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8科举考试看颜值.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这篇考场作文告诉你,高考阅卷始于“颜值”,终于“言值”,成于内涵!近期,一张来自深圳某中学高三学生的深一模答题卷,火爆了朋友圈,引起了激烈的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这位考生是哪所学校的啊?应该强化一下,有可能冲单科状元。
哪位同学的试卷通达到这个标准,请私信我,免作业,请吃饭。
这份试卷的颜值真是不知如何让人如何赞美了!作文书写有这效果,不看内容也要给个高分才行尽管对这篇文章有这样或那样的看法,但在考场环境下堪称完美本文成功在于:始于“颜值”,终于“言值”,成于内涵。
这到底是一份怎样的试卷呢?【原题呈现】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
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
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
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评卷采用双评制,可能是一位老师打分60分,另一位打分58分,最后得分59分。
再来欣赏一下该生解答其他题目时所用字体。
相比内容,为字迹点赞的人更多!阅卷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字体?1.远距离的恋爱式2.黑蚂蚁的飞行式3.深坑寻幽式4.卑微的木柴式5.蓝色颤抖式接下来从正面角度上些能让阅卷老师看着舒服的字: 阅卷老师看着舒服的字体1.不漂亮但很清楚2.实在不漂亮但确实清楚3.非常不漂亮但非常清楚总结一下字迹的好坏可能带来好几分的差距,高考一分可以超越多少人,我们都知道,所以,一定要注意字迹:1. 可以写得不漂亮;2. 一定要能看清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古代官员选拔不仅要有才还要颜值高才得重用
导语:人们总说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但是,现在还要加上一句。
以前,人们总说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人们总说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但是,现在还要加上一句。
以前,人们总说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但是,现在还要加上一句,长得丑不是的你错,但想要当官就是你的不对了,是的,你没看错,不是小编在危言耸听,这是真有其事,在古代,官员的选拔是要靠颜值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请跟历史趣闻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古代哪些颜值爆表的官员吧。
首先是和珅,和珅陪伴乾隆二十多年,能力是一方面,让乾隆看得顺眼更重要。
有一种说法是,和珅面相清秀,特别像乾隆喜爱的一个含冤而死的妃子。
其实,和珅比乾隆小39岁呢,在乾隆眼里,和珅绝对是小鲜肉一类的,小伙子又帅又有才还会拍马屁,不喜爱才怪。
宋神宗更夸张,居然提拔男戏子,原因无他,就是颜值高。
《萍州可谈》记载,这个帅哥叫王迥,但人长得可一点不囧,那是相当帅。
史籍中这样形容他的长相,“貌莹寒玉,神凝秋水,姿状甚美”,人送外号“奇俊王家郎”。
王家郎不仅人长得帅,还能歌善舞,在当时是家喻户晓的歌唱家,在皇家歌舞团里是顶梁柱。
但还没有到德艺双馨的地步,因为人品比较差,而且也没多少墨水。
坊间非议比较多。
即便如此,宰相蔡确还是举荐他为监司,充当纪检官员,宋神宗一听“王家郎”,便欣然应允。
有意思的是,过了些年,皇帝换了,看脸选才的标准没有变。
还是这个宰相,蔡确这次向宋哲宗推荐了一个极其有才的丑男,叫袁应中,
生活常识分享。
