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科院南院A座9层平面图中国水科院南院A座10层平面图
- 格式:pdf
- 大小:855.80 KB
- 文档页数:2
金华燕尾洲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说明书设计单位:河南城建学院指导老师:李璐斐设计:葛伊濮河南城建学院二零一五年五月摘要湿地从狭义上来说,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定义则把地球上除了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水体都当成做湿地。
湿地以水的存在为特征,无论在地表,还是在植物的根区,同时,土壤条件通常不同于邻近的高地,植被以适合于湿润环境的植物组成,但缺乏耐受洪水胁迫的植物。
我国湿地的现状,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湿地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和消失,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保护湿地对城市湿地的恢复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通过国内几个湿地的研究设计状况,对场地生态物种的调查,以及场地背景的研究,对石臼湖湿地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并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方法,不仅对湿地起到保护作用,推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给其他湿地做了模范和技术参照。
关键词:湿地;可持续发展;湿地公园;规划设计AbstractThe narrow sense of the wetlands is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land and water; the broad definition of wetland is all the water except the ocean (water depth above 6 meters) as wetlands in the earth. Wetland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water, no matter in surface or in the plant root zone, meanwhile, soil conditions usually different from adjacent uplands, plant is constant of the plant moist environment, but lack of plant tolerance to flooding stress. Status of wetland in our coun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es of the city, the area of the wetland greatly decreased and disappeared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ies, the wetland protection of urban wetland restores urgently. This paper mainly planning and design Shijiu Lake Wetland Park and mak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method through the design of several domestic wetland, ecological species on site investigation, and the research in background,not only to protect the wetland effetel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but also be the model and technical reference to other wetlands .Key words:wetland;sustainable development;Wetland Park;planning and design规划文本(目录)1第一部分场地认知 (1)1.1项目概况 (1)1.2自然地理 (2)1.3社会人文 (5)1.4上位规划解读 (6)1.5场地周边区域分析 (7)1.6场地现状分析 (8)2第二部分设计概念分析 (10)2.1设计特色 (10)2.2项目定位 (11)2.3理念推导 (11)3第三部分总体规划 (11)3.1设计依据、原则与目标 (12)3.2功能定位 (13)3.3总体布局 (14)3.4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4)3.5景观视线分析 (16)3.6竖向设计 (17)3.7雨洪管理 (18)3.8照明系统规划 (18)3.9种植规划设计 (19)4第四部分重点区域设计 (20)4.1中心水景区 (20)4.2运动休闲区 (21)4.3湿地保育区 (22)4.4湿地生态观赏区 (23)5第五部分经济技术指标 (24)参考文献 (10)致谢 (11)规划图纸(目录)总体平面图 (1)区位分析 (2)总体鸟瞰图 (3)场地现状分析 (4)总体规划分析 (5)公园入口效果图 (6)芦苇保护观赏区效果图 (7)洲头湿地保育区效果图 (8)生态湿地观赏区 (9)植物种植分析 (10)生态驳岸 (11)经济技术指标 (12)参考文献[ 1 ].2002, CJJ/T91.园林基本术语标准[S].[2].A. h. lewis,王思思.香港湿地公园一一一个在可持续性方面的多学科合作项目[[J]. 城市环境设计,2007(1):38-43.[3].CJJ-48-92公园设计规范「S].[4].E.P,Odum【美].生态学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5].Eugene.P.,Oduxn,Gary W.barret[美].生态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GB/T50280-98.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S].