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制动法规对中国制动标准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41.52 KB
- 文档页数:17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及与国际法规之间的对应关系从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建立之初,在研究分析国际典型汽车技术法规体系和具体内容的基础上,确立以欧洲的 ECE/EEC 技术法规体系为主要的参考借鉴对象来制定并完善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多年来,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也一直是沿着这一方向在发展。
本文将截止到 2013 年 11 月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和项目的最新状态,以及我国标准与所参照国际汽车技术法规(以ECE/EEC 法规为主,少部分项目参照ISO/IEC国际标准和美国、日本的汽车技术法规制定)对应关系做一详细介绍。
根据国际通行的惯例,世界各国政府都对汽车产品实施安全、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法制化管理,专门针对汽车产品建立并实施配套、完善的法律和技术法规体系。
这是因为汽车产品不同于国民经济中的其它产品,它在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和效益的同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还可能严重污染大气环境,浪费不可再生的能源,给当代人及其后代子孙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这不仅涉及汽车产品的使用,汽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更是与之息息相关。
因此汽车工业已不仅仅涉及一个产业的利益问题,而直接涉及整个社会的利益,汽车产品的设计制造已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劳动工具、人与劳动对象的关系,而已转化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需要用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制约和规范。
因此各国政府从维护整个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出发,将汽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单独纳入法制化的管理体系中,对汽车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专门立法,授权各自国家主管运输和工业的政府部门作为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的主管部门,制定汽车技术法规,并按照汽车技术法规,对汽车产品实施法制化管理制度,即以欧洲为代表的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和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汽车产品自我认证制度,实现政府对汽车产品在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有效控制。
我国从 1988 年开始,按照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参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将汽车标准在属性上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将涉及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领域的标准划归为汽车强制性标准,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确保我国政府对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性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并不断提升其水准。
ece法规r13h解读R13H是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ECE)制订的一项关于机动车辆行驶安全的法规,主要涉及车辆制动性能、刹车系统和驾驶安全的标准和要求。
本文将对R13H进行解读,并从技术、安全和市场等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R13H规定了机动车辆制动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要求。
根据该规定,车辆制动性能主要包括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和制动力等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车辆行驶安全至关重要,能够帮助驾驶员及时减速和停车,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该法规还对刹车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刹车液和刹车管路等部件的要求和测试标准,以确保刹车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R13H还对驾驶员安全进行了一系列规定。
其中包括驾驶员座椅、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安全系统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驾驶员在事故中的安全,并提高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和便利性。
同时,该法规还对驾驶员的视野进行了规定,要求车辆必须配备适当的后视镜、前照灯和灯光装置,以确保驾驶员对道路和其他车辆的观察和感知。
另外,R13H对机动车辆的排放和噪声也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规范。
该法规要求车辆的排放和噪声不能超过规定的限值,并且需要定期进行排放和噪声的检测和监测。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环境和居民的健康,减少汽车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R13H的实施对车辆制造商和技术开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需要研发和生产更安全、更环保、更符合法规要求的车辆。
