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器件封装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9.16 MB
- 文档页数:16
贴片元件封装说明BGMSMT是电子业界一门新兴的工业技术,它的兴起及迅猛发展是电子组装业的一次革命,被誉为电子业的”明日之星”,它使电子组装变得越来越快速和简单,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集成度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便宜。
为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产业的飞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SMT零件:SMT所涉及的零件种类繁多,样式各异,有许多已经形成了业界通用的标准,这主要是一些芯片电容电阻等等;有许多仍在经历着不断的变化,尤其是IC类零件,其封装形式的变化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传统的引脚封装正在经受着新一代封装形式(BGA、FLIP CHIP等等)的冲击,在本章里将分标准零件与IC类零件详细阐述。
标准零件标准零件是在SMT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主要是针对用量比较大的零件,本节只讲述常见的标准零件。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电阻(R)、排阻(RA或RN)、电感(L)、陶瓷电容(C)、排容(CP)、钽质电容(C)、二极管(D)、晶体管(Q)【括号内为PCB(印刷电路板)上之零件代码】,在PCB上可根据代码来判定其零件类型,一般说来,零件代码与实际装着的零件是相对应的。
一、零件规格:(a)、零件规格即零件的外形尺寸,SMT发展至今,业界为方便作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标准零件系列,各家零件供货商皆是按这一标准制造。
标准零件之尺寸规格有英制与公制两种表示方法,如下表公制表示法1206080506030402英制表示法3216212516081005含义L:1.2inch(3.2mm)W:0.6inch(1.6mm)L:0.8inch(2.0mm)W:0.5inch(1.25mm)L:0.6inch(1.6mm)W:0.3inch(0.8mm)L:0.4inch(1.0mm)W:0.2inch(0.5mm)注:a、L(Length):长度;W(Width):宽度;inch:英寸b、1inch=25.4mm(b)、在(1)中未提及零件的厚度,在这一点上因零件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生产时应以实际量测为准。
SMT准则元件封装资料SMT(表面贴装技术)准则是指用于电子元器件表面贴装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准则用于确保元件正确放置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上,并确保它们在焊接过程中能够正常连接。
1. 封装规范:SMT准则要求元件的封装规范必须符合IPC(Institute of Printed Circuits)的标准。
IPC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的元件有不同的要求,包括引脚距离、封装尺寸、引脚排列、外形等方面。
封装规范的正确性对于确保元件能够正确放置在PCB上非常重要。
2.引脚规格:SMT准则要求元件的引脚规格必须清晰明确。
引脚规格包括引脚的位置、尺寸、形状等。
清晰的引脚规格能够帮助生产人员正确放置元件,同时也有助于避免焊接错误或损坏元件。
3.焊脚镀金:SMT准则要求元件的焊脚必须进行镀金处理。
焊脚的镀金能够防止氧化和腐蚀,同时也有助于提供良好的焊接性能。
镀金的处理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金属覆盖、电镀等。
4.封装材料:SMT准则要求封装材料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IPC标准对于封装材料的使用有明确的规定,包括限制了一些有害物质的使用。
这些规定有助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5.封装设计:SMT准则要求元件的封装设计必须合理。
合理的封装设计能够提供良好的热管理和电性能,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对PCB布局的限制。
封装设计中的一些关键因素包括散热区域设计、引脚翻转设计、引脚间隔设计等。
6.封装可靠性测试:SMT准则要求对于封装的可靠性进行测试和验证。
可靠性测试可以包括焊接可靠性、温度循环测试、振动测试等。
这些测试有助于确保封装能够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正常运行,同时也有助于提供更长的使用寿命。
总结起来,SMT准则的元件封装资料包括封装规范、引脚规格、焊脚镀金、封装材料、封装设计和封装可靠性测试等。
