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1课时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两种基本的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学会对常见的化学物质以及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重点难点】1.物质的分类2.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分类【导学流程】一,分类定义及其作用1.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工作方法。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__________。
3 对于多达千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他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二、常见的分类方法分类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1.交叉分类法a.含义:对一种事物以多种标准进行分类特点:物质所属类别有交叉部分2.树状分类法a.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方法。
b.举例:把以下物质分类(酸:按酸性强弱再细分;碱按可溶性再细分)思考与交流1:在上图中氧化物、酸、碱、盐等各类无机化合物我们能否进行更细致的划分?【讨论】化学反应可以进行怎样分类[概念形成]1、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 能与____反应只生成_____和_____的_______【思考与交流2】1.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吗?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吗?2.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吗?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吗?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关于“Na 2CO 3”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B.氧化物C.碳酸盐D.钠盐2.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A.NH 3B.CH 4C.NaHCO 3D.HNO 33.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是( )A. S+O 2 ===== SO 2B. Na 2CO 3+CO 2+H 2O===2NaHCO 3C.NH 4HCO 3 ====NH 3↑+CO 2↑H 2OD.CO 2+C===2CO4.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C .碱性氧化物都能和水化合生成碱D .酸性氧化物都能和水化合生成酸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混合物,后者为单质的是( ) A. Na 2CO 3·10H 2O 、石墨 B.碘酒、干冰C. 石油、液氧D.盐酸、水点燃 ΔΔ。
篇一: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分类第一课时》教案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归纳与整理]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思考与交流]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归纳与整理](2)树状分类法12[[[[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化学物质分成哪几类?每类物质具有哪些主要的化学性质?你的这种分类采取了哪种分类方法?2.查阅有关资料,列举几个具体实例,说明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归纳与整理]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化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
[回顾与总结]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化学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2)树状分类法2.化学反应的分类补充习题1.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是因为铁或铝能跟该农药中的硫酸铜发生化学a2a3a4。
a564224 cuso4+fe=cu+feso4置换反应篇二:高中化学人教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篇三: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案(2012-09-12)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编写、校对费德军学习目标:1、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主干知识梳理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有 标准,根据 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如下图: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反应类型 实 例A+B=AB 化合反应2H 2+O22H 2OAB=A+B 分解反应 CaCO 3CaO+CO 2↑ AB+C=A+CB 置换反应 H 2+CuO Cu+H 2OAB+CD=AD+CB 复分解反应NaOH+HCl=NaCl+H 2O【要点透析】 (左栏) 1、物质的分类:我们研究物质的时候,通常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对物质进行分类。
如根据状态可分为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
而根据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
举例如下:注意:①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主要是看它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
若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就【针对练习】 (右栏)1-1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钙、氯气、氯化钙溶液、硫酸、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钙。
分别属于什么类型?1-2每组物质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 、KCl 、NaClO 、BaCl 2 (2)HClO 3、KClO 3、Cl 2、NaClO 3(3)H 3PO 4、H 4SiO 4、HCl 、H 2SO 4 *(4)浊液、溶液、胶体、水 (5)空气、N 2、HCl 、CuSO 4·5H 2O 、 (6)铜、金、汞、钠1-3下列物质是你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是( )A .煤B .生铁C .蒸馏水D .矿泉水 1-4.(07山东济宁期末)下列树状分类法正确的是( )A .⎪⎩⎪⎨⎧⎩⎨⎧化合物非金属单质金属质单质纯净物2O〖基础达标〗1.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纯净物的是()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B.只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跟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2. 根据物质的分类,水不属于()A、氧化物B、单质C、化合物D、纯净物3.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于是否由()A、同种物质组成B、单质C、同种元素组成D、化合物4. 在高空中有一层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的化学式是O3,它是一种()A、混合物B、氧化物C、单质D、化合物5. 下列各组物质都是氧化物的是()A、KClO3、O2、MnO2B、SO2、CaO、Fe2O3C、NaOH、H2SO4、CaOD、H2O、MgO、C5H6O6. 双氧水(H2O2)是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它是由两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C、它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它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组成7. 单质与化合物的根本区别是()A、单质是一种物质,化合物至少含两种物质B、单质是纯净物,化合物是混合物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化合物至少含两种元素D、单质是气体,化合物是固体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于Na2SO4从组成上看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硫酸盐B、对于Na2SO4和Na2S从组成上看都可以看作钠盐,又可以看作硫酸盐C、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态存在D、血糖属于混合物(增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酸酐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C.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D.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解析:本题是在物质分类本质理解透彻基础上再加实例验证的分析、对比、判断试题。
课时1 物质的分类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反思,提炼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并迁移至物质的分类,能对酸、碱、盐、氧化物概念进行描述,培养“宏观辨识”的化学素养。
2.通过实例认识分散系、胶体,理解胶体的实质和重要性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素养。
3.通过Fe(OH)3胶体的实验制备和性质探究,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探究”的化学素养。
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化学研究的基础: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1.根据元素组成的物质种类(1)单质①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形成单质,属于元素的游离态存在形式。
