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86例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18.39 KB
- 文档页数:2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妇女护理操作常规要点一、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对母儿的影响妊娠并不诱发阑尾炎,但由于妊娠反应和增大子宫的影响,阑尾位置的改变,阑尾炎诊断比较困难,且炎症容易扩散。
一旦误诊,孕妇死亡率高达4.3%。
二、治疗原则手术治疗及抗感染治疗。
三、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评估既往史、孕产史和饮食情况,了解有无卵巢囊肿、右侧输卵管妊娠史及泌尿系统炎症或胆结石史。
(二)身心状况孕早期的急性阑尾炎症状和体征与非孕期基本相同,重点评估生命体征、消化道症状和有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查体右下腹麦氏点或稍高处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妊娠中晚期的急性阑尾炎常无明显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腹痛和压痛的位置随阑尾位置的改变上升或后移,而出现在右肋下肝区或腰部。
孕妇对突然的疼痛感到恐惧,并担心影响胎儿出现焦虑不安。
(三)相关检查超声检查在孕早期有一定帮助,而在孕中晚期难以得到确诊。
血常规检查有一定意义。
四、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由于女性对疼痛的耐受性差,在妊娠合并身体疾患这个特殊阶段,应以耐心、细心、和蔼的态度做好解释安抚工作,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就医环境,缓解因疾病带来的焦虑、紧张的情绪,针对胎儿健康状况的担忧及时给予帮助。
2.病情监测严密观察胎心、胎动情况,并注意观察腹痛、宫缩、阴道流血情况。
指导患者做好胎动的自我监测,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严密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并中记录。
3.手术患者的护理(1)体位:孕妇宜取左侧卧位或右侧臀部垫高30°~45°,以减少术中对子宫的刺激,防止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
术后患者平卧6小时后改为半卧位,以利于引流,也可减少腹壁张力,减轻切口疼痛。
(2)休息与活动:若胎心率正常,没有产科异常征兆,应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避免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有引流管的患者活动时保持引流管通畅,并妥善固定,防止其脱落和引流液的逆流。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饮食护理:中晚期妊娠的患者,腹壁张力较大,肠蠕动恢复后需循序渐进的按照清淡流质、流质、半流质、普食的顺序给予营养素齐全的高营养饮食。
三种方法治疗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分析阑尾炎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据报道妊娠合并阑尾炎发病率为0.5‰~1‰[1]。
传统治疗以开腹手术为主[2]。
腹腔镜技术由于微创、恢复快且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但co2 气腹压力以及co2过量吸收导致胎儿早产,出现缺氧、酸中毒等,影响了腹腔镜手术的进一步拓展[3]。
免气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用于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效果好且安全[4],逐步受到学者的青睐,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探讨了腹腔镜手术、免气腹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妊娠合并阑尾炎中的临床效果并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9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初产妇42例,经产妇18例,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5.8岁;孕7~27周,平均15.7周。
病程1~4 d,平均2.3 d,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36例,固定的右中下腹痛24例,全腹痛者7例,46例伴有恶心、呕吐,51例伴有发热。
60例患者均无明显的产科疾病和严重的心肺疾病。
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免气腹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组各20例,三组上述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腹腔镜组: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位,根据孕龄选择穿刺点,早期妊娠选脐缘切口,中晚期妊娠在脐至剑突下选择穿刺切口,常规气腹,置人腹腔镜后直视下于右中腹和右下腹各做5 mm切口。
置入分离钳及超声刀,寻找阑尾后用钳子提起,显露盲肠壁及阑尾根部,超声刀分离阑尾动脉及系膜至根部,可吸收套扎线双重结扎后超声刀于两结扎线间靠近阑尾远端处切除,放入取物袋内取出,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放尽残气,缝合穿刺孔。
免气腹腹腔镜组:连续硬膜外麻醉,早期妊娠选脐缘切口,中晚期妊娠在脐至剑突下选择穿刺切口,采用开放穿刺法。
腹壁提拉器提起腹壁,置人trocar,将密封套去除,使腹腔与大气相通。
妊娠合并阑尾炎【概述】阑尾炎的急性发作起因于粘膜下滤泡增长、粪石、异物及肿瘤等引起的阑尾腔排空受阻。
阑尾在扩张与发炎的同时可出现脐周阵发性绞痛。
当局部炎症向周围腹膜扩散,腹部疼痛逐渐转变为持久性,且局限于阑尾区。
妊娠期间并发的阑尾炎因怀孕子宫的逐渐扩大,盲肠及阑尾的位置也随之上移,晚期妊娠病人的腹痛部位可出现在右上腹部(图1)。
