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天下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孝⾏天下
孝⾏天下⼀词,含义很深。
从狭义的⾓度来讲,就是孝顺⾃⼰的⽗母,如把这种孝⼼扩散到每个众⽣⾝上,是否⼼⾥有⼀点不通的感觉。
⽐如说:孝顺乞丐、孝顺穷⼈、孝顺朋友、孝顺妻⼦、孝顺⼉⼥、似乎听着有点不舒服。
如⽤世间语⾔来说:帮助朋友、救济穷⼈、救济乞丐、呵护妻⼦、慈爱⼉⼥,是否听着就舒服⼀点。
但⽤佛教的见解那就⼤不⼀样了,六道众⽣互为⽗母,佛教认为⽣命是延续不灭的,⽽科学也证明⽣命是延续不灭的,有轮回转世的再⽣⼈。
有⼤量的案例可以说明,佛教证实⼈的灵魂⾮男⾮⼥,根据⾃⼰⼼的执著和所造的业⼒显现不同的⾝相。
⽐如说:贪婪、吝啬、嫉妒饿⿁相;愚痴显现畜⽣相;⼼性⽍毒蛇蝎相;七情六欲显⼈相;⼤⾏善事天⼈相;争争⽃⽃修罗相,这才是最究竟的进化论,达尔⽂在世也不得不承认。
综上所述,可以证明,⼈发什么样的⼼,造什么样的业,就显现什么样的相,也就是说,转⽣饿⿁道就有⿁⼦母;转⽣畜⽣道,就有畜⽣⽗母;转⽣天道,就有天道⽗母。
这才真正证明,六道众⽣曾经都做过⾃⼰的⽗母,通达此理,才能真正做到孝⾏天下。
所以说,佛教不是宗教,更谈不上迷信,⽽是揭秘宇宙万物之真相的⼤智慧。
孝行天下古有黄香温席,陆绩怀橘,今有孝天捐肾,春林背父;物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人有尝粪忧心,刻木事亲。
舜因孝成为部落首领,汉代以孝治天下,康熙帝事母至孝,“百善孝为先”孝字是中华民族的国魂,是融于华夏人民血液中的一部分。
而怎么做才算是孝呢?汉字中有一个词汇来形容老年人:“耄耋”,古人称八十岁以上的人为“耋”。
“人到七十古来稀”,所以七十岁以上的人又称“古稀之年”。
“耋”字,在古书上其实是有具体解释的,乃“指”也,手指。
是说,人到了七八十岁的年纪了,就是耄耋之年了,可以不用做事了,要做什么,用手指指点着叫儿孙和年轻人去干就行了。
汉字的内涵何其深也,仅这一个字,将有关孝行的规矩,老年人应享有的权利和儿孙们应尽的本份全包含在里面了。
自古中国的各朝各代,从上到下,由天子到庶民,遵循儒家思想,倡导孝行天下,因人若是孝,则也必会忠。
在汉代,老人到了古稀之年,官府会发给一只玉手杖,玉上雕有布谷鸟,古人称布谷鸟为不噎鸟,祝福老人饮食不噎,也是嘱咐儿女为老人做粥等可口饭食。
清朝的圣祖康熙皇帝曾摆下“千叟宴”,宴请一千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倡导尊敬老人,孝行天下,那是何等的盛况,真可谓一段盛世佳话。
而对父母的孝仅仅是孝的一方面,“孝”字有着其更深奥的内涵。
孔子说,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敬父母是孝,报效国家是孝,修养品性也是孝。
由孝始,由孝终,孝贯穿一生。
真正的“孝”是指一个人能够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身边的一切人,“孝”是一种超越了血缘关系的更广意义上的博爱。
“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
”无私博爱的胸怀是对父母亲人爱的基础,而对父母亲人的爱是这种更宽广的博爱在亲人身上的具体体现。
所以孔子说,先教导百姓懂得博爱,就不会有人遗弃自己的亲人。
当然,不同阶级对“孝”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孝经》。
对于天子来说,爱自己的亲人,就不敢对别人不好,尊敬自己的亲人,就不会怠慢他人。
孝行天下的经典语录1. 孝是啥?孝就是对父母那深深的爱呀!就像阳光温暖大地,咱得用孝温暖父母的心。
你想想,你小时候生病,爸妈多着急,现在他们老了,咱能不孝顺吗?比如给他们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2. 孝顺父母可不是嘴上说说,那得实实在在去做啊!这就好比种树,你得精心浇灌才能枝繁叶茂。
你难道没看到那些孝顺的人,他们的家庭多和睦吗?就像隔壁的小李,对爸妈那叫一个好。
3. 孝行天下,这可不是难事呀!不就是多陪陪父母,多关心他们嘛。
这就跟每天要吃饭一样自然。
你看王大爷的孩子,经常带他出去散心,多让人羡慕啊!4. 孝难道不应该是我们自然而然就去做的吗?就像呼吸一样平常。
当你看到父母欣慰的笑容,你就知道这有多重要了。
比如帮妈妈洗一次脚。
5. 孝顺父母可不能等啊!时间不等人呐,这就好像火车,错过了就开走啦!你难道想等父母不在了才后悔吗?赶紧现在就行动起来,给爸爸捶捶背。
6. 孝行天下,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这就如同璀璨的星星照亮夜空。
你看那些孝顺的家庭,不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吗?就像小张一家。
7. 孝有那么难理解吗?不就是对父母好点嘛!这就像走路一样简单。