[7].LY/T 1754-2008.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S].[8].LY/T 1755-200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S].[9].安.福赛斯,劳拉.穆萨基奥【美〕.生态小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0].卜警华,王洋.伦敦湿地公园运作模式与设计概念[[J].华中建筑,,2005(2):103-105.[11].陈高明.对当代生态设计的反思与再认识【C]//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301-307.[12].陈克林.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J].湿地科学,2005(4):298-301.[13].成玉宁.湿地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4].仇保兴.科学谋划开拓创新全面加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J].中国园林,2012(12):5-13.[15].崔保山,杨志峰.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2(2):219-224.[16].崔保山.湿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崔海亭.景观污染:一个巫待解决的问题[[J].生态学杂志,2001(3):60-62.[18].但新球,吴后建,但维宇,等.湿地公园生态设计:基本理念与应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1(2):44-47.致谢在这四年中,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同学们的互帮互助使我在专业技术和为人处事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文件编号:WSHG-CG/QHC-002版次:0版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发放编号:持有人:60万吨/年醋酸项目一期工程20万吨/年醋酸项目(第一阶段30万吨/年甲醇)气化与渣水处理装置操作规程2010-03-25 发布2010-4-15 实施重庆万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目录第一章工艺技术规程 (10)1.1 装置概况 (10)1.1.1 装置简介 (10)1.1.2生产工艺原理 (11)1.1.3工艺流程叙述 (13)1.2工艺指标 (20)1.2.1原料、中间产品、副产品的指标 (20)1.2.2公用工程条件 (21)1.2.4主要工艺指标 (22)1.2.5分析指标及方法、\频次 (23)1.2.6原材料消耗指标 (24)1.2.7公用工程消耗指标(水、电、汽、气) (24)1.2.8主要设备及动力指标 (24)1.2.9排污指标 (25)第二章操作指南 (26)2.1气化部分 (26)2.1.1气化原理及操作原则 (26)2.1.2气化炉指标正常运行范围: (26)2.1.3异常情况处理 (27)2.1.4安全注意事项 (32)2.2渣水系统 (32)2.2.1渣水闪蒸系统原理 (32)2.2.2高低压闪蒸系统 (32)2.2.3真空闪蒸及沉降系统 (34)2.2.4异常事故处理 (35)2.2.5安全注意事项 (36)第三章开车规程 (38)3.2开车纲要 (38)3.2.1系统开车初始状态的确认(原始开车和大修后开车) (38)3.2.2气化炉开车前的准备 (39)3.1.1系统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40)3.1.2气化炉投料统筹图 (41)3.2.3气化炉投料前的准备 (42)3.2.4气化炉开车步骤 (42)3.2.5第二台气化炉投用 (42)3.2.6第三台气化炉投用 (42)3.2.7气化炉连投 (43)3.3开车步骤 (43)3.3.1 开车初始状态确认 (43)3.3.2气化炉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43)3.3.3气化炉投料前的准备工作 (53)3.3.4气化炉开车步骤 (58)3.3.5第二台气化炉的投用 (62)3.3.6第三台气化炉投用 (63)3.3.7气化炉连投 (63)3.4气化炉正常操作要点 (64)3.4.1加减负荷操作 (64)3.4.2气化炉温度的调节 (64)3.4.3激冷水过滤器V1304的切换 (65)3.4.4注意观察烧嘴压差PDIA1303的变化趋势 (65)3.4.5 烧嘴冷却水系统 (65)3.5盲板确认表 (65)3.5.1渣水系统开车盲板确认表 (65)3.5.2气化炉开车盲板确认表 (66)第四章气化渣水系统停车规程 (66)4.1 停车统筹图 (67)4.2.1 两台气化炉运行时,一台气化炉计划停车 (67)4.2.2 单台气化炉紧急停车 (68)4.2.3 两台气化炉紧急停车 (68)4.2.4 气化系统长期停车 (68)4.2.5 渣水系统停车 (68)4.3停车步骤 (70)4.3.1两台气化炉运行时,一台气化炉计划停车 (70)4.3.2单台气化炉紧急停车 (75)4.3.3两台气化炉紧急停车 (75)4.3.4气化炉长期计划停车 (76)4.3.5渣水系统停车 (77)第五章基础操作规程 (79)5.1阀门 (79)5.1.1手动阀门的操作 (79)5.1.2带驱动装置阀门的操作 (80)5.1.3自动阀门的操作 (82)5.1.4阀门操作中注意事项 (83)5.1.5阀门维护 (83)5.2离心泵操作指南 (85)5.2.1启动及停车 (85)5.2.2 电机操作指南 (91)5.3机泵操作规程 (93)5.3.1高压煤浆泵P1203 (93)5.3.2 P1301烧嘴冷却水泵 (102)5.3.3锁斗循环泵P1302 (104)5.3.4渣池泵P1303 (105)5.3.5 激冷水泵P1304: (106)5.3.6水环式真空泵P1401 (107)5.3.7澄清槽给料泵P1402 (108)5.3.9澄清槽底泵P1404 (111)5.3.10真空冷凝液泵P1405 (112)5.3.11洗涤塔给水泵P1406 (113)5.3.12絮凝剂泵P1409、分散剂泵P1410 (115)5.3.13 PBF真空带式过滤机X1402 (116)第六章事故应急预案 (121)6.1事故处理原则 (121)6.2紧急停车方法 (121)6.2.1停车原则 (121)6.2.2紧急停车条件 (121)6.2.3紧急停车原则性的步骤 (121)6.3具体事故应急预案 (122)6.3.1系统断电 (122)6.3.2系统断仪表空气 (122)6.3.3 UPS断电 (123)6.3.4气化炉过氧预案 (124)6.3.5 DCS黑屏 (125)6.3.6设备发生严重故障 (125)6.3.7断高压密封水 (126)6.4.