②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如碳元素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C60;O2与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等等。
(2)化合物微点拨:(1)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
(2)任何元素之间不一定均能形成化合物。
2.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1)树状分类法①含义: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②实例:根据物质的组成可对物质进行如下分类:(2)交叉分类法①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实例:a.碳酸钠的交叉分类:分类标准所属类别组成的阳离子钠盐组成的阴离子碳酸盐溶解性可溶性盐b.从不同的角度对H2SO4进行交叉分类。
[提示] H2SO4属于酸、强酸、含氧酸、二元酸等。
3.根据元素组成和性质对氧化物分类(1)从元素组成分类(2)从物质性质分类微点拨:(1)科学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2)分类不但适用于物质分类也适用于物质变化的分类,便于研究物质的性质。
(3)运用分类,可以发现同类物质的共性及其变化规律,并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概念:化学上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
(2)组成: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小液滴或固体小颗粒)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2.1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导学案一、自主学习:常见物质的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物质的分类要有,根据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常见的物质分类法有和等。
1.化学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就是按照对一类物质进行分类,且这些分类之间存在交叉关系。
、例如对Na2CO3、Na2SO4、、K2CO3、K2SO4四种盐分类。
以组成其中的阳离子为标准分类:_______________盐和_______________盐.以组成其中的阴离子为标准分类:_______________盐和_______________盐.在交叉分类法中Na2CO3既属于_____________盐,又属于_______________盐;K2SO4既属于_____________盐,又属于_______________盐(2)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是指把物质按照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这种方法经常按照由大到小以树枝状分类图体现出物质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并思考每一次分叉的依据。
固固:粗盐混合物(多种成分)液液:水与酒精气气:空气金属单质:Fe _______物质(1)单质(3)非金属单质:P ________一元酸HCl ________酸(5)二元酸H2SO4 _____________纯净物(2)三元酸H3PO4 ______________难溶碱Fe(OH)3 _________碱易溶碱NaOH _________化合物(4)正盐NaCl ________盐酸式盐NaHCO3 ______________碱式盐Cu2(OH)2CO3 ______________金属氧化物_______氧化物(2)非金属氧化物______①每次分类的分类依据:(1)(2)(3) . (4)(5) .②将下列物质填进上表的横线上,O2,Cu,H2CO3,Ba(OH)2,KNO3,CO2,空气,含镁60%的MgO2.化学反应的分类反应类型分类依据① H2+Cl2=== 2HCl↑ ( )高温②CaCO3===CaO+CO2↑ ( )③Zn + 稀H2SO4 ===H2↑ + ZnSO4 ( ) ____________________④HCl + NaOH === NaCl + H2O ( )⑤CuO+H2 ===Cu+H2O( )⑥C+O2 === CO2↑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Ca2+ + CO32- =CaCO3↓ ( )⑧H+ + OH- = H2O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NaOH + HCl=NaCl + H2O ( )⑩C + H2O === CO + H2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1: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物质找出来。
第一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分类法以及分类方法的意义;2.了解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并实践对所学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3.通过对物质的分类方法运用的实践,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重点及难点: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学习过程:【引入新课】 1、从图书馆中的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或从超市中的能快速挑选到所需要的商品2、实验教师能从药品室中顺利地拿到自己所需用的试剂或用品【学习新课】1、常见分类法及其应用【阅读思考】教材P24至P25有关内容,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思考交流】请尝试对所学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⑴ 物质分类请将下列物质填到对应物质类别后的横线上:Cu 、 NaCl 、 H 2 、碘酒、HCl 、NaOH 、CuO 、O 2、H 2O 、空气、Fe⑵ 化学反应分类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A+B=AB ) (AB=A+B ) (A+BC=AC+B ) (AB+CD=AD+BC )(总结)不论是对化学物质还是对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分类,都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不同,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思考交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按组成、性质、能否电离、结构)对化合物进行分类(总结)树状分类法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也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总结)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2、应用分类法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对于化学研究而言,便于了解各类物质的共性和各类反应的本质;对于工作和生活而言,则提供便利,实现高效。
自主学习后按要求填好导学案,写出学习报告。
作业:阅读《精讲精练》23页要点一和24页要点二完成25页知能达标训练随堂演练化合物 按组成分(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按性质分(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按电离出OH —的个数(一元碱、二元碱、三元碱) 按溶解性分(可溶性碱、难溶性碱)按性质分(强碱、中强碱、弱碱)按电离出H +的个数(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 按组成元素分(含氧酸、无氧酸)按性质分(强酸、中强酸、弱酸) 酸式盐、碱式盐)。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1.了解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2.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能熟练地用分类图表示分类结果。
3.知道分类标准并不唯一,分类标准的确立对分类结果产生影响。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复习回顾(1)我们曾经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元素,如(写出4种即可)是金属元素,S、P、Cl是元素。
(2)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即、、、。
(3)物质分为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单质和;单质可分为金属单质和单质;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
(4)混合物:由种或种以上的物质组成,例如:空气。
纯净物:只由种物质组成,例如:水、水银、蓝矾·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例如:氧气(液氧)、水银、液氯。
化合物:由种或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氯化氢、氨气。
氧化物:由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元素的化合物,例如: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预习新知由于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来弥补单一分类法的不足。
例如,对于碳酸钠,从其组成的来看,属于钠盐;而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则属于。
这种分类方法称之为。
此外,我们还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如分类法。
例如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1.根据某种共性,可将、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是()C.CuO2.下列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水B.食盐C.食醋D.酒3.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Cl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碳酸盐的是()A.石灰石5.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CaO、NaOH、、、。
