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早期人文历史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11
英国的人文风俗与历史有关英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人文风俗与历史息息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英国的人文风俗如何受历史影响,并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语言和文学英国是英语的发源地,英语在英国被广泛使用并成为全球通用语言。
英国的文学作品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样的作品类型,包括戏剧、小说、诗歌等。
莎士比亚、狄更斯、奥斯丁等伟大的作家出生在英国,他们的作品对全球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习俗和传统节日英国人有着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传统节日,这些习俗大多起源于历史事件或宗教信仰。
例如,英国人热爱喝茶,这一习俗起源于17世纪,当时英国将茶叶从东方带回,成为一种时尚和社交活动。
此外,圣诞节和复活节也是英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传统地举办庆祝活动,例如互赠礼品、合家团聚以及享用特别的食物。
三、皇室文化英国的皇室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
英国君主制始于数百年前,至今已有数十个君主执政,其中包括伊丽莎白一世、维多利亚女王等重要历史人物。
英国皇室活动如加冕典礼、皇家婚礼等,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人们常常以皇室成员为榜样,对他们的行为和举止持有一定的期待。
四、建筑和景观英国的建筑风格和景观也受到历史影响。
例如,伦敦塔桥、巴斯羅马浴场等古建筑物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与技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英国也以其美丽的乡村风光而著名,湖区、高地等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很多自然爱好者。
五、体育和娱乐英国人热衷于体育和娱乐活动,这一传统源于英国的历史背景。
例如,英格兰足球联赛是世界上最受关注的足球联赛之一,威布尔顿网球锦标赛也侧重于英国的传统和历史。
此外,英国人也热衷于自行车、高尔夫、赛艇等运动。
六、博物馆和艺术英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这些机构在保护和展示艺术品和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英国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和泰特现代艺术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场所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艺术爱好者。
英国早期人文历史常识(一)英国东邻北海,西、北面对大西洋,南面是英吉利海峡(the English Channel),与法国隔海相望。
地理上,这里被称为“不列颠群岛”(British Isles),由大不列颠岛(Great Britain)和爱尔兰岛(Ireland)这两大岛屿,以及其它几百个小岛组成。
大不列颠岛上分布着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England,Scotland and Wales)三个区域,而爱尔兰岛则分成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Northern Ireland and the Republic of Ireland)两块。
政治上,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共同组成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而爱尔兰共和国则是独立于联合王国而存在的独立的国家。
我们通常所说的英国,则是指联合王国。
联合王国的首都是伦敦(London);而爱尔兰共和国的首都是都柏林(Dublin)。
大不列颠岛在政治上被划分成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个区域,其中英格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总的来说也最为富裕。
因此很多人通常会用“英格兰人”(English)指代“不列颠人”(British),这点当然会引起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Scots and Welsh)的不满。
不列颠在大约一百年前曾统治着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和土地,其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大洲。
二战之后,随着不列颠国力衰退,各殖民地纷纷独立,不列颠帝国(the British Empire)在1931年起被英联邦所取代。
英联邦(th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由英国和已经独立的前英国殖民地或附属国组成的联合体。
英国作为英联邦元首并无政治实权;各国在一定协议上相互进行政治、主要是经济方面的磋商和合作;各成员国也有权利选择退出英联邦。
(二)英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其西北地区主要地形是高原;而东部和东南部则主要是低地,他们是整个欧洲平原(the Great European Plain)的组成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概述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5世纪后期-17世纪初)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来说,英国的文艺复兴起始较晚,通常认为是在15世纪末。
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它主张以人为本,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积极进取、享受现世欢乐的生活理想。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1478-1535)是英国最主要的早期人文主义者,他的《乌托邦》(Utopia)批评了当时的英国和欧洲社会,设计了一个社会平等、财产公有、人们和谐相处的理想国。
