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问题患病率超国际均值

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问题患病率超国际均值

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问题患病率超国际均值
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问题患病率超国际均值

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问题患病率超国际均值

2010年06月10日06:55京报网-北京日报海慧芝我要评论(15)

字号:T|T

海豚能发出2000赫至10万赫的多种波长高频超声波,对人的中枢神经有激活作用。亲近海豚,会改善患儿的情绪。

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角落接受治疗。供图/东方IC

6月2日,第19届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议暨第6届亚洲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会议在京开幕,这是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协会成立73年来,首次在中国召开的学术会议。有关专家提出, 2020年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而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更值得重视——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医学科学进步,儿童青少年躯体疾病发病率逐年降低,但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居高不下,甚至逐年上升。

■2020年以前

全球儿童精神障碍增长50%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痴呆外,各种发生于成年人的精神障碍及心理问题均可发生于儿童青少年。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

精神疾病的致病因素很复杂,包括生物因素(遗传或外力致使大脑受损等)、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其中,包括家庭、教育、社会风气等在内的社会因素影响很大。

儿童青少年是心理障碍的易感人群,在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尤为突显,青少年网络成瘾、吸毒、违法犯罪,这一令人关注的世界性问题,在我国也明显存在。

重性抑郁障碍通常起病于青少年,可导致心理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并有自杀的危险,目前青少年自杀位居全球青少年死亡原因的第三位。

■北京地区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递增

目前我国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呈不断上升之势,以北京市为例,1984年北京地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3%,1993年为12.9%,2002年北京中关村部分重点小学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8.2%。近5年的资料显示,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在13.97%至19.57%之间。

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问题的患病率已经超过了国际15%—20%的平均水平。我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仅常见的以注意力分散、多动冲动为特征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的患病率即为5.07%左右,据估计其中有30%会发展为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并且成年早期的犯罪、酒瘾、吸毒、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率是普通人群的5-10倍;以不服从指挥、向规则挑战和对他人抱有敌意为特征的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患病率为8%。

■我国儿童精神科医师不到300人

由于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比较难以发现和诊断,国际上估计大约只有20%的儿童青少年得到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而我国的数字更低。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1/4。目前我国儿童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相当缺乏。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郑毅指出,我国儿童精神科医师不到300人,而美国每4名精神科医生中就有1名儿童精神科医生。他呼吁加大对儿童精神障碍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儿童精神疾病学科的投入。

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低、形式化严重。

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维护工作基本处于空白阶段。

突发公共事件的儿童心理危机干预还处于萌芽阶段,尚未把儿童心理救灾纳入救灾预警机制。

我国普通人群和非精神科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低,不少患有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比如儿童抽动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但在一些医院却常被诊断为耳鼻喉科疾病,误诊率高达70%至80%。

链接

教会孩子六项“生活技能”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家长、老师及所有关心儿童青少年的人士,都要努力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具体可表述为以下几种:

1、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一些儿童青少年往往不明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的孩子更只是看到自己的缺点,产生自卑心理。要让他们懂得客观评价自己,发扬长处,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

2、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

3、认识情绪,学会缓解压力的能力儿童青少年在遇到困难时因不会调整、控制情绪形成烦恼,而长期的情绪压抑是精神疾病的基础。因此,要教育他们学会宣泄和放松,保持心理平衡。

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一些孩子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和爱心,这既是交友的必需,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即使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冲突。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问题,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问题。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对技巧和方法。

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儿童青少年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重者就会一时冲动骂人、打人、讽刺讥笑。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

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问题患病率超国际均值

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问题患病率超国际均值 2010年06月10日06:55京报网-北京日报海慧芝我要评论(15) 字号:T|T 海豚能发出2000赫至10万赫的多种波长高频超声波,对人的中枢神经有激活作用。亲近海豚,会改善患儿的情绪。 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角落接受治疗。供图/东方IC

6月2日,第19届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议暨第6届亚洲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会议在京开幕,这是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协会成立73年来,首次在中国召开的学术会议。有关专家提出, 2020年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而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更值得重视——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医学科学进步,儿童青少年躯体疾病发病率逐年降低,但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居高不下,甚至逐年上升。 ■2020年以前 全球儿童精神障碍增长50%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痴呆外,各种发生于成年人的精神障碍及心理问题均可发生于儿童青少年。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 精神疾病的致病因素很复杂,包括生物因素(遗传或外力致使大脑受损等)、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其中,包括家庭、教育、社会风气等在内的社会因素影响很大。