(提示:可根据化学物质的属类或者根据物质的状态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树状分类法(1)化学物质的分类【练习1】完成对物质的分类,填写下列空白。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依据】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设计思想】根据课程标准“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实行分类”的要求,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两部分内容。
分类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使用分类的方法不但能便相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能够通过度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教科书通过“图书馆中分类陈列的图书”的图片,使学生直接感受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好处。
通过“思考与交流”栏目中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迸行分类,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能够使用分类法实行学习,虽然教科书列举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并安排了“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分类方法的了解,但必须给学生强调这两种方法都是以“单一分类法”为基础的,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比死记硬背更有效”。
同时也复习了初中学过的知识,对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比较整体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复习初中所学概念,在了解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等概念的基础上,能够从物质的组成与物质性质角度对物质实行分类。
2.体验实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实行分类。
3.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
方法与途径:1.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一些分类事例入手,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将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反应实行分类整理归纳,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
2.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情感与评价:形成将生产、生活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联系的意识。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第1 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分类的方法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分类法: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
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
小结: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对于Na2SO4、Na2CO3、K2SO4、K2CO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练习: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Na2SO4硫酸盐Na2CO3碳酸盐K2SO4钠盐K2CO3 钾盐小结:交叉分类法——对事物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练习1: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通常称为写出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方程式:练习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通常称为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跟踪练习:1.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A.NaOHB.Na2SO4C. Na2CO3D.K 2CO3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3.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⑧AgNO3⑨NaHC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二、化学反应分类1、金属+酸→盐+氢气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______________反应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4、酸+碱——盐+水5、酸+盐——新酸+新盐 ______________反应6、碱+盐——新碱+新盐7、盐+盐——新盐+新盐’8、碱+酸性氧化物——盐+水9、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10、碳酸钙高温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跟踪练习: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uO+H2 Cu+H2OB.C+2CuO2Cu+CO2C.Fe2O3+3CO Fe+CO2D.Fe+CuSO4=FeSO4+Cu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2CO+O22CO2B.CaO+H2O=Ca(OH)2C.C+H2O CO+H2D.CO2+Ca(OH)2=CaCO3↓+H2O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即熔化为液态)状态下能导电(即电离)的化合物。
【新编精品】人教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教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学会用简单的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⑵知道分散系、液体分散系的分类,知道胶体主要性质及其应用;⑶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认识分类的科学方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性;⑵通过简单的分类法的学习,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法指导】课前实地观察,课堂上相互交流、讨论、进行实验探究。
师生互动,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比较、类比、自主探究学会分类的科学方法。
§2-1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温故知新】1.(自学、讨论)什么是酸?酸的通性有哪些(能写方程式的,写出相应的方程式)?【课堂生成】2.(自学、讨论)什么是碱?碱的通性有哪些(能写方程式的,写出相应的方程式)?【课堂生成】【课堂研讨】1.(自学、思考)分类对生产生活以及学习有什么意义?你能对你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吗?请举出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分类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分类法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及反应归类到一起。
同种类型事物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不同种类型事物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做到由此及彼。
分类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也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课堂生成】2. (自学、思考)请把常见的物质按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请举例说明为什么要采用交叉分类法?书写钙、碳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方程式,结合树状分类法,你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能用图来表示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吗?【课堂生成】⑵氧化物的分类按照组成: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按照性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复杂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有可能是酸性氧化物(Mn2O7)、两性氧化物(Al2O3)、复杂氧化物(Fe3O4、Na2O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有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CO、NO)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Mn2O7)3.(自学、思考)什么是分散系?什么是分散质?什么是分散剂?什么是胶体?把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与溶液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系。
高一化学HX—14—01—006
《物质的分类1》导学案
编写:宋可忠审核:宋可忠编写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了解“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并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化学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学法指导】
1.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学习分类法的意义,并了解“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两种分类法
2.学生对化学物质用“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学习过程】
一、课堂导入
在图书馆中我们为什么能快速找到图书?在超市中我们为什么能快速找到所需的商品?