Utopia现已成为空想主义的代名词,但乌托邦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严肃思考的结果。
《乌托邦》开创了英国哲理幻想小说传统的先河,这一传统从培根的《新大西岛》(The New Atlantis)、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勃特勒的《埃瑞璜》(Erewhon)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科幻小说。
文艺复兴时期诗歌创作繁荣,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 1552-1599)的长诗《仙后》(The Faerie Queene)歌颂女王,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他创造的"斯宾塞诗体"每节诗有九行,韵律复杂,具有柔和动听、萦绕耳际的音乐性。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他对文学的主要贡献是《论说文集》(Essays),共58篇。
这些文章题材广泛,内容涉及哲学、宗教、政治制度以及婚姻、爱情、友谊、园艺、读书等,文笔典雅,略带古风而又明白畅达。
英国戏剧起源于中世纪教堂的宗教仪式,取材于圣经故事的神秘剧和奇迹剧在14、15世纪英国舞台上占有主导地位,随后出现了以抽象概念作为剧中人物的道德剧。
到了16世纪末,戏剧进入全盛时期。
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 1564-1593)冲破旧的戏剧形式的束缚,创作了一种新戏剧。
百科知识(英国)⼈⽂知识部分Great Britain(⼆)⼀.英国简史(Brief History of U.K.)1.古代不列颠(Ancient Britain)在不列颠群岛(Britain)上很早就有⼈类活动。
约公元前3世纪,伊⽐利亚⼈(Iberians)从欧洲⼤陆来到⼤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
约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凯尔特⼈(Celts)不断移⼊不列颠群岛。
2.罗马⼈统治下的英国(Roman Britain)公元前55年和前54年,凯撒(Julius Caesar)两度率罗马军进攻⼤不列颠,被不列颠⼈击退。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世(Emperor Claudius)率军进攻不列颠,并将其变为罗马帝国(Roman Empire)的⾏省。
为阻⽌北⽅凯尔特⼈南下,公元122年,罗马⼈在⼤不列颠岛北部修建了⼀条横贯东西,全长118公⽴的长城,史称哈德良长城。
在罗马⼈统治的东南地区,罗马⼈(Romans)和凯尔特⼈(Celts)上层抢占部落的共有⼟地,建⽴起奴⾪制⼤⽥庄,使得凯尔特⼈或战俘称为奴⾪。
公元3到4世纪,随着奴⾪反抗⽃争的加剧,罗马帝国逐渐衰落。
4世纪中叶前后,不列颠反抗罗马统治的⽃争也渐趋激化。
公元407年,罗马驻军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队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3.盎格鲁-撒克逊时代(Anglo-Saxons)罗马⼈撤离后,5世纪中期,⼤批⽇⽿曼⼈(Germans)经由北欧⼊侵⼤不列颠群岛,⼊侵者包括盎格鲁⼈(Anglo),撒克逊⼈(Saxons),朱特⼈(Jutes)等,⼊侵过程延续了⼀个半世纪。
经过长期混居,逐渐形成现今英格兰⼈的祖先。
6世纪末,基督教(Christianity)传⼊英国。
597年,罗马教皇格列⾼利⼀世(Pope Gregory)派修⼠奥古斯丁(St. Augustine)到英格兰传教。
到7世纪下半叶,英格兰全境基本上都皈依了罗马基督教。
7世纪初,⼊侵者先后建⽴起7个强国:东部和东北部盎格鲁⼈的麦西亚(Mercia),诺森波利亚(Northumbria)和东盎格鲁利亚(East Anglia),南部撒克逊⼈的威塞克斯(Wessex),埃塞克斯(Essex)和苏赛克斯(Sussex),东南部朱特⼈的肯特(Kent),合称"七王国"(Heptarchy)。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撒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
下面对英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作一概述。
一、中世纪文学(约5世纪-1485)英国最初的文学同其他国家最初的文学一样,不是书面的,而是口头的。
故事与传说口头流传,并在讲述中不断得到加工、扩展,最后才有写本。
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日耳曼部落开始从丹麦以及现在的荷兰一带地区迁入不列颠。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古英语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贝奥武甫》(Beowu lf),它被认为是英国的民族史诗。
《贝奥武甫》讲述主人公贝尔武甫斩妖除魔、与火龙搏斗的故事,具有神话传奇色彩。
这部作品取材于日耳曼民间传说,随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传入今天的英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8世纪初由英格兰诗人写定的,当时,不列颠正处于从中世纪异教社会向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新型社会过渡的时期。
因此,《贝奥武甫》也反映了7、8世纪不列颠的生活风貌,呈现出新旧生活方式的混合,兼有氏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非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两种不同的传统。
公元1066年,居住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人在威廉公爵率领下越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格兰。
诺曼底人占领英格兰后,封建等级制度得以加强和完备,法国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法语成为宫廷和上层贵族社会的语言。
这一时期风行一时的文学形式是浪漫传奇,流传最广的是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