清代状兀榜眼探花一览表科考年代状元榜眼探花会元及弟名次二甲三甲备注顺治三年丙戌科傅以渐吕缵祖李奭棠李奭棠探花77293顺治四年丁亥科吕宫程芳朝蒋超李人龙三甲20157238顺治六年己丑科刘子壮熊伯龙张天植左敬祖二甲1077315顺治九年壬辰科邹忠倚张永祺沈荃张星瑞二甲4877317顺治九年满榜麻勒吉折库纳巴海麻勒吉状元740策试满州进士顺治十二年乙未科史大成戴王纶秦鉽秦鉽77319顺治十二年满榜图尔宸贾勤索泰贾勤榜眼740贾勤(一作查亲)顺治十五年戊戌科孙承恩孙一致吴国对张贞生二甲6580260顺治十六年己亥科徐元文华亦祥叶方蔼朱锦二甲6796277加科顺治十八年辛丑科马世俊李仙根吴光陈常夏三甲13777303康熙三年甲辰科严我斯李元振秦弘沈珩二甲140157康熙六年丁未科缪彤张玉裁董讷黄礽绪二甲3940112康熙九年庚戌科蔡启僔孙在丰徐乾学宫梦仁57239李光地该科登第康熙十二年癸丑科韩菼王度心徐秉义韩菼状元40123王度心改名王鸿绪康熙十五年丙辰科彭定求胡会恩翁叔元彭定求状元50156康熙十八年己未科归允肃孙卓茆荐馨马教思二甲840108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蔡升元吴涵彭宁求金德嘉三甲140136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陆肯堂陈元龙黄梦麟陆肯堂状元40121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沈廷文查嗣韩张豫章范光阳二甲140103康熙三十年辛未科戴有祺吴昺黄叔琳张瑗二甲540114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胡任舆顾图河顾悦履裴之仙二甲440125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李蟠严虞敦姜宸英汪士竤二甲140107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汪绎季愈王露王露探花60242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王式丹赵晋钱名世王式丹状元50113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王云锦吕葆中贾国维尚居易三甲12550237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赵熊诏戴名世缪沅戴名世榜眼50239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王世琛沈树本徐葆光卜俊民二甲150124康熙五十二年恩科王敬铭任兰枝魏廷珍孙见龙二甲350143圣祖六旬万寿恩科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徐陶璋缪曰藻傅王露李锦二甲840147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科汪应铨张廷璐沈锡辂杨尔德二甲3540122康熙六十年辛丑科邓种岳吴文焕程元章储大文二甲3840120雍正元年恩科于振戴瀚杨炳杨炳探花60180清世宗登极恩科雍正二年甲辰科陈悳华王安国汪德容王安国榜眼80215外加钦赐1人雍正五年丁未科彭启丰邓启元马宏琦彭启丰状元50173雍正八年庚戌科周澍沈昌宇梁诗正沈昌宇榜眼100296雍正十一年癸丑科陈倓田志勤沈文镐陈倓状元92233乾隆元年丙辰科金德瑛黄孙懋秦蕙田赵青藜二甲790251乾隆二年恩科于敏中林枝春任端书何其睿二甲380241清高宗登极恩科乾隆四年己未科庄有恭涂逢震秦勇均轩辕诰二甲3190235乾隆七年壬戌科金甡杨述曾汤大绅金甡状元90230乾隆十年乙丑科钱维城庄存与王际华蒋元益二甲890220乾隆十三年戊辰科梁国治陈柟汪廷屿郑忬二甲872189乾隆十六年辛未科吴鸿饶学曙周洋周洋探花70170乾隆十七年恩科秦大士范棫士卢文弨邵嗣宗二甲1070158太后六旬万寿恩科乾隆十九年甲戌科庄培恩王鸣盛倪承宽胡绍鼎二甲1570168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科蔡以台梅立本邹奕孝蔡以台状元70169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毕沅诸重光王文治王中孚二甲4880111乾隆二十六年恩科王杰胡高望赵翼陈步瀛二甲766148太后七旬万寿恩科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秦大成沈初韦谦恒孙效曾二甲255130乾隆三^一年丙戌科张书勋姚颐刘跃云胡珊二甲6569141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科陈初哲徐天柱陈嗣龙徐烺二甲75098乾隆三十六年恩科黄轩王增范衷邵晋涵二甲3055103太后八旬万寿恩科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金榜孙辰东俞大猷孙辰东榜眼54105乾隆四十年乙未科吴锡龄汪镛沈清藻严福二甲552103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戴衢亨蔡廷衡孙希旦缪祖培三甲1451103乾隆四十五年恩科汪如洋江德量程昌期汪如洋状元51101高宗七旬万寿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钱棨陈万青汪学金钱棨状元56111钱棨连中三元乾隆四十九年甲辰科茹棻召E瑛邵玉清侯健融二甲114069