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检查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11.17 MB
- 文档页数:52
新化学物质监督管理检查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新化学物质监督管理检查工作,控制新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依据《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第7号令,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化学物质生产、加工使用、进口转移和研究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化学物质监督管理检查实施申报登记核查和跟踪控制检查制度。
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核查指按照环境保护部下发的新化学物质监管通知(以下简称“监管通知”)要求和登记证有关信息,对辖区内新化学物质生产、加工使用单位的申报登记情况进行现场核实。
新化学物质跟踪控制检查指对辖区内可能生产、加工使用、研究新化学物质的单位以及已取得新化学物质登记证后的五年活动期内,对新化学物质生产、加工使用、进口转移和研究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四条新化学物质监督管理检查实行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审批核查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属地监管与逐级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职责第五条环境保护部负责组织开展新化学物质的监督管理检查工作;负责向危险类新化学物质(含重点环境管理危险类新化学物质)的生产者、加工使用者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送监管通知。
若加工使用者与进口者不在同一省(区、市)的,还应将监管通知发送至进口者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环境保护部化学品登记中心为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新化学物质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信息;负责接收环境保护部转交的全国新化学物质的监督管理信息。
第六条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新化学物质的监督管理。
(一)负责将监管通知发送至该化学物质生产者、加工使用者所在地地市级或者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二)负责组织、协调、督促辖区内市、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开展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核查和跟踪控制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抽查。
(三)会同其他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开展跨省新化学物质转移的监督管理工作。
最新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UDCG J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P JGJ59—2011备案号:JXX-201X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Standard of construction safety inspec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204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的公告刽拴横梦浅英潜侩肃蠢渍匀炎弗歇凿因锭械闽房盅政职深方枚霓赘灌律氏槐跺熬姿反颠绕埋圈魁召观狙吃猪凌现批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59-2011,自2012年7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4.0.1、5.0.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七日2011—12—7发布 2012—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检查评定项目;4. 检查评分办法;5.检查评定等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P 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候翟成煮既救窒肩柔兄田罢饯闰渍菩刽拴横梦浅英潜侩肃蠢渍匀炎弗歇凿因锭械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增设“术语“章节;2. 增设“检查评定项目”章节;3. 将原“检查分类及评分办法”一章调整为“检查评分办法”和“检查评定等级”两个章节,并对评定等级的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4. 将原“检查评分表”一章调整为附录;5. 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汇总表”中的项目名称及分值进行了调整;6. 删除“挂脚手架检查评分表”、“吊篮脚手架检查评分表”;7. 新增“碗扣式脚手架检查评分表”、“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检查评分表”、“高处作业吊篮检查评分表”、“满堂脚手架检查评分表”;8. 依据现行法规和标准对检查评分表的内容进行了调整。
最新规范钢筋检验标准钢筋作为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为了确保钢筋产品符合建筑施工的要求,国家和行业标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钢筋检验标准。
以下是最新的钢筋检验标准概述:1. 钢筋材料要求:钢筋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钢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延性。
材料应有清晰的标识,包括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规格型号等信息。
2. 外观检查:钢筋表面应清洁,无油污、锈蚀、裂纹、折叠、结疤等缺陷。
钢筋的表面应光滑,不应有明显的凹凸不平。
3. 尺寸检查:钢筋的直径、长度、弯曲度等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尺寸偏差应在允许的范围内。
4. 力学性能检验: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力学性能指标应满足国家标准。
通常采用拉伸试验来检验钢筋的力学性能。
5. 冷弯性能检验:钢筋在冷弯过程中不应出现裂纹、断裂等现象,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弯曲性能。