二、自主学习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一)阅读课本P24面内容填空
自主学习
1. 分类法是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
2.常见的分类法有和
⑪例:某些盐的分类
按阴离子分类按阳离子分类
Na2CO3
碳酸盐Na2 SO4钠盐
K2SO4
硫酸盐K2CO3钾盐
⑫例:物质分类
物质
(二)小组讨论
(三)自主展示:
(四)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错误的是()
A.混合物:盐酸、生铁、空气
B.化合物:烧碱、硫酸、含镁60%的氧化镁
C.盐:食盐、生石灰、石灰石
D.单质:石墨、臭氧(O3)、水银
2.下列关于Na2CO3的分类叙述错误的是()
A.Na2CO3俗名为纯碱,故它属于碱类
B.Na2CO3属于含氧酸盐
C.Na2CO3属于钠盐
D.Na2CO3属于碳酸盐
3. 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2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是()
A. CaCO3
B. SO3
C. CuO
D. KMnO4
4.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钙盐的是()
A. 石灰石
B. Ca(OH)2
C. CaCO3
D. CH4
4.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①Fe+S=FeS②CaO+CO2=CaCO3③Fe+CuSO4=FeSO4+Cu④2HCl+CaCO3=CaCl2+H2O+CO2↑⑤4Fe(OH)2+O2+2H2O=4Fe(OH)3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三、合作探究:
四、难点破译
氧化物、酸、碱、盐的分类
五、知识小结
六、课后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单质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A.白糖、冰水混合物B.铁粉、食醋
C.干冰、食盐D.盐酸、空气
2.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物质类别相同的是
A.氧气、氧化镁B.硫酸铜、氯化钠
C.硫酸、碳酸钠D.硝酸银、氢氧化钠
3.下列各组中,前者属于后者的是
A.化合物、单质B.元素、原子
C.氧化物、化合物D.纯净物、化合物
4.选项中的物质与其他不同的是
A.Fe B.Na C.Ag D.Si
5.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
A.Na、K2O、HNO3B.CO2、CaCO3、NaOH
C.SO2、SO3、H2SO4D.NaOH、M g(O H)2、C u(O H)2
6.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2归为一类氧化物。
下列物质也属于同类氧化物的是
A.CaCO3B.SO3C.CuO D.KMnO4
7.在Zn、ZnO、ZnCO3、盐酸和CaCl2溶液五种物质中,每两种物质反应能生成ZnCl2
的方法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8.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化合或分解反应,也不属于置换或复分解反应的是
A. CH4 + 2O2=CO2+ 2H2O
B.C + H2O(气)=CO + H2
C.Cu2(OH)2CO3=2CuO + CO2 ↑+ H2O
D.FeCl3 + 3NaOH=Fe(OH)3↓+ 3NaCl3
9.下列四个反应中有一个与其它三个不同,它是
A. 2Fe(OH)3 =Fe2O3 + 3H2O B.CaCO3 =CaO + CO2↑
C.2NaHCO3 =Na2CO3 + CO2↑+ H2O D.2KMnO4 =K2MnO4 + MnO2 + O2↑
11.下列物质的分类组合不正确的有.
①海水、空气、胆矾、盐酸均为混合物;②H2CO3、CH3COOH、H2SO4、NaHSO4
均为酸;③M g(O H)2、NaOH Cu2(OH)2CO3、NH3·H2O均为碱;④Na2CO3、
N2O5、SiO2、C a(O H)2均为氧化物;⑤NaHSO4、AgCl、AlCl3、Cu2(OH)2CO3
均为盐;⑥NaH2PO4、Na2HPO4、Na3PO4既为钠盐,同时又为含氧酸盐。
12. 下列五组物质,每组中有一种物质从某种角度分析与其它三种不同,请找出该物质,并说明理由。
⑪Fe、S、C、P
⑫H2、O2、N2、S
⑬Fe2O3、NaCl、CuO、H2O
⑭AgCl、BaSO4、KNO3、CaCO3
⑮CuSO4、FeCl3、KMnO4、K2CO3
13. 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H2O 、②空气、③Mg、④CaO 、⑤H2SO4、⑥
Ca(OH)2、⑦CuSO4·5H2O 、⑧碘酒、⑨乙醇、⑩NaHCO3。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有机物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