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第五章 能力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4
管理心理学教案完整版本管理心理学Organization psychology杨建党一、课程简介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的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现代管理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大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和原理,掌握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的活动规律,分析、解释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提高自己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初步具备运用管理心理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Organization psychology is a modern management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and their laws of people i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The teaching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knowledge and principles of organization psychology, master the individual psychology, group psych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of the law of act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management, improve their prediction, guide and control the behavior of people's ability to initially have the use of management psycholog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一、管理心理学概述二、管理心理学发展历程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四、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阅读资料: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版,P3—P18,P20—P32,P3—P81,刘毅:《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1—P19,黄希庭、张志杰:《心理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P1—P22,P23—P108,P109—P227,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P1—P23,徐联仓:《管理心理学及其应用——为医院管理服务》,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年版,P1—P37,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2—P60,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3—P55,丁茂生:《管理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1—P42,李磊、马华维:《管理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1—P33,张志杰:《心理学研究方法》,开明出版社,2012年版,P9—P90,P141—P161,第二章:个体一、个体行为二、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三、个体性格与能力、气质的关系阅读资料: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85—P116,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MBA)教学案例——组织行为学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P18—P117,任宝崇:《组织管理心理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P92—P100,丁茂生:《管理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63—P78,胡冶岩:《行为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P41—P61,陈学军、林志红等《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P69—P114,第三章:知觉与行为一、知觉、判断和归因理论二、行为理论阅读资料:刘毅:《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66—P72,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225—P228,P241—P283,P284—P286,P318—P346,任宝崇:《组织管理心理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P100—P120,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115—P132,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55—P83,魏文斌:《现代西方管理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P137—P157,胡冶岩:《行为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P3—P38,陈国海等:《管理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P16—P30,第四章:态度与价值观一、态度的概述二、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三、态度测量四、改变态度的方法阅读资料: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150—P197,徐联仓、凌文辁:《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P96—P117,刘毅:《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140—P169,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P218—P235,任宝崇:《组织管理心理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P160—P178,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171—P202,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121—P153,丁茂生:《管理心理学》,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115—P138,胡冶岩:《行为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P99—P123,李磊、马华维:《管理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190—P224,陈国海等:《管理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P51—P80,李新乡:《组织心理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P34—P54,第五章:需求、动机与激励一、人的需求理论二、人的动机理论三、激励的内容、过程与策略阅读资料: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117—P149,P225—P240,徐联仓、凌文辁:《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P10-P96,刘毅:《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96—P140,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P115—P148,任宝崇:《组织管理心理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P120—P160,《组织心理学》余凯成等译,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年版,P44—P129,爱德家.