儿童青少年是心理障碍的易感人群,在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尤为突显,青少年网络成瘾、吸毒、违法犯罪,这一令人关注的世界性问题,在我国也明显存在。 重性抑郁障碍通常起病于青少年,可导致心理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并有自杀的危险,目前青少年自杀位居全球青少年死亡原因的第三位。 ■北京地区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递增 目前我国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呈不断上升之势,以北京市为例,1984年北京地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3%,1993年为12.9%,2002年北京中关村部分重点小学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8.2%。近5年的资料显示,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在13.97%至19.57%之间。 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问题的患病率已经超过了国际15%—20%的平均水平。我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仅常见的以注意力分散、多动冲动为特征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的患病率即为5.07%左右,据估计其中有30%会发展为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并且成年早期的犯罪、酒瘾、吸毒、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率是普通人群的5-10倍;以不服从指挥、向规则挑战和对他人抱有敌意为特征的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患病率为8%。 ■我国儿童精神科医师不到300人 由于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比较难以发现和诊断,国际上估计大约只有20%的儿童青少年得到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而我国的数字更低。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1/4。目前我国儿童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相当缺乏。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郑毅指出,我国儿童精神科医师不到300人,而美国每4名精神科医生中就有1名儿童精神科医生。他呼吁加大对儿童精神障碍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儿童精神疾病学科的投入。 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低、形式化严重。 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维护工作基本处于空白阶段。 突发公共事件的儿童心理危机干预还处于萌芽阶段,尚未把儿童心理救灾纳入救灾预警机制。

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第八章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一.脑衰弱综合征 (一)脑衰弱综合征的定义 指由于大脑细胞的萎缩,脑功能逐渐衰退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常见原因有:长期烦恼、焦虑;离退休后生活过于清闲,居住环境太静,与周围人群交往甚少,信息不灵通;生活事件影响等因素;因脑动脉硬化,脑损伤后遗症,慢性酒精中毒及各种躯体疾病引起的脑缺氧等。 ※(二)脑衰弱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头部不适、头痛、头晕;疲乏无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感觉过敏,情绪不稳、易激惹、焦虑;睡眠障碍,如睡眠不稳、不易入睡、多梦易醒、早醒、睡后不能解除疲乏等现象。 二.离退休综合症 离退休综合症主要有以下表现: 1.焦虑症状:表现为坐卧不安、心烦意乱,敏感,行为重复,小动作多,无法自控;犹豫不决,不知所措;偶尔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 2.抑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郁闷、沮丧,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有强烈的失落感、孤独感和衰老无用感,对未来生活感到悲观失望;自信心下降,行为退缩,兴趣减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 3.躯体不适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胸闷或胸痛、腹痛、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现有躯体疾病无法解释这些症状。 三.空巢综合症