一般事故预案 (126)6.5事故预案演练规定 (126)第七章操作规定 (135)7.1定期工作规定 (135)7.1.1 班长定期规定 (135)7.1.2 中控主操定期规定 (136)7.1.3气化现场主操作定期规定 (138)7.1.4.1班前检查 (139)7.1.5现场副操作定期规定 (140)7.2交接班制度 (141)7.2.2交接班制度的内容 (141)7.3 巡检制度 (142)7.3.1现场巡检内容 (142)7.3.2巡检标准及要求 (143)7.4防冻、防凝、防暑 (143)7.4.1防冻、防凝 (143)7.4.2防暑 (145)第八章仪表控制系统操作规程 (146)8.1 DCS 、ESD和PLC 系统描述 (146)8.1.1气化框架仪表控制系统组成 (146)8.1.2 DCS和ESD系统功能描述 (146)8.1.3 PLC 系统功能描述 (146)8.2 DCS 、ESD和PLC 系统控制说明 (146)8.2.1气化框架DCS和ESD重要的仪表检测控制、联锁数据表如下: (146)8.2.2 气化框架PLC系统控制说明 (146)8.3 DCS 和PLC 系统操作规程 (147)8.3.1 开车操作规程: (147)8.3.2 停车操作规程 (148)8.3.3 检修操作规程 (148)8.4装置自保的逻辑控制规程 (148)8.4.1烧嘴冷却水联锁逻辑图 (148)8.4.2烧嘴冷却水泵自启动联锁 (149)8.4.3事故激冷水阀 (149)第九章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职业卫生(HSE) (152)9.1安全知识 (152)9.1.1氧气防护知识 (152)9.1.2氮气防护知识 (153)9.1.3一氧化碳防护知识 (153)9.1.4二氧化碳(CO2) (154)9.1.6硫化氢(H2S) (156)9.1.8消防设施 (157)9.1.9可燃气体报警设施 (157)9.2安全制度规定 (157)9.2.1安全生产制度 (157)9.2.2安全生产管理规程 (158)9.2.3氧气系列安全规程 (159)9.2.4 安全动火制度 (161)9.2.5消防器材管理制度 (164)9.2.6安全灭火规定 (164)9.2.7电器作业安全规定 (165)9.2.8上岗员工着装规定 (166)9.2.9生产装置防火防爆的规定 (166)9.2.10装置大检修安全规定 (166)9.2.11装置开、停车安全规定 (168)9.3本类装置历史上发生的主要事故、处理方法及经验教训 (169)9.3.1典型过氧事故案例一 (169)9.3.2典型过氧事故案例二 (170)9.4本装置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性质:爆炸范围、闪点、自燃点 (171)9.5本装置主要有毒物、介质(易燃易爆、有毒)的有关参数 (171)9.5.1液化气 (171)9.5.2柴油 (172)9.5.3工艺水煤气 (173)9.6本装置污染物主要排放部位和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173)9.6.1废渣排放 (173)9.6.2废气的排放 (173)9.6.3废水排放 (174)9.6.4噪声 (174)9.7职业卫生(HSE) (174)9.7.2硫化氢 (175)9.7.3二氧化硫 (177)9.7.4氮氧化物 (178)9.7.5噪声 (180)第十章附录 (183)10.1设备明细表 (183)10.1.1气化部分 (184)10.1.2灰水设备 (190)10.2主要设备结构图 (201)10.2.1气化炉 (201)10.2.2洗涤塔 (201)10.3装置平面布置图 (204)10.3.1气化平面布置图 (204)10.3.2灰水平面布置图 (204)10.4可燃气体和硫化氢报警仪布置图 (208)10.5装置消防设施布置图 (208)10.6安全阀定压值 (208)10.7控制参数报警值 (208)第一章工艺技术规程1.1 装置概况1.1.1 装置简介该装置是以重庆万盛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选定的当地煤为原料,采用西北化工研究院的多元料浆气化专利技术生产合成甲醇的原料气。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是从事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
院本部由位于北京海淀区复兴路甲1号(南院)和车公庄西路20号(北院),以及大兴试验基地和延庆试验基地组成。
京外有位于呼和浩特市的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和天津市的水利电力机电研究所。
本院历史可追溯到1933年,前身为中国最早的水利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几经变迁,于1958年经国务院规划委员会批准,将国内多家水利水电科研单位合并,组建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994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更名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现任院长匡尚富,历任院长有张子林、张光斗、林秉南、张泽祯、杨德晔、陈炳新、梁瑞驹、高季章。
先后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现有院士6人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中国工程院院士朱伯芳、陈厚群、韩其为、王浩、胡春宏;已故院士6人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张光斗、林秉南,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文熙、钱宁、汪闻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恺。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本院已建设成为人才优势明显、学科门类齐全的国家级综合性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心。
