实验电路如图E7.3所示,图E7.4为晶闸管调光实验电路的参考仿真结果㊂1.用Multisim软件建立如图E7.3所示晶闸管调光实验电路㊂2.分别将示波器㊁电压表与电路相连㊂3.单击仿真电源开关,观察XSC1㊁XSC2示波器屏幕上的波形㊂图E7.4为晶闸管调光实验电路的参考仿真结果㊂4.分挡调节可变电阻器,再次观察XSC1㊁XSC2波器屏幕上的波形变化的规律,并加以比较㊂1图E7.3㊀晶闸管调光的实验电路图E7.4㊀晶闸管调光实验电路的参考仿真结果四、实验步骤5.当改变脉冲形成电容C值时,再次用示波器观察脉冲波形的变化,加深理解㊂6.当改变可变电阻器阻值时,分别用数字万用表检测晶闸管两端电压,灯两端电压及触发脉冲信号电压,并加以比较分析㊂五、思考题1.根据原理图分析该电路的工作原理㊂2.晶闸管的导通时间与哪些元器件参数有关?3.灯发光亮度与晶闸管的哪个参数有关?4.为什么调节可变电阻器可以调节灯亮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