这将促使汽车行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车辆的智能化和电气化发展。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车辆符合R13H的要求,工厂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并定期进行生产质量的监测和检查。
从安全的角度来看,R13H的实施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驾驶员需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遵守最高时速限制,并适当减速和停车。
同时,乘客也需要正确使用安全带、儿童安全座椅和其他安全设备,保持车内的秩序和安全。
ECE R13关于N3类车辆制动及ABS测试介绍分析摘要ECE R13是欧洲社区法规中关于车辆安全的重要标准,其中包涵了很多关于车辆制动系统和防抱死系统(ABS)的测试要求。
本文对N3类车辆制动和ABS测试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ECE R13、N3类车辆、制动、ABS、测试正文1. ECE R13介绍ECE R13是欧洲社区法规中有关车辆安全标准的一个重要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车辆的制动系统和防抱死系统(ABS)的测试要求。
这个标准适用于轻型货车、重型货车和拖挂车等各类机动车辆。
根据ECE R13的要求,车辆在制动过程中应该无明显侧偏,制动距离应该符合规定范围。
同时,制动系统应该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反应。
2. N3类车辆制动测试N3类车辆是指总重量超过12吨的货车,根据ECE R13的要求,N3类车辆的制动测试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2.1 制动距离测试制动距离测试需要对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制动距离进行测量。
测试时,车辆在不超过60公里/小时的速度下行驶,然后立即踩下制动踏板,记录下制动距离。
在测试时,需要选定干燥平坦的路面,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
2.2 制动力测试制动力测试是为了测试制动系统的效果,在制动距离测试之后进行。
测试人员需要对车辆的制动力进行测试,确保在最高速度下制动力能够达到规定值。
2.3 制动稳定性测试制动稳定性测试是为了测试车辆在制动过程中是否稳定,是否有侧偏的情况。
测试时,需要在不同路面条件下进行测试,记录下车辆的制动表现。
3. ABS测试ABS是防抱死系统的英文缩写,它的作用是在车辆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而导致的失控现象。
ABS测试是为了检测ABS 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及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的性能。
根据ECE R13的要求,ABS测试分为两部分:动态测试和静态测试。
3.1 动态测试动态测试需要在不同速度下进行测试,测试人员需要进行制动测试和急转弯测试,以确保ABS系统可以对不同情况做出及时反应并稳定车辆。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及与国际法规之间的对应关系从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建立之初,在研究分析国际典型汽车技术法规体系和具体容的基础上,确立以欧洲的ECE/EEC技术法规体系为主要的参考借鉴对象来制定并完善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多年来,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也一直是沿着这一方向在发展。
本文将截止到2013年11月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和项目的最新状态,以及我国标准与所参照国际汽车技术法规(以ECE/EEC法规为主,少部分项目参照ISO/IEC国际标准和美国、日本的汽车技术法规制定)对应关系做一详细介绍。
根据国际通行的惯例,世界各国政府都对汽车产品实施安全、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法制化管理,专门针对汽车产品建立并实施配套、完善的法律和技术法规体系。
这是因为汽车产品不同于国民经济中的其它产品,它在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和效益的同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还可能严重污染大气环境,浪费不可再生的能源,给当代人及其后代子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这不仅涉及汽车产品的使用,汽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更是与之息息相关。
因此汽车工业已不仅仅涉及一个产业的利益问题,而直接涉及整个社会的利益,汽车产品的设计制造已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劳动工具、人与劳动对象的关系,而已转化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需要用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制约和规。
因此各国政府从维护整个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出发,将汽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单独纳入法制化的管理体系中,对汽车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专门立法,授权各自国家主管运输和工业的政府部门作为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的主管部门,制定汽车技术法规,并按照汽车技术法规,对汽车产品实施法制化管理制度,即以欧洲为代表的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和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汽车产品自我认证制度,实现政府对汽车产品在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有效控制。