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史致光孙星衍董教增顾钰三甲34589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胡长龄汪廷珍刘凤诰钱楷二甲13362乾隆五十五年恩科石韫玉洪亮吉王宗诚朱文翰二甲153361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潘世恩陈云陈希曾吴贻咏三甲272949乾隆六十年恩科王以衔莫晋潘世璜王以鋙三甲1031890高宗禅位仁宗恩科嘉庆元年丙辰科赵文楷汪守和帅承瀛袁櫆三甲1340101嘉庆四年己未科姚文田苏兆登王引之史致俨二甲1274143嘉庆六年恩科顾皋刘彬士邹家燮马有章三甲16598174高宗九旬万寿恩科嘉庆七年壬戌科吴廷琛李宗昉朱士彦吴廷琛状元84161嘉庆十年乙丑科彭浚徐颋何凌汉胡敬二甲2296144嘉庆十三年戊辰科吴信中谢阶树石承藻刘嗣绾二甲48115143嘉庆十四年恩科洪莹廖金城张岳崧孔传纶二甲14100138仁宗五旬万寿恩科嘉庆十六年辛未科蒋立镛吴毓英吴廷珍朱壬林二甲4992142林则徐该科登第嘉庆十九年甲戌科龙汝言祝庆蕃伍长华瞿溶二甲2100124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吴其浚凌泰圭寸吴清鹏庞大奎?三甲14100152嘉庆二十四年恩科陈沆杨九畹胡达源费庚吉?二甲28?99122仁宗六旬万寿恩科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陈继昌许乃普陈銮陈继昌状元100143道光二年恩科戴兰芬郑秉恬罗文俊吕龙光二甲21100119清宣宗登极恩科道光三年癸未科林召棠王广荫周开麒杜受田二甲1107136道光六年丙戌科朱昌颐贾桢帅方蔚王庆元二甲103110152道光九年己丑科李振钧钱福昌朱兰刘有庆三甲55106112道光十二年恩科吴钟骏朱凤标季芝昌马学易三甲24100103清宣宗五旬万寿道光十三年癸巳科汪鸣相曹履泰蒋元溥许楣二甲17100117曾国藩该科登第道光十五年乙未科刘绎曹联桂乔晋芳张景星?二甲57117152道光十六年恩科林鸿年何冠英苏敬衡夏子龄二甲387297太后六旬万寿恩科道光十八年戊戌科钮福保金国均江国霖王振纲二甲7582109道光二十年庚子科李承霖冯桂芳张百揆吴敬羲二甲218790道光二十一年恩科龙启瑞龚宝莲胡家玉蔡念慈二甲596103清宣宗六旬万寿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孙毓桂周学濬冯培元焦春宇三甲9106100周学濬(即:浚)道光二十五年恩科萧锦忠金鹤清吴福年蒋超伯二甲7998116太后七旬万寿恩科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张之万袁绩懋庞钟璐许彭寿二甲1110118李鸿章该科登第道光三十年庚戌科陆增祥许其光谢增邹石麟二甲49104105咸丰二年恩科章鋆杨泗孙潘祖荫孙庆咸二甲46108128清文宗登极恩科咸丰三年癸丑科孙如仅吴凤藻吕朝瑞吴凤藻榜眼107112咸丰六年丙辰科翁同穌孙毓汶洪昌燕马元瑞二甲47100113咸丰九年己未科孙家鼐孙念祖李文田马传煦二甲248691咸丰十年恩科钟骏声林彭年欧阳保极徐致祥二甲7580106文宗三旬万寿恩科同治元年壬戌科徐郙何金寿温忠翰李庆沅三甲5072118同治二年恩科翁曾源龚承钧张之洞黄体芳二甲1078119清穆宗登极恩科同治四年乙丑科崇绮于建章杨霁廖鹤年三甲143100142同治七年戊辰科洪钧黄自元王文在蔡以瑺二甲60127140同治十年辛未科梁燿枢高岳崧有E昆李联珠三甲59120200梁燿(即:耀)枢同治十三年甲戌科陆润庠谭宗浚黄贻楫秦应逵三甲58132202光绪二年恩科曹鸿勋王赓荣冯文蔚陆殿鹏三甲121156165清德宗登极恩科光绪三年丁丑科王仁堪余联沅朱赓飏刘秉哲三甲2131194光绪六年庚辰科黄思永曹诒孙谭鑫振吴树芬二甲30133193吴树芬(一作棻)光绪九年癸未科陈冕寿耆管廷献甯本瑜二甲19124181光绪十二年丙戌科赵以炯邹福保冯煦刘培?三甲33130186徐世昌该科登第光绪十五年己丑科张建勋李盛铎刘世安许叶芬二甲10132161光绪十六年恩科吴鲁文廷式吴荫培夏曾佑二甲87136187夏曾(一作增)佑光绪十八年壬辰科刘福姚吴士鉴陈伯陶刘可毅二甲46132182刘可毅原名刘毓麟光绪二十年恩科张謇尹铭绶郑沅陶世凤三甲140132179太后六旬万寿恩科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骆成骧喻长霖王龙文陈海梅99190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夏同穌夏寿田俞陛云陆曾炜二甲54150193陆曾(一作增)炜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王寿彭左霈杨兆麟周蕴良二甲49138174光绪三十年恩科刘春霖朱汝珍商衍鎏谭延闿二甲35120150太后七旬万寿说明:(1)康熙三年甲辰科(1664):严我斯、李元振二人均为顺治十八年辛丑科进士,本科补殿试。