你难道不知道那些不孝顺的人会被人指指点点吗?多陪陪父母聊聊天吧。
8. 孝顺可是咱做人的根本呐!没了这个,还谈什么呢?这就像房子的根基,不稳可不行。
你瞧人家小赵,对父母照顾得多周到。
9. 孝行天下,咱得赶紧行动起来呀!别光说不练。
这就像跑步,得动起来才有效果。
你看刘奶奶,就因为孩子孝顺,每天都乐呵呵的。
10. 孝就是要让父母开心呀!这有什么难的呢?就像送礼物一样容易。
你想想,你给父母一个拥抱,他们得多幸福。
就像老孙家的孩子经常这么做。
“感恩父母,孝行天下”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
人,身为宇宙之主宰,更应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生命的旅途中点燃了一盏明灯;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掌握了人生宫殿的一串串钥匙;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人生的海洋中拥有了一艘坚固的船;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鸟儿拥有了调节平衡的尾巴……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字里行间流露着母子深情,字字句句倾诉母爱之魅力。
我们如今正沐浴着母爱织成的阳光,吮吸着充满母爱的琼浆玉露。
母爱伟大,父爱亦然,父母给予我们的是他人所不能及的无私的爱。
十年前的那一天,你们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的到来。
我知道,从我来到这世上的那一刻起,你们又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
从只会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现在我即将已上小学,父母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却毫无怨言。
小时候我总是把父母的爱当作是理所当然,从不理解他们的辛苦,如今长大了,我们应该体谅父母,孝敬父母了。
我看过这样一篇报导:一位母亲陪同儿子参加高考,儿子在教室里考试,母亲在外面守侯。
因为天气太热,气温过高,不久这位母亲便中暑倒在了地上,被路人送到了医院。
在医院,母亲一直没有苏醒过来,令众多医生束手无策,最后是一个护士想到一个好点子,在母亲的耳边轻轻地说“高考结束了”。
话还没说完,母亲便坐立起来,大声地说:“我得赶紧问问我儿子考得怎么样?!”在这个生死关头,母亲心里牵挂的仍是正在考试的儿子。
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母爱啊,她永远把儿子放在了第一位,因为关心儿子,而忽略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
我相信我们的父母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同样会为我们付出的,因为我们是父母的孩子,父母爱我们、关心我们胜过自己的生命。
感恩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犹如一张白纸,有了感恩的心,这纸上便会出现粉红。
一生都怀抱感恩,纸的底色也便是粉红,也就有了美好的人生。
孝行天下感悟心得作文《孝行天下感悟心得》“百善孝为先”,这话大家都听过吧,可我也是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才真正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
我记得有一次,我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
那天,阳光特别好,照得人身上暖洋洋的。
一进家门,就看到爷爷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眼睛眯着,脸上洋溢着一种满足的神情。
爷爷看到我来了,一下子就来了精神,笑哈哈地拉着我的手问这问那。
我陪着爷爷在院子里坐了一会儿,他说有点口渴,我就赶紧起身去给他倒水。
等我端着水回来的时候,却看到爷爷颤颤巍巍地想要起身自己去拿什么东西。
我一下子就跑过去扶住他,问他要干嘛。
爷爷说他想拿那本他最喜欢的相册,看看以前的照片。
我帮爷爷把相册拿过来,陪着他一起翻看起来。
看着那些老照片,爷爷的脸上满是回忆,他给我讲着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就在这时候,奶奶从外面回来了。
她看到我们爷俩在看相册,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然后,奶奶就去厨房忙着做饭了。
等饭做好了,我去帮着摆碗筷,把饭菜端到桌子上。
吃饭的时候,我不停地给爷爷奶奶夹菜,看着他们吃得开心,我心里也特别满足。