薛恩: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132—P171,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153—P189,丁茂生:《管理心理学》,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80—P114,胡冶岩:《行为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P61—P74,P267—P288,李磊、马华维:《管理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224—P294,孙永正等:《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195—P212,李新乡:《组织心理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P14—P26,第六章:个体心理与管理一、人格与管理二、个性差异与管理三、人的行为改变阅读资料: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集团,1987年版,P198—P222,刘毅:《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72—P96,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P90—P115,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78—P115,李磊、马华维:《管理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156—P190,陈学军、林志红等《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P3—P66,第七章:群体一、群体行为二、群体规范与群体决策三、群体压力与维持四、群体动力阅读资料:徐联仓、凌文辁:《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P250—P281,刘毅:《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183—P203,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MBA)教学案例——组织行为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P119—P233,《组织心理学》余凯成等译,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年版,P172—216,爱德家.薛恩:胡冶岩:《行为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P299—P331,李磊、马华维:《管理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304—P327,李新乡:《组织心理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P187—P197,陈学军、林志红等《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P115—P163,第八章:群体沟通一、人际沟通二、群体的沟通三、群体的冲突阅读资料:孙永正等:《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176—P195,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458—P472,徐联仓、凌文辁:《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P281—P300,刘毅:《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203—P224,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P274—P294,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227—P247,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234—P253,李磊、马华维:《管理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327—P369,李新乡:《组织心理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P153—P171,第九章:群体关系一、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二、研究群体关系的意义三、群体关系的实践和理论四、建立有效的群体关系阅读资料:刘毅:《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224—P247,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443—P447,刘英涛等:《管理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P219—P245,丁茂生:《管理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191—P219,第十章:群体心理与管理一、群体的定义二、管理中的非正式群体三、群体内聚力阅读资料: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349—P442,P448—P458,刘毅:《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169—P183,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P235—P274,任宝崇:《组织管理心理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P182—P263,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204—P266,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189—P211,P211—P234,魏文斌:《现代西方管理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P157—P173,丁茂生:《管理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160—P190,李磊、马华维:《管理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294—P304,陈国海等:《管理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P112—P144,李新乡:《组织心理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P58—P89,第十一章:组织一、组织概述二、组织领导三、组织行为四、组织调查阅读资料:彼得•德鲁克:《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P1—P18,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MBA)教学案例——组织行为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P2—P16,P235—P332,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310—P317,徐联仓、凌文辁:《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P363—P410,徐联仓:《管理心理学及其应用——为医院管理服务》,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年版,P75—P97,魏文斌:《现代西方管理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P173—P194,丁茂生:《管理心理学》,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220—P223,孙永正等:《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124—P125,第十二章:组织结构、设计与文化培育一、组织结构二、组织设计三、组织开发四、组织文化五、建立学习型组织阅读资料: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289—P309,彼得•德鲁克:《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P40—P73,任宝崇:《组织管理心理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P298—P31,爱德家.薛恩:《组织心理学》余凯成等译,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年版,P216—P289,徐联仓:《管理心理学及其应用——为医院管理服务》,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年版,P98—P121,P188—P196,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307—P324,P365—P401,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319—P346,P346—P379,魏文斌:《现代西方管理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P253—P274,胡冶岩:《行为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P399—P412,P412—P428,李磊、马华维:《管理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74—P111,孙永正等:《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124—P129,P233—P247,陈国海等:《管理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P236—P264,第十三章:组织考核与组织变革一、组织考核的方式与原则二、组织变革的挑战与阻力三、组织的变革与组织发展阅读资料:徐联仓、凌文辁:《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P410—P471,彼得•德鲁克:《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