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之一语言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170.00 KB
- 文档页数:4
语言学概论语言的功能的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探索语言学概论中语言的功能教学目标:1. 理解语言学概论中语言的功能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探索语言的不同功能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语言功能的分析和评估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语言学概论中语言的功能的定义和分类。
2. 分析和理解语言的不同功能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
3. 进行实际例子的讨论和分析,以加深对语言功能的理解。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白板和马克笔。
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作用,并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联系起来。
2. 提出问题:你认为语言的功能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语言学概论中语言的功能的概念和分类。
2. 解释每种功能的定义和特点,如交际功能、表达功能、信息功能等。
3. 提供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每种功能的应用和重要性。
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语言功能进行讨论和分析。
2. 每组选择一个实际例子,并解释该例子中语言功能的应用。
3. 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巩固与评估(10分钟):1. 在白板上列出几个语言功能的例子,要求学生分析每个例子中的功能。
2. 分发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语言功能。
3. 收集学生的答案,并对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 强调语言功能在语言学概论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分析语言功能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语言学概论教材或文章,进一步了解语言的功能和其它相关概念。
2. 布置小组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语境,并分析该语境中不同语言功能的应用和效果。
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学概论中语言的功能的概念和重要性,并能够分析和评估语言功能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语言学概论功能范文1.语言学概论的功能之一是描述语言现象。
人类语言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和结构,而语言学概论通过研究和描述各种语言现象,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组成元素、语音、音系、语法、词汇、句法、语义等方面的规则和规律。
通过对语言现象的描述,语言学概论为各个语言的学习和教学提供了基础。
例如,通过语言学概论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语言中的语音差异、语法结构差异等,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使用不同的语言。
2.语言学概论的另一个功能是解释语言现象。
语言学概论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从而解释语言现象背后的原因。
例如,语言学概论可以解释为何一些语言中会出现特定的语法结构或语义现象,为语言的演化和变化提供了解释。
通过解释语言现象,语言学概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语言的使用和发展。
3.语言学概论的第三个功能是预测语言变化。
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会发生变化和演化。
通过研究语言的历史和变化规律,语言学概论可以预测语言的未来发展方向。
例如,通过对历史变化的研究,语言学概论可以预测一些语言在未来可能出现的词汇、语法结构或发音的改变。
这对于语言学习者和语言规范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语言学概论还具有理论建设的功能。
语言学概论作为语言学的基础学科,为其他语言学分支学科的理论建设提供了框架和方法。
例如,语音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各个语言学分支学科都依赖于语言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和概念,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总之,语言学概论是研究语言的基础学科,它通过描述、解释语言现象,预测语言变化,以及为其他语言学分支学科的理论建设提供框架和方法论。
语言学概论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为语言教学、语言规范和语言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同时,语言学概论也促进了不同语言之间的比较研究和跨文化交流,为世界语言多样性的维护和保护做出了贡献。
语言学概论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还承载着社会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指的是语言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和产生影响的能力。
本文将从语言的沟通功能、表达身份和认同、交际和合作以及社会控制等方面探讨语言的社会功能。
首先,语言的沟通功能是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语言通过传递信息和理解意义的方式,使人们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通过语言,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知识和经验,从而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交流。
无论是口头交流还是书面文字,语言都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