“看脸时代”说颜值作者:流沙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6年第08期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睿智聪明,一直以来都喜欢用“一表人才”来表达。
无论东西文化,长相漂亮的人,通常会被认为是更优秀的,过着更快乐的生活,有更多的朋友,是有才华的、聪慧的、魅力十足的。
现在或许更科学些,网友们发明了一个词:颜值。
这个词非常好,抛开了“情感化”和种种臆测意会,把一个人的相貌单独抽离出来,甚至埋下了一个伏笔,他(她)是不是只有颜值,没有其他?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在同盟会期间,因刺杀溥仪的父亲载沣未遂,被判无期徒刑。
后来民国成立,他作为英雄凯旋出狱,一时成为风云人物。
据说当年审问他的亲王见他“一表人才”,心生悯意,甚至想把女儿嫁给他,可见汪精卫的颜值之高,“才华”之好。
但历史却跟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这位“一表人才”的热血青年后来做了日本人的汉奸,虽过了七十余年,仍然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和不齿。
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和才华都是分离的,中国文化更注重的是“贤、才、德、礼”,古往今来的经典著作,鲜有对一个人的相貌与才华作对等判断的。
否则,就会贻笑大方了。
曾国藩是晚清大臣,享誉天下,但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这样描述曾国藩:“曾国藩却是中等个子,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举止行动表现出优柔寡断的样子;他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
”在戈登的眼中,曾国藩就是一个糟老头子,没有什么出众之处,看上去甚至有些笨头笨脑的。
清代著名学者、桐城派名家安徽人方宗诚第一次见到曾国藩,也极为惊讶,觉得他根本不像一位总督和将领,“宽大和平,不自矜伐,望之如一老教师耳”。
方宗诚的这段描述,实则暗有褒奖。
所谓大象希形,大音希声,向来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国之大器,相貌平常,行为平常,这就具有了文化上的艺术美感。
网友们创造出来的“颜值”真的是一个极好的词汇,好就好在将一个人“指标化”了,一个人除了“颜值”,自然还有“品德值”“文化值”“智商值”“情商值”“健康值”等等,综合起来才能拼凑出一个完整立体具象的人。
状元榜眼探花是怎么来的?细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状元榜眼探花是怎么来的?细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
它为什么叫“状元”而不叫别的呢?原来,唐朝的科举考试结束后,要由主考官将录取档案交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写成状子,呈报给皇帝恩准,这份状子里的头名当时叫“状头”。
这本是朝廷官员在完成例行公事时使用的专用术语。
后来人们觉得“状头”太不雅,于是改称“状元”了。
科举考试选状元开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
明、清时期,殿试的一、二、三名,名称确定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共1282年间,共录取有姓名记载的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
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
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的苏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的郭元振,当时年龄都不满18岁;年龄最大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他一生参加科举考试几十次,直到70多岁才自荐考中了状元,了却金榜题名的夙愿。
中国历史上虽然出了个女皇帝武则天,却很少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女状元。
只有清朝太平天国时期,20岁的女子傅善祥,参加太平天国组织的科举考试而成为了女状元。