空巢综合症主要表现为: 1.情感方面: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郁,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 2.认知方面:多数老年人出现自责倾向,认为过去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与义务,对子女关心照顾不够,一部分老年人认为子女成人后对父母回报、孝敬、关心和照顾不够,只顾追求个人自由的生活方式和享乐。 四.高楼住宅综合症 护理的总体目标是:老年人能获得相应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支持,参与适当的社会活动与社会交往,表现为能保持最佳的活动水平,与周围人群有良好的关系;能应用有效的心理防卫机制,适应离退休、空巢、居住高楼后的各种改变,接受新角色;能认识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描述焦虑的症状,说出正确的应对方法;能与家庭成员适当的沟通交流;能充分认识到生活的价值,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心理支持: 1)理解、尊重老年人,尽可能陪伴老人,善于倾听,给与充分理解,遇事主动与老人商量,尊重其成就感和权威感。 2)帮助老年人转化角色、改变认知:面对留退休、空巢、衰老、疾病、家庭冲突等事件,以平常心积极对待,保持良好的心境。 2.保持充实的生活 1)促进老年人与外界的交往;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据专家估计我国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在心理咨询中,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严重的要数青少年抑郁征,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如果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到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烦闷;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变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脑子变钝了、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减退;学习失去了动力、人变“懒”了甚至厌学;对成绩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应及早求教于专科医生,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 对人恐怖症 也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见到异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脸红、怕跟人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注视,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对方的敏感部位,觉得别人能看出她(他)的表情变化和窘态,能洞察到他内心的想法等等,于是避开他人,影响和别人的交往,非常焦急痛苦,但往往因症状难于启齿而不敢就医,通常要到出来社会工作之后,感到实在无法忍受才寻求治疗,从发病到治疗已煎熬了多年甚至十余年,强迫症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产生性烦恼和性困惑 性烦恼的产生是由于性意识觉醒之后青少年的生理需求与社会行为规范的矛盾所致。性困惑的由来是青少年对自身性发育、性成熟的生理变化产生神奇感及探索心理。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和对性教育的神秘化,常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冲突。他们常认为“性是不好的”、“对异性长辈出现性幻想是可耻的”、“手淫对身体是有害的”等,出现对性的消极评价和过度的性压抑。通过对各种神经质症的深入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由错误的性观念而引起的对手淫、性幻想等的严厉的自我惩罚(心理的或生理的)是导致产生神经质症状发生的心理温床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严重的自卑感、对人恐怖症等症状。男孩对手淫、遗精、性梦的错误认识,女孩对月经、性幻想、自己体象的消极认知和评价,偷看黄色录像,早恋及过早性行为等,是青少年期较为突出的心理行为问题。改变对性的态度应是人生心理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净化社会风气,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组织各种有益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高尚情操以及家长改变传统观念,早期给孩子予健康的性教育等,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必要时应接受专业心理咨询,不要耽误孩子。 学习压力 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压力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整个社会、整个学校都在比较的氛围中,要学生真正做到放弃比较,接纳自己的确不易。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力问题等,是青少年及家长前来咨询的常见问题。这些情况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父母关系发生突变等)时更为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一、厌学 【行为表现】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 【产生原因】 (1)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大历史时期,在变革的巨浪中各种各样的思潮同时涌来,由于中学生自身不太成熟的特点,缺乏处世经验和辨别是非能力,就容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商海”对青少年强烈吸引,许多中学生未把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今后走上社会求职的必要条件,而认为有钱就有学上,有门路就有好工作,现在一些重点中学,各年级各班中都有分数不够、花钱进来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有厌学心理,这些都对中学生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2)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目前,许多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

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 (3)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正常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4)学生自身的因素。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智力低下等,都可导致在学习中遭遇失败,产

第九章 儿童及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内容参考)

第九章儿童及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1.以下有关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的描述哪一条是错的 A.特发于儿童和少年期 B.随着年龄增长多数患者的症状缓解或消失 C.症状不会持续到成人 D.治疗和干预不及时会影响预后 E.病因包括生物学、心理和社会因素 2.以下描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中哪一条是错的 A.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 B.上课时玩东西,与同学讲话 C.好插嘴,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D.遵守秩序和纪律 E.不能安静地玩耍 3.导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预后不良的因素中以下哪一条是错的 A.合并品行障碍 B.智力偏高 C.合并情绪障碍 D.合并阅读困难 E.有不良的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 4.以下品行障碍的病因哪一条是错的 A.家庭不良因素B.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 C.中枢多巴胺神经递质水平高D.中枢5-HT神经递质水平降低 E.围产期并发症 5.以下品行障碍的临床表现中哪一条不属于反社会性行为 A.强迫与他人发生性关系 B.对他人进行躯体虐待 C.偷窃贵重物品或大量钱财 D.勒索或抢劫他人钱财,或入室抢劫 E.逃学 6.以下哪一条不是抽动症状的共同特点 A.有节律性 B.短时间内受意志控制 C.不随意 D.应激情况下发作较频繁 E.重复 7.以下哪一条不是短暂性抽动的临床表现 A.眨眼 B.秽语 C.嗤鼻声 D.踢腿 E.耸肩 8.抽动障碍最常合并以下哪类症状 A.幻觉B.惊恐发作C.强迫症状D.智力低下E.妄想9.使用中枢兴奋剂治疗多动症时可能诱发或加重以下哪类行为或症状A.破坏行为B.攻击性行为C.冲动行为 D.抽动行为E.抑郁情绪 10.哪一项不是中枢兴奋剂的药物副作用 A.白细胞减少B.失眠C.食欲下降 D.头痛E.生长发育迟缓 11.以下中枢兴奋剂的用药方法中哪一项不正确 A.只用于6岁以上患者B.需要终生服用C.不能晚上服用 D.不用于合并抽动障碍者E.周末不用药 12.关于儿童分离性焦虑的描述哪一条是错的 A.发生在儿童与依恋对象分开的前后B.依恋对象为儿童的母亲 C.夜间经常有与分离有关的恶梦D.起病于6岁以前 E.分离时常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 13.关于儿童分离性焦虑的临床表现哪一条是错的 A.担心依恋对象会遇到伤害B.担心自己会走失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13-18岁)