其次,语言也有助于表达个体的身份和认同。
语言是一个人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通过使用特定语言,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文化背景、地域归属和社会地位等。
例如,一个人使用方言或其中一种特定的口音可能会暗示他们来自特定的地区或社区。
此外,语言还可以传递社会角色和地位的信息,例如用于表达不同的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
交际和合作是另一个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使人们能够进行有效的交际和合作,帮助协调个体间的行动和共同实现目标。
通过语言,人们能够与他人协商、讨论和解决问题,达成共识和共同行动。
语言的合作功能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此外,语言还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
语言通过规范、规则和习惯成为社会的规范,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通过语言,社会可以建立规则和价值观,并将其传递给个体,从而引导和控制个体的行为。
例如,法律和道德规范都通过语言来进行制定和传达,以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总之,语言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
它包括语言的沟通功能、表达身份和认同、交际和合作以及社会控制等方面。
通过语言,人们能够有效地交流和理解意义,表达自己的身份和认同,协调个体间的行动和达成共识,以及建立社会规范和控制个体的行为。
语言的社会功能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功能与语言学的功用要区分开来。
向外看:交际工具向内看:思维工具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和说话(言语)句子的数目可以无限。
句子的长度可以无限。
(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规则,学话就是掌握这套材料和规则。
说话的单位是句子,语言的单位是从音位到句子的各级单位。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社会: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没有社会,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基础。
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辅助性的。
旗语,一些代码或标志是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交际工具,具有特定的服务领域,如红绿灯之于交通。
表情、身体姿势以及身体距离等也能传达一定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不以语言为基础,在交际中也有重要作用,可以补充语言的不足。
当人在谈话时,如果他把双臂抱在胸前,就说明他想要在自己和对方之间设立“障碍”,是一种抗拒的表示。
动物式的领地观念仍然存在于人类头脑中,在公共场合人们都会尽量保持“安全距离”。
在两个人说话时,如果一个人一只脚前伸,另一个人两脚平放,说明前者处于支配地位,因为他侵入了后者的“地盘”。
在饭馆里,人们喜欢背靠墙壁,而面对开阔的位子,是因为他们喜欢“背后被保护”,同时视野开阔,“利于逃跑”。
手语分两种,如果是作为第一语言来使用,比如聋哑人,属于语言;如果只是暂时的方便使用,仍有自己的第一语言,属于辅助语。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决定思维,但现在一般认为语言与思维是互相独立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且是最主要的工具。
要注意区分工具和行为本身。
作为工具,语言对思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思维离不开语言一般认为,东亚国家(中日韩)的小孩数学水平要高于欧洲国家,许多人从家庭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找原因。
语言学概论大学期末复习辅导资料语言学概论复习辅导导言部分1、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我国的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3、语言学发展的简要历史,大致有三个阶段:(1)语文学阶段(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现代语言学的发展阶段(成为边缘的、交叉的学科)。
4、语言学的分类:(1)描写语言学或共时语言学;(2)历史语言学或历时语言学;(3)理论语言学或普通语言学。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如何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1)语言存在于社会中,是一种社会现象。
社会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语言存在于社会中,是一种社会现象。
因为语言是社会的,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语言。
掌握这个社会的语言才能真正进入这个社会。
(2)语言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语言还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使人与人之间取得联系的手段,是维系社会联系的纽带。
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语言不属于哪一个特定的阶级或阶层,而是属于社会全体成员。
所以,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
2、人类社会信息传递有哪些其他方式?与语言有何关联?语言之外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1)人们自身的面部表情、手势、躯体姿势等可以在人际交往时传递一些信息。
如点头表示肯定,摇头表示否定,挥手表示再见,鼓掌表示欢迎,等等。
(2)还有一些借用其他物质载体的信息传递手段,如文字、旗语、信号灯、数字符号等。
在这类信息传递手段中,文字是最重要的。
但相对于语言而言,文字是第二性的,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的功能与语言学的功用要区分开来。
向外看:交际工具
向内看:思维工具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说话(言语)
句子的数目可以无限。
句子的长度可以无限。
(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