P141—P170,任宝崇:《组织管理心理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P319—P341,P341—P352,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324—P365,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379—P408,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第三版下册,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P678—P731,丁茂生:《管理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223—P240,胡冶岩:《行为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P429—P453,孙永正等:《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136—P143,第十四章:组织心理与管理一、组织心理理论二、知识管理理论阅读资料: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P412—P463,彼得•德鲁克:《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P170—P180,《组织心理学》余凯成等译,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年版,P1—P43,爱德家.薛恩:李新乡:《组织心理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P1—P9,P197—P221,魏文斌:《现代西方管理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P298—P319,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第三版下册,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P621—P676,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以现实案例导入课程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内容讲解上力求精、新、活、比、实,避免空洞说教,通过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激发其求知欲从而使其主动学习和掌握并运用课程知识。
第一章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
答案管理心理学:是指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并提髙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
2:管理的职能。
答案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方面。
3:管理的对象。
答案管理的对象:是指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
4:行为科学。
答案行为科学:是指运用研究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的方法,研究在一定物质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和动物行为的科学。
二.填空题1:管理的职能有_______。
答案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方面的职能2:管理过程的两个主要系统是_______。
答案技术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3:管理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
答案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提髙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4:组织的五大系统包括_______。
答案目标价值系统、管理系统、组织结构系统、技术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三.判断题1:个体、团体、组织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答案是2:技术系统(工作性质、技术水平、产品数量、质量等)属于外环境系统。
答案否(改为内环境系统)3:社会心理系统属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是4: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形成了管理心理学。
答案是5: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人的作用下降了。
答案否(改为也非常重视人的因素)四.简答题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其研究任务与意义如何?答案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髙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企业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企业内的纯粹的人的因素问题。
具体包括: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关于个体心理的研究;关于团体心理的研究;关于组织心理的研究。
其任务和意义是:研究企业中的社会心理规律,为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提供心理学的依据。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2 教学内容管理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管理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管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二章:组织行为与管理2.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行为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组织行为对管理的影响掌握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策略2.2 教学内容组织行为的概念和特点组织行为对管理的影响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策略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组织行为的概念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组织行为对管理的影响小组讨论法:探讨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策略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管理策略的应用能力第三章:领导心理与行为3.1 教学目标了解领导心理的概念和特点理解领导心理对领导行为的影响掌握领导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3.2 教学内容领导心理的概念和特点领导心理对领导行为的影响领导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领导心理的概念和特点角色扮演法:模拟领导心理和行为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领导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3.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领导心理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领导心理和行为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四章: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员工激励的概念和理论理解员工激励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2 教学内容员工激励的概念和理论员工激励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员工激励的概念和理论小组讨论法:探讨员工激励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员工激励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绩效管理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能力第五章:组织文化与管理5.