这些资料对于确保元件能够正确放置在PCB上,并在焊接过程中能够正常连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签:无标签贴片元件封装--SMT基础知识介绍贴片元件封装--SMT基础知识介绍简介: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是电子业界一门新兴的工业技术,它的兴起及迅猛发展是电子组装业的一次革命,被誉为电子业的”明日之星”,它使电子组装变得越来越快速和简单,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电子产品更新 ...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是电子业界一门新兴的工业技术,它的兴起及迅猛发展是电子组装业的一次革命,被誉为电子业的”明日之星”,它使电子组装变得越来越快速和简单,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集成度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便宜。
为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产业的飞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SMT零件SMT所涉及的零件种类繁多,样式各异,有许多已经形成了业界通用的标准,这主要是一些芯片电容电阻等等;有许多仍在经历着不断的变化,尤其是IC类零件,其封装形式的变化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传统的引脚封装正在经受着新一代封装形式(BGA、FLIP CHIP等等)的冲击,在本章里将分标准零件与IC类零件详细阐述。
一、标准零件标准零件是在SMT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主要是针对用量比较大的零件,本节只讲述常见的标准零件。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电阻(R)、排阻(RA或RN)、电感(L)、陶瓷电容 (C)、排容(CP)、钽质电容(C)、二极管(D)、晶体管(Q)【括号内为PCB(印刷电路板)上之零件代码】,在PCB上可根据代码来判定其零件类型,一般说来,零件代码与实际装着的零件是相对应的。
1、零件规格:(1)、零件规格即零件的外形尺寸,SMT发展至今,业界为方便作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标准零件系列,各家零件供货商皆是按这一标准制造。
标准零件之尺寸规格有英制与公制两种表示方法,如下表公制表示法 1206 0805 0603 0402英制表示法 3216 2125 1608 1005含义 L:1.2inch(3.2mm)W:0.6inch(1.6mm) L:0.8inch(2.0mm)W:0.5inch(1.25m m) L:0.6inch(1.6mm)W:0.3inch(0.8mm)L:0.4inch(1.0mm)W:0.2inch(0.5mm)注:a、L(Length):长度; W(Width):宽度; inch:英寸b、1inch=25.4mm(2)、在(1)中未提及零件的厚度,在这一点上因零件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生产时应以实际量测为准。
SMT基础知识大全目录一、SMT概述与发展趋势 (2)1. SMT定义及重要性 (3)2. SMT发展历程 (4)3. 当前SMT技术发展趋势 (5)二、SMT基本原理与工艺 (6)1. SMT工艺简介 (8)2. 表面贴装技术原理 (9)3. 工艺流程及主要步骤 (10)三、SMT元器件与材料 (11)1. 电阻、电容、电感等无源元件 (12)2. 晶体管、二极管等半导体器件 (13)3. 连接材料及辅助材料 (13)4. 电路板基材及表面处理工艺 (14)四、SMT设备与工艺参数设置 (16)1. SMT设备类型及功能介绍 (18)(1)贴片机 (19)(2)印刷机 (20)(3)检查设备及其他辅助设备 (21)2. 设备参数设置与调整原则 (23)(1)贴片机参数设置要点 (24)(2)印刷机参数设置要点 (25)五、SMT工艺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26)1. 焊接缺陷分析与处理措施 (27)(1)焊接不良原因及表现 (28)(2)焊接缺陷解决方案与预防措施 (29)2. 元器件位置偏移与校正方法 (30)一、SMT概述与发展趋势SMT(Surface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作为电子组装行业的重要支柱,其发展历程与电子行业的进步息息相关。
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SMT技术凭借其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插件焊接方式,成为现代电子制造的主流工艺。
在SMT的发展过程中,其工艺流程不断优化,设备性能不断提升。
从最初的手动贴片到现在的自动化贴片机,从单纯的元器件插装到集成度极高的芯片级封装,SMT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电子产品的生产效率,也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电子产品得以更加轻薄短小、高性能低功耗。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SMT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和创新。