阑尾炎的发生率并不因妊娠的出现而增高,但妊娠期间阑尾炎的穿孔率明显增高,除了妊娠期血循环内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增高因素外,主要是诊断及治疗上的延误所致。
妊娠期间阑尾穿孔及弥散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比非妊娠期高出1.5~3.3倍。
妊娠期间阑尾炎合并症的出现使母、婴的死亡率明显增高。
图1妊娠期间阑尾位置的改变【诊断要点】诊断要点概述妊娠早期与非妊娠期的阑尾炎在临床表现上无明显差异。
腹痛是阑尾炎的主要症状。
妊娠中、晚期大部分阑尾已移位至髂嵴以上,但阑尾位置的上移并不影响内脏疼痛的部位,仍位于脐周及剑突下。
然而阑尾一旦出现化脓或穿孔,疼痛的部位主要出现在与阑尾粘连或紧贴腹膜处,后者随妊娠的发展而逐渐上移。
妊娠期间合并阑尾炎患者常不厌食,但恶心、呕吐的出现常与阑尾腔的扩张与腹膜受刺激有关。
妊娠初期出现恶心呕吐不全部是妊娠反应所致,要想到有发生阑尾炎的可能。
妊娠期间阑尾炎的诊断正确率为50%~65%,诊断困难的原因是阑尾位置的变更及腹壁的松弛。
鉴别阑尾炎与子宫疼痛常用的方法是进行腹部触诊,病人取左侧卧位,以期获得阑尾的最大触痛区。
中、晚期妊娠因阑尾上移后压痛出现至髂嵴以上,但由于腹壁变薄及松弛,不易测出肌紧张和反跳痛。
双合诊检查时可发现子宫颈右侧有压痛。
三合诊检查盆腔右侧有触痛性肿块,但至妊娠晚期因阑尾上移上述检查常为阴性。
鉴别诊断因阑尾靠近右侧输尿管及膀胱,阑尾出现炎症时可伴发尿频或脓尿,但需与急性肾盂肾炎相鉴别。
此外,还需与卵巢囊肿蒂扭转及韧带综合征相区别。
【治疗概述】手术治疗妊娠不是阑尾炎手术的禁忌证,手术不一定引起早产。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诊疗指南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外科并发症。
孕妇急性阑尾炎于妊娠期发病率,国外资料为0.1%~2.9%,国内资料为0.1%~2.95%,为非妊娠期的1.5~3.5倍。
妊娠各期均可发生急性阑尾炎,但以妊娠前6个月内居多。
因妊娠期病程发展快,易形成穿孔和腹膜炎,因而是一种严重的合并症,因此早期诊断和处理极为重要。
妊娠期间,随着子宫的增大,盲肠和阑尾向上向外移位,临床表现不典型,给诊断造成困难。
常因延误诊疗发生坏疽和穿孔,其穿孔率比非孕期升高2~3倍。
又因增大的子宫把大网膜向上推,不能包围感染病源,炎症不易局限而扩散、造成广泛性腹膜炎。
当炎症波及子宫浆膜层时,可刺激子宫收缩,发生流产或早产,或刺激子宫强直性收缩,致胎儿缺氧而死亡。
1病因同非孕期。
妊娠并不诱发阑尾炎。
但增大的妊娠子宫能使阑尾位置发生改变。
2临床表现1.妊娠早期患阑尾炎,症状和体征与非孕期相同,可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及右下腹压痛、反跳痛。
2.当阑尾穿孔后,全腹痛,伴腹肌紧张,全腹均有压痛和反跳痛,腹水征可阳性,患者可有发冷、发热、寒战和中毒性休克表现。
3.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特点:(1)阑尾压痛点上移由于妊娠子宫的逐渐增大,阑尾的位置逐渐上移,阑尾炎时压痛点亦随妊娠月份的增加而上升,故阑尾压痛点不固定、不典型。
(2)腹部触痛不明显妊娠早期合并急性阑尾炎时,腹部触痛与非妊娠期阑尾炎基本相同。
妊娠中晚期合并急性阑尾炎时,前腹壁触痛不明显,而腰部可有明显触痛。
(3)腹壁无肌紧张和反跳痛妊娠期妇女腹壁变薄,腹肌松弛,如有阑尾穿孔并发弥散性腹膜炎时,腹部两侧可有压痛。
(4)感染扩散迅速妊娠期合并阑尾穿孔后不易局限化,除引起弥散性腹膜炎外,还可能引起膈下脓肿,感染侵入子宫、胎盘而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危及产妇生命。
(5)极易误诊误治妊娠中晚期合并急性阑尾炎时,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发生困难,常易延误诊治。
3检查1.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超声检查。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作者:彭丹红陈卫英陈晓丹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38-01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急腹症中常见并发症,约占妊娠期外科急腹症69.2%[1],可发生于妊娠的各个时期。
由于孕妇的特殊生理改变,导致疾病的特殊性,故病情较为复杂,给诊治增加了困难。
如果处理不当,对母婴的生命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也增加了医疗的风险,对护理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2009年2月—2013年11月,我院共收治了18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后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8例,年龄20~36岁,其中初产妇15例,经产妇3例;孕早期5例,孕中期11例,孕晚期2例,入院后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恢复顺利,无流产、早产、死胎等发生,均痊愈出院。
2 护理2.1护理评估详细询问病史,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腹痛情况,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及相关伴随症状,如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评估胎儿的发育情况,监测胎心、胎动,观察阴道有无出血、流液,有无子宫收缩,预防早产发生。
2.2心理护理由于阑尾炎发病于特殊时期,患者一方面承受疾病的痛苦,同时又担心胎儿的安危,情绪波动大,易产生紧张、恐惧不安心理,因此要加强心理护理,护理时要用耐心、细心、体贴的态度做好解释安抚工作,消除病人不必要的顾虑,使之以良好的心境接受治疗和护理。
2.3术后护理2.3.1一般护理术后返回病房后常规去枕平卧6小时,给予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禁食,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情况。
2.3.2用药护理合理选择对胎儿影响小且敏感有效的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
甲硝唑对胎儿发育有一定影响,应慎用,妊娠早期最好不用静脉注射,以免影响胎儿发育[2]。
避免使用对胎儿呼吸有抑制的药物,如吗啡类镇痛剂,同时根据病情,和产科医生配合,应用硫酸镁药物保胎治疗。