6. 焊接性能检验:对于需要焊接的钢筋,应进行焊接性能检验,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
7. 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化学分析,检查钢筋中的碳、锰、硅、磷、硫等元素含量,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8. 批量检验与抽样:钢筋应按照规定的批量进行检验,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确保检验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9. 检验报告:钢筋检验完成后,应出具详细的检验报告,包括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合格与否等信息。
10.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检验不合格的钢筋,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标识、隔离和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施工环节。
以上标准旨在确保钢筋的质量和性能,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钢筋的检验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
钢筋检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单位应充分认识到钢筋检验的重要性,并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检查工作规范作为一个企业或者组织,检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检查可以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提高效率,并为持续改进提供支持。
为确保实际检查效果达到预期,必须建立检查工作的规范。
一、建立检查标准检查工作的核心在于检查标准的制定。
标准应当明确标志着符合标准的条件,确定标准的依据和相关要求,从而保证检查的准确性。
具体制定检查标准要依据业务流程,结合工作背景和实际情况,根据需求进行设计。
二、制定检查计划制定检查计划是保证检查工作的规范性的一个关键要素。
根据检查的目标和依据制定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时间、地点、目的、范围、方式和重点,确保计划合理性,并且落到实处。
对于重复性的检查,可以制定周期性检查计划,确保对标准的持续遵守。
三、公正、公平、客观口径检查过程中,检查员的态度、方法和技能会影响到检查的结论。
检查员需要按照标准的要求,遵守相关条款,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工作,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公平透明,根据事实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处理措施。
同时,需要尊重被检查方的意见,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检查的合法性和透明性。
四、建立检查记录检查记录是检查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不仅可以记录问题,还可以为企业或组织提供参考和反思。
检查记录应当清晰、正确、详细、可读。
通过记录可以了解到问题和解决过程,从而提供对标准的修订和改善,同时可以作为日后的检查参考。
五、推进改进和持续改进检查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改进和持续改进。
通过检查记录和总结,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制定改进措施,确保遵循标准。
改进应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团队合作和创新技能,多方考虑决策,投入足够的时间和资源,确保改进效果可观。
结尾检查工作和标准制定是组织管理的关键一环。
建立规范的检查工作将使企业或组织的运营更加健康、有序、高效,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形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秉持规范的态度,慎重制定标准和检查工作,不断完善,不断优化,持续推进。
体格检查基本规范1、检查者要仪表端庄、医容整洁、态度和蔼,检查过程中尽量使患者感觉舒适,要有较强的爱伤观念,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进行体格检查时根据需要进行系统查体或重点查体,检查方法规范,手法正确、熟练、轻柔。
一般站于受检者的右侧,主要用右手进行检查。
3、检查室内应温暖、光线充足,以便受检者可以充分地暴露检查部位。
4、检查时如需要,应指导受检者进行良好的配合,并注意观察受检者语言、表情和动作等反应。
检查时如出现疼痛不适,应注意尽量减少受检者的痛苦,并进行合适的说明和安抚。
对于病情严重而无法很好配合的受检者,应根据情况尽量选择不给受检者造成痛苦的检查方法。
5、体格检查一般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全面,尽量避免遗漏。
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1、一般检查及生命特征2、头颈部3、前侧胸部、背部4、腹部5、上、下肢6、肛门直肠及外生殖器7、神经系统搜检步骤】一、一般检查1、器具齐备。
常用器具有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压舌板、听诊锤,直尺、软尺、标记笔和消毒棉签。
向受检者问候,如无特殊说明,体检时受检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站在受检者右侧,告之查体注意事项并当着受检者的面洗手。
2、丈量体温。
一般采用腋测法。
丈量前受检者应平静休息30分钟并擦干腋窝。
丈量时需将水银汞柱甩至35度以下,并避免影响温度的因素,如温度计附近有冷热物体,测前用热水漱口,热毛巾擦拭腋部等。
把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上臂紧贴胸壁夹紧温度计,10分钟后读数,一般值为36~37度。
3、检查脉搏。
食指、中指、环指指腹并拢平放于右侧桡动脉近腕部,至少计数30秒,注意脉搏速率、节律、强弱、紧张度、有无特殊脉搏等,必要时两侧对比。
正常人60~100次/分,节律匀齐。
4、观察受检者呼吸频率,观察胸廓运动。
观察胸廊运动,至少计数30秒。
注意呼吸类型、频率、节律、深度以及两侧呼吸运动是否对称。
正常人呼吸运动均匀,两侧对称,16~18次/分,呼吸脉搏之比约1:4.5、丈量血压(袖带加压法)。
新规范检验批的划分、容量和最小抽样数量总结检验批定义按相同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抽样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相关规范GB50300-20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检验批抽样样本及数量要求检验批抽样样本应随机抽取,满足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的要求,抽样数量应符合有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合格标准计量抽样的错判概率α和漏判概率β可按下列规定采取:1、主控项目:对应于合格质量水平的α和β均不宜超过5%;2、一般项目:对应于合格质量水平的α不宜超过5%,β不宜超过10%。