英国文学史简介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撒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
下面对英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作一概述。
一、中世纪文学(约5世纪-1485)英国最初的文学同其他国家最初的文学一样,不是书面的,而是口头的。
故事与传说口头流传,并在讲述中不断得到加工、扩展,最后才有写本。
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日耳曼部落开始从丹麦以及现在的荷兰一带地区迁入不列颠。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古英语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贝奥武甫》(Beowulf),它被认为是英国的民族史诗。
《贝奥武甫》讲述主人公贝尔武甫斩妖除魔、与火龙搏斗的故事,具有神话传奇色彩。
这部作品取材于日耳曼民间传说,随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传入今天的英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8世纪初由英格兰诗人写定的,当时,不列颠正处于从中世纪异教社会向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新型社会过渡的时期。
因此,《贝奥武甫》也反映了7、8世纪不列颠的生活风貌,呈现出新旧生活方式的混合,兼有氏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非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两种不同的传统。
公元1066年,居住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人在威廉公爵率领下越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格兰。
诺曼底人占领英格兰后,封建等级制度得以加强和完备,法国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法语成为宫廷和上层贵族社会的语言。
这一时期风行一时的文学形式是浪漫传奇,流传最广的是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
《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1375-1400)以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为题材,歌颂勇敢、忠贞、美德,是中古英语传奇最精美的作品之一。
传奇文学专门描写高贵的骑士所经历的冒险生活和浪漫爱情,是英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一种社会理想的体现。
英国早期人文历史常识(一)英国东邻北海,西、北面对大西洋,南面是英吉利海峡(the English Channel),与法国隔海相望。
地理上,这里被称为“不列颠群岛”(British Isles),由大不列颠岛(Great Britain)和爱尔兰岛(Ireland)这两大岛屿,以及其它几百个小岛组成。
大不列颠岛上分布着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England,Scotland and Wales)三个区域,而爱尔兰岛则分成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Northern Ireland and the Republic of Ireland)两块。
政治上,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共同组成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而爱尔兰共和国则是独立于联合王国而存在的独立的国家。
我们通常所说的英国,则是指联合王国。
联合王国的首都是伦敦(London);而爱尔兰共和国的首都是都柏林(Dublin)。
大不列颠岛在政治上被划分成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个区域,其中英格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总的来说也最为富裕。
因此很多人通常会用“英格兰人”(English)指代“不列颠人”(British),这点当然会引起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Scots and Welsh)的不满。
不列颠在大约一百年前曾统治着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和土地,其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大洲。
二战之后,随着不列颠国力衰退,各殖民地纷纷独立,不列颠帝国(the British Empire)在1931年起被英联邦所取代。
英联邦(th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由英国和已经独立的前英国殖民地或附属国组成的联合体。
英国作为英联邦元首并无政治实权;各国在一定协议上相互进行政治、主要是经济方面的磋商和合作;各成员国也有权利选择退出英联邦。
(二)英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其西北地区主要地形是高原;而东部和东南部则主要是低地,他们是整个欧洲平原(the Great European Plain)的组成部分。
英国早期人文历史常识英国东邻北海,西、北面对大西洋,南面是英吉利海峡(the English Channel),与法国隔海相望。
地理上,这里被称为“不列颠群岛”(British Isles),由大不列颠岛(Great Britain)和爱尔兰岛(Ireland)这两大岛屿,以及其它几百个小岛组成。
大不列颠岛上分布着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England,Scotland and Wales)三个区域,而爱尔兰岛则分成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Northern Ireland and the Republic of Ireland)两块。
政治上,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共同组成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而爱尔兰共和国则是独立于联合王国而存在的独立的国家。
我们通常所说的英国,则是指联合王国。
联合王国的首都是伦敦(London);而爱尔兰共和国的首都是都柏林(Dublin)。