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掌握组织文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2 教学内容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组织文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小组讨论法: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组织文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织文化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文化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六章:决策心理与行为6.1 教学目标了解决策心理的概念和过程理解决策心理对组织决策的影响掌握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6.2 教学内容决策心理的概念和过程决策心理对组织决策的影响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决策心理的概念和过程决策模拟法:模拟决策心理和行为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6.4 教学评估决策模拟:评估学生对决策心理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决策心理和行为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七章:沟通与冲突管理7.1 教学目标了解沟通的概念和过程理解沟通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掌握冲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7.2 教学内容沟通的概念和过程沟通对组织管理的影响冲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沟通的概念和过程角色扮演法:模拟沟通和冲突管理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沟通和冲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7.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沟通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沟通和冲突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八章:压力管理与人际关系8.1 教学目标了解压力的概念和来源理解压力对组织成员的影响掌握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理论和方法8.2 教学内容压力的概念和来源压力对组织成员的影响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理论和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压力的概念和来源压力应对模拟法:模拟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理论和方法8.4 教学评估压力应对模拟:评估学生对压力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九章:团队建设与管理9.1 教学目标了解团队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掌握团队管理与激励的理论和方法9.2 教学内容团队的概念和特点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团队管理与激励的理论和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团队的概念和特点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学生对团队建设的理解小组讨论法:探讨团队管理与激励的理论和方法9.4 教学评估团队建设活动:评估学生对团队建设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团队管理与激励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章:变革管理与组织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变革的概念和过程理解变革对组织的影响掌握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10.2 教学内容变革的概念和过程变革对组织的影响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变革的概念和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变革对组织的影响小组讨论法:探讨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10.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变革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一章:员工培训与开发11.1 教学目标了解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和策略掌握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和方法11.2 教学内容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概念和意义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和策略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和方法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概念和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和策略小组讨论法:探讨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和方法1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二章:领导力发展与传承12.1 教学目标了解领导力发展的概念和过程理解领导力传承的重要性掌握领导力发展和传承的理论和方法12.2 教学内容领导力发展的概念和过程领导力传承的重要性领导力发展和传承的理论和方法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领导力发展的概念和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领导力传承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探讨领导力发展和传承的理论和方法1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领导力发展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领导力传承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三章:组织战略与心理资源13.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战略的概念和过程理解心理资源在组织战略中的作用掌握组织战略和心理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3.2 教学内容组织战略的概念和过程心理资源在组织战略中的作用组织战略和心理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组织战略的概念和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资源在组织战略中的作用小组讨论法:探讨组织战略和心理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织战略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心理资源管理和组织战略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四章:情绪管理与工作满意度14.1 教学目标了解情绪的概念和影响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掌握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和方法14.2 教学内容情绪的概念和影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和方法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情绪的概念和影响情绪管理模拟法:模拟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和方法14.4 教学评估情绪管理模拟:评估学生对情绪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五章:组织伦理与责任15.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理解组织伦理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掌握组织伦理和责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5.2 教学内容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组织伦理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组织伦理和责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组织伦理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探讨组织伦理和责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5.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组织伦理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织伦理和责任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管理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2. 