说明:关于合格质量水平的错判概率α,是指合格批被判为不合格的概率,即合格批被拒收的概率;漏判概率β为不合格批被判为合格批的概率,即不合格批被误收的概率。
抽样检验必然存在这两类风险,通过抽样检验的方法使检验批100%合格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的,在抽样检验中,两类风险一向控制范围是:α= 1%~5%;β= 5%~10%。
对于主控项目,其α、β均不宜超过5%;对于一般项目,α不宜超过5%,β不宜超过10%。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尽量别错判和漏判(别判断错了),但主控和一般的项目的合格率还是原来的那个按100%和80%来取!1、地基1.1 检验批的划分地基子分部可以按照基础类型划分为一个检验批,如果工程量很大或者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中要求分段施工的,可以按照施工段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
相关规范GB50202-201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1004-201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JGJ7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2 检验批容量检验批容量可以按地基面积,复合地基可以按桩数。
合格标准:主控项目的质量检验结果必须全部符合检验标准,一般项目的验收合格率不得低于80%。
(GB50202-2018 3.0.6)1.3 最小抽样数量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可参考规范《GB50202-201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4 地基工程,具体有:4.2 素土、灰土地基4.3 砂和砂石地基4.4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4.5 粉煤灰地基4.6 强夯地基4.7 注浆地基4.8 预压地基4.9 砂石桩复合地基4.10 高压喷射注浆复合地基4.11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4.12 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4.1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4.14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2、桩基2.1 检验批的划分桩可按桩类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最新线路检测标准规范线路检测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最新线路检测标准规范旨在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降低故障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以下是最新线路检测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1. 检测目的与范围- 明确线路检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线路的运行状态,预防和发现潜在故障。
- 规定检测的范围包括高压输电线路、配电线路以及相关附属设施。
2. 检测周期与频次- 根据线路的电压等级、使用年限、负荷情况等因素,设定不同的检测周期和频次。
3. 检测内容与方法- 规定了线路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线路结构检查、绝缘性能测试、接地电阻测量、导线磨损检查等。
- 明确了各种检测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操作步骤。
4. 检测设备与工具- 规定了检测过程中应使用的设备和工具,包括检测仪器、测量工具、安全防护设备等,并要求定期校准和维护。
5. 安全操作规程- 强调了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现场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等。
6. 数据记录与分析- 要求对检测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以评估线路的健康状况。
7. 检测结果的评估与处理- 规定了检测结果的评估标准和处理流程,包括对检测结果的分类、故障判断、维修建议等。
8. 检测报告的编制与存档- 要求检测结束后编制详细的检测报告,并按照规定进行存档管理。
9. 质量控制与监督- 规定了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和监督机制,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0. 持续改进- 鼓励通过定期的检测结果分析,不断优化检测方法和流程,提高检测标准规范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本规范的制定旨在为线路检测工作提供统一的标准和指导,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电力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
焊缝检查最新标准规范焊缝检查是确保焊接结构安全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行业标准的更新,焊缝检查的标准规范也在不断完善。
以下是最新的焊缝检查标准规范的概述:引言焊缝检查是焊接工艺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它包括对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焊接接头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1. 焊缝检查的目的- 确保焊缝的完整性和质量,避免因焊接缺陷导致的结构失效。
- 符合国家和国际焊接标准,满足工程和安全规范。
2. 焊缝检查的分类- 目视检查:通过肉眼或辅助工具检查焊缝的外观质量。
- 无损检测(NDT):包括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等方法,用于检测焊缝内部的缺陷。
3. 焊缝检查的标准- 国际标准:如ISO 5817、AWS D1.1等,规定了焊缝的缺陷等级和接受标准。
- 国家标准:如GB/T 3375-93、JB/T 4730.2-2005等,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制定的焊接标准。
4. 焊缝检查的方法和技术- 目视检查:使用适当的照明和放大工具,检查焊缝表面是否有裂纹、气孔、咬边等缺陷。
- 射线检测:利用X射线或γ射线穿透焊缝,通过胶片或数字成像技术检测内部缺陷。
- 超声波检测:通过超声波在焊缝中的传播特性,检测焊缝内部的不连续性。