13-18岁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目录 一、厌学 (4) 【案例】 (4) 【行为表现】 (5) 【产生原因】 (5) 【专家支招】 (7) 二、学习疲劳 (11) 【案例】 (11) 【行为表现】 (12) 【产生原因】 (12) 【专家支招】 (13) 三、考试焦虑 (15) 【案例】 (15) 【行为表现】 (15) 【产生原因】 (16) 【专家支招】 (18) 四、焦虑症 (19) 【案例】 (19) 【行为表现】 (19)

【产生原因】 (20) 【专家支招】 (21) 五、挫折心理 (22) 【案例】 (22) 【行为表现】 (22) 【产生原因】 (23) 【专家支招】 (23) 六、逆反心理 (24) 【案例】 (24) 【行为表现】 (25) 【产生原因】 (25) 【专家支招】 (26) 七、社交恐怖症 (27) 【案例】 (27) 【行为表现】 (28) 【形成原因】 (29) 【专家支招】 (29) 八、孤独心理 (30) 【案例】 (30) 【行为表现】 (31) 【产生原因】 (31) 【专家支招】 (32)

九、羞怯心理 (34) 【案例】 (34) 【行为表现】 (35) 【产生原因】 (36) 【专家支招】 (37) 十、嫉妒心理 (39) 【案例】 (39) 【行为表现】 (39) 【产生原因】 (40) 【专家支招】 (41) 十一、猜疑心理 (42) 【案例】 (42) 【行为表现】 (43) 【形成原因】 (44) 【专家支招】 (44) 十二、中学生的过分依赖问题 (45) 【案例】 (45) 【行为表现】 (46) 【形成原因】 (46) 【专家支招】 (48) 十三、中学生的倔犟固执问题 (48) 【行为表现】 (48)

当代中学生常见的十一种“心理障碍”

当代中学生常见的十一种“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所出现的偏离现象,而导致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当前我国中学生存在以下10多种主要心理障碍,其外在表现情况分别是: 1、逍遥型。表现为甘居中游,缺乏上进心,特别是“中等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差,“60分万岁”成了他们所推崇的“名言”。 2、焦虑——苦恼型。表现为因学习困难而焦急忧虑,若不能消除或持续出现必引起极度苦恼,进而丧失学习信心。 3、抑郁型。表现为沉默寡言,常常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 4、恐惧型。表现为惧怕受挫折受伤害,见到责备的目光则呆若木鸡,严重的甚至会怕见强光、怕听声响等等。 5、逞能型。表现为爱显耀自我,好表现自己,追求独特性,企望“以奇制胜”,往往热衷于某一方面而忽略其它方面,甚至有“逆反”表现。 6、怯懦型。表现为稍遇急事,手足无措,异常紧张。在公共场所畏首畏尾,怕在人前行动做事,唯恐别人伤害自己。 7、神经过敏型。表现为为人处事异常敏感,往往喜怒无常,一些小刺激也会令其大吵大闹,过分关心人际关系。 8、怀疑——依赖型。表现为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依赖他人为自己作出决断或指正方向,不时地求人帮助,处事缺乏把握,优柔寡断,难以独立。 9、狭隘型。表现为对人对事斤斤计较,常为细小得失耗费大量精力,并为之烦恼苦闷,(励志一生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193371776.html,)甚至耿耿于怀,不能自解。遇事好猜疑,承受不了任何刺激,稍不顺心则闷闷不乐。 10、无动于衷型。表现为对一切都满不在乎,凡事不介入、不参与。 11、虚狂型。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一触即发,性情暴躁,有时为人处事达到忘乎所以的地步。 推荐阅读:[高三心理减压,保持良好情绪]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十不要”] 分页:123 第1页共1页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当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板溪中学:陈晓鹏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然而,只要我们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重要的是为父母、为师长者要切实了解我们的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百分之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字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一、健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壮。. 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1)躯体健康;(2)身体