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文人们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激励着无数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勇跳龙门。
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又别称“殿元”。
又因其位居三鼎甲之首,所以也别称鼎元。
古代考中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几个阶段。
殿试通常由皇帝钦命大臣主持。
一旦高中状元,披红挂彩、敲鼓鸣金、骑马游街、前呼后拥,好不威风。
旧时一副对联生动地描绘了中状元前后的境遇:旧岁饥荒,柴米无依。
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戚外亲,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今科侥幸,衣禄有望。
状元榜眼探花排名大全导语:状元、榜眼和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三个最高荣誉称号,代表着高才能和学术成就。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古代状元榜眼探花的排名大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吧!一、状元榜眼探花的定义1. 状元:状元是科举考试中成绩最高的一名考生,是取得高中状元文、理的考生。
2. 榜眼:榜眼是科举考试中成绩第二名的考生,排在状元之后。
3. 探花:探花是科举考试中成绩第三名的考生,排在榜眼之后。
二、状元榜眼探花的排名大全1. 宋朝在宋朝时期,状元榜眼探花的排名也是极具威望的。
其中最著名的状元是文天祥,他在1275年的制举中荣获状元的称号。
而在科举考试制度刚刚建立的时候,首位状元是欧阳脩,他在963年的科举考试中获得了状元的地位。
榜眼方面,名人如狄青、刘攽等都曾荣获过该荣誉。
探花方面,陆游、晏殊等人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2. 元朝在元朝时期,元世祖忽必烈追求士大夫的忠诚,改革了一些科举考试的机制。
然而,状元榜眼探花的排名并不像宋朝那样重要。
不过,依然有一些重要的状元出现,如汪应辰等人。
3.明朝在明朝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的考试制度之一。
状元榜眼探花的称号依然备受推崇。
最著名的明代状元是文徵明,他在1461年的科举考试中成为状元。
其他著名的状元榜眼探花还包括陆象先、马鍠等人。
4.清朝在清朝时期,科举考试制度依然延续。
清朝的状元榜眼探花也是众多优秀人才的堆积之地。
如康有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他在1894年的科举考试中荣获该荣誉。
其他知名的状元榜眼探花还有章太炎、严复等人。
5.其他期间除了宋、元、明、清朝以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其他时期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例如,唐朝时期的状元有颜仁郁、程知节等,唐朝的状元榜眼探花也是被后世所称道。
而在南宋时期,状元榜眼探花又一次成为了社会的焦点,其中杨时就是南宋时期的状元。
结语:状元榜眼探花排名大全,涵盖了从宋朝到清朝的历史时期。
这些状元榜眼探花都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他们代表了当时社会对高才能和学术成就的最高肯定。
古代状元榜眼探花在古代中国,状元、榜眼和探花是科举制度中的三个最高荣衔,也是每个学子心中追求的目标。
这三个称号代表了做官、功名和地位的最高荣耀,被古代士子们视为一生的夙愿。
而在这三个称号之中,最重要的无疑是状元,但榜眼和探花也同样备受尊崇和追捧。
在古代科举制度中,状元指的是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考取全国第一名的考生。
他们从众多学子之中脱颖而出,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博学多才。
状元之名令人仰慕,他们多半出身于名门望族,拥有优越的家庭背景和绝佳的学术素养。
而成为状元,意味着获得了皇帝的青睐和宠爱,无论是升官发财还是得到荣耀,都有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
榜眼是状态排名第二的考生。
尽管没有状元的荣耀,但榜眼也享有相当的声望。
他们代表着学术上的第二高峰,是学子们学习的榜样。