下午,我要走了。
爷爷奶奶一直送我到门口,还不停地叮嘱我要注意身体,好好学习。
看着他们那不舍的眼神,我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从那次回老家之后,我就常常想起爷爷奶奶的笑容和他们对我的关爱。
我突然明白,孝其实很简单,就是多陪陪他们,听听他们说话,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就像给爷爷倒水,帮奶奶摆碗筷,这些小小的举动,却能让他们感受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
孝行天下,不需要我们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心去关爱我们的长辈,那就是最大的孝。
所以啊,我也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好好孝顺爷爷奶奶,孝顺父母,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我的爱,让这份孝一直延续下去。
怎么样,这就是我的孝行天下感悟心得,一份源自真实生活的体会。
孝行天下作文3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人,身于宇宙之主宰,更应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激之情。
下面由橙子为您整理出的孝行天下作文,一起来看看吧。
孝行天下作文1 孝,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佳话。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孝”的佳话不胜枚举,上至君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
只有孝,能行天下;只有孝,能感天下;只有孝,能传天下。
在我国的周朝,有一个叫闵子骞的人。
他幼年丧母,父又娶某为继室,闵子骞生性讲孝,像对待生母一样对待继母。
后来,继母有了自己的孩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闵子骞的坏话,挑拨闵子骞和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继母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里面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闵子骞做的棉衣,里面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
闵子骞穿着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服一样。
而继母反而对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娇惯了。
”偶然的一个机会,父亲发现了棉衣的问题,立即责骂继室,并要将狠毒的女人休了、赶出家门,闵子骞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这句话不知令多少人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得后悔不已,从此以后,如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闵子骞,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之所在。
然而,这种佳话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比比皆是。
时过境不迁,在我们的身边,“孝”也俯拾皆是。
我家的邻居有一户人家,老人中风,半身不能动弹,吃喝拉撒睡只能在床上,他有三个子女,每个都很孝顺,三人轮流照顾老人,就算没有轮到,也经常回家看看,陪老人聊天,推老人出门嗮太阳。
想必老人有这么孝顺的子女,也十分欣慰了吧!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人没有“孝”的概念:奶奶经常给我讲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父亲辛辛苦苦把子女拉扯大,一个个自立门户,吃香喝辣,却把含辛茹苦的老人置于生死不顾,连老人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
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经失去了灵魂,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苟活世上。
