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37
先秦诸子散文2020-11-09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
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先秦诸子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先秦诸子散文1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经济政治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国家天下靠什么来治理,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才是最好的社会等问题是先秦诸子普遍关心和广泛讨论的问题。
参政者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实践活动,刺激了思想人物做深入的思考,由此而引出诸多的思想和理论。
道德、仁义、礼法、刑政等成为思想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政治哲学范畴。
一方面,久有传统的“礼”早就具有“法”的意义,以自然与道德为存在的前提,始终受到执政者的重视;另一方面,新兴的“法”层出不穷,逐渐发展,不断融入具有法的规定性的“礼”。
于是,先秦诸子纷纷对“礼”和“法”的起源及其表现方式、功能作用,以及对“礼”与“法”、“礼”与“刑”的关系等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反映了当时思想界不同的政治倾向和主张,成为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内容。
考察先秦诸子对“礼”与“法”的观念的论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礼的观念中所包含的“法”的意义,进一步了解所谓“法出于礼”、“礼归于法”的历史演变过程。
古人论及先秦诸子,习惯于以学派分疏为线索,或分论六家之要旨,或罗列十家之著述。
这一思路实源出于《荀子·非十二子》篇和《庄子·天下》篇,也成为直至今日我们研究诸子的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这确实反映着思想发展的源流与脉络,各家各派自有其特征可以言说。
但是,思想本身又不能完全以门户相对立而固守一说,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及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而且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选修·先秦诸子散文》--《论语》文言整理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子生活在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具有志道据德、传承文明、振兴华夏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他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论的言谈,主要涉及家庭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国家责任论三个方面。
两千多年来,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激励、鼓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繁衍和国家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所体现的积极向上的责任意识和精神原则带有普世性和永恒性,当今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及其当代意义》【记音】①木铎.( ) ②桀.溺( ) ③长沮.( ) ④执舆.( )⑤荷.蓧( ) ⑥黍. ( ) ⑦怃.然( ) ⑧殆. ( )⑨八佾.( ) ⑩见.其二子( ) ⑪耦.而耕( ) ⑫耰.而不辍.( )【解释实词】①二三子何患于丧.乎:②使子路问津.焉:③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④往者不可谏.:⑤今之从政者殆.而:⑥不仕.无义:【通假举要】①长沮、桀溺耦而耕:②是鲁孔丘与:③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④植其杖而芸:【一词多义】(一)实词——见悠然见南山项伯即入见沛公吾未尝不得见也于是见公输盘汝真女子之见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其二子焉才美不外见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二)虚词——而①蟹六跪而二螯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植其杖而芸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吾恂恂而起⑦表恶其能而不用也⑧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⑨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⑩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词类活用】①耰而不辍:②子路从而后: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④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古今异义】①遇丈人古义:今义:②子见夫子乎古义:今义:【文言句式判断及翻译】①隐者也②而谁以易之?③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④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名言名句】①,来者犹可追。
②,,孰为夫子?二、当仁,不让与师1、为下列加线字注音。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2、鸟兽不可与同群,无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论。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5、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二.当仁,不让于师1、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2、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4、当仁不让于师5、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克己复礼为仁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7、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3、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5、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6、见义不为,无勇也。
六.有教无类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