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4《未选择的路》朗读节奏指导素材(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未选择的路》说课稿一、说教材《未选择的路》是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
本课是自读课文,值得学生咀嚼与品味。
因此,本教学设计中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通过品析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哲理上。
此外,诗歌的学习应重视朗读,所以从多种形式的朗读入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后通过设置问题深入品析诗歌的内容,让学生深切地领悟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最后再比较两首诗歌,让学生明确两首诗歌不同的写作手法,并初步了解象征手法。
整个教学过程逐层深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可操作性强。
二、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开门见山导入法、指导朗读法、品读诗句法和引导总结法”。
《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就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挖掘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朗读诗歌、搜集资料的能力,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的要求。
三、说学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引,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下列方法参与学习。
1、资料搜集法2、合作学习法3、情感体验法四、说教学效果从实际的课堂效果来看,运用教师的四种教法和引导学生采用以上三种主要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合作探究,分析解决五个问题,能顺理成章的体验到诗歌的内涵,我认为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不到之处,敬请学校领导及听了我的课的各位同仁,给予我最中肯的批评指正,以便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谢谢!。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未选择的路》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新教材运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生思考”,语文要素是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本文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所写的一首现代诗,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意象,用象征的手法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二、学情分析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对这首诗的理解应该是很容易的。
但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可能会很茫然,所以教授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应如何选择人生道路。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了解象征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圈点勾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难点:了解象征的写作手法。
五、课型及课时微课,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1.诵读体会法。
2.圈点勾画法。
七、教学准备微课、学案。
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周末时,假如小伙伴约你去爬山,你会选择平坦的水泥山道还是崎岖不平的林间小路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名作《未选择的路》,看看诗人站在林间的岔路口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想一想他的选择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处于生活中常见的一次选择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文的学习。
(二)探索新知1.范读诗歌师配乐朗读,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设计意图】教师有感情朗读诗歌,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圈画意象再读诗歌,思考这两条路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圈点批注。
教师指导圈画的内容,体会诗中所描绘的两条路的特点。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为理解主题做准备。
3.理解主题⑴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本文的“路”是我们平常意义上说的自然界的道路吗?⑵出示作者亲身经历,理解本诗主题。
谈谈本诗给我们的启示。
⑶了解本诗象征的写法。
【设计意图】理解诗歌主题,了解本诗写法。
2023年最新的《未选择的路》教案9篇一、导入课文,解读诗歌1、导入。
我们还记得上期学过的散步吗?一家人走到田野的时候,碰到了一个什么问题?对,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
大路怎么样?小路又是什么样子?最后怎么做出的决定?我们看,这一家人为了走那条路都是经过慎重选择的,他们最后都满意吗?2、弄清可供选择的两条路。
美国桂冠诗人弗罗斯特也向我们展示了两条路,我们来看,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两条什么样的路呢?林中的两条路,一条选择的路,一条未选择的路。
一条大路(未选择的路),一条小路(选择的路)。
大路:极目望去,消失在丛林尽头(可见其平坦,笔直,树木夹道)小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这是一条景色美丽,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路,但是人迹罕至,更具挑战性)3、理解选择的痛苦。
如果是你,会选择哪条路呢?诗人选择了哪条?他选择的时候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艰难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久久伫立”、“极目望去”。
理解“伫立”和“极目”,体会诗人决策的艰难。
————还有“可惜”一词也可以看出这种决策的勇气和痛苦。
4、体会选择后的惆怅。
诗人这么慎重地做出决定选择了小路,按理,他应该对自己的决定满意了吧?就如《散步》中的一家人那样。
诗人的心是惆怅的。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返回”、“我将轻轻叹息将往事回顾”等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对另一条路的向往和对放弃的不舍。
既然是自己的选择,而且是自己慎重地选择,为什么还会惆怅呢?————这也许就是人们普遍的心理:这山望见那山高。
5、体会诗人写作的目的。
写这首诗,难道诗人就是号召人们在选择后就后悔,然后“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就是要人们“这山望见那山高”吗?诗人真实的目的到底是干什么呢?小组讨论。
诗人通过选择的艰难,尤其是选择后的惆怅,告诉人们,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要草率,但是,一旦已经决定,就没有办法反悔,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一旦决定就无法反悔呢?“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第4课诗两首未选择的路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文学常识;进一步掌握诗歌朗读节奏,要求背诵此诗;体会自由诗的特点,把握诗歌主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品读现代诗的方法;初步学写现代诗,以写促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朗读节奏、自由诗特点。
学习难点:品读方法、学写现代诗。
课前预学一.查资料,识记弗罗斯特及其作品。
上网查阅有着弗罗斯特生平及其作品的资料,做好笔记,并完成下面填空。
弗罗斯特(1874-1963)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
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其代表作有诗集有《》、《白桦树》等。
二.识记字音字形。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可惜我不能同时去shè足(意思是人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2.我在那路口久久zhù立。
3.它荒草qī 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十分幽寂。
4.但我知道路径yán mián 无尽头。
三.继续认知短语类型。
各种短语与词性的关系如下:主谓短语←名词或代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短语←名词+名词、代词+代词、动词+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数词+数词偏正短语←形容词+名词、数量短语+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动词、介宾短语+动词、副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动词+名词或代词后补短语←动词+形容词、动词+介宾短语、动词+数量(动量词)短语、形容词+副词根据这些规律,辨别并指出下列短语的类型。
1.黄色的树林()2.分出两条路()3.我不能()4.同时去涉足()5.久久伫立()6.极目望去()7.消失在丛林深处()8.选了另外一条路()9.荒草萋萋()10.十分幽寂()11.延绵无尽头()课堂研讨活动一.掌握朗读节奏。
根据上节课关于朗读节奏(停顿)的规律性知识,用“∕”标出《未选择的路》的朗读节奏。
《诗两首》朗读节奏指导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却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未选择的路教学目标1.把握诗文感情基调,理解诗歌内容。
2.表情朗读诗歌,体会象征意义。
3.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难点:体会象征意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诗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2.自主学习(1)大声朗读全诗,标出诗歌节奏。
(2)体会诗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三、局部探究探究一: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点拨:“路”表面写自然界的道路,实际暗示人生之路。
这种手法是象征。
探究二: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点拨: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区别: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探究三: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点拨: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
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
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四、总结拓展生活中许多人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于是对未选择的路产生怀恋向往,这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点拨: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诗两首》朗读节奏指导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却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