- 磁粉检测:利用磁场作用下磁粉在焊缝表面的沉积,显示表面和近表面缺陷。
- 渗透检测:使用渗透剂和显影剂,检测焊缝表面的开口缺陷。
5. 焊缝检查的流程- 准备阶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准备相应的设备和材料。
- 检查阶段:按照标准规范进行焊缝检查,记录检查结果。
- 评估阶段:根据检查结果,评估焊缝的质量等级,确定是否需要返工或修复。
6. 焊缝检查的质量控制- 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焊缝检查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定期对焊工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焊接和检查技能。
- 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提高焊缝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7. 结论焊缝检查是确保焊接结构安全的关键环节。
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准则(2023新版)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准则(2023新版)特种设备的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是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的关键环节。
本文档为2023年新版的《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准则》。
一、监督检查的目的本准则的目的是规范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的程序和要求,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效果,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监督检查的主体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的主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人员:1. 安全监督员:负责组织和实施特种设备的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2.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负责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日常维护。
3. 监督检验机构:负责对特种设备进行监督检验和评估。
三、监督检查内容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 设备的完好性检查:检查特种设备的整体结构是否完好,是否存在严重磨损和破损等情况。
2. 运行状态检查:检查特种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异常噪音、漏油等问题。
3. 安全装置检查:检查特种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完好有效,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4. 作业场地检查:检查特种设备的作业场地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5. 操作人员培训检查:检查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是否接受过相应的培训,是否持证上岗。
四、监督检查程序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的程序应包括以下步骤:1. 准备工作:确定监督检查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2. 检查前准备:收集特种设备的技术资料和相关文件,准备检查所需的工具和器材。
3. 实施检查:按照检查内容逐项进行实施,记录检查结果和存在的问题。
4. 结果评估: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确定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5. 整改措施: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建议,并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整改。
6. 监督跟踪: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跟踪,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五、监督检查报告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结束后,应当填写相应的监督检查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查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检查结果、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等信息。
VT 外观检查工艺指导VT Inspection technics Instruction1.适用范围本指导适用于本公司现场焊工、QC检查员、焊接检查员及VT检测人员的外观检测作业。
2.引用标准EN ISO17637:2011熔焊焊缝无损检测—目视检测EN ISO 5817-2014:钢、镍、钛及其合金的熔化焊接头(不含高能束焊)—缺陷的质量等级3.VT检测指导3.1 综述外观检验主要检查以下四个方面:①焊件尺寸的精确度;②焊缝尺寸和外形要求的一致性;③焊件外观在表面粗糙度、焊缝飞溅和清洁度方面的可接受性;④存在的表面缺陷,如收弧口未填满、麻点、咬边、焊瘤和裂纹。
3.2 人员资格焊缝外观检验和最终结果评定应由具备资格和能力的人员进行。
熟悉相关标准、规程,获知焊接信息;符合EN ISO9712要求的视力检查并且必须每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
3.3 检查条件和设备3.3.1 检查条件①表面光照度至少应达到350LX,最好在500LX以上。
可以用手电筒作为辅助光源,可以从垂直和水平的多个方向照射。
②直接目视检验时,眼睛和检测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600毫米,相对于检测表面的检测视角必须大于30度。
见图1。
图1③间接目视检验时,可借助其他工具。
主要是2-5倍的低倍放大镜。
2.3.2 检查设备①焊接检验尺1。
产品图示及使用说明如图2所示。
2.4 检查内容外观检验分为焊前、焊接过程中及焊后检验。
2.4.1 焊前的外观检验(如有要求)①焊接坡口的形状和尺寸满足工艺要求,并且坡口及坡口周围按照工艺要求进行了表面清理;②被焊部件是按照图样和工艺进行了正确的固定(如组对,定位焊等)。
主要由切割、坡口、组对、焊接检查员进行检查。
2.4.2 焊接过程中的外观检验(如有要求)①层间进行了必要正确的清理;②每层焊道上无可见缺陷,如裂纹、气孔、夹渣等。
如果发现,在缺陷未清除前不能进行下道焊接;③焊道、焊缝和母材之间的过渡良好。
主要由焊工自检,焊接检查员复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