并且,榜眼在进士及格后,还有机会晋升高官。
与状元相比,榜眼的地位更加稳定和可持续,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在政治和社会层面上投身其中。
因此,成为榜眼是一个极为令人向往的目标。
探花则是考取殿试的第三名。
虽然在整个科举中名次较低,但成为探花同样被视为一种荣耀。
探花的地位代表着他在文学和学术方面的优秀成就,是经受住殿试考验的象征。
他们多半拥有优秀的文章和出色的写作才能,被看作是文坛上的佼佼者。
探花们常常以自己的才华和名气在文学领域中崭露头角,成为文人雅士中的代表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科举制度中,不仅仅只有状元、榜眼和探花这三个荣衔。
当然,他们是最高级别的称号,但并不代表所有考生的终结。
每次科举考试,还有其他名额供考生们不同程度的争夺。
每位考生都期望自己能够成为状元、榜眼或探花,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实现这个梦想。
不过,参加科举考试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机会和荣耀,对于大部分学子来说,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一个官职已经是一种成功。
总结起来,古代的状元、榜眼和探花是科举制度的最高荣誉,也是每个学子们崇拜的对象。
这三个称号不仅代表了出色的学术成就,也标志着政治和社会层面的卓越地位。
古代看脸的例子古代看脸的例子在古代,人们常常根据一个人的相貌来判断他的品德和能力。
这种看脸的现象在古代社会中非常普遍,不仅在官场上,也在民间流传。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古代看脸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唐朝宰相李林甫的。
李林甫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才华和智慧备受赞誉。
但是,他的相貌却非常丑陋,被人们称为“丑李”。
尽管如此,他却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成为了唐朝的宰相,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明朝官员杨士奇的。
杨士奇是明朝著名的官员和文学家,他的才华和学识备受赞誉。
但是,他的相貌却非常丑陋,被人们称为“丑杨”。
尽管如此,他却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成为了明朝的一位重要官员,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三个例子是关于清朝官员张之洞的。
张之洞是清朝著名的官员和文学家,他的才华和能力备受赞誉。
但是,他的相貌却非常丑陋,被人们称为“丑张”。
尽管如此,他却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成为了清朝的一位重要官员,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相貌并不能决定他的品德和能力。
尽管在古代社会中,看脸的现象非常普遍,但是这些例子表明,只要一个人有足够的才华和能力,他就可以在官场上获得成功,为国家做出杰出的贡献。
当然,这并不是说相貌完全没有影响。
在古代社会中,一个人的相貌往往会影响他的社交和人际关系。
但是,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才华和能力,他就可以克服相貌的影响,获得成功。
总之,古代看脸的现象虽然普遍,但是这些例子表明,一个人的相貌并不能决定他的品德和能力。
只要一个人有足够的才华和能力,他就可以在官场上获得成功,为国家做出杰出的贡献。
颜值与气质申论范文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颜值似乎成了一种重要的资本。
走在大街上,那些颜值高的人往往更容易吸引他人的目光,在社交平台上,高颜值的照片也总是能收获更多的点赞。
在我看来,颜值固然有其魅力,但气质才是真正让人回味无穷、魅力长存的关键所在。
颜值,就像是一本书精美的封面。
一个人长得眉清目秀、五官精致,就如同书籍有着华丽的装帧,在初次见面时确实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比如那些活跃在荧幕上的明星们,他们凭借出众的颜值收获了大批粉丝的喜爱。
在面试的时候,长相好看的人可能也会给面试官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仿佛自带一种亲和力和吸引力。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颜值是一种天生的或者通过外在手段修饰而来的表象,它就像烟花,绚烂却容易消逝。