大不列颠岛在政治上被划分成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个区域,其中英格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总的来说也最为富裕。
因此很多人通常会用“英格兰人”(English)指代“不列颠人”(British),这点当然会引起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Scots and Welsh)的不满。
不列颠在大约一百年前曾统治着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和土地,其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大洲。
二战之后,随着不列颠国力衰退,各殖民地纷纷独立,不列颠帝国(the British Empire)在1931年起被英联邦所取代。
英联邦(th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由英国和已经独立的前英国殖民地或附属国组成的联合体。
英国作为英联邦元首并无政治实权;各国在一定协议上相互进行政治、主要是经济方面的磋商和合作;各成员国也有权利选择退出英联邦。
(二)英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其西北地区主要地形是高原;而东部和东南部则主要是低地,他们是整个欧洲平原(the Great European Plain)的组成部分。
英国早期人文历史常识(一)英国东邻北海,西、北面对大西洋,南面是英吉利海峡(the English Channel),与法国隔海相望。
地理上,这里被称为“不列颠群岛”(British Isles),由大不列颠岛(Great Britain)和爱尔兰岛(Ireland)这两大岛屿,以及其它几百个小岛组成。
大不列颠岛上分布着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England,Scotland and Wales)三个区域,而爱尔兰岛则分成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Northern Ireland and the Republic of Ireland)两块。
政治上,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共同组成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而爱尔兰共和国则是独立于联合王国而存在的独立的国家。
我们通常所说的英国,则是指联合王国。
联合王国的首都是伦敦(London);而爱尔兰共和国的首都是都柏林(Dublin)。
大不列颠岛在政治上被划分成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个区域,其中英格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总的来说也最为富裕。
因此很多人通常会用“英格兰人”(English)指代“不列颠人”(British),这点当然会引起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Scots and Welsh)的不满。
不列颠在大约一百年前曾统治着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和土地,其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大洲。
二战之后,随着不列颠国力衰退,各殖民地纷纷独立,不列颠帝国(the British Empire)在1931年起被英联邦所取代。
英联邦(th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由英国和已经独立的前英国殖民地或附属国组成的联合体。
英国作为英联邦元首并无政治实权;各国在一定协议上相互进行政治、主要是经济方面的磋商和合作;各成员国也有权利选择退出英联邦。
(二)英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其西北地区主要地形是高原;而东部和东南部则主要是低地,他们是整个欧洲平原(the Great European Plain)的组成部分。
英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英国是个浪漫又崇尚历史的地方,英国建筑不同于中国,他们的建筑多是古老的建筑,一股浓郁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英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英国历史发展阶段简介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除了英国本土之外,还包括十四个海外领地。
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立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国力壮大,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也是历史上记载的面积最大的国家。
英国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到20世纪下半叶英帝国解体,超级大国领导地位被美国和苏联取代,不过,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强国。
英国为英联邦元首国、欧洲联盟成员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创始会员国、G8成员国之一,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
1、早期文明在不列颠群岛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约公元前13世纪,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陆来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约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克尔特人不断移入不列颠群岛,其中有一支称为不列吞人,不列颠这一名称可能来源于此。
克尔特人已知使用铁器,耕犁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并已使用货币,生产力发展促使克尔特社会逐渐分化。
