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营养性肥胖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18.91 KB
- 文档页数:2
•实验研究•宫养性肥胖对雄性大鼠和小鼠生殖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农林琳,许园甫,林静,陈秋月,莫刚,杨展桂林医学院,广西541004摘要:目的了解高脂、高糖和高脂高糖混合饲料饮食对雄性大、小鼠肥胖发生及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幼年、体重为45-55g大鼠和20-25g小鼠各180只.各随机分为4组,每组45只。
其中对照组1个,用普通饲料饲养;实验组3个分別用高脂、高糖、高脂髙糖混合饲料饲养.每组于饲养30、60,90d时处死15只动物,观测其体重、体长、附睾重量及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与睾丸形态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种动物实验组各项指标平均水平均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尤以体重变化最为明显,大鼠体重从(293.31±18.50)g增至(421.32±21.20)g;小鼠体重从(45.38±1.25)g增至(67.62±2.01)g:大、小鼠精子活动数、精子活动率均明显减少结论高脂高糖混合饲料实验诱发雄性大、小鼠营养性肥胖,可影响睾丸发育和精液品质。
关键词:肥胖;睾丸;雄性;大鼠;小鼠中图分类号:R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58X(2019)01-0076-04营养性肥胖既是一种独立性疾病,也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肥胖成为当代全球流行性疾病的趋势日益明显,其对人类生育力的影响已受到广乏关注;肥胖更是当今世界性的社会和医学问题中最受关注的营养性疾病之一「7。
任亚萍等建立了雄性SD大鼠性成熟期营养性肥胖动物模型,揭示肥胖对雄性S1)大鼠的生殖活动造成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男性肥胖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相关病症提供了实验平台和理论基础,但肥胖对雄性大鼠生殖发育的影响机制还需深入研究。
本次实验以高脂、高糖、高脂高糖混合饲料饮食建立动物单纯性肥胖对生殖系统影响的研究模型,为深入研究基因水平因素及流行病学上采取更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小鼠血液外泌体中miRNA的调节和抑制肥胖作用吴聪,葛科立,路宗博,郑征,张金玉,薛美兰,葛银林*(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青岛 266021)摘 要:目的:研究体内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 PUFAs)含量的增加对小鼠体质量和血液中外泌体miRNAs表达的影响,探讨n-3 PUFAs通过外泌体抑制肥胖的作用机制。
方法:利用能自发生成n-3 PUFAs的fat-1转基因小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对照),通过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建立肥胖动物实验模型,测定小鼠体质量。
提取小鼠血浆中的外泌体并鉴定;分离外泌体内的RNA,构建文库并进行miRNA高通量测序。
根据测序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找到其调控的靶基因和相关联的通路,发现miRNA-靶基因互作关系。
验证miRNA与肥胖的关联度以及在肥胖中所发挥的作用。
结果:fat-1转基因小鼠体质量明显低于野生型;外泌体提取鉴定成功;miR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不同小鼠组间进行对比时,差异表达显著(P<0.05且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1)的miRNA有46 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6 个重要miRNA(mmu-miR-665-3p、mmu-miR-122-5p、mmu-miR-122-3p、mmu-miR-194-5p、mmu-miR-34c-5p、mmu-miR-223-3p)落在脂肪酸代谢通路以及内吞通路关键位置,功能与脂质代谢和肥胖相关,所对应的靶基因分别为Fads1、Elovl2、Elov6、Hadha、Scad1、Scad2、Hsd17b12、Acot2、Acot4和Arf6、H2-T-ps、Arrb1、Ist1、H2-T10、Wwp1、Snx4、IL2rb、Mvb12b、Rab11、fip3、Kif5a、Nedd4l。
结论:n-3 PUFAs含量的增加能够有效降低小鼠的体质量,抑制肥胖。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名词解释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指使用动物作为研究工具来模拟人类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种实验方法。
它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深入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及评估临床干预的功效。
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的重要工具,因为人类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往往在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上展现出一定的保守性。
通过使用动物模型,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程特点以及疾病对机体其他器官和系统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遗传性疾病模型:包括人类遗传性疾病的模型,例如囊性纤维化、肌营养不良症等。
这些疾病通常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通过使用动物模型,研究人员可以揭示基因突变对特定器官和系统功能的影响,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2. 代谢性疾病模型:涵盖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等代谢性疾病。
这些疾病通常涉及机体能量代谢异常和慢性低级炎症等方面,在动物模型中研究这些疾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发病机制,并试验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3. 免疫性疾病模型: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等。
这些疾病通常是机体免疫系统失调导致的,通过使用动物模型可以研究疾病发展的免疫学机制,以及评估新型免疫调节药物的疗效。
4. 慢性疾病模型:针对慢性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这些疾病通常在人类中发展缓慢,通过使用动物模型可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程特点以及评估潜在治疗药物的疗效。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的过程涉及到模型建立、模拟疾病特点、观察分析和评估疗效等多个方面。
在模型建立阶段,研究人员通常会选择适合的动物种类和特定基因型来模拟人类疾病。
例如,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构建带有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突变的小鼠模型。
通过模型建立后,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给予动物特定的刺激或处理来模拟疾病特点,例如给予高脂饮食来建立动物肥胖症模型。
这样可以使得动物表现出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病理生理特征和临床表现。
随后,研究人员会对疾病模型进行观察分析,使用各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来研究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浅谈肥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摘要:肥胖症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
预防和治疗肥胖症已成为21世纪重要健康问题。
研究肥胖,动物模型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对象。
文章就目前常见的肥胖动物模型造模特点、构建方法及造模成功判定标准进行综述,为科研工作者选择肥胖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肥胖动物模型综述【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54-02预防肥胖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症研究,动物造模是极为关键的前期工作。
只有成功完成肥胖动物模型制造,才能对肥胖发生机理及其治疗进行研究,下面就目前肥胖造模方法进行综述。
1 食物诱导的肥胖动物模型食物成分和能量是当前肥胖流行的根源,不同类型的食物均可复制肥胖动物模型。
复制肥胖动物模型的必需条件是提供热卡必须超过机体所需热卡量。
mercer[1]等比较三组不同饲料配置处理方案对大鼠食饵性肥胖的影响,从普通饲料转变为高能﹙he﹚颗粒饲料;高能饲料再添加完全液体饲料﹙en﹚;撤去he或he+en转回到普通颗粒饲料。
结果表明,sd大鼠从普通饲料转为he饲料可区分为肥胖易感和肥胖抵抗两组,将饲he饲料2周后40%有最高体重增加或最低体重增加的大鼠分入易感组和抵抗组,易感组继续饲he饲料,抵抗组添加补充巧克力香味液体饲料en,抵抗组补充en后能引起附加的体重增加,经激活后呈持续的超热量消耗,达到与仅饲he饲料的易感组相似的体重,此后两组返回到饲普通饲料时,以前饲he的易感组继续保持升高的体重,能有效保持体重稳定性。
而抵抗组同时撤离he和en引起能量摄入和体重下降。
上述结果提示高能量饲料对诱导肥胖至关重要。
刘庆春[7]等选用改进的配方也成功造成大鼠营养性肥胖模型。
章涛等[3]用自制高脂高能饲料建立sd大鼠肥胖动物模型。
配方中降低了脂肪和食盐含量,并新添了tc和ptu。
认为经调整后的配方不仅更有利于饲料加工中的成型及饲料利用率,而且添加tc和ptu的饲料理论上更有利于肥胖动物模型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