健康;(3)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 二、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一份题为《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的报告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一篇文章称:国内有77.9%的中小学生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对9015名中小学生(主要年龄为10-14岁)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17.4%的孩子“认真想过自杀”,8.2%的孩子甚至“做过自杀计划”。 哈尔滨医科大学2007年对城乡中小学生的调查则发现,城市儿童抑郁检出率为19.23%,而农村的则高达32.5%。 2001年天津社科院“青少年心理障碍实证与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对天津市200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35.31%,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占6.72%。 2003年对西部五个省市20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发现有77.9%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有5.2%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调查发现,27%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或患有心理疾病。. 著名心理学家郑日昌等对全国几个大城市在校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

初中生常见心理障碍

初中生常见心理障碍——自我意识发展 教学目标; 1、教学生加强青少年生理、心理知识的学习,了解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 2、以学生的活动和体验为主,教师应注意角色转换,积极营造一种宽松、真诚、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教师要与学生密切沟通,提高对学生自尊心要求的敏感情。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的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尽力做到有趣味性、有启发性,帮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4、帮助学生澄清不良自我形象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 教学重点: 根据小辉一天中自我形象被损的实例,引导、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如何去面对现实,并采取积极的态度。 教学难点: 采取怎样的方法,使学生毫不忌讳地坦露自我形象被损的经历。 教学准备: 1、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扮演小品,尤其是小辉的扮演者,一定要演得真切,千万不可就事论事,教师、蓝球队教练、小辉母亲的扮演者在服饰、形象、语气上要体现真实感。 2、给每一位学生准备一张比较美观、有保存价值的小卡片,让学生在课堂上写一句名言或自己的话,用来保护自我形象不被损毁。 3、准备几张小纸条,上面写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有损于自我形象的事例。 4、学生座位按马蹄形小组排列,马蹄形开口朝黑板。 教学过程: 一、活动设计 明镜台(一)案例:“小辉的经历” 节设计:小辉背着书包,高兴地哼着歌“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在路上遇到两个身着比较时髦的同令人,一边在指手划脚地说他“真土”,小辉情绪显得有些低落,放慢脚步朝学校走去。来到教室,教师把一份试卷发给小辉,上面写着第一单元数学考试50分,小辉低着头在看试卷,老师没有说话,而在一边用眼睛白他,小辉看完试卷,拿着篮球走出教室,正好教训员走过来:“小辉,听陈老师说你的学习成绩下降了,今天开始你就不要来学校篮球队了。”小辉带着一肚子的懊恼回到了家。妈妈问他:“小辉,你第一单元的数学考了几分,试卷拿来给我看看。小辉从书包里拿出试卷递给他妈妈,他妈妈一看试卷,就破口大骂:“你是怎么学的?怎么那么笨。” 二、回答问题: 看了上面的小品,让同学回答,小辉的自我形象是如何被损毁的?学生的回答是:1)同学的嘲笑。2)老师的白眼。3)被开除出校队。4)被妈妈的责骂。(一)自由发言: 1、让同学们畅所欲言,体会一下小辉被同学嘲笑?被老师白眼,被开除出校队,被妈妈责骂时的心里感觉