2、罗马时期公元前54年,凯撒两度率罗马军团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退,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到409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英国文学的发展与其国际影响英国文学源远流长,从中世纪的贝奥武夫到现代的哈利·波特,无论是在文学创作上还是在理论研究上,英国文学都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英国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环境、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以及英国文学的国际影响等方面来阐述英国文学的发展与其国际影响。
一、英国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环境英国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主要是诗歌和散文的创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形式和主题也得到了不断创新。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为英国文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众文学巨匠如莎士比亚、马洛等创作出了不朽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被视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7世纪之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英国文学开始反映出市民阶层的价值观与生活状态,同时还涌现出了浪漫主义和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流派。
英国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的文化环境关系紧密。
早期的英国文学主要受到宗教教义和民俗传说的限制,而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人文主义思想和古典文化。
而18世纪的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科学、理性和社会进步的关注。
到了19世纪,英国文学反映的主题也是当时社会和历史背景的产物,如查尔斯·狄更斯的描写贫民窟的小说,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自由意识,托马斯·哈代的社会现实主义,等等。
二、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英国文学的种类繁多,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风格和主题。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英国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品:1. 中世纪英国文学中世纪的英国文学主要是诗歌和散文的形式,代表作品有史诗《贝奥武夫》和《坎特伯雷故事集》等。
2. 莎士比亚时期莎士比亚时期是英国文学的巅峰时期,代表作品有《哈姆雷特》、《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3.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流派强调个人情感和内心境界的表现,代表作品有拜伦的《唐璜》、雪莱的《奥德古斯都》以及济慈的诗歌等。
4. 维多利亚文学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作品反映社会、历史和伦理等方面的问题,代表作品有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斯蒂文生的《主人公》、艾略特的《中间地带》等。
英国文学史简介英国文学史简介楼主一、中世纪文学(约5世纪-1485)英国最初的文学同其他国家最初的文学一样,不是书面的,而是口头的。
故事与传说口头流传,并在讲述中不断得到加工、扩展,最后才有写本。
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日耳曼部落开始从丹麦以及现在的荷兰一带地区迁入不列颠。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古英语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贝奥武甫》(beowulf),它被认为是英国的民族史诗。
《贝奥武甫》讲述主人公贝尔武甫斩妖除魔、与火龙搏斗的故事,具有神话传奇色彩。
这部作品取材于日耳曼民间传说,随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传入今天的英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8世纪初由英格兰诗人写定的,当时,不列颠正处于从中世纪异教社会向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新型社会过渡的时期。
因此,《贝奥武甫》也反映了7、8世纪不列颠的生活风貌,呈现出新旧生活方式的混合,兼有氏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非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两种不同的传统。
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5世纪后期-17世纪初)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来说,英国的文艺复兴起始较晚,通常认为是在15世纪末。
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它主张以人为本,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积极进取、享受现世欢乐的生活理想。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1478-1535)是英国最主要的早期人文主义者,他的《乌托邦》(utopia)批评了当时的英国和欧洲社会,设计了一个社会平等、财产公有、人们和谐相处的理想国。
utopia现已成为空想主义的代名词,但乌托邦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严肃思考的结果。
《乌托邦》开创了英国哲理幻想小说传统的先河,这一传统从培根的《新大西岛》(the new Atlantis)、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勃特勒的《埃瑞璜》(erewhon)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科幻小说。