高精度印刷技术、高速度贴片技术、高密度集成技术等的应用,使得电子产品的组装更加精密、高效;而智能化、柔性化生产线的建立,更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大大提升了整个电子行业的竞争力。
SMT元器件封装介绍封装类型是元件的外观尺寸和形状的集合,它是元件的重要属性之一。
相同电子参数的元件可能有不同的封装类型。
厂家按照相应封装标准生产元件以保证元件的装配使用和特殊用途。
由于封装技术日新月异且封装代码暂无唯一标准。
一、常见SMT封装如下图:常见SMT贴片元器件封装大全通常封装材料为塑料,陶瓷。
元件的散热部分可能由金属组成。
元件的引脚分为有铅和无铅区别。
二、常见SMT电子元件类型及位号缩写电容:片式电容,缩写为C电感:片式电感,线圈,保险丝,缩写为L晶体管:电流控制器件,如三极管,缩写为T效应管:电压控制器件,缩写为T二极管:片式发光二极管(LED),玻璃二极管,缩写为D电源模块:缩写为ICP晶振:缩写为OSC,VOC变压器:缩写为TR芯片:缩写为IC开关:缩写为SW连接器:缩写为ICH,TRX,XS,JP等三、常见封装的含义1.SOIC(small out-line IC):SOP 的别称(见SOP)。
2.DIL(dual in-line):DIP的别称(见DIP)。
欧洲半导体厂家多用此名称。
3.DIP(dual in-line Package):双列直插式封装引脚从封装两侧引出,封装材料有塑料和陶瓷两种。
DIP应用范围包括标准逻辑IC,存贮器LSI,微机电路等。
引脚中心距2.54mm,引脚数从6到64。
封装宽度通常为15.2mm。
有的把宽度为7.52mm和10.16mm 的封装分别称为skinny DIP 和slimDIP(窄体型DIP)。
但多数情况下并不加区分,只简单地统称为DIP。
4.Flip-Chip:倒焊芯片裸芯片封装技术之一,在LSI芯片的电极区制作好金属凸点,然后把金属凸点与印刷基板上的电极区进行压焊连接。
封装的占有面积基本上与芯片尺寸相同。
是所有封装技术中体积最小、最薄的一种。
但如果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与LSI芯片不同,就会在接合处产生反应,从而影响连接的可靠性。
因此必须用树脂来加固LSI 芯片,并使用热膨胀系数基本相同的基板材料。
SMT贴片元器件封装类型的识别封装类型是元件的外观尺寸和形状的集合,它是元件的重要属性之一。
相同电子参数的元件可能有不同的封装类型。
厂家按照相应封装标准生产元件以保证元件的装配使用和特殊用途。
由于封装技术日新月异且封装代码暂无唯一标准,本指导只给出通用的电子元件封装类型和图示,与SMT工序无关的封装暂不涉及。
1、常见SMT封装以公司内部产品所用元件为例,如下表:通常封装材料为塑料,陶瓷。
元件的散热部分可能由金属组成。
元件的引脚分为有铅和无铅区别。
2、SMT封装图示索引以公司内部产品所用元件为例,如下图示:1、BGA(ball grid array):球形触点陈列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
在印刷基板的背面按陈列方式制作出球形凸点用以代替引脚,在印刷基板的正面装配LSI芯片,然后用模压树脂或灌封方法进行密封。
也称为凸点陈列载体(PAC)。
引脚可超过200,是多引脚LSI用的一种封装。
封装本体也可做得比QFP(四侧引脚扁平封装)小。
例如,引脚中心距为1.5mm 的360 引脚BGA 仅为31mm 见方;而引脚中心距为0.5mm的304 引脚QFP 为40mm 见方。
而且BGA 不用担心QFP 那样的引脚变形问题。
该封装是美国Motorola公司开发的,首先在便携式电话等设备中被采用。
2、DIL(dual in-line):DIP的别称(见DIP)。
欧洲半导体厂家多用此名称。
3、DIP(dual in-line Package):双列直插式封装引脚从封装两侧引出,封装材料有塑料和陶瓷两种。
DIP应用范围包括标准逻辑IC,存贮器LSI,微机电路等。
引脚中心距2.54mm,引脚数从6到64。
封装宽度通常为15.2mm。
有的把宽度为7.52mm和10.16mm 的封装分别称为skinny DIP 和slimDIP(窄体型DIP)。
但多数情况下并不加区分,只简单地统称为DIP。
4、Flip-Chip:倒焊芯片裸芯片封装技术之一,在LSI芯片的电极区制作好金属凸点,然后把金属凸点与印刷基板上的电极区进行压焊连接。
SMT贴片元器件封装知识梳理1.板上倒装片和板上芯片板上倒装片(FCOB)是20多年前IBM公司为了满足用户对高速计算机的需求而研制的。
首次研制成功的倒装片工艺是可控坍塌芯片连接(C4),其设计是采用机电一体化的方法将硅芯片与陶瓷基板相连接。
从某些方面来看,由于液化焊料凸点表面张力的作用,这种技术可使芯片自身能够对准板上的焊盘,为此,使这种技术实现了高产量。
然而,由于通孔的方法在通用芯片的封装中成本相对来说比较合理,而陶瓷基板价格昂贵,使得C4倒装片不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
而事实上,倒装片技术远比市场上的传统技术先进得多。
对于高速计算机组装来说,其提供了可靠的封装技术。
然而,不久前,开发出了一种技术,这样的话,就可应用FCOB 来降低FR-C4环氧玻璃板的成本。