我国从1988年开始,按照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参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将汽车标准在属性上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将涉及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领域的标准划归为汽车强制性标准,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确保我国政府对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性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并不断提升其水准。
欧美在汽车制动认证试验中对ASA的要求和我们应有的思路马克定一、--、GB/T12676-1999和JT/T325-2000,CJ/T162-2002的先后颁布,大大促进了我国ASA的研发工作和应用,但是,多年来,ASA在使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对ASA的设计、试验和使用经验太少,有关ASA的标准也迟迟没有出台,所以又阻碍了ASA进一步全面推广应用。
1999年颁布的GB/T12676《汽车制动系统结构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标准规定:2003年在气制动系统中必需装用ASA,以保证制动安全﹑方便使用。
当时国内只有重型汽车研究所参照ROCKWELL(美驰)的结构做过一些研究。
进口一个Halde某ASA要700元左右,非常贵。
国内不少企业开始抓紧研制ASA。
在短短2-3年内,国内有40多家企业就试制出了产品,有参考瑞典Halde某的,有参照美国美驰、Bendi某、Gunite的,吉林神驭也生产出国内自己开发的ASA。
2002年国家交通行业颁布了《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标准》JT/T325,国家城镇建设行业颁布了《城市客车分等级技术要求与配置标准》CT/T162,规定:要达到一定级别的客车必须装用ASA。
因此,2003年前后,ASA很快就在客车上装用。
ASA一经装车使用,很快就出现“过调”造成“发热”,甚至抱死、爆胎,有的ASA工作不可靠造成制动失效。
对于这些问题,汽车厂,桥厂,制动器厂和用户都怪ASA生产厂,怪ASA质量不好,质量不稳定,曾多次发出“紧急通知”立即停装或者换装ASA,ASA的生产陷入困境。
客车厂为了自己的客车达到一定的等级改用进口的Halde某ASA,但是,在“过调、制动器发热”等问题上也好不了多少。
然而,Halde某公司不认帐,认为是中国的制动器质量不好。
我们开始注意制动器的质量对ASA使用的影响。
而有的ASA生产厂则采用放大预留间隙的方法避免“过调”,但是在使用一段里程后又出现制动疲软。
中国制动系统法规摘要:1.引言2.我国制动系统法规的发展历程3.制动系统法规的主要内容4.制动系统法规的实施和监管5.制动系统法规对汽车产业的影响6.结论正文: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性能的关键部分,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制动系统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本文将对中国制动系统法规进行概述和分析。
自20 世纪80 年代起,我国开始制定和实施汽车制动系统法规。
这些法规主要包括《汽车制动系统技术条件》、《汽车制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等。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制动系统技术不断更新,我国制动系统法规也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
我国制动系统法规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动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和检验等方面。
在设计方面,法规对制动力分配、制动力矩、制动灵敏度等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制造方面,法规对制动器的材料、工艺和质量进行了规定;在试验方面,法规明确了制动性能试验的方法和标准;在检验方面,法规规定了制动系统的抽检和验收制度。
为确保制动系统法规的有效实施,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
首先,在法规制定过程中,政府充分征求了汽车行业和相关部门的意见,确保法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其次,政府加强对制动系统生产企业的监管,对不符合法规要求的企业进行处罚。
最后,政府还加大了制动系统产品的抽检力度,确保市场上流通的产品符合法规要求。
制动系统法规对我国汽车产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法规的实施促进了汽车制动系统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其次,法规的实施提高了制动系统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有利于整个汽车产业的优胜劣汰。
最后,法规的实施还有助于培育和规范汽车市场,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产品。
总之,我国制动系统法规在保障汽车安全性能、促进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内外关于线控制动emb的标准
在国内外,关于线控制动电子制动(Electron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EBD)的标准主要
有以下几个:
1. ISO 26262:这是一项国际标准,规定了电子系统在汽车中的功能安全性要求。
ISO 26262包
括了各种电子系统的要求,包括线控制动系统。
2. 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标准:SAE J78和SAE J1366是两个与线控制动相关的SAE标准。
其中,SAE J78规定了线控制动系统的基本性能要求,如制动力分配等;SAE J1366则规
定了线控制动系统的测试方法。
3.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标准:ACEA R13是一项由欧洲汽车制造商共同制定的标准,用于评估车辆制动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该标准中包含了关于线控制动系统的要求。
4. 中国国家标准:国家标准GB 12676-2014规定了车辆制动系统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其中
包括了关于线控制动系统的规定。
除了这些标准,不同的汽车制造商也可能有自己的内部标准和要求,以确保他们的线控制动系统符合自家车型的需求和安全标准。