引言概述英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英语国家,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是世界上五个英语国家之一(其他四个分别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英国是一个由四个国家组成的联合王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
本文将重点介绍英国的历史概况,从不同的时期、事件和人物来探讨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正文内容一、古代历史1.不列颠时期:介绍不列颠岛上原始民族的聚居,包括凯尔特人和罗马人的入侵等重要事件。
2.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讲述盎格鲁-撒克逊部落的入侵和建立英格兰王国的过程,以及统一英格兰的重要国王。
3.维京时期:探讨维京人的海上势力和对英国的影响,特别是他们在诺曼底登陆中的角色。
二、中世纪历史1.诺曼底征服:介绍威廉一世成为英格兰国王,建立诺曼底王朝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骑士精神和十字军东征:探讨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精神和十字军东征对英格兰的影响,以及英格兰维持外交平衡的策略。
3.玫瑰战争:讲述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之间的争斗,以及亨利七世的登基结束了这场战争。
三、近代历史1.英国帝国扩张:探讨英国帝国的形成和扩张过程,包括殖民地的建立、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以及英国对全球贸易的控制。
2.工业革命和城市化:介绍英国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及城市化进程对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探讨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包括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议会的权力扩大以及普选权的实现。
四、现代历史1.两次世界大战:讲述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角色和贡献,特别是在二战中与纳粹德国的斗争。
2.工党和保守党执政:探讨英国工党和保守党在近代的执政经历和政策变化。
3.英国加入欧盟和脱欧:介绍英国加入欧盟的历史背景和对英国的影响,以及脱欧公投和英国脱欧的过程。
五、现代英国文化与社会1.英国皇室:介绍英国皇室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对英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2.英国文学和艺术:探讨英国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包括莎士比亚、狄更斯等重要作家和艺术家的作品对全球文化的影响。
英国文学史(启蒙运动时期)这个部分讲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时期的文学,还是照常,先提历史和文学背景,看看英国什么情况。
一、历史背景18世纪的英国,刚刚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也就是光荣革命(1688),光荣革命制宪,英国政体由君主专制转化为君主立宪,大权从国王手中落到了议会手上,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地位很高,而且18世纪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在思想上面强调理性,这也是启蒙的主旨,那么文学上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上个时期主要是德莱顿的古典主义文学时期,启蒙运动一开,文学基本就变为宣扬思想的武器,随着启蒙的深入,作家们也开始逐渐抛弃这种文学风格。
当然,18世纪初期古典主义还是在的,但是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古典主义变成了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代表人物就是亚历山大·蒲伯(Alexander Pope),这货受德莱顿影响很大,后面具体说。
同时,这一时期有另一种文学体裁出现了,就是随着17世纪的报刊文学(大多都是写实小说)的发展,到了18世纪,逐渐演变成了小说,可以说是原来散文的一种变体。
这个时期的小说一般是现实主义小说,这些玩意都具有启蒙性质,初期的现实注意小说流浪汉题材(Picaresque Novel)很流行90,诗歌方面就是依旧是英雄双行体(heroic couplet)这种诗歌形式,始于乔叟,中间又经马洛、斯宾塞发展,最后到蒲伯手里有个完善。
戏剧上面那,过去都是以无韵诗为体的戏剧,18世纪改用偶句诗,时间地点格式上得到了统一。
总的来说18世纪的文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新古典主义文学+报刊文学(就是写在报纸上的那种散文性质的文章)+现实主义小说,第二阶段:现实主义小说得到巨大发展,第三阶段,由于启蒙运动搞革命没有出现启蒙思想家想象中的理想社会,整个英国陷入一种充满悲观情绪的状态,这个时候感伤主义文学(Sentimentalism)和前浪漫主义时期(Pre-Romanticism)到来。
英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英国历史和文化传统悠久,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和早期民族。
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其广袤的领土上曾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以下将对英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进行简要探讨。
一、史前时期和早期历史英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这一地区的居民以农耕为主,并开始繁荣发展。
公元前5世纪时,凯尔特人开始逐渐进入这个地区,并建立起独立的国家和文化。
维京人在8世纪开始入侵英格兰,对该地区的发展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格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3年,当时罗马帝国入侵不列颠群岛。
罗马统治持续了数百年,直到5世纪初为止。