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规则,学话就是掌握这套材料和规则。
说话的单位是句子,语言的单位是从音位到句子的各级单位。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社会: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没有社会,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基础。
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辅助性的。
旗语,一些代码或标志是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交际工具,具有特定的服务领域,如红绿灯之于交通。
表情、身体姿势以及身体距离等也能传达一定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不以语言为基础,在交际中也有重要作用,可以补充语言的不足。
当人在谈话时,如果他把双臂抱在胸前,就说明他想要在自己和对方之间设立“障碍”,是一种抗拒的表示。
动物式的领地观念仍然存在于人类头脑中,在公共场合人们都会尽量保持“安全距离”。
在两个人说话时,如果一个人一只脚前伸,另一个人两脚平放,说明前者处于支配地位,因为他侵入了后者的“地盘”。
在饭馆里,人们喜欢背靠墙壁,而面对开阔的位子,是因为他们喜欢“背后被保护”,同时视野开阔,“利于逃跑”。
手语分两种,如果是作为第一语言来使用,比如聋哑人,属于语言;如果只是暂时的方便使用,仍有自己的第一语言,属于辅助语。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决定思维,但现在一般认为语言与思维是互相独立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且是最主要的工具。
要注意区分工具和行为本身。
作为工具,语言对思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思维离不开语言
一般认为,东亚国家(中日韩)的小孩数学水平要高于欧洲国家,许多人从家庭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找原因。
有实验显示这与这些语言的不同的组织数字方式有关:
可以看出,东亚语言的数字系统性要比英语及其他欧洲语言更强。
(法语中,“七十一”用“六十、十一”表示,依次数下来“七十九”用“六十、十九”表示。
到了“八十”,用“四个二十”表示,依次下去,“四个二十、一”,“四个二十、二”……“四个二十、十一”,一直到“四个二十、十九”也就是“九十九”)在一个实验中,日本和美国的一年级小孩都给一些数字,然后用小木块表示这些数字,白色的代表一,紫色的代表十,实验结果显示日本小孩能更好地掌握十进位,对中国和韩国一年级儿童的考察也是如此:
这些实验显示,语言会影响思维。
但语言并不决定思维,有考察发现,语言不同带来不同思维的情况后来又可能发展出一致的思维趋向,说明还有其他因素在影响思维的方式。
新东方杨政曾经在他的博客里这样叙述思维和语言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interact),相互制约(inter-constrain),是人脑机能的两个方面。
语言并不能决定思维,但是语言对思维有暗示、诱导作用。
例如:隔壁一对中国夫妻吵架了,我们会怎么做。
当我们用中文思维时,结果就已经由中文诱导暗示出来了。
因为用中文思维,自然会用到中国特色的成语和俗语,而成语和俗语是前人智慧的积累,这种积累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因此我们得出的很多结论就会与前人趋同。
例如:“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家和万事兴”,“夫唱妇随”,“相敬如宾”等等。
而在美国恰好相反,夫妻吵架,邻居很少会过问。
因为美国人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因此邻居来劝架时,主人会说,“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Mind your own business.” 所以,只有在会发生人生伤害或影响到自己休息时,邻居才会打电话叫警察来。
总体上而言,由于语言的暗示诱导,中国人倾向于二元调和(阴阳调和)、思想中庸,而欧美倾向于二元对立(阴阳对立)、思想偏执。
根据作者的直觉观察,中国南北方人做事说话的方式也存在语言的暗示诱导。
北方人讲话多以开口音,口型大:“咋了?”,“煎饼卷大葱,钢钢的!”,“小伙子帅,大姑娘浪。
”广东人讲话多闭口音,口型小。
因此在东北人学广州话后,其说话做事也变得含蓄起来了。
?上海和湖南女孩做事泼辣,但属于南方方言,而且同说这种语言的男人为什么没有这样的风格。
[思维一定要依赖语言吗?]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
儿童在说话之前一直在听话,他们的听力比他们的父母要敏锐得多,许多他们父母不能分辨的音他们可以分辨出来。
婴儿发出的声音种类也比他们的父母多,但在这种听音辨认和发音尝试中,父母等人的语音输入非常关键,这一过程中,婴儿逐渐把自己的母语的语音固定下来,并弱化非母语音。
一岁后,婴儿开始把单个词组成句子。
最初的句子一般只有两个词,一般为名词、动词或形容词这类实词。
虽然语言机能是人所能掌握的技能中最复杂的,但差不多每个小孩都能够掌握语言,不管他是失明的,还是聋哑的,还是有其他的缺陷,虽然这些缺陷或多或少会影响他理解和运用语言,但不会影响他掌握语言的能力。
比如,对聋哑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发现,聋哑儿童学习手语的发展过程与一般儿童类似。
先是尝试各种手势,在交际中先是使用单独的手势符号,然后是两个符号的组合,再发展出更复杂的结构。
三、思维不能离开语言的实验根据
(1)布洛卡区(Broca’s area),法国医生Paul Broca发现此区损伤的病人无法组织话语。
负责表达性言语功能。
(2)威尼克区(Wernicke’s area),德国医生Carl Wernicke发现此区损伤的病人无法理解话语。
负责接收性言语功能。
(3)控制肌肉运动的运动皮质的一部分,控制面部及发音器官的肌肉运动。
(4)弓形纤维束(arcuate fasciculus)。
连接布洛卡区和威尼克区的一束神经纤维。
两耳同时听不同的词,一般是右耳(对应左脑)听到的更容易辨识出来,这种听力现象称为“右耳优势”。
如果听到的是无意义的声音,比如雷声与下雨声,那么通常左耳(对应右脑)更快地辨识出来。
四、关于聋哑人的思维
1、聋哑人也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
2、听觉的损失可以从其他感觉中得到补偿。
[教材说手语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现在的研究认为手语也是一种自然语言。
]
3、没有有声语言,思维能力还是会受到影响。
五、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没有民族性
语言的差异会导致思维方式的差异:词汇反映出语言社团对现实世界的概念分类;不同语言在表达思想时语法常呈现不同特点。
基本颜色词的进化阶段:
黑,白<红<绿,黄<蓝<褐(棕)<紫、粉、橙、灰
六、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