虽然FR-4成本低,但是,它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FR-4和芯片使用的热膨胀系数(CTE)不同,所以,就会由于热变形造成移位,使IC互连更为牢固。
补救的方法是在芯片和板子之间用环氧树脂进行底层填料,用力要均匀,保护互连点。
底层填料工艺得到延续使用及普及。
由于某些原因,使得倒装芯片很可能被广泛地用于MCM的互连中。
虽然,在1996年只有1%的MCM采用了倒装片互连,到2001年将增加到18%。
随着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FCOB的产量也随之增长。
由于芯片是直接贴装到板上的,所以,不需使用引线框架材料和线焊、模压、边缘修整和成型工艺,使得这种技术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
上述优点还可使互连点的布局更加致密,提高了密度。
与传统的互连方法比较,FCOB的芯片和板之间的导电通路更短,这样就减少了电子干扰和降低了噪音,同时提高了性能。
板上芯片(COB)类似于FCOB,其芯片的互连面朝上,在传统的工艺中,都是采用线焊的方法将其与板上焊盘互连。
由于没有了引线框架,不仅使COB降低了成本,而且还提高了性能,不过,必须用环氧树脂“顶部植球”的方法来保护芯片和线焊。
2. 凸点互连技术凸点互连技术(BIT)要求使用与半导体工业在背面未端组装中使用的设备和材料相同。
SMT基础知识一、SMT简介二、SMT工艺介绍三、元器件知识四、SMT辅助材料五、SMT质量标准六、安全及防静电常识第一章SMT简介SMT 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的简写,意为表面贴装技术。
亦即是无需对PCB钻插装孔而直接将元器件贴焊到PCB表面规定位置上的装联技术。
◆SMT的特点从上面的定义上,我们知道SMT是从传统的穿孔插装技术(THT)发展起来的,但又区别于传统的THT。
那么,SMT与THT比较它有什么优点呢?下面就是其最为突出的优点:1、组装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贴片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插装元件的1/10左右,一般采用SMT 之后,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重量减轻60%~80%。
2、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
焊点缺陷率低。
3、高频特性好。
减少了电磁和射频干扰。
4、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
5、降低成本达30%~50%。
节省材料、能源、设备、人力、时间等。
◆采用表面贴装技术(SMT)是电子产品业的趋势我们知道了SMT的优点,就要利用这些优点来为我们服务,而且随着电子产品的微型化使得THT无法适应产品的工艺要求。
因此,SMT是电子装联技术的发展趋势。
其表现在:1、电子产品追求小型化,使得以前使用的穿孔插件元件已无法适应其要求。
2、电子产品功能更完整,所采用的集成电路(IC)因功能强大使引脚众多,已无法做成传统的穿孔元件,特别是大规模、高集成IC,不得不采用表面贴片元件的封装。
3、产品批量化,生产自动化,厂方要以低成本高产量,出产优质产品以迎合顾客需求及加强市场竞争力。
4、电子元件的发展,集成电路(IC)的开发,半导体材料的多元应用。
5、电子产品的高性能及更高装联精度要求。
6、电子科技革命势在必行,追逐国际潮流。
◆SMT有关的技术组成SMT从70年代发展起来,到90年代广泛应用的电子装联技术。
由于其涉及多学科领域,使其在发展初其较为缓慢,随着各学科领域的协调发展,SMT在90年代得到讯速发展和普及,预计在21世纪SMT将成为电子装联技术的主流。
片式电阻(Chip-R) 片式磁珠(Chip Bead
)
注:L(Length):长度W(Width):宽度
D(Diameter
):长度W Width):宽度
SOT-323 SOT-353 SOT-363
3 L 5 L
4 L7 L
之间的间距不一样,而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状。
简称PLCC)、多端子的方形平封装(Guad Fiat Package,
简称BGA)、CSP(Chip Scakage )以及
473
1003 1002
1R2 1R20 R22 R075
R 22 R 075
第一部分的每一条色环都是等距,自成一组,容易和第二部分的色环区分。
:第一、二环分别代表两位有效数的阻值;第三环代表倍率;第四环代表误差。
举例如下: 此电阻为四个色环分别是棕、黑、红、金,分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环为棕、黑分别表示有效数1 、0 ;第三环为红表示倍率
第二部分:即第四环为金,表示误差±5% 误差等级J 。
如果第五环为黑色,一般用来表示为绕线电阻器,第五环如为白色,一般用来表示为保险丝电阻器。
如果电阻体只有中间一条黑色的色环,则代表此电阻为零欧姆电阻。
晶圆电阻(Melf-R )
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
钽电容(Chip Cap)
片式磁珠(Chip Bead)
片式电感(Chip Induc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