随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开始入侵,并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和文化。
在此期间,基督教也开始在英格兰传播,成为该地区主要的宗教信仰。
中世纪时期,英格兰开始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辉煌的玫瑰战争、骑士文化、远行发现等事件都让英国到达了巅峰。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贸易国家之一。
在这个时期,英国文化也经历了巨大的发展,莎士比亚、伏尔泰等杰出文化人物诞生在这个时代,作品影响至今。
二、近代历史十八、十九世纪时期,英国成为了工业革命的中心,在工业、贸易和科技领域都有显著的贡献。
此外,英国还建立了广阔的殖民地和领土,这些殖民地也对英国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21世纪开始他们发展过去。
20世纪初,英国成立了联合王国,成为了一个包含多个地区和国家的国家。
在这个时期,世界各地的移民涌入英国,继续影响英国的文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成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领导者之一,并与盟友一起战胜了德国。
三、英国文化传统英国文化传统包括文学、音乐、电影、学术等多个领域。
莎士比亚、狄更斯、奥斯卡威尔德、爱默生等杰出作家的著作,以及莫扎特、披头士等音乐家的作品在全球产生了震撼性影响。
电影《哈利波特》无疑是英国电影的代表作,成为许多人的童年回忆。
英国早期人文历史常识(一)英国东邻北海,西、北面对大西洋,南面是英吉利海峡(the English Channel),与法国隔海相望。
地理上,这里被称为“不列颠群岛”(British Isles),由大不列颠岛(Great Britain)和爱尔兰岛(Ireland)这两大岛屿,以及其它几百个小岛组成。
大不列颠岛上分布着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England,Scotland and Wales)三个区域,而爱尔兰岛则分成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Northern Ireland and the Republic of Ireland)两块。
政治上,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共同组成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而爱尔兰共和国则是独立于联合王国而存在的独立的国家。
我们通常所说的英国,则是指联合王国。
联合王国的首都是伦敦(London);而爱尔兰共和国的首都是都柏林(Dublin)。
大不列颠岛在政治上被划分成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个区域,其中英格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总的来说也最为富裕。
因此很多人通常会用“英格兰人”(English)指代“不列颠人”(British),这点当然会引起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Scots and Welsh)的不满。
不列颠在大约一百年前曾统治着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和土地,其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大洲。
二战之后,随着不列颠国力衰退,各殖民地纷纷独立,不列颠帝国(the British Empire)在1931年起被英联邦所取代。
英联邦(th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由英国和已经独立的前英国殖民地或附属国组成的联合体。
英国作为英联邦元首并无政治实权;各国在一定协议上相互进行政治、主要是经济方面的磋商和合作;各成员国也有权利选择退出英联邦。
(二)英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其西北地区主要地形是高原;而东部和东南部则主要是低地,他们是整个欧洲平原(the Great European Plain)的组成部分。
英格兰占据了大不列颠南面的最大部分土地,那里地势平缓,多为平原、丘陵和沼泽地。
特别是英格兰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肥沃,适于耕种。
苏格兰多为山地、湖泊和岛屿,它拥有三大自然区:北部高地,中部低地以及南部山陵。
不列颠最高峰尼维斯峰(Ben Nevis)便座落于此,高1,343米。
威尔士亦是多山地区,6%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大部分村庄以放牧为主。
北爱尔兰北部为多岩石、荒蛮的海岸,曲折蜿蜒。
其东北部多为高地,东南部为山区,而中部则是低浅的盆地。
不列颠是个岛屿国家,四面环海,它隔着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遥遥相望。
位处英法两国之间的英吉利海峡最窄之处被称作多佛海峡(Straits of Dover),仅有33公里宽度。
1985年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决定在多佛海峡处修建海峡隧道。
总长153公里的隧道于1994年五月竣工通车,使得欧洲公路网得以连成一体,被誉为人类工程史上的一个伟业。
英国河流分布细密。
塞文河(the Severn)是英国第一大河流,长338公里,它同西岸的克莱德河(the Clyde)、默塞河(the Mersey)一同承载着将工业原材料运输至内陆工业城市的使命。
而东岸的特维德河(the Tweeds)、泰恩河(the Tyne)、蒂斯河(the Tees)以及著名的英国第二大河、长336公里的泰晤士河(the Thames)不仅面向欧洲大陆的北海各大港口,并且形成了富饶的渔场。
英国最大的湖泊是位于北爱尔兰的内伊湖(Lough Neagh);而位处英格兰西北部、威尔士北部的湖区(the Lake District)则为其15个湖泊的秀丽风光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还诞生了19世纪英国著名的湖畔诗人(the Lake poets)。
(三)人们总是认为英国多雨、天气多变,而事实上,它却是一个海洋性气候(maritime climate)国家,冬暖夏凉,气温变化小。
冬天的平均气温为4-6摄氏度,而夏天则为12-17摄氏度。
尽管如此,英国的气候灾害也不少。
干旱和洪水常常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另外,时不时的浓雾、霜冻和大风造成了农作物的严重损失。
1952年,在伦敦因大气污染引起的二氧化硫浓雾使得约四千人死亡或生命垂危。