随着岁月的流逝,再美的容颜也会逐渐老去,布满皱纹。
而且,仅仅依靠颜值,就像一本徒有其表却内容空洞的书,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和深入的阅读。
而气质,则是一本书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气质源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它是由知识、修养、品德等多种因素共同沉淀而成的。
一个有气质的人,就像一本经典名著,每一次接触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我们看到那些饱读诗书的学者,他们可能没有令人惊艳的颜值,但站在那里就有一种儒雅、睿智的气质散发出来。
他们说话时,引经据典、条理清晰,让人如沐春风;他们的举止间,透着一种淡定和从容,那是对生活有着深刻理解后的坦然。
再看那些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他们身上有一种温暖的气质,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让人不自觉地想要靠近。
这种气质不会因为岁月的更迭而褪色,反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醇厚。
我们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颜值高的人,更需要有气质的人。
在人际交往中,有气质的人能够建立起更加深层次、持久的关系。
与他们相处,你感受到的是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视觉享受。
在工作中,有气质的人往往更具领导力和影响力。
他们以自己的修养和智慧引导团队前进,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周围的人。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拥有颜值,更要努力修炼自己的气质。
现在高考正如火如荼进行之中。
我们就来谈谈古代“高考”——科举考试里一个有趣的现象:科举考试录取要看容貌是否好看。
唐朝参加科举考试,颜值不高或者长相怪异,很可能会因此名落孙山。
据唐朝的《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即:一是身材要挺拔丰伟,长相俊美;二是语言表达能力强、能言善辩;三是书法要工整、漂亮;三是文章的文理和才学。
在这四条考核标准里,容貌长相压倒了能言善辩、书法以及文章才学等条件,排在了前面,可见颜值对考试选拔的重要性。
唐朝的诗人罗隐就因长相不如人意而屡试不第,史称“十试不第”。
同朝代的诗人、词人温庭筠也因为长相问题,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郁郁不得志。
直到咸通六年才谋得国子助教职务;第二年,因主持科考得罪当朝宰相被贬为方城尉,死于方城任上。
明朝第一位状元就是因为高颜值而被朱元璋钦点。
明朝洪武四年,科举考试原本要录取郭冲为状元,可是明太祖朱元璋觉得他相貌不出众,不能显示大明朝的新兴气象,于是把气宇轩昂、相貌堂堂的吴伯宗钦点为状元,“以壮国威”。
明朝弘治十二年,浙江人丰熙考试成绩出众,被拟为状元,但他跛脚,仪容不佳;明孝宗心生厌恶把他降为榜眼,将原本位居第四,但长得“身型丰伟、面貌俊美”的广东人伦文叙点为状元。
真是冤枉。
清朝也有类似的事件。
清朝初期,举人金孝廉长相怪异、丑陋,旁观者见了不忍发笑。
但是,此人一进考场,就被负责主持面试考试的王爷挑选为第一,其他王公大臣都很惊讶。
王爷解释说:“这不值得惊奇,此人面目如此之丑陋,却敢于入场考试。
脸皮如此之厚、胆量如此之大,是个做官的料!”仅凭王爷一句话,就决定了一个考生的前途命运。
清朝末年军机大臣湖南人瞿鸿禨,因为长相与同治皇帝相像而升迁很快,并登上相位。
据说,中年丧子的慈禧见瞿鸿禨长相和自己死去的儿子同治很像,因此重用他。
后来,瞿鸿禨本人也曾笑着对人说:“予之显贵,全凭一付面具。
盖孝钦以貌肖穆宗,遂不次超迁,宠极人臣。
今予老而失其似,圣眷之衰,或由于此。
”意思说:我的富贵,全凭一副相貌。
因为长得与清穆宗(同治皇帝)相像,所以得宠、屡次升迁,现在老了,相貌的不一样了就失去了圣眷。
由此可见,官员相貌与官职晋升不无关系。
生活在古代的读书人,一定非常困惑:到底是生的颜值高好还是颜值低好
呢?这真是个两难的问题。
话说回来,无论现代、古代,简单的看颜值、看感觉、凭好恶的选人用人标准,是不可取的,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