截止2017年底,全院在职职工1367人,其中包括院士6人、硕士以上学历866人(博士505人)、副高级以上职称824人(教授级高工323人),是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现有10个非营利研究所、4个科技企业、1个综合事业和1个后勤企业,拥有4个国家级研究中心、9个部级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研究领域已覆盖水文水资源、水环境与生态、防洪抗旱与减灾、泥沙与水土保持、农村水利、水力学、岩土工程、水工结构与材料、工程抗震、水力机械与机电、自动化、工程监测与检测、新能源、遥感技术及应用、水利史与水文化、牧区水利等18个学科、93个专业方向。
具有工程咨询甲级(水利工程、水电)、乙级(新能源、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资格证书、水文与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证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证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资质证书、水土保持监测甲级资格证书、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甲级资格证书、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甲级资质(岩土类、混凝土工程类、量测类)、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等证书,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被遴选为国家发改委、北京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机构以及水利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蓄水安全鉴定、大中型水闸安全评价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单位。
知识窗▏细数水利系统四大研究院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体概况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是从事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的公益性研究机构,院本部由位于北京海淀区的南、北两座院落,以及大兴试验基地和延庆试验基地组成。
京外有位于呼和浩特市的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和天津市的水利电力机电研究所。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建设成为人才优势明显、学科门类齐全的国家级综合性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心。
人才队伍拥有中科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5人,2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全院在职职工1414人,专业技术人才占总人数的89.1%,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69.9%、高级工程师以上占58.7%。
科研平台△13个非营利研究所△4个科技企业△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研究中心△8个部级研究中心△拥有一大批在规模和性能方面均位于国内外前列的重要仪器设备科技成果2012年以来,在国际和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4138余篇(其中SCI 收录597篇,EI检索717篇),出版专著325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75项、软件著作权495项,主编或参编标准134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73项,其中国家奖18项,“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荣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交流合作△9个国际学术组织中国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我院△我院资深专家在国际专业组织内担任重要职务△与国外近百家科学研究机构、知名大学、学术团体及国际组织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承接了多项国外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规划、咨询、设计、建设、管理等项目。
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体概况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建于1935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综合性水利科学研究机构。
兼作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水利部水闸安全管理中心、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水利部基本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水利部水文仪器及岩土工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泵与泵站课程设计题目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日期指导教师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本科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 (4)二、设计内容及成果 (4)2.1设计内容 (4)2.2设计成果 (4)三、污水泵站工艺设计 (4)3.1设计工况 (4)3.2水泵的选择 (4)3.21设计计算 (5)3.211流量的确定 (5)3.212选泵前扬程的估算 (5)3.213选泵 (5)3.3吸、压水管实际水头损失的计算及水泵扬程的核算 (6)3.31管径及流速的确定 (6)3.311吸水管路水头损失计算 (6)3.312压水管路水头损失计算 (7)3.313水泵的扬程校核 (7)3.3集水池 (8)3.31集水池形式 (8)3.32集水池容积计算 (8)3.33集水池的排砂 (8)3.4水泵机组基础的确定和污水泵站的布置 (8)3.41水泵机组基础的确定 (8)3.42污水泵站的布置 (9)3.5泵房高度的确定 (9)3.51地下部分 (9)3.52地上部分 (9)3.6泵房附属设施及尺寸的确定 (10)3.61水位控制 (10)3.62计量设备 (10)3.63排水 (10)3.7采光、采暖与通风 (10)3.8起吊设备 (10)3.9泵房值班室、控制室几配电间 (11)3.10门窗及走廊、楼梯 (11)四、雨水泵站工艺设计 (11)4.1设计工况 (11)4.2工艺设计 (12)4.3水泵的选择 (12)4.31设计计算 (12)4.311流量计算 (12)4.312扬程的估算 (12)4.313选泵 (13)4.4管路实际水头损失 (13)4.41局部水头损失 (13)4.42沿程损失 (13)4.43水泵扬程校核 (13)4.5集水池 (14)4.6泵站的位置 (14)4.7泵房高度的确定 (14)4.71地下部分 (14)4.72地上部分 (14)五、设计图纸 (16)5.1污水泵房平面图 (16)5.2污水泵房剖面图 (17)5.3雨水泵房平面图 (18)5.4雨水泵房剖面图 (19)一、设计题目泵与泵站课程设计二、设计内容及成果2.1设计内容选泵;水泵机组及其平面布置;集水井、泵房平面及高度;吸、压水管道;泵房辅助设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实验室总体规划(框架草稿)(“十一五”及2020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12月目录1. 实验室建设简况 (2)1.1 实验室主要情况 (2)1.2存在问题 (3)2. 实验室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3)2.1 目的意义 (3)2.2 指导思想 (4)2.3 基本原则 (4)2.4 规划目标 (4)3. 规划建设内容 (6)3.1 实验基地建设规划 (6)3.2 规划建设主要内容 (10)3.3 专业实验室建设主要内容 (11)4.投资规模 (22)5.1 统一组织、科学规划 (22)5.2整合资源,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开展创新性技术研究 (24)5.3 确保资金的持续投入 (24)5.4 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 (25)5.5 加强研究人才队伍的培养 (25)5.6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26)5.7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和实验室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 (26)“十一五”及2020年实验室总体规划编制大纲(2006年12月)1. 实验室建设简况1.1 实验室主要情况我院总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各类专业和综合实验室32座,面积3万平方米。
现拥有重要仪器设备120台套,其中20世纪建设的高精度水力机械模型通用试验台、大型减压箱、大型电液伺服式三向六自由度宽频域模拟地震台、450g-t土工离心试验机和刚性岩石试验机以及大型高压三轴试验机等,为开展重大科技难题提供了先进的研究手段。
此外正在逐步建设的大兴试验研究基地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院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力度,正在建设“水利部水沙科学与江河重点实验室”和“水利部水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配套了相应设备,总投资约为8000万元。
在科技部和水利部的支持下,成立了国家节水灌溉工程中心、水利部防汛抗旱减灾研究中心、水利部水资源与水环境工程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研究中心。
根据中国水科院的发展需求,在开展水利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同时,院里自行投资在大兴新建设完成了一座水工实验厅和水力机械实验厅,并已投入使用一年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工程文明施工管理措施我们一贯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周边地理环境及中国水科院南院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的特殊环境,发挥施工总承包方的组织协调能力,处理好和中国水科院人员的关系。
实现施工现场内、外和谐的人性化管理。
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向中国水科院和社会展示我司的管理水平,减少由于施工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在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要,是本工程的重点与难点。
我们将严格按照文明安全施工标准的要求,从安全投入、防护措施、环境影响控制、能源利用与管理、材料与资源管理、场地文明、人员与健康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全体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绿色施工的理念。
一、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因素的识别鉴于本工程的地域特点,在工程施工期间有效控制现场的扬尘、噪音、光污染、有毒有害气体等污染是本工程控制的要点。
针对本工程特点,开工伊始,首先识别施工生产中将要出现的各种因素(主要是水、气、声、渣、光)及可能造成的影响,确定文明施工及环保目标、指标,编制管理方案。
1平面管理1.1本工程为改造工程,进场后按照各阶段平面图的布置进行机械设备、材料、临时建筑等的布置。
1.2根据各个施工阶段分别制定相应的平面管理措施1.3办公区局部区域进行绿化。
现场道路、办公区安排专人定期打扫。
1.4根据给排水平面布置图,布置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确保现场排水通畅。