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侯曼 少年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思维形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地位。好奇心、模仿力强,情绪化较强,情感、理智水平较低,言行易受情绪和情境影响。自我意识发展较快,个人评价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近几年来,在少年儿童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些专家调查发现,所有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与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这使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人们感到不安。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他们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民族的素质,如何加强和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家长和所有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少年儿童处于快速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心变化急剧,内心的冲突和矛盾频繁迭出,因此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自卑心理 部分少年儿童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不可救药、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懒、委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少年儿童并不是本身有某些缺陷和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上,并由此心灵笼罩上愁云。他们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 (二)逆反心理 很多少年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影响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三)孤独心理 一些少年儿童很少和别人交往,爱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人际关系疏远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郁闷。有人调查少年儿童的孤独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境遇型。由于家庭迁移、升学、转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适应能力较差,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和意向,变成一名孤独者。(2)自我封闭型。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不足,便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个人天地里。(3)行为方式型。现在的少年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总是以独处的方式生活、学习,难于了解别人,也难于让别人了解,因而感到孤独。(4)性格自傲型。有的学生自高自大、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因而滋生孤独。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怀化学院 毕业论文情况登记表 考籍号9 姓名赵丽芹 专业教育管理 题目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及教育对策分析 指导老师胡艺龄 通讯地址 怀化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制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一) 怀化学院

自考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二)

怀化学院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三)

怀化学院2015 届自考毕业论文答辩 记录情况表 助学点(公章):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 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青少年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学习方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厌学情绪严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考试紧张焦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交往方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人际关系不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自信心不足....................................................................................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早恋萌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意志方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抵御挫折能力较脆弱....................................................................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轻率地改变自身行为方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情绪方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孤独心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嫉妒心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青少年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家庭因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家长的期望值太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家庭分裂的创伤............................................................................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家庭的溺爱....................................................................................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学校因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学习负担过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人际关系不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社会因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社会竞争的加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缓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对策及维护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及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的方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青少年心里问题表现总结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一、适应不良 学校学习适应不良是学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型障碍。他们往往由于学校适应不良严重影响学习,跟不上班级,甚至造成中途休学或辍学。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 (1)情绪方面。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 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惹,依赖性增强。 (2)行为方面。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能力抑制。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出,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 二,社会性退缩。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生活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体育课也提不起劲,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 三,品行絮乱。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如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袭扰他人。 四,行为倒退。行为像儿童,学习无目标,活动无计划,喜欢儿童游戏,不合群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和同学玩不到一块,谈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现在上课头昏、脑胀,入睡困难,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但身体检查没有特定的躯体问题。 二、自卑心理 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不可救药、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懒、委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学生并不是本身有某些缺陷和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上,并由此心灵笼罩上愁云。他们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 三、逆反心理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内容摘要】 本文指出了初中生常见的学习、人际关系、青春期等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维护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方案:经过发挥教师的作用、、开展心理咨询、加强家庭教育等几个方面。文章最后还阐明了维护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实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但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初中生健康不但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 一、初中生心理问题主要有: (一)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当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但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初中生厌学的有

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她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以往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初中时期,教师依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她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而在我校教师队伍不断的更新换代,老师的平均年龄趋于年轻,有助于我们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毕竟年龄的代沟是影响人际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我想年轻的老师也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吧。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人和人的交往是一个双方相互接触的过程,要达到交往和谐,要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而且还要能够认识和了解她人。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初中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

老年期抑郁障碍诊疗专家共识

老年期抑郁障碍诊疗专家共识 老年期抑郁障碍(latelifedepression,LLD)指年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出现的抑郁障碍[1-2],其在老年人群中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障碍,在伴发躯体疾病患者中患病率可能更高,不仅损害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而且增加照料者的负担。老年人群中合并各种脑器质性疾病和躯体疾病的抑郁发作较常见。本共识中的抑郁障碍不仅包括抑郁症,还包括其他疾病学分类中的抑郁发作。老年期抑郁障碍病因复杂,常伴有躯体疾病,两者也可能互为因果[3]。这一年龄段特有的一些心理社会应激如丧亲、社会角色改变、搬迁等也会诱发或加重抑郁。患者常常伴有认知损害,这既可能是脑器质性病变的反映,也可能预示着痴呆发生风险的增加。现况评估应该包括症状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脑影像学检查。尽管其临床表现与年轻患者有所不同,但目前仍未见专门针对老年期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对于老年期抑郁障碍的治疗态度应该更加积极,因抑郁缓解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自杀风险,同时也能促进提高老年患者整体健康水平。抗抑郁药特别是SSRIs类药和心理治疗均可作为治疗首选,而物理治疗如改良电休克治疗对某