孝德文化校本教材责任编辑:娄玉芹编辑:付秀红王超大五里乡大石河完小目录上篇第一节行孝道,你准备好了吗?……………………第二节行孝,养父母之志……………………………第三节行孝,从点滴做起……………………………第四节行孝是幸福的根基……………………………第五节行孝在校园中的诠释…………………………第六节行孝在社会中的诠释…………………………第七节行孝做公益事业的者………………………第八节看看你的孝心…………………………………下篇第九节我们可爱的班集体…………………………第十节我为校园添光彩……………………………第十一节百善孝为先…………………………………第十二节行孝于天下…………………………………第十三节忤逆之子国法难容………………………第十四节践行孝道传承美德………………………第十五节关爱空巢老人………………………………第十六节孝心永恒……………………………………卷首语——孝行天下什么是孝?《孝经》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始于事亲”是指幼年时期从开始侍奉父母做起,“中于事君”是指中年时期效忠国家,为社会、为民众服务,“终于立身”是指老年时期应建功立业、留名后世,这是孝的圆满结果。
一、人之根本在于孝浇花要浇根,“孝”就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文化的根。
孝字最早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由上面一个“老”字和下面一个“子”字组成。
孝字的构成,形象地描绘出上面的老人呵护着下面的子女,下面的子女承奉着上面的老人,父慈子孝,十分和谐。
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
“孝”是一棵从人的心灵深处生长出来的道德之树,根正树才能茁壮,根深才能枝叶繁茂,根蒂牢固才能花果飘香。
教人要从教孝道开始,做人要从行孝道做起。
《弟子规》讲:“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人之根本在于孝。
《二十四孝》中有一则“拾葚供亲”的故事。
蔡顺,汉朝人,父亲早年去世,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对母亲很孝顺。
当时正赶上闹饥荒,没什么吃的,他就背着筐去采桑葚。
孝行天下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道乃为人处世之根本,孝敬父母长辈是衡量一个人品德高低的重要指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推己及人,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发扬孝道精神是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
”有孝道之地就有阳光,有孝道之地就有大爱,有孝道之地就有希望。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孝道之国,从各朝君主到黎明百姓,从文人雅士到市井之民。
无不恪守孝道。
为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
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长大。
我们理应爱护自己,懂得自尊自强与自爱,纵使生活中有很多困难。
也要咬紧牙关,力挺过去。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只有不断为自己充电,待自己长大后报答父母,报效祖国才是明智之举。
古之圣贤在2000年之前就理会了这一道理。
可在21世纪的现在,我们还是否发扬了这一优秀理念呢?大学校园中不断的自杀事件告诉我们没有把孝道发扬开来。
自杀是自我的一种毁灭,是对父母的一次撕心裂肺的打击。
是对社会的一种损失。
培养了几十年的孩子自杀了,我们是否想过父母的感受,那是比死还痛苦的呀!是否想过让国家几十年的教育付之东流。
是否想过为社会树立了一个很不好的形象。
这是一种不孝,大不孝之举。
诗曰:“修念母亲情至枕,母捶轻重甚关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举杖挥打自己的时候,不是关注自己的疼痛,而是察觉到了母亲体力衰退,很是感动呀!每个母亲都是自私的,而这份自私全部都给了孩子。
母亲是世界上最可靠的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对于母亲,我们理应充满万分的感激之情。
但很多时候结果往往不是这样的。
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一代。
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惯了。
在这些孩子心中父母对自己的好是天经地义的。
父母要为自己服务。