第1篇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安全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汽车安全规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比分析国内外汽车安全规定。
一、安全配置要求1. 发达国家在安全配置方面,发达国家对汽车安全要求较高。
例如,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区要求新车必须配备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程序(ESP)等安全配置。
此外,部分国家还要求新车配备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2. 我国近年来,我国汽车安全配置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根据《汽车安全配置要求》标准,自2020年1月1日起,所有新生产的乘用车必须配备主驾驶位安全气囊、副驾驶位安全气囊、前后排安全带、ABS等基本安全配置。
此外,部分城市还要求新车配备电子稳定程序(ESP)。
二、碰撞测试标准1. 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对汽车碰撞测试标准较为严格。
例如,美国采用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的碰撞测试标准,要求汽车在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颈部保护等方面达到较高标准。
欧洲采用E-NCAP(欧洲新车评估计划)的碰撞测试标准,同样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较高。
2. 我国我国汽车碰撞测试标准也在逐步与国际接轨。
目前,我国采用C-NCAP(中国新车评价计划)的碰撞测试标准,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进行全面评估。
在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颈部保护等方面,C-NCAP的标准与E-NCAP较为接近。
三、排放标准1. 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对汽车排放标准要求较高。
例如,美国采用ULEV(超低排放车辆)标准,要求汽车排放污染物达到较低水平。
欧洲采用Euro 6标准,同样对汽车排放污染物进行严格控制。
2. 我国我国汽车排放标准也在逐步提高。
目前,我国采用国六排放标准,对汽车排放污染物进行严格控制。
与欧洲Euro 6标准相比,我国国六排放标准在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方面更为严格。
四、驾驶证管理1. 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对驾驶证管理较为严格。
基于ECE R131的商用车AEB系统性能试验研究作者:张恒嘉王骁张明君郭润清郭魁元崔晓川来源:《中国测试》2018年第02期摘要:该文介绍车辆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的技术原理与控制方案,详细分析欧盟颁布的ECE R131法规对商用车AEB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发商用车AEB性能测试系统和搭建测试场景,并依据ECE R131完成对商用车AEB性能的道路验证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试验车辆完全符合ECE R131对AEB系统性能的要求,且基于77GHz毫米波雷达的商用车AEB系统更易于识别动态目标,AEB系统内部的信号传输具有0.2~0.4s的延时,为国内商用车AEB系统的开发和标准的制定提供帮助。
关键词:商用车;AEB系统;ECE R131;测试系统;验证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124(2018)02-0140-070引言车辆的追尾碰撞是道路交通中发生最频繁的事故之一,诱因是驾驶员注意力的分散或是对交通状况的误判。
AEB系统可自动探测前方车辆、行人目标,评估碰撞风险,必要时发出警报或自主施加制动,在挽救生命及财产损失上有着突出效能。
欧洲Euro-NCAP对实际道路下的AEB功能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显示配备AEB功能的车辆与未配备该功能的车辆相比,追尾事故减少了38%:如果所有汽车都配备AEB系统,那么交通意外率将会减少27%,每年约可以挽救8 000人的生命。
在汽车安全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装备AEB已成为趋势。
商用车作为许多重大交通事故的源头,其AEB技术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各国关注的重点。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于2008年5月在整个欧洲范围内开展FOT(field operation test)主动安全项目研究,积累了大量实际路况及各速度、各场景下的AEB安全性能数据,于2012年首先制订并公布了针对商用车的AEB法规ECE R131,对AEB的功能、试验方法等做了详细规定;欧盟同年在ECE R131的基础上,采用更严格的指标约束形成(EU)No 347/2012指令并分阶段对各成员国强制执行。
汽车制动系统安全性能标准汽车制动系统是保障驾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安全性能标准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汽车制动系统安全性能标准,并提出相应的规范和规程。
1. 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任何车辆都需要一个可靠的制动系统,来保证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停车。
制动系统通常分为机械制动系统和液压制动系统两大类。
机械制动系统主要包括手刹和脚刹,而液压制动系统则通过液压力传递来实现制动。
2. 制动系统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制动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制动力与刹车距离之间的关系、制动系统对车辆操纵性的影响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制动试验台来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需要考虑实际道路条件和车辆负荷等因素。