些老年抑郁患者更为适宜。巩固和维持期治疗与急性期治疗同等重要。 在老年期抑郁障碍临床研究领域,仍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4]。许多抗抑郁药在老年人群中的研究缺乏研究资料,合并慢性躯体疾病的老年人抗抑郁药使用的安全性资料仍然十分欠缺。脑器质性病变对老年期抑郁障碍的病因、治疗和预后估计的影响仍然不明晰。老年期抑郁障碍所伴随的认知损害,其特点、治疗选择和对远期预后的影响,也缺乏足够的证据。一、临床特征 老年期抑郁障碍从重性抑郁发作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综合征,从原发性抑郁到躯体情况所致的继发性抑郁障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复杂性。老年期抑郁障碍的易感因素和促发因素主要包括:脑器质性损害基础、躯体疾病共病、使用药物的影响,回避、依赖和挑剔等人格因素,低文化、贫困、独居和服务照料不良等社会因素,心理灵活性下降、负性生活事件、慢性应激和挫折等心理因素,功能 损害、活动受限等躯体因素[5]。老年期抑郁障碍的抑郁核心特征与其他年龄段发病者无差别,ICD-10和DSM-5中并未将其单独进行讨论。但是,老年患者固有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不可避免地对抑郁障碍的临床表现产生影响。老年患者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包括心境低落、快感缺失和兴趣减退,但常被其他主诉掩盖,而情感痛苦与动机缺乏等症状常常与抑郁密切相关,并且年龄愈大越明显[6]。

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解决方法

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解决方法 苑庄镇第二中学刘瑞红 一、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 1、学习心理障碍 这是一个带着普遍性的问题,只是每个学生的程度轻重不同而已,由于中学生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学习负担重,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使其对学习、考试产生焦虑、冷漠或恐惧心理,心情烦躁抑郁,好发怒,不想学习,上课不愿意听讲,影响课堂纪律,作业马虎,疏远他人,怕与同学和老师接触,害怕考试,用作弊来反对考试,对重要考试甚至想通过伤残自身来躲避。这些心理障碍如得不到有效控制、疏导,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甚至恶性循环。 2、性认识的障碍 中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次高峰期,性生理不断发展,性意识也开始觉醒,对异性充满神秘、好奇、好感。但由于学校及家庭对性教育的滞后,性心理交往不适应,在异性面前或过分拘谨、局促不安,手脚无措,无法以平常心态大大方方地与异性交往;或过分热衷于性引诱,沉溺于性幻想、冲动、并渴望得到体验,产生早恋现象,甚至走上越轨、犯罪的道路。性障碍已成为中学生最常见、最难以启齿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3、人际关系的障碍 从小学时代进入中学时代,中学生如何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是他们能顺利完成青春期过渡的重要前提。但妒忌、自卑、

多疑、冷漠或孤独等不良心理品质,往往造成了他们不能正常处理师生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与人交往或退缩畏惧、自卑孤独;或妄自尊大、目中无人。他们不愿合群,不愿与人接触,总是游离于集体,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对人心存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内心感觉孤独、寂寞、空虚而又无法排解,心理矛盾日益加剧和突出。中学生人际关系的障碍常被其性格类型所掩盖,不容易收起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障碍越来越严重。 4、自我意识的障碍 中学生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对事物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观点,不愿盲目遵从,自我意识逐步发展。但此阶段的中学生正是从儿童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半成熟、半幼稚与独立性、依赖性共存,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也呈波澜起伏状,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无法正确把握,看待问题固执己见、片面华和绝对化,爱按照个人好恶和一时心血来潮来论事认人,缺乏理性和客观标准,遇事沉不住气,易受激怒,往往火冒三丈,唇枪舌战,甚至拳脚相加,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对待自己要么过低估计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或优势,自我否定,自我压抑,悲观失望,有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要么自我意识膨胀,过高估计自己的现状,甚至认为自己比谁都强,常做“白日梦”,把幻想当现实,而一旦遭遇挫折,则萎靡不振。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既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严重影响着我国未来国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质的提高。目前要求加强青春期心理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那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