只要父母对自己管教严厉一些。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个人依托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同时又要依靠父母的辛勤养育才能长大成人。
孩子长大后,作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赡养和孝敬父母乃顺理成章之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既为人子,对父母行孝道应是最起码的行为标准。
捐肾救父曹于亚
曹于亚家住邻水县一个贫穷而又偏僻的小村庄。
小时候,父母南下福建打工,她和外婆相依为命。
2006年11月的一天,正在上课的曹于亚突然接到电话,得知父亲因患尿毒症已送至重庆西南医院抢救。
第二天,心急如焚的曹于亚向学校请假,赶往医院看望父亲。
看着被病痛折磨的父亲,曹于亚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
当母亲告诉她即便卖了房筹够了钱,没有肾源也救不了父亲时,曹于亚毅然决定要用自己的肾救治父亲。
由于她看起来较小,而按规定,捐肾最少也要18岁,医生一口回绝了她的请求。
曹于亚长跪在医生面前请求救父。
手术时,曹于亚没有一点犹豫。
在生与死的决战中,曹于亚成为重庆市西南医院女儿向父亲成功捐肾的第一人。
手术成功了,但每个月4000多元的医疗费让这个家庭难以承担。
邻水石永中学减免了曹于亚的所有学杂费和住宿费,同学们纷纷给她捐款。
美术指导教师把宿舍腾出来,让他父亲住进去。
曹于亚“带父上学”回到了校园,专心备战迎接高考。
每天放学后,她都要买菜、煮饭,为父亲洗衣。
在去年高考中,曹于亚考取了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曹于亚年年被评为优秀学生。
2007年7月,她被共青团广安市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员。
她还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背父上学王力佩
吕梁高专化工系应用化工专业大二学生王力佩,出生在吕梁方山的大武镇雅湾村,是家里的独生子。
父亲10年前中风偏瘫,到现在走路和说话还不太利索。
母亲在世时忙里忙外,照顾完老的照顾小的,2007年8月2日,王力佩47岁的母亲因病扔下父子两人撒手人寰。
处理完母亲的丧事,也到了学校开学的日子。
王力佩开始发愁,自己要到离石上学,生病的父亲怎么办?王力佩决定把父亲带到离石。
他在学校附近的后瓦村,租到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
爷俩刚来时只带了一卷铺盖,是家住离石的亲戚给他们搬来了电视和锅灶家具。
平时,两人舍不得看电视,就连开水也是邻居烧好给他们送过来。
母亲去世后,家里还有3万元外债,王力佩将这件事藏在了心里,从没和父亲提过。
为了照顾父亲,王力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白天没时间看书,等晚上把父亲安顿睡了再看。
每天早上5点半,王力佩就起来,搀着父亲到外边遛弯、活动腿脚,回来后给父亲做早饭,做完早饭赶到学校上早自习。
即便是星期天,他也不休息,还要去肯德基打工。
2007年11月18日,吕梁高专授予他“自立自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并号召全校学生向他学习。
今年王力佩因为成绩优秀还获得了国家级奖学金。
久病床前有孝媳
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久病不起的婆婆又能要求一个儿媳妇进多少孝道呢。
然而,陕西西安长安区郭杜街道羊塬坊村五组村民王月英,却用自己多年来的一言一行为人们讲述了一个“久病床前有孝媳”的故事。
44岁的王月英,1988年嫁到羊塬坊村后,和婆婆生活在一起,丈夫上班,她在家种庄稼,公婆帮她照看小孩,一家人生活得美满幸福。
2004年春季,月英74岁的婆婆王玉芳因脑梗、心脏病,突然昏倒在家不省人事,家人急忙送往医院,经过抢救,老人的性命保住了,却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王月英的丈夫在基层单位上班,工作繁忙,根本没有时间照顾母亲,而她的儿子当年又面临中考,平时家里只有婆媳两人,所以照顾婆婆的重任就义不容辞地落在了月英的肩头。
为了让婆婆恢复得更快,她除了每天给婆婆服药喂饭外,还给老人翻身擦背。
为了使老人早
日恢复语言表达能力,月英时常和婆婆拉家常,给婆婆念书念报,讲一些笑话。
春夏秋冬,年复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婆婆终于可以走路了,也可以和月英进行简单地语言交流。
经过月英3年来的悉心照顾,现在老人虽然生活还不能自理,但77岁的王玉芳面色红润,头脑清醒,心情开朗,幸福的笑容总是洋溢在她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