此后,政府采取措施,规定工厂和家庭只能燃烧无烟汽油,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英国现有人口5,880万。
其中英格兰人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9人,但全国人口分布不均。
人口的80% 住在城市。
而首都伦敦的人口就占到了697万。
(四)冰川时期于公元前7000年结束,溶化的冰淹没了低地,形成了英吉利海峡和北海,不列颠从此与欧洲大陆分离,成为了岛屿。
我们所知道最早来到不列颠的定居者,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的伊比利亚人(Iberians)。
他们可能来自于地中海的伊比利亚半岛,即是今天的西班牙。
伊比利亚人给不列颠带来了新石器(Neolithic)文化。
至今英格兰的索尔兹波平原(Salisbury Plain)上还伫立着伊比利亚人留下的史前巨石阵(Stonehenge)。
巨石阵在公元前2000年之前建造,占地大约11公顷,主要是由许多整块的青石组成,每块约重50吨,多是从遥远的威尔士运来的。
但至于史前人类如何运输这样的庞然大物?这仍是一个谜。
公元前2000年左右,宽口陶器人(the Beaker Folk)从荷兰和莱茵兰地区来到了不列颠。
宽口陶器人因他们墓穴中陪葬的宽口陶制容器而得名,他们带来了陶器制造工艺。
公元前700年,凯尔特人(Celts)抵达了不列颠。
凯尔特人比之前来到不列颠的种族都要来得高大和白皙,他们多是来自于东欧或中欧地区,即是现在的法国、比利时和德国南部附近。
凯尔特人来到不列颠有三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是约公元前600年盖尔人(Gaels)来临,第二次则是公元前400年布立吞(Brythons)抵达,第三次是比利其人(Belgae)。
凯尔特人并没有杀戮伊比利亚人,而是把他们驱逐到北部和西部,并留下一部分作为他们的奴隶。
凯尔特人是善于农业的种族,同时,他们也是很好的铁匠。
他们是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人的祖先。
他们的语言盖尔语,至今苏格兰高地仍有沿用。
(五)有记录的英国历史始于罗马人入侵。
公元前55年和54年,罗马将军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作为两次入侵了不列颠,但均未成功,罗马人对不列颠的统治因之推迟了一个世纪。
公元43年,刚刚登基的罗马皇帝克劳狄(Claudius)下令征服不列颠。
由此开始不列颠开始了长达400年的罗马统治。
无论罗马人出于何种经济和政治动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传播“文明”。
罗马人在不列颠修建了许多城镇网,道路,澡堂,庙宇和其他建筑物,很好地利用了英国的自然资源。
他们还把基督教这门新宗教带到不列颠。
然而罗马的统治对于不列颠的影响却有着局限性。
首先,罗马人把不列颠人当作奴隶阶段的属民来对待。
其次,在四世纪罗马人才和不列颠人通婚。
最后,罗马人也未影响普通不列颠人的语言和文化。
(六)5世纪中叶,三支日尔曼部落(Teutonic tribes)朱特人(Jutes)、撒克逊人(Saxons)和盎格鲁人(Angles)不断侵入不列颠。
自此,盎格鲁—萨克逊时代(the Anglo-Saxons)开始了。
住在朱特兰岛(现丹麦南部)上从事打渔农耕的朱特人先抵不列颠,在东南部建立了肯特王国(Kent)。
后来从德国北部来的使用短剑的撒克逊人在埃撒克斯(Es***)、苏塞克斯(Sus***)和威塞克斯(Wes***)建立了王国,统治期从五世纪末至六世纪初。
六世纪后半叶,同样来自德国北部的盎格鲁人,在东盎格利亚(East Anglia)、麦西亚(Mercia)以及诺森伯利来(Northumbria)定居,也分别建立了王国。
盎格鲁—撒克逊人把日耳曼宗教带到了英国。
公元597,教皇格里高一世(Pope Gregory I)把罗马圣安德鲁修道院的副院长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派遣到英格兰,其使命是使异教徒的英国人皈依基督教。
在使国王和贵族皈依基督教方面,奥古斯丁特别成功。
但是普通人的皈依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北部修士们的传教活动。
盎格鲁—撒克逊人为英国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首先,他们把国家划分为郡(shires),郡法庭和郡法官(shire courts and shire reeves)、或行政司法长官(sheriffs)负责执法。
其次,他们设计的窄条三圃田农耕制(narrow-strip, three-field farming system )延用至18世纪。
此外,他们还建立了领地制(manorial system)。
最后,他们还创立了议会(Witan)。
(七)8世纪末开始,丹麦人(Danes)和来自挪威的北欧海盗(Viking)不断入侵英格兰各地。
9世纪,尤其是公元835年至公元878年,这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他们甚至占领了作为867年时基督教中心的约克郡(capture York)。
9世纪中叶,北欧海盗和丹麦人已经威胁到了撒克逊人的威撒克斯王国。
作为威撒克斯王国的国王,艾尔弗雷德国王(King Alfred)(849-899)打败了丹麦人,并于公元879年与他们达成了友好协议。
协议规定丹麦人控制英格兰北部和西部作为丹麦法区,而他统治其他地区。
他还劝服一些丹麦首领成为基督教徒。
他还将一本拉丁语的书翻译成英语;同时建立了学校,并阐明了法律制度。
所有这一切使他当之无愧于“艾尔弗雷德大王”(Alfred the Great)称号。
(八)著名的诺曼底征服(The Norman Conquest)发生在1066年。
诺曼底公爵威廉发动了这场战争。
他是前诺曼底公爵罗伯特一世的私生子,也是独生子。
1066年1月,英王爱德华去世,9月,威廉借口爱德华生前曾许其继承英国王位,遂纠集诺曼底贵族和法国各地骑士,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率军渡过海峡,在英格兰南部佩文西登陆,入侵英国。
哈斯丁一役,威廉大败英军,不久攻占伦敦,于12月自立为英王,称威廉一世(WilliamⅠ)。
诺曼底征服对于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可谓深远。
威廉建立的、他的后继人所保持的强大中央政府,由于这个政府所掌管的军事力量,英国从未再遭侵略。
相反,它还不断地在海外进行军事行动。
文化方面,英国当时现有的文化与诺曼-法国文化得到了水乳交融;大量的新词进入英语,使得英国语言得到了长足发展。
同时英国的教会与罗马教会的联系变得更为密切。
诺曼底征服之后,1066-1087的威廉一世统治期间,英国的封建制度得到完全确立。
根据这个制度,国王拥有全国所有土地,再把这些土地分给答应服役交租的贵族(baron),贵族们又把土地分配给小贵族、骑士和自由民(nobles, knights and freemen),同样换取货物和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