组织行为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管理的影响3. 领导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 组织文化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6. 决策心理与行为的过程和影响7. 沟通与冲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8. 压力管理与人际关系处理的理论和方法9. 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0. 变革管理与组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11.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和策略12. 领导力发展和传承的理论和方法13. 组织战略与心理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4. 情绪管理与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和方法15. 组织伦理与责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难点:1. 管理心理学各种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应用2. 组织行为管理的实践应用3. 领导心理和行为的实践操作4. 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的策略制定5. 组织文化的塑造和维护6. 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理性与感性平衡7. 有效沟通和冲突解决的实践技巧8. 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平衡策略9. 团队内部动态管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10. 变革管理的实施策略和应对阻力11.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个性化需求满足12. 领导力的连续性和发展传承13. 组织战略与心理资源的匹配和利用14. 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处理15. 组织伦理与责任的管理实践和道德判断本教案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心理学的各个层面,并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的组织管理和领导实践中。
这篇关于《⾃考管理⼼理学讲解:能⼒的差异与管理》,是⽆忧考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能⼒的差异与管理 ⼀、能⼒概述 1、能⼒与智⼒的概念 能⼒是能直接影响⼈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理特征。
智⼒是⼤脑的⼀种⼼理潜能,是以抽象思维能⼒为核⼼的,包括感知能⼒、观察⼒、记忆⼒、想象⼒、注意⼒等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能⼒则是智⼒在⼀定条件下被开发和发展的⼀种⼼理特征,是指⼈顺利完成⼀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理特征。
知识是⼈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能⼒是⼈对掌握知识的⼼理活动概括,是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理特征。
技能是⼀种有⽬的的,通过练习⽽巩固了的合乎法则的活动⽅式。
是⼈对动作⽅式的具体概括,也是⼼理活动过程的范畴。
2、能⼒的结构 (1)能⼒的⼆因素说 (2)能⼒的群因素说 (3)智⼒的三维结构学说 (4)智⼒层次结构学说 (5)智⼒多元论 (6)三元智⼒论 「例题」能⼒和智⼒理论主要有()A.能⼒的⼆因素说B.智⼒的三维结构说C.实⽤智⼒论D.三元智⼒论E.多元智⼒论 答案:ABDE 3、能⼒的种类 (1)⼀般能⼒和特殊能⼒ (2)再造性能⼒和创造性能⼒ (3)液态智⼒和晶态智⼒ 「例题」对于液态智⼒和晶态智⼒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智⼒就是认知智⼒ B.液态智⼒在⼈⽣中不断发展变化,青春期时智⼒达到 C.通常⽽⾔,⽼年⼈有着较⾼的晶态智⼒ D.液态智⼒在达到峰值后随着年龄增加不断降低,晶态智⼒则随着年龄增加不断升⾼。
答案:C (4)实际能⼒和潜在能⼒ (5)桑代克对能⼒划分:社会的、具体的和抽象的智慧三种 ⼆、能⼒差异的分析 1、⼀般能⼒(智⼒)的个别差异 2、特殊能⼒的个别差异 ⼈的特殊能⼒表现差异很明显。
如下层管理者更多要求专业技术能⼒,中层管理者的⼈际能⼒很重要,⾼层管理者的决策管理能⼒尤其要重视。
3、能⼒表现的年龄差异 少年得志、中年成才、⼤器晚成。
管理心理学资料1、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
2、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3、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4、能力: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特征,或者说,能力是个人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
5、素质: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特征,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的特征。
6、再造能力:是指人们能顺利地学习和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生产技能,并能按照已有的式样进行某种学习、工作或生产活动的心理素质。
7、创造能力:是指人们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在总结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独立地创造出对社会具有一定价值的、独特的东西的心理素质。
8、兴趣:就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9、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有:①先天遗传因素。
②家庭因素.③文化传统因素.④阶级和阶层因素。
10、正确认识气质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类的行为,主要的不是决定于气质,而是决定于在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的动机和态度;气质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只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①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的区别.②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③气质对工作性质和效率以及人际交往方式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11、性格与气质的关系:①性格与气质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它们都是人脑的机能,其共同的基础是神经类型。
巴甫洛夫学派认为,神经类型不仅是气质的直接生理基础,而且也是性格的自然基础之一。
性格和气质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同时形成的,也是由人脑的同一活动实现的.气质不是存在于人的性格的某种外来的东西,而是有机地包括在性格结构之中,二者共处一体,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方面,渲染性格特征,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性格对气质也有影响作用,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其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具有坚强性格的人可以克服、遏制他的气质中的某些消极方面,发展其积极的方面。
管理心理学总结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
着重是企业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即人际关系系统;其研究对象与工程心理学相比较,是研究更纯粹的人得因素方面的问题。
2 .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内容与范围是: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影响劳动生产效率与效益的个体心理、团体心理、组织心理、领导行为等。
3. 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自然性和社会性交叉以社会性为主的一门带理论性的应用心理学科,属于多学科交叉的,多层次性的边缘学科。
4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问卷调查与心理测量,宏观和微观环境条件结合分析法,经验总结与个案分析法,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和先进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的应用。
第二章5 .管理心理学理论思想的发展简史:16——17世纪之前是早期文明的管理,代表人物:亚当?斯密,罗伯特?欧文,查尔斯?阿贝奇;18——19世纪工业心理学:胡戈?闵斯特伯格。