1.5在现场设置封闭式垃圾站,垃圾站派人定期清理。
2料具管理2.1材料要根据需要分批进现场,以免进料太多,造成拥挤,夜间进场的料具要及时运至所需部位,不能占用大门口或园区道路。
2.2根据现场平面布置图,各种料具应按指定位置存放,并分规格码放整齐、稳固,做到一头齐,一条线。
2.3施工现场的机具保管中,应依据材料性能采取必要的防雨、防潮、防冻、防火、防爆、防损坏等措施,贵重物品、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应及时入库,专库专管,加设明显标志,严格执行领退料手续。
一、设计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施工用设计图纸3、北京市关于现场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4、甲方提供《降水、护坡方案》5、《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综合楼C座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我局ISO9002质量体系标准二、工程概况1、工程位置及规模工程位于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中国水科院南院院内,工程建设规模为42000m2,地上12~14层,地下2层。
2、基坑深度工程设计室内标高为±0.00=49.80m,槽底标高-12.20m,局部泵坑底标高为-13.175m,根据甲方提供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科研综合楼C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区自然地面标高48.80~49.30m,则工程基坑深度为11.20~11.70m。
3、地层条件根据甲方提供的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科研综合楼C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区地层分布为:(1)表层为厚1.10~5.70m的人工堆积之粘质粉土、粉质粘土填土①层,房渣土①1层,炉灰①2层;(2)人工堆积层以下为第四纪沉积的粘质粉土、粉质粘土②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②1层;(3)在标高41.74~44.38m以下为以卵石、圆砾③层,圆砾、卵石③1层,细砂、中砂③2层,粉质粘土③3层;(4) 标高35.08~36.04m以下为第三纪的砾岩④层,粘土岩④1层。
4、地下水条件根据甲方提供的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科研综合楼C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区地下水情况为:地下水位静止水位标高为37.34~37.74m,埋深11.20~11.90m,属潜水,场区范围内无上层滞水。
因为基坑底标高为37.60m,需进行工程降水。
5、场地其它特征工程场地狭窄,西侧距离槽边8m处有建筑物(六层),东侧有热力暖沟等地下管线,南侧距槽边2米即为建筑红线,北侧距槽边6m处有热力管线,8m 处有建筑物(两层)。
三、施工部署1、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降水、护坡方案编制施工方案组织基坑开挖。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实验室总体规划(框架草稿)(“十一五”及2020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12月目录1. 实验室建设简况 (2)1.1 实验室主要情况 (2)1.2存在问题 (3)2. 实验室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3)2.1 目的意义 (3)2.2 指导思想 (4)2.3 基本原则 (4)2.4 规划目标 (4)3. 规划建设内容 (6)3.1 实验基地建设规划 (6)3.2 规划建设主要内容 (10)3.3 专业实验室建设主要内容 (11)4.投资规模 (22)5.1 统一组织、科学规划 (22)5.2整合资源,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开展创新性技术研究 (24)5.3 确保资金的持续投入 (24)5.4 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 (25)5.5 加强研究人才队伍的培养 (25)5.6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26)5.7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和实验室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 (26)“十一五”及2020年实验室总体规划编制大纲(2006年12月)1. 实验室建设简况1.1 实验室主要情况我院总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各类专业和综合实验室32座,面积3万平方米。
现拥有重要仪器设备120台套,其中20世纪建设的高精度水力机械模型通用试验台、大型减压箱、大型电液伺服式三向六自由度宽频域模拟地震台、450g-t土工离心试验机和刚性岩石试验机以及大型高压三轴试验机等,为开展重大科技难题提供了先进的研究手段。
此外正在逐步建设的大兴试验研究基地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院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力度,正在建设“水利部水沙科学与江河重点实验室”和“水利部水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配套了相应设备,总投资约为8000万元。
在科技部和水利部的支持下,成立了国家节水灌溉工程中心、水利部防汛抗旱减灾研究中心、水利部水资源与水环境工程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研究中心。
根据中国水科院的发展需求,在开展水利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同时,院里自行投资在大兴新建设完成了一座水工实验厅和水力机械实验厅,并已投入使用一年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