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
- 格式:pdf
- 大小:717.92 KB
- 文档页数:13
地层、地层单位及其表示方法地质学研究中,地层(Stratum)是指地壳的垂直交错的一层或多层的岩石组合,也即地壳的剖面。
地层是由历史构造和地质作用形成的,它具有层序学特征,表示地壳的构造变化。
在地质学调查中,一般将地层分为单层地层和多层地层,单层地层通常指一个岩石层,多层地层通常指由多个岩石层组成的地层单元,如火山岩及其夹层、粉砂岩及其夹层等。
地层单位指的是地层中基本的单元,如岩石层、岩溶洞、流纹层、岩砾层、沉积物层等。
地层中的各个单元之间是相互连续的,在调查中,一般将多个单元组成一个地层单元。
在地质调查中,为了准确描述地层,一般采用层序学表示方法。
层序学表示方法是一种基于地层结构的科学表示法,它系统地描述了地层的结构、构造特征、物质组成及其空间分布。
层序学表示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地层单元,并将每个地层单元按照其厚度、物质组成、构造特征等因素进行分类排列,形成一个地层序列。
地层序列是一种表示地层构造结构的系统,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层的结构特征、构造特征以及地质作用的特点。
地层序列的表示方法一般采用简笔素描法,即将每层地层用线条、矩形、圆形等图示表示出来。
地层简笔素描的表示方法可以更加容易地把握地层的结构特征,易于理解。
虽然层序学表示方法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地层的构造特征,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地层简笔素描表示方法只能表示地层的表面情况,无法深入分析地层的内部结构;其次,由于地层结构复杂,层序学表示方法往往难以充分反映地层的复杂性。
因此,层序学表示方法需要与其他地质调查方法,如地质剖面,地层测绘,地质调查,地质采样分析等相结合,充分发挥其优势,更好地反映地层的构造特征。
总之,地层、地层单位及其表示方法是地质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层序学表示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层的结构特征、构造特征以及地质作用的特点,并且需要与其他地质调查方法结合,才能更好地反映地层的构造特征。
地层划分类型和地层单位表
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对照表
在使用地质年代名称时,要与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名称相符合。
界、系、统地层单位,一般划分为下、中、上三部分或下、上两部分,而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则为早、中、晚三部分或早、晚两部分。
如古生代形成的地层称古生界,二叠纪形成的地层称二叠系,早寒武世的地层称下寒武统,中寒武世形成的地层称中寒武统,晚寒武世形成的地层称上寒武统等。
在一个区域,地质年代单位是连续的,而年代地层单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地层地质年代表
宇(宙)、界(代)、系(纪)、统(世)、阶(期)、时间带(时)。
第三节地层划分与对比
一、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概念
1、地层划分:对某一地区的地层根据形成的次序及岩石性质、化石和接触关系等特征,将它们划分成许多单元并建立地层层序的工作。
2、地层对比:在一个区域内,确定不同地区各地层单元相互对应关系的工作。
划分与对比是相辅相成的。
地层划分与对比分为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和油气层划分与对比。
二、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
1、古生物化石法:
2、沉积旋回法:
3、构造地质学法:
4、地球物理特征法:
三、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
(一)、古生物化石法
1、标准化石法
2、生物群组合法
3、微体古生物法(介形虫、孢粉)。
地层系统分类单位地层是指地球表面以下的一定深度范围内,具有一定规律性和时代性的岩石层序。
地层系统分类单位是对地层进行划分和组织的基本单位,它根据岩石层序的特征和时代性等因素对地层进行分类,以便于研究和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下面将按照地质年代从古到今的顺序,分别介绍地层系统分类单位。
一、前寒武纪地层系统分类单位1. 古元古代地层系统:古元古代地层系统是地质年代的最早阶段,包括地球表面以下约4600万年的岩石层序。
其主要地层包括太古宙、和田群、冈底斯地层和江山期地层等。
2. 寒武纪地层系统:寒武纪地层系统是距今约541-485.4万年的地质年代,也是生命多样性迅速发展的时期。
其主要地层有新元古代地层、震旦纪地层、寒武系地层和寒武纪地层等。
1. 奥陶纪地层系统:奥陶纪地层系统是古生代的第三个地质年代,距今约485.4-443.8万年。
奥陶纪地层包括下奥陶统、中奥陶统和上奥陶统三个地层单元。
2. 志留纪地层系统:志留纪地层系统是古生代的第四个地质年代,距今约443.8-419.2万年。
志留纪地层包括下志留统、中志留统和上志留统三个地层单元。
3. 泥盆纪地层系统:泥盆纪地层系统是古生代的第五个地质年代,距今约419.2-358.9万年。
泥盆纪地层包括下泥盆统、中泥盆统和上泥盆统三个地层单元。
4. 石炭纪地层系统:石炭纪地层系统是古生代的第六个地质年代,距今约358.9-298.9万年。
石炭纪地层包括下石炭统、中石炭统和上石炭统三个地层单元。
5. 二叠纪地层系统:二叠纪地层系统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地质年代,距今约298.9-251.9万年。
二叠纪地层包括早二叠世、中二叠世和晚二叠世三个地层单元。
三、中生代地层系统分类单位1. 三叠纪地层系统:三叠纪地层系统是中生代的第一个地质年代,距今约251.9-201.3万年。
三叠纪地层包括早三叠世、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三个地层单元。
2. 侏罗纪地层系统:侏罗纪地层系统是中生代的第二个地质年代,距今约201.3-145.0万年。
第2章:主要的大地构造理论及大地构造分区一:相关概念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厚度约70公里(海洋之下)或120—150公里(大陆之下),是地球表层的刚性块体。
软流圈:位于岩石圈之下,厚达几百公里的可缓慢塑性流动的软弱带,岩石圈可在它上面缓慢的移动。
但软流圈在各处的厚度可有较大的差异,甚至是不连续的。
洋中脊:地貌上表现为贯穿于世界各大洋的深海海岭,一般位于大洋盆地中间,它是大的板块增生边界,板块在这里生长向两侧扩张。
转换断层:是连接其它板块边界的板块边界,在这里板块既不增生也不消亡。
威尔逊旋回:将洋盆开合的多阶段发展模式划分为六个阶段:1、胚胎期(东非裂谷);2、初始大洋期(红海);3、成熟大洋期(大西洋);4、衰退大洋期(太平洋);5、残余大洋期(地中海);6、消亡大洋期(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第三章一:地层分类1)岩石地层单位:根据岩层的岩性特征划分的地层单位。
2)生物地层单位:根据岩石中的化石内容划分的地层单位。
3)年代地层单位:以岩石的年龄或形成时间为基础划分的地层单位。
注意区分地层的接触关系:(1)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较长时期的间断,并且还有剥蚀过程发生。
①角度不整合:不但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较长时期的间断,并且还有剥蚀过程发生,而且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产状不同,有一个交角。
②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较长时期的间断,并且还有剥蚀过程发生。
但是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产状是一致的。
③非整合:指沉积岩和岩浆岩或变质岩之间的接触关系,可有侵入接触和沉积接触两种类型。
(2)整合接触:指沉积盆地持续下降,不断的接受沉积而形成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如果在沉积过程中,曾经有一段时间沉积作用停止,但没有发生明显的大陆剥蚀作用,而后又接受沉积,这样就形成了间断(小间断),这仍然属于整合的范围。
二:具体分类(一)岩石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群、组、段、层)根据岩层的岩石特征划分的地层单位,具有形成环境的相似性和一致性,没有形成时间的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