20世纪20年代前事古典管理时期:泰勒,法约尔,韦伯。
20世纪30——5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萌芽与形成的时期:梅奥。
20世纪50——70年代现代管理科学阶段:布莱克特,巴纳德,卡内基?梅隆,马奇。
20世纪70年代之后最新管理或综合管理阶段:弗雷德里克,维克?马奇。
6 .罗伯特?欧文——人事管理之父;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之父;韦伯——组织理论之父;胡戈?闵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之父;7 .古典管理理论的管理特点是强调“劳动分工、控制幅度、管理层级、外部激励、正式规章等”。
其中,泰勒的研究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法约尔的思想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与管理职能;韦伯提出职权结构理论,是古典组织理论的创始人。
8. 列宁对泰勒管理理论的两重性的分析:一、指出泰勒制是资产阶级巧妙的、残酷的剥削工人的手段;二、指出它具有管理方法的科学性。
9.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五种因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十四条管理原则:专业化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性;命令的统一;指挥的统一;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集权制;阶层或等级系列;秩序;公平;保持员工的稳定;创造性;团体或集体精神。
《管理心理学》网上形考作业答案《管理心理学》作业1(第一章―――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B)。
A.法约尔B.泰罗C.韦伯D.梅奥2.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D)、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
A.组织文化 B.领导心理 C.激励心理 D.个体心理3. 按能力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为(B)。
A.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B.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C. 能力、才能和天才D.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4. 态度的参与改变理论的提出者是(C)A. 因斯科B.费斯汀格C. 勒温D.凯尔曼5. 美国心理学界公认的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斯腾 B.梅奥 C.闵斯脱博格 D.勒温6. 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是指(C)A.自我知觉B.自我意识C.自我管理D.自我感觉7.按某种或某种典型的性格特征,性格可以分为(D)。
A.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B.优越型和自卑型C.外倾型和内倾型D. A、B、C、D和E五种类型8.凯尔曼于1958年提出态度的形成包括服从、( D)、和内化三个阶段。
A.接受B.趋同C.认同D.同化9. 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A)A.胆汁质B.抑郁质C.多血质D.粘液质10. 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知觉不包括以下(C)A. 物质自我B.社会自我C.精神自我D.现实自我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管理心理学:所谓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2. 价值观:所谓价值观是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3. 能力:所谓能力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或是指个人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
4. 知觉:所谓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心理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管理学院第一章测试1.西方管理学理论把有关人的因素研究称为行为科学或组织行为学,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采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也有使用管理心理学的,从本质上来说,他们都是指管理心理学这个学科。
()参考答案:对2.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各种组织中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从而达到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功能的目的,所以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管理领域。
()参考答案:对3.一个组织是由人和物两大因素构成的三队关系分别是物物关系、人物关系、人人关系。
()参考答案:对4.从西方和国内对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划分来看,管理心理学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分析,即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
()参考答案:对5.管理心理学的任务包含实现自身理论的不断发展,调动人,激励人,开发领导力,提高领导水平,增强团队和组织的凝聚力,提高组织绩效水平,保障组织成员工作生活质量等。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在人际知觉过程当中,有时候会因为知觉对象某一方面的特征非常突出而掩盖了知觉者对其它特征的知觉,这一类知觉偏误成为:()。
参考答案:晕轮效应2.下列不属于知觉过程之一的是()。
参考答案:记忆3.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许多知觉对象中,对其中部分对象知觉会觉得特别清晰,其余的对象作为背景,感觉比较模糊。
()参考答案:对4.知觉的特征有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5.知觉的产生受到___、__、____三种因素的影响。
()参考答案: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情境因素6.认知偏差的产生都要归结于人,所以人的认知是不准确的。
()参考答案:错7.心理契约是指存在于组织和成员间的一系列无形的、不能书面化的期望,是在组织中各层级间、各成员间任何时候都广泛存在的,没有正式书面规定的心理期望。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人格就像面具,是把人的真实面目隐藏起来的工具。
1: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3.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2:心智模式在心理学上讲就是人的(3.思维模式)。
3:奖励先进要特别注意环境的(3.心理气氛)。
4:变革是指经由经验的内化与认同作用,而使(3.新行为)发生。
5:激励是指连续激发人的(2.动机)的心理过程。
6:(1.晕轮效应)是指根据不完全的信息而做出的对被知觉对象的整体印象与评价。
8:解冻是指(3.刺激)个人或群体去改变他们原来的态度或消除对旧态度或行为的支持。
9:科学技术越是发展,就越要重视(2.人的因素)。
10:再冻结是指改革后的态度与行为的整合,即获得的(1.新行为)模式成为个体之个性,形成有意义的情感关系的过程。
11:角色知觉是指人对于自己所处的特定的社会与组织中的(2.地位)的知觉。
12:生理需要是属于最底层次的人类的(3.基本)需要。
13:群体是一种(1.解决问题)的途径。
14:谁能掌握(1.以人为本)管理的这一真谛,谁就能在实践中取得胜利。
15:团队的目标没有成员的(2.交流与合作)是无法完成的。
1:公平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要将自己所做的贡献和所得的报酬,与一个和自己(1.条件相等)的人的贡献与报酬进行比较。
2:管理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企业的(1.劳动生产率)。
3:管理坐标图的理论认为,最有效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位既关心工作,同时又关心(1.工作人员)的人。
4: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1.行为方式)。
5:影响力是一个人在于他人的交往中,(2.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能力。
6:变革是指经由经验的内化与认同作用,而使(3.新行为)发生。
7:人的(2.精神状态)也影响人的时间知觉的长短。
8:正式群体是为了完成组织所规定的特定目的与特定工作而产生的正式的(2.官方的)组织结构。
9:在企业中要建立(2.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10:激励是以人为中心管理思想的主要(1.管理职能)。
11:让职工参与变革,既可以吸取职工的智慧,又可以减少变革中的(3.思想阻力),有利于变革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