3. 制动盘和刹车片的材料要求制动盘和刹车片是制动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材料要求直接决定了制动性能的优劣。
制动盘和刹车片需要具备高温抗热衰减能力、良好的摩擦系数稳定性和抗磨损等特性。
4. 制动系统故障诊断和维修标准制动系统故障可能导致驾驶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涵盖故障检测仪的使用方法、故障代码的解读以及维修人员的培训等多个方面。
5. 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评估方法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评估对于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抽样检验、寿命试验和实车测试等方法,可以评估制动系统在不同路况和使用环境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6. 制动系统安全性能标准的国际和行业认可各国和行业对于制动系统的安全性能标准有一定的认同和认可。
例如,欧洲对制动性能的要求由ECE-R13和ECE-R90标准规定,而美国则主要参考FMVSS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汽车制动系统的安全性能提供了依据。
7. 制动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制动系统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未来,制动系统可能会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如碳陶瓷刹车盘和电子控制制动系统等,以提升制动性能和安全性。
国内外铁路客车制动系统标准比对■ 王文珺 向世明 武冬生 杨大华(安特百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摘 要:制动性能是反映铁路客车整车质量的重要项目,也是保证铁路客车安全行车的关键因素,本文选取我国与欧洲铁路客车制动系统标准,分别从客车分类、制动系统使用条件、制动系统组成以及制定系统技术要求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比对分析,提出了我国铁路客车制动系统标准需要完善和修订的内容。
关键词:铁路客车,制动系统,标准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1.05.030Comparison of Braking System Standard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Railway Passenger CarsWANG Wen-jun XIANG Shi-ming WU Dong-sheng YANG Da-hua(Antpedi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Abstract: Braking performance is an important item reflecting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train, and it is also a key factor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railway passenger cars. This paper selects the standards of braking system of Chinese and European railway passenger cars,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passenger cars, service conditions of braking system, composition of braking system and formulation of system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tent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revised in China's railway passenger car braking system standards. Keywords: railway passenger cars, braking system, standards标准比对1 引 言铁路客车是各国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运输工具,必须确保其使用安全,而制动性能则是反映铁路客车整车质量的重要项目,也是保证铁路客车安全行车的关键因素[1]。
GB 12676—1999前言本标准是根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第13号法规《关于M、N、O类机动车制动的统一规定》和ISO 7634—1995《被牵引车辆气制动系试验方法》、ISO 7635—1991《道路车辆气压、气液制动性试验方法》和ISO 6597—1991《道路车辆液压制动系性能试验方法》等国际标准和法规对GB/T 12676—90《汽车制动性能道路试验方法》进行修订的。
修订后本标准做为强制性标准实施。
本标准中有关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方面的内容在技术上是等效采用ECE第13号法规;有关汽车制动系统性能试验方法方面的内容在技术上是等效采用ISO 6597—1991、ISO 7634—1995和ISO 7635—1991标准。
该三项国际标准是按照ECE 第13号法规的要求制定的。
本标准是对GB/T 12676—90的修订,技术内容上较原标准增加很多,增加了对汽车制动系统结构功能和性能指标的要求,试验方法也进行了很大修改。
1 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下列条款12个月后实施:①第4.1.5条有关接续挂车的气动接头必须是双管路或多管路的要求。
②第5.1.4条有关制动性能必须在车轮不抱死的条件下的要求。
2 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下列条款24个月后实施。
①第4.1.4.3条中有关挂车气制动系和牵引车驻车制动系同时作用的要求。
②第4.2.5.1条有关传能装置中零部件失效时,必须保证继续向不受失效影响的其他部分供应能量的要求。
③第4.2.12.1条有关液面报警装置的要求。
④第4.2.12.2条有关液压制动系必须安装失效报警装置。
⑤第4.2.12.3条有关制动液类型的标志的要求。
⑥第4.2.13条有关储能装置中安装报警装置。
⑦第4.4条有关弹簧制动系的要求。
⑧第5.1.5条有关车辆状况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⑨第5.2.1.2条有关发动机接合的0型试验性能要求。
⑩第5.2.4条和第5.2.5条有关行车制动